第一章 概述
1第二章 丰富多彩的岁时民俗
11第一节 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春节
13温馨的小年送甜蜜的灶王府君上天
13孝老敬长的辞年
14小年过后乱逢圩
15融融年关忙碌碌
16谨慎而吉祥的正月初一
18正月初一喜遇财
19亦文亦武的神狮拜年
19多姿多彩的龙灯和龙灯拜年
32下桥村的踩高跷唱花灯
33驱邪纳吉的元宵倒灯
35元宵节倒灯送烟包
40劝耕于乐的舞春牛
41情意绵长请年饭
45像赶考一样的新郎倌拜新年
46正月十四偷青
47迟到的女眷拜年
48水暖三分的迎春接福
48祈求安全的浪风节
49第二节 敬养生灵的二月节
51保种保粮的敬鸟节
51充满感情的爱牛养牛
52杀菌避邪的罨惊蛰
52第三节 怀祖强亲的清明节
54第四节 蕴含孝义的四月八
56第五节 寓纪念与保健一体的端午节
58第六节 六阳当旺的稻香节
60饱含深情的尝新节
60六月六晒衣书
62祈天下雨的抬菩萨
62第七节 阴阳交通的中元节
64第八节 丰庆团圆的中秋节
66柚香盈盈虔拜月
66庆丰舞龙抬菩萨
68犀牛斗角逞勇武
70月亮姑姐有神灵
70第九节 香润仁心的重阳节
79第十节 制作风味食品的冬至节
76第三章 温馨绵长的人生喜庆习俗
77第一节 诞生风俗
79神秘的求子和斑鸠报喜
79孕妇的诸多禁忌
80生育前的物资准备
80生产的方式和禁忌
81“报葱” 和做姜酒、满月酒
82寓意孩子好养的“剃开生脑”
83母子同喜的满百日开斋
84五花八名的“寄名”
85对岁酒和“抓周”
85小孩吵夜的过百口帖
86锁住命运的长命锁
86古老的精神抚慰方式——喊魂
87穿百家衣和吃百家饭
88第二节 婚娶礼俗
89牵红线的媒人和订婚礼
89传情的许礼和贺礼
90迎亲的抬盒礼
90情感泄放的满姑陪夜
91情深意长的哭(骂)嫁
92庄谐相融的移花拜亲戚
96“带嫂仙姑” 代哥娶亲
97接亲和送睡
97老幼有别的闹洞房
98鸾家、新人同谢厨
103婚配成礼谢媒人
103殷勤地送洗脸水和送程
104哥(弟)接妹(姐)回娘门
105意蕴独特的花轿联
105独特的祝福抹秧田泥
108有女即是崽
109丧夫再嫁不回头
110第三节 寿庆仪礼
111第四节 丧葬礼俗
118深更半夜偷“龙杠树”
118百年归寿重寿材
118缝制寿衣有讲究
119阴阳两隔的送终
120悲戚急切的报丧和入殓
121择地点穴开福井
122慎终追远的祭奠礼
123灵柩安葬前的神灵四祭
125否极泰来接孝礼
127预告有人将死的自然界现象
127超度亡灵道场中的孝道教化
128乱葬荒滩的叫花子
131祭奠亡灵的“吵死闹丧”
131“唱孝歌” 的礼俗
133第四章 勤劳智慧的生产习俗
143第一节 生产工具
145犁耙制作有讲究
145提水的吊桶和水车
146加工大米砻和筛
147第二节 耕种与管理
148立春试犁敬田神
148开秧塘门治秧方手
149友爱互助的告工打背
150快乐的莳田
151拄棍薅田
154因种定行距
154定时上山摘茶籽
155唱着山歌摘茶籽
156秋收割禾“戴木帽子”
158第三节 渔猎活动
159丰富的捕鱼方式
159江河水畔“打” 鱼籽
163狩猎的仪礼与方法
164林区的禁忌
165第四节 传统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
167油榨坊里茶油飘香
167悦来打糖和禾炮糖
168熬永兴土酱油
170洋塘南冲制硬陶
171复和长长垅制砂陶
174马田铸鼎罐
178高堂做爆竹
181永兴人古老的开窿习俗
184“银都” 冶炼人的火神信仰
185养猪和宰猪的习俗
187第五章 绚丽多姿的生活习俗
189第一节 建造风俗
191重视山水形势的开村建城选址
191赏心悦目的月光塘
193起屋的隆重礼俗
195表示答谢的出水酒
200红红火火的新屋进伙礼
201以祖厅为中心的房屋布局
203主一村之福的朝门
204住宅建筑的禳解习俗
206精美而富含吉祥意蕴的建筑装饰物
210融文化与风水一体的古塔
217多姿多彩的桥梁
219古道中的凉亭
223山冲里的捣墙屋
225第二节 房屋内部的布局与规矩
227因灶而异的生活习惯
227祖厅里的承凳
230主屋楼上造谷柜
231千冲瑶族村
233第三节 美丽的传统女工
237巧妙的拼布
237秆草鞋和布草鞋
239漂亮的手扎袜底
240染土布和印花、扎花
241第六章 风情怡人的饮食习俗
243种类丰富的糯米酒
245冬酿烧套醐
246三塘红薯酒
247马田豆腐
249栗子豆腐
250暮类刮皮
251口味唆螺
252花模糍粑
253花样繁多的糕粑
256甜绵的红薯类点心
257圣锅烫皮
259特有风味的加工蔬菜
260七甲黄花米
261复和腐竹
262高亭炒米米粉肉
263枫树叶虫茶
264传统“茶盒礼”
265餐饮时的习俗
267古老的高亭宴礼
268第七章 永兴俗语拾贝
273后记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