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
序二
凡例
1概述
1大事记
9第一篇 建置
第一章 沿革境域
39第一节 沿革
39第二节 境域
40第二章 行政区划
42第一节 明、清区划
42第二节 民国区划
42第三节 现行区划
44第三章 县城乡镇
46第一节 县城
46第二节 乡镇
47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质
59第一节 地层
59第二节 构造
60第三节 岩石
60第二章 地貌
62第一节 山地
62第二节 丘陵
62第三节 岗地
62第四节 平原
63第三章 气候物候
64第一节 气侯
64第二节 物候
67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68第四章 水文
70第一节 地表水
70第二节 地下水
71第五章 土壤植被
72第一节 土壤
72第二节 植被
74第六章 自然资源
75第一节 土地资源
75第二节 矿藏资源
75第三节 动植物资源
77第四节 风景资源
78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规模
81第一节 历代人口
81第二节 人口变动
84第三节 人口分布
88第二章 人口构成
89第一节 民族构成
89第二节 姓氏构成
89第三节 性别构成
91第四节 年龄构成
92第五节 职业构成
92第三章 人口素质
94第一节 身体素质
94第二节 文化素质
94第四章 婚姻家庭
96第一节 婚姻
96第二节 家庭
97第五章 人口与经济
98第一节 人口与耕地
98第二节 人口与就业
98第三节 人口与生活
98第六章 计划生育
100第一节 节制生育
100第二节 优生优育
103第四篇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桂阳县地方组织
105第一节 组织机构
105第二节 党代表大会与党员代表会议
106第三节 重大活动纪略
111第四节 组织建设
119第五节 思想建设
122第六节 作风建设
125第七节 统战工作
128第八节 党的其他工作
129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桂阳县地方组织
131第一节 组织沿革
131第二节 活动纪要
132第三章 其他党派
134第一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桂阳县分团
134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桂阳县党部筹备委员会
134第三节 中国青年党桂阳县党部筹备委员会
135第四章 群众团体
136第一节 工人团体
136第二节 农民团体
138第三节 妇女团体
139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
141第五节 工商业团体
144第五篇 政务
第一章 议会参议会
148第一节 议会
148第二节 参议会
148第二章 人民代表会
150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50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151第三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159第三章 政府
160第一节 州衙
160第二节 县政府
162第三节 苏维埃政府
168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169第四章 政协
180第一节 委员
180第二节 委员会议
181第三节 主要活动
182第六篇 民政
第一章 拥军支前
185第一节 拥军
185第二节 支前
186第二章 优抚安置
187第一节 抚恤
187第二节 优待
188第三节 褒扬
190第四节 安置
190第三章 救济扶贫
193第一节 灾害救济
193第二节 贫困救济
195第三节 特殊救济
197第四节 生产扶持
198第四章 社会福利
200第一节 孤寡老人福利
200第二节 残疾人福利
201第三节 弃婴济养
201第四节 收容遣送
201第五章 其他民政工作
203第一节 婚姻登记
203第二节 丧葬管理
204第三节 地名管理
204第七篇 劳动人事
第一章 劳动
207第一节 工人队伍
208第二节 劳动就业
209第三节 劳动培训
211第四节 劳动调配
211第五节 劳动保护
212第六节 争议仲裁
213第七节 劳动保险
