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凡例
概述
1大事记
8第一篇 建置
第一章 位置 沿革
41第一节 位置
41第二节 沿革
41第二章 境域 区划
42第一节 境域变迁
42第二节 行政区划
42第三章 县城 乡镇
44第一节 县城
47第二节 乡镇
44第二篇 自然地理
第一章 地质
58第一节 地层
58第二节 地质构造
59第三节 岩性
66第二章 地貌
61第一节 山地
62第二节 丘陵
66第三节 岗地
66第四节 平原
66第五节 水域
66第三章 气候
66第一节 气候特征
64第二节 气候要素
65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
69第四节 物候
74第四章 水文
74第一节 地表水
75第二节 地下水
76第五章 土壤
78第一节 成土母质
78第二节 土壤类型
78第三节 土壤分布
80第六章 野生动植物
81第一节 野生动物
81第二节 野生植物
83第七章 矿藏
83第一节 金属矿
84第二节 非金属矿
85第三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规模
88第一节 历代人口
87第二节 人口变动
88第三节 人口分布
88第二章 人口构成
99第一节 民族姓氏
92第二节 性别年龄
99第三节 职业
99第三章 人口素质
99第一节 身体素质
99第二节 文化素质
99第四章 婚姻家庭
97第一节 婚姻
99第二节 家庭
99第五章 计划生育
99第一节 晚婚晚育
99第二节 节制生育
99第三节 优生优育
101第四篇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安仁县地方组织
102第一节 组织沿革
102第二节 代表大会
104第三节 组织建设
107第四节 思想建设
112第五节 作风建设
114第六节 统战工作
118第七节 重大活动纪略
119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安仁县地方组织
130第一节 组织沿革
130第二节 党务活动
131第三章 其他党派
133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
133第二节 中国青年党
134第三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
134第四章 群众团体
134第一节 工人团体
134第二节 农民团体
137第三节 妇女团体
138第四节 青年团体
140第五节 工商团体
143第五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145第一节 代表
145第二节 历届人民代表会议
146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
151第四节 职能活动
153第二章 政府
156第一节 县署
156第二节 县政府
164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
169第四节 县人民政府
169第三章 政协
181第一节 组织机构
181第二节 历届政协委员会议
182第三节 主要活动
184附: 县议会·参议会
186第六篇 劳动人事
第一章 劳动
188第一节 就业安置
188第二节 工人队伍
190第三节 劳动管理
191第四节 劳动保护
193第五节 工资福利
194第二章 人事
197第一节 编制
197第二节 干部队伍
199第三节 干部管理
200第四节 工资福利
204第七篇 民政
第一章 优抚安置
208第一节 拥军
208第二节 优抚
209第三节 褒扬
211第四节 安置
212第二章 救济扶贫
214第一节 救济
214第二节 扶贫
215第三章 社会福利
218第一节 弃婴抚养
218第二节 孤寡老人照顾
218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
219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220第一节 婚姻登记
220第二节 殡葬改革
221第三节 收容遣送
222第四节 地名管理
222第八篇 公安司法
第一章 公安
223第一节 机构沿革
223第二节 治安管理
224第三节 政治保卫
227第四节 刑事侦查
229第五节 消防管理
230第二章 检察
231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1第二节 刑事检察
231第三节 经济检察
232第四节 法纪检察
233第五节 监所检察
233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33第三章 审判
234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4第二节 刑事审判
234第三节 民事审判
236第四节 经济审判
237第五节 行政审判
237第四章 司法行政
238第一节 机构沿革
238第二节 法制宣传
238第三节 民事调解
239第四节 律师公证事务
239第九篇 军事
第一章 兵备
240第一节 机构
240第二节 驻军
244第三节 设施
245第二章 地方武装
246第一节 地主武装
246第二节 工农武装
247第三节 民兵
248第三章 兵役
251第一节 常备兵役
251第二节 预备兵役
252第四章 兵事
253第一节 太平军转战安仁
253第二节 北伐军首战大捷
