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郴县党组织的建立和在大革命时期(1921年7月~1927年7月)
第一章 郴县党组织的建立
3第一节 郴县党组织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一、 五四运动前夕郴县的社会状况
3二、 五四运动中郴县的反帝爱国斗争
6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郴县的传播
7一、 建立青年学生革命组织
7二、 开办平民夜校
8三、 成立“雪耻会”
9第三节 郴县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1一、 毛泽东介绍发展郴县第一名党员
11二、 郴县共产党早期组织与特别支部的建立
11三、 中共郴县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建立
12四、 工 青 妇组织的建立
13第二章 郴县党组织在大革命时期
14第一节 第一次国共合作在郴县
14一、 帮助建立国民党郴县党部
14二、 支援北伐战争
15三、 创办牖民学校
16第二节 掀起农村大革命高潮
18一、 率先开展良田农民运动
18二、 郴县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0三、 轰轰烈烈的农村大革命
22四、 开展镇压反革命的斗争
25第三节 党领导的工、青、妇运动
27一、 掀起工人革命运动
27二、 开展青年学生运动
29三、 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31四、 开办农工运动讲习所
35第四节 大革命在郴县的失败
36一、 “马日事变”后的大屠杀
36二、 郴县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37第二编 郴县党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第三章 郴县党组织的恢复和湘南起义的准备
43第一节 郴县党组织的恢复
43一、 建立地下联络站
43二、 县委书记凌云遇害
44三、 夏明震接任县委书记
44第二节 郴县湘南起义的准备
45一、 中央关于湘南秋收起义的指示和《湘南暴动大纲》
45二、 组建郴县暴动营
46三、 参加汝城会议
47四、 举行郴县年关暴动
48第四章 以郴县为中心湘南起义的全面爆发
50第一节 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挺进郴县
50一、 县委三迎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入郴
51二、 郴县独立连伏击许克祥溃敌
52三、 工农革命第一师攻克折岭
52四、 大铺桥打虎牵羊
53五、 占领郴州城
54六、 湘南特委机关从衡阳迁到郴州
54第二节 掀起苏维埃运动高潮
55一、 调整县、区委领导班子
55二、 成立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府
55三、 恢复和发展群团组织
56第三节 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的成立及其斗争
57一、 组建工农革命军独立第七师
57二、 农七师二打桂阳城
58三、 平定庙下雷家之乱
60四、 支援资兴农军攻克县城
60第四节 开展土地革命运动
61一、 在斗争中进行减租减息
61二、 参加湘南工农兵代表会议
62三、 以乡为单位开展插标分田
63第五节 镇压地主豪绅的疯狂反扑
64一、 地主豪绅制造“反白事件”
64二、 平息“反白事件”
66三、 陈毅兼任郴县县委书记
67第六节 向井冈山转移
68一、 湘南起义后期的形势
68二、 挺进井冈山
69三、 郴县对湘南起义的贡献
71第五章 坚持游击武装斗争
73第一节 湘南起义部队转移后郴县的形势
73一、 国民党的“清乡”大屠杀
73二、 农七师返回郴县
75三、 工农红军冒进郴州
76第二节 郴县县委的重建及其斗争
78一、 县委的重建和游击队的建立
78二、 开展反“清乡”斗争
79第三节 湘南特委的重建及其活动
80一、 湘南特委的重建
80二、 建立革命武装 开展游击斗争
81第四节 湘赣省委领导下的龙广洞苏区
83一、 湘赣省委的成立与湘南特委隶属关系的改变
83二、 三打大奎上与横冲失利
84三、 龙广洞苏区的建立
85四、 龙广洞苏区的武装斗争及保卫战
88第五节 支援红军长征转战郴县
90一、 红六军团西征转战郴县
90二、 中央红军长征转战郴县
92三、 郴县党组织发动群众支援红军长征
93四、 部分红军伤病员在郴县遇难
95第六节 坚持湘南三年游击战争
96一、 国民党的“清剿”与湘南党组织领导的反“清剿”斗争
96二、 重建湘粤边工委及其斗争
98第三编 郴县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
第六章 组织抗日救亡运动
103第一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3一、 党组织的恢复及发展
103二、 郴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05三、 湘南游击队的改编
107第二节 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09一、 新四军驻郴通讯处设在郴城
109二、 县委领导下的抗日救亡活动
110第七章 实行战略转变和坚持抗日斗争
113第一节 郴县党组织面临严峻局面
113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
113二、 党组织面临严峻局面
114第二节 中共郴县党组织转入地下活动
116一、 采取紧急应变措施
116二、 转入地下斗争
117第三节 日军侵略郴县的罪行
118一、 日军飞机空袭郴县
118二、 日寇铁蹄蹂躏郴县
119第四节 郴县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与人民武装的抗日斗争
121一、 国民党郴县当局的不抵抗政策
121二、 武装抗日斗争
122三、 郴县人民抗日斗争的胜利
125第四编 郴县党组织在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8月~1949年10月)
第八章 郴县党组织的重建及其领导下的斗争
131第一节 抗战胜利后郴县的形势