213第八节 劳动服务
214第二章 人事
215第一节 干部队伍
215第二节 任免调配
218第三节 培训
220第四节 奖惩
221第三章 工资与福利
223第一节 职工工资
223第二节 职工福利
227第八篇 军事
第一章 机构驻军
233第一节 机构
233第二节 驻军
236第二章 地方武装
238第一节 晚清时期地方武装
238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238第三章 军事设施
241第一节 城池寨堡
241第二节 碉堡
241第三节 射击场
242第四节 防空工事
242第四章 兵役
243第一节 募兵征兵
243第二节 志愿兵义务兵
244第五章 民兵
245第一节 组织建设
245第二节 政治教育
246第三节 军事训练
247第四节 重要活动
247第六章 战事纪要
249第一节 农民起义战争
249第二节 抗日战争
249第三节 人民革命战争
250附:日军在桂阳的暴行
253第九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255第一节 机构
255第二节 政治保卫
256第三节 刑案侦察
259第四节 治安管理
262第五节 预审看守
265第六节 消防
266第二章 检察
267第一节 机构
267第二节 刑事检察
267第三节 法纪检察
269第四节 经济检察
270第五节 监所检察
270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71第三章 审判
272第一节 机构
272第二节 刑事审判
272第三节 民事审判
274第四节 经济审判
275第五节 林业审判
275第六节 刑事案件复查
276第四章 司法行政
278第一节 机构
278第二节 法制宣传教育
278第三节 律师
279第四节 公证
279第五节 调解
279第十篇 经济综述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81第一节 土地改革
281第二节 三大改造
283第三节 人民公社化
287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
288第二章 经济发展概况
291第一节 发展速度
291第二节 经济结构
294第三节 经济效益
298第四节 居民生活
299第三章 经济管理
304第一节 计划管理
304第二节 统计管理
307第三节 物资管理
308第四节 物价管理
310第五节 工商行政管理
313第六节 国土管理
314第七节 标准计量管理
316第十一篇 农业
第一章 农业区划
318第一节 东南部中低山粮林牧区
318第二节 南部丘陵粮烟果区
319第三节 西北部丘岗粮烟果区
319第四节 东北部丘岗粮油渔区
320第五节 北部中低山林粮牧区
320第二章 种植业
322第一节 粮食作物
322第二节 经济作物
327第三节 其他作物
329第四节 农技农艺
335第三章 养殖业
341第一节 家畜
341第二节 家禽鸟类蜜蜂
345第三节 渔业
347第四章 农垦
351第一节 私人垦荒
351第二节 集体垦荒
351第三节 国营垦荒
352第五章 农具农机
354第一节 农具
354第二节 农机
355第六章 经营管理
358第一节 管理机构
358第二节 计划管理
358第三节 劳动管理
359第四节 收益分配
359第十二篇 烟草
第一章 烟草生产
364第一节 生产条件
364第二节 晒烟生产
364第三节 烤烟生产
365第四节 生产扶植
371第二章 购销加工
374第一节 购销
374第二节 加工
375第三章 经济效益
377第一节 农民收入
377第二节 国家税收
378第十三篇 水利
第一章 抗旱抗洪
379第一节 抗旱
379第二节 抗洪
380第二章 水利建设
382第一节 概况
382第二节 蓄水工程
385第三节 引水工程
390第四节 提水工程
391第五节 饮水设施
393第六节 水土保持
395第三章 水利管理
396第一节 工程管理
396第二节 灌溉管理
397第三节 库区移民
397第十四篇 林业
第一章 山林权属
400第一节 私有山林
400第二节 集体山林
400第三节 国有山林
401第二章 造林育林
402第一节 采种育苗
402第二节 人工造林
403第三节 飞播造林
408第四节 封山育林
408第三章 森林保护
410第一节 火灾消防
410第二节 病虫防治
411第四章 森林工业
413第一节 采伐
413第二节 运输
414第三节 购销
415第四节 木材加工
417第五节 林特产品
417第五章 林政管理
419第一节 机构队伍
419第二节 定权发证
419第三节 三证管理