253第三节 农民武装暴动
254第四节 苏区游击战
255第五节 红七军攻克县城
256第六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
256第七节 解放安仁
258第十篇 经济综述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259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
259第二节 经济结构
261第三节 劳动生产率
264第二章 经济综合管理
265第一节 计划管理
265第二节 统计管理
268第三节 物价管理
270第四节 工商行政管理
274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277第六节 审计
278第七节 国土管理
279第三章 人民生活
280第一节 农村居民生活
280第二节 城镇居民生活
282第十一篇 农业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
284第一节 封建剥削制度
284第二节 土地改革
285第三节 农业集体化
286第四节 家庭联产承包
288第二章 耕地劳力
288第一节 耕地
288第二节 劳动力
289第三章 农作物
290第一节 粮食作物
290第二节 油料作物
292第三节 经济作物
293第四章 农技农艺
295第一节 土壤改良
295第二节 良种繁育
296第三节 耕作制度
298第四节 肥料施用
299第五节 水稻病虫害防治
300第五章 畜牧水产
301第一节 畜禽饲养
301第二节 水产养殖
304第六章 农业机具
306第一节 农具
306第二节 农机
307第十二篇 林业
第一章 资源
312第一节 林地资源
312第二节 树种资源
312第三节 林种资源
313第二章 营林
316第一节 采种育苗
316第二节 植树造林
317第三节 封山育林
320第四节 油茶林垦复
321第五节 病虫害防治
323第三章 森工
324第一节 木材采运
324第二节 木材购销
325第三节 松脂生产
327第四章 管理
327第一节 山林权属
327第二节 森林防火
328第三节 采伐管理
329第十三篇 乡镇企业
第一章 企业体制
331第一节 乡(镇) 办企业
332第二节 村办企业
333第三节 联户、个体企业
334第二章 产业结构
335第一节 建筑企业
335第二节 工业企业
336第三节 种养企业
338第四节 运输企业
339第五节 商业服务企业
340第三章 企业管理
343第一节 机构沿革
343第二节 劳动管理
343第三节 财务管理
344第四节 技术质量管理
344第十四篇 水利 电力
第一章 抗旱抗洪
346第一节 抗旱
347第二节 抗洪
347第二章 水利建设
348第一节 蓄水工程
348第二节 引水工程
352第三节 提水工程
354第四节 河道治理
355第三章 电力建设
356第一节 电站
356第二节 电网
358第四章 水利电力管理
358第一节 工程管理
359第二节 用水管理
361第三节 供电管理
362第四节 移民安置
363第十五篇 工业
第一章 经济成分
366第一节 私营工业
366第二节 集体工业
366第三节 国营工业
367第二章 工业门类
368第一节 机械工业
368第二节 化学工业
369第三节 采掘工业
370第四节 冶金工业
371第五节 建材工业
372第六节 造纸工业
373第七节 印刷工业
374第八节 食品工业
375第九节 染织工业
376第十节 服装工业
377第十一节 日杂工业
378第三章 工业管理
380第一节 管理体制
380第二节 安全管理
381第三节 质量管理
382第十六篇 交通
第一章 水路
383第一节 航道
383第二节 码头船闸船槽
384第三节 船筏运输
385第二章 驿道
386第一节 线路
386第二节 民桥民渡路亭
387第三节 人力畜力运输
389第三章 公路
389第一节 线路
389第二节 渡口桥梁车站
392第三节 车辆运输
394第四章 交通管理
396第一节 机构设置
396第二节 公路养护
398第三节 安全管理
399第四节 运输市场管理
400第十七篇 邮电
第一章 邮政
403第一节 邮路
403第二节 邮政设备
404第三节 邮政业务
405第二章 电信
410第一节 电路
410第二节 电信设备
411第三节 电信业务
411第三章 邮电管理
415第一节 质量管理
415第二节 财务管理
416第三节 职工福利
416第十八篇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县城建设
418第一节 城池
418第二节 街道
419第三节 公共建筑
420第四节 居民住宅
421第五节 公共设施
422第六节 园林绿化
423第七节 房地产管理
423第二章 乡村建设
424第一节 乡镇驻地建设
424第二节 农村住宅建设
425第三节 公共设施
426第三章 建筑业
426第一节 建筑队伍
426第二节 设计施工
422第三节 经营管理
428第四章 环境保护
429第一节 工业污染与治理
429第二节 农业污染与治理
430第三节 生活污染与治理
430第十九篇 商业
第一章 经济成分
433第一节 私营商业
433第二节 集体商业
434第三节 国营商业
435第二章 商业市场
436第一节 城镇市场
437第二节 农村市场
438第三节 春分节集市
439第三章 商品购销
440第一节 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440第二节 农副产品购销
442第三节 日用工业品购销
445第四节 副食品购销
447第四章 饮食服务
449第一节 饮食业
449第二节 服务业
450第五章 商业管理
451第一节 管理体制
451第二节 民主监督
452第三节 文明经商
452第四节 扶植商品生产
453第二十篇 粮油贸易
第一章 粮油收购
456第一节 征收
456第二节 统购
457第三节 议购
460第四节 合同定购
460第二章 粮油销售
463第一节 城镇居民粮油供应
463第二节 农村口粮统销
465第三节 其他用粮
467第三章 粮食储运
469第一节 仓储
469第二节 保管
472第三节 调运
473第四章 粮油加工
474第一节 粮食加工
474第二节 油料加工
475第三节 饲料加工
475第二十一篇 财政
第一章 财政收入
478第一节 农业税
478第二节 工商各税
480第三节 企业收入
483第四节 上级补助
484第五节 公债及其他收入
484第二章 财政支出
487第一节 上解支出
487第二节 经济建设支出
487第三节 文教科卫支出
488第四节 行政管理支出
488第五节 优抚救济支出
489第六节 其他支出
489第三章 财政管理
491第一节 机构沿革
491第二节 管理体制
492第三节 预决算管理
493第四节 财务管理
494第五节 税收管理
495第二十二篇 金融
第一章 机构
497第一节 当铺合作金库
497第二节 银行
497第三节 信用合作社
498第四节 保险公司
499第二章 货币
499第一节 通用货币
499第二节 货币流通
500第三节 金银现金管理
502第三章 存款
504第一节 单位存款
504第二节 居民储蓄
505第四章 贷款
507第一节 农业贷款
507第二节 商业贷款
509第三节 工业贷款
510第四节 基建拨款与贷款
511第五章 保险
513第一节 人身保险
513第二节 财产保险
513第二十三篇 教育
第一章 私塾书院
515第一节 私塾
515第二节 书院
516第二章 学前教育
517第一节 幼儿园
517第二节 学前班
517第三章 初等教育
518第一节 普通小学教育
518第二节 业余初等教育
521第四章 中等教育
523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
523第二节 中等专业教育
526第三节 业余中等教育
528第五章 高等教育
528第一节 电视函授大学教育
528第二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528第六章 教师队伍
529第一节 师资来源
529第二节 师资培训
529第三节 教师待遇
530第七章 教育管理
532第一节 行政管理
532第二节 学校管理
533第三节 勤工俭学
535第四节 经费设施
535第二十四篇 科技
第一章 机构队伍
539第一节 科技机构
539第二节 科技队伍
541第二章 科技活动
543第一节 科普宣传
543第二节 科技培训
544第三节 科技推广
545第三章 科技成果
547第一节 农业科研成果
548第二节 工业科研成果
549第三节 医药卫生科研成果
550第四章 科技管理
552第一节 计划管理
552第二节 人才管理
553第三节 成果管理
554第二十五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学艺术
555第一节 文学
555第二节 艺术
557第二章 戏剧
561第一节 花鼓戏
561第二节 祁剧
562第三章 电影
562第一节 电影放映
562第二节 影片发行
563第四章 图书
564第一节 图书发行
564第二节 馆藏借阅
565第五章 文物
566第一节 遗址墓葬
566第二节 建筑碑刻
568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569第四节 文物藏品
570第二十六篇 报刊 广播 电视
第一章 报刊
571第一节 报纸
571第二节 刊物
572第三节 通讯报导
572第二章 广播
573第一节 无线收音
573第二节 有线广播
574第三章 电视
578第一节 收视
578第二节 录像
579第二十七篇 体育
第一章 群众体育
580第一节 农民体育
580第二节 职工体育
581第二章 学校体育
582第一节 体育教学
582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
583第三章 体育竞赛
583第一节 县内竞赛活动
583第二节 参加地区级以上比赛
584第四章 体育设施
585第一节 体育场地
585第二节 体育器材
586第二十八篇 医药卫生
第一章 卫生防疫
588第一节 公共卫生
588第二节 疫病防治
591第二章 妇幼保健
594第一节 妇女保健
594第二节 儿童保健
596第三章 医疗
597第一节 中医
597第二节 西医
598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
601第四节 护理
601第五节 医疗制度
603第四章 医药
606第一节 中药资源
606第二节 药物生产
606第三节 药品经营
608第四节 药政药检
608第二十九篇 风俗 宗教 方言
第一章 风俗
610第一节 劳动习俗
610第二节 生活习俗
612第三节 喜庆习俗
614第四节 节日习俗
616第二章 宗教
618第一节 佛教
618第二节 道教
619第三节 基督教
619第三章 方言
620第一节 语音
620第二节 词汇
629第三节 语法
632第三十篇 人物
一 人物传
636二 人物表
662附录
一 文献辑存
703二 艺文选萃
708三 民间传说
717四 修志史略
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