419第十五篇 乡镇企业
第一章 企业体制
422第一节 乡(镇)办企业
422第二节 村(组)办企业
422第三节 联办及个体企业
423第二章 产业结构
425第一节 农业
425第二节 工业
425第三节 建筑业
429第四节 运输业
429第五节 商业服务业
430第三章 管理
432第一节 供销管理
432第二节 劳动管理
432第三节 财务管理
434第十六篇 工业
第一章 工业成分
438第一节 国营工业
438第二节 合营工业
440第三节 集体工业
441第四节 私营(个体)工业
442第二章 矿业
443第一节 有色金属
443第二节 黑色金属
446第三节 非金属
447第四节 煤炭
449第五节 企业选介
450第三章 电力工业
454第一节 发电
454第二节 供电
455第三节 电力管理
456第四章 机械化学工业
458第一节 机械
458第二节 化工
459第五章 建材工业
462第一节 水泥及其制品
462第二节 砖瓦
463第三节 石灰沙石油毡
463第六章 轻纺工业
465第一节 纺织服装
465第二节 粮油加工
466第三节 副食品加工
467第四节 酿酒
467第五节 冷冻食品加工
468第六节 造纸印刷
468第七节 皮革皮件
470第八节 五金陶瓷
470第九节 竹木制作
471第十节 其他轻工
472第七章 工业管理
474第一节 管理体制
474第二节 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
475第三节 产品质量管理
475第四节 财务管理
476第十七篇 交通
第一章 设施
482第一节 步道
482第二节 水路
484第三节 公路
485第四节 铁路
489第二章 运输
490第一节 步道运输
490第二节 水上运输
490第三节 公路运输
491第四节 铁路运输
492第五节 搬运装卸
494第三章 管理
495第一节 路政管理
495第二节 运输管理
496第三节 安全管理
497第十八篇 邮电
第一章 机构沿革
499第一节 邮驿铺递
499第二节 邮政分局
499第三节 邮局
500第四节 电报(信)局
500第五节 邮电局
500第二章 邮政
502第一节 邮路
502第二节 业务
503第三节 投递
505第三章 电信
507第一节 电话
507第二节 电报
508第三节 线路维护
509第十九篇 城乡建设 环境保护
第一章 县城建设
512第一节 建设规划
512第二节 公共设施
512第三节 房屋建设
515第四节 园林绿化
515第二章 乡村建设
517第一节 乡镇建设
517第二节 村庄建设
519第三章 建筑业
522第一节 建筑队伍
522第二节 建筑材料
522第三节 建筑设计
523第四节 建筑施工
523第四章 房地产管理
526第一节 宅基地管理
526第二节 公共房产管理
526第五章 环境保护
528第一节 工业污染及治理
528第二节 农业污染及治理
529第三节 生活污染及治理
529第二十篇 商业
第一章 商业成份
534第一节 私营(个体)商业
534第二节 集体商业
535第三节 公私合营商业
536第四节 国营商业
536第二章 市场
539第一节 城关市场
539第二节 农村市场
540第三节 工矿市场
541第三章 商品购进
542第一节 农副产品收购
542第二节 工业品采购
544第三节 废旧物资回收
545第四章 商品销售
546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
546第二节 煤炭石油供应
548第三节 生活资料供应
549第四节 商品输出
550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
554第一节 饮食业
554第二节 服务业
554第六章 商业管理
557第一节 管理体制
557第二节 商品管理
557第三节 扶持商品生产
558第四节 文明经商
560第二十一篇 粮油购销
第一章 收购
562第一节 粮食收购
562第二节 油脂收购
564第二章 销售
565第一节 市场销售
565第二节 计划供应
565第三章 储运
569第一节 仓储
569第二节 调运
570第二十二篇 财政
第一章 收入
574第一节 农业税
574第二节 工商税
576第三节 企业收入
577第四节 债券
578第五节 其他收入
579第二章 支出
583第一节 上解
583第二节 经济建设经费
583第三节 教科文卫事业经费
584第四节 行政管理经费
585第五节 抚恤救济福利经费
585第六节 其他经费
586第三章 管理
589第一节 财政管理
589第二节 税收管理
592第三节 审计
593第二十三篇 金融
第一章 机构
595第一节 信用合作社
595第二节 银行
596第三节 保险公司
597第二章 货币
598第一节 货币流通
598第二节 货币管理
600第三章 存款
601第一节 单位存款
601第二节 个人存款
601第四章 贷款
603第一节 民间贷款
603第二节 银行贷款
604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贷款
606第五章 保险
608第一节 种类
608第二节 理赔
609第二十四篇 教育
第一章 私塾书院州学
612第一节 私塾
612第二节 书院
613第三节 州学
614第二章 幼儿教育
615第一节 幼儿园
615第二节 学前班
615第三章 小学教育
617第一节 发展概况
617第二节 学校选介
620第四章 中学教育
623第一节 发展概况
623第二节 学校选介
626第五章 职业技术教育
630第一节 师范教育
630第二节 农业技术教育
630第三节 工业技术教育
631第四节 卫生专业教育
632第六章 业余教育
634第一节 农民业余教育
634第二节 职工业余教育
636第七章 教师
638第一节 来源数量
638第二节 文化素质
639第三节 地位待遇
640第八章 教学教研
643第一节 教学
643第二节 教研
646第九章 体制经费设备
649第一节 管理体制
649第二节 教育经费
650第三节 学校设备
651第二十五篇 科技
第一章 机构队伍
654第一节 科技机构
654第二节 科技队伍
656第二章 科技活动
657第一节 科普活动
657第二节 科研和技术推广
658第三节 学术交流
661第三章 科技成果
663第一节 成果概况
663第二节 成果选介
668第四章 科技管理
670第一节 科技计划
670第二节 科技经费
670第三节 科技市场
671第四节 科技服务
671第二十六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学艺术
674第一节 文学
674第二节 艺术
675第二章 戏剧
679第一节 昆剧
679第二节 花灯戏
680第三节 祁剧
680第四节 湘剧
681第三章 新闻媒介
683第一节 报纸通讯
683第二节 广播
684第四章 影视录像
686第一节 电影
686第二节 电视
687第三节 录像
688第五章 图书档案
689第一节 图书
689第二节 档案
690第六章 文物
692第一节 古代文物
692第二节 近代文物
694第二十七篇 医药 卫生
第一章 公共卫生
696第一节 环境卫生
696第二节 食品卫生
697第三节 饮水卫生
698第四节 劳动卫生
698第五节 学校卫生
700第二章 疫病防治
701第一节 寄生虫病防治
701第二节 传染病防治
702第三节 地方病防治
704第三章 妇幼保健
706第一节 妇女保健
706第二节 新法接生
706第三节 儿童保健
707第四章 医疗
708第一节 中医
708第二节 西医
709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711第四节 草医
712第五节 护理
713第五章 药品药械
714第一节 药材生产与收购
714第二节 饮片制剂加工
714第三节 药品药械销售
715第六章 管理
716第一节 队伍管理
716第二节 医政管理
716第三节 药政管理
717第四节 医疗制度
718第五节 经费设备
719第二十八篇 体育
第一章 群众体育
722第一节 民间传统体育
722第二节 农民体育
724第三节 职工体育
725第四节 老年体育
725第二章 学校体育
727第一节 普通学校体育
727第二节 业余体校
730第三章 体育竞赛
732第一节 县运动会
732第二节 参加省地运动会
733第四章 体育设施
734第一节 体育场地
734第二节 体育器材
735第二十九篇 民族 侨务 宗教
第一章 民族
737第一节 瑶族源流
737第二节 瑶族人口分布
738第三节 瑶族风情
738第四节 民族事务
740第二章 侨务
744第一节 侨胞
744第二节 归侨
745第三节 侨眷
745第三章 宗教
747第一节 道教
747第二节 佛教
748第三节 基督教及其他教派
750第三十篇 民俗 方言
第一章 民俗
753第一节 生产习俗
753第一节 生活习俗
755第三节 礼仪习俗
757第四节 节日习俗
760第二章 方言
762第一节 语音
762第二节 词汇
767第三节 语法
770第三十一篇 人物
一 人物传
773二 人物简介
797三 烈士英名录
801附录
一 文献选辑
819二 诗歌文联选录
832三 奇闻异事
845四 故事传说
846五 桂阳历代修志概况
849编后话
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