131一、 国民党在政治上推行“反共”政策
131二、 国民党在经济上残酷掠夺人民
132第二节 郴县党组织的重建
133一、 中共栖凤渡区委的恢复
133二、 中共郴县城区工委的建立
133第三节 郴县党组织领导下的斗争
134一、 农民反抽壮丁和反饥饿的斗争
134二、 工人的反抗斗争
135三、 学生运动
137第九章 开展地方武装斗争
139第一节 湘南游击队在郴县的活动
139一、 成立南区指挥所
139二、 南区指挥所所属部队建制
139三、 主要武装斗争情况
141第二节 湘南支队在郴县的活动
143一、 湘南支队的组建
143二、 湘南支队在郴县的部队
144三、 主要武装斗争情况
147第十章 迎接郴县解放
149第一节 迎接解放的斗争
149一、 策反自卫队
149二、 炸毁敌人军火
150三、 保护铁路桥梁与反破坏和反搬迁
150第二节 解放郴县
152一、 解放郴县城
152二、 建立郴县人民办事处
152第五编 郴县党组织在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十一章 解放初期的党组织建设
157第一节 各级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
157一、 郴县解放初期的经济形势与党的组织状况
157二、 郴县县委及其部委的建立
159三、 基层党组织的恢复与建立
159第二节 党组织队伍建设
160一、 党员队伍建设
160二、 干部队伍建设
161第三节 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
162一、 整风整党
162二、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64第四节 群团组织的恢复和建立
166一、 工会的恢复和建立
166二、 农民协会的恢复和建立
167三、 共青团的恢复和建立
168四、 妇联的恢复和建立
169五、 商会的恢复和建立
169第十二章 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171第一节 人民民主政权建设
171一、 成立县人民政府
171二、 建立乡镇民主政权
172三、 建立政法机构
173第二节 支前和抗美援朝运动
174一、 支援大军南下
174二、 抗美援朝运动
175第三节 开展剿匪和镇反斗争
178一、 建立地方人民武装
178二、 开展剿匪斗争
179三、 镇压反革命运动
180四、 取缔反动会道门
181第四节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82一、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82二、 建立县乡人民代表大会
183第十三章 新民主主义改革与经济社会建设
187第一节 实行民主改革 废除封建陋习
187一、 贯彻实施《婚姻法》废除封建婚姻制度
187二、 扫除社会毒瘤 净化社会风气
189第二节 实行土地改革
191一、 土地改革前郴县农村的土地占有状况
191二、 土地改革的准备和试点
193三、 土地改革全面铺开
194四、 开展土地改革复查工作
197第三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198一、 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
198二、 加强市场和金融管理
201三、 成立供销社和信用社
202四、 发展国营和合作(社)商业
203五、 开展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活动
205第四节 恢复和发展社会事业
207一、 发展教育事业
207二、 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210三、 发展文化事业
212四、 发展体育事业
214五、 发展报刊和广播事业
215第十四章 实施“一五”计划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17第一节 宣传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217一、 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217二、 召开中共郴县第一届代表大会
218第二节 审查千部和内部肃反
220一、 分批审查干部
220二、 内部肃反
221第三节 编制和实施“一五”计划
223一、 编制郴县“一五”计划
223二、 实施郴县“一五”计划
224第四节 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5一、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5二、 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7三、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28四、 实行粮油统购统销和生猪派购
230第六编 郴州市(郴县)党组织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十五章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与开展整风反右派斗争
235第一节 贯彻中共八大精神
235一、 学习贯彻中共八大精神
235二、 开展民主整社
237第二节 开展整风与反右派斗争
238一、 从党内整风到全民整风
238二、 反右派斗争及其扩大化
242第三节 农村批资斗争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3一、 城市整风运动后的农村形势
243二、 农村批资斗争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4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46第一节 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组织“大跃进”运动
246一、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46二、 掀起农业“大跃进”
248三、 组织“以钢为纲”的工业“大跃进”
250四、 其他行业“大跃进”
255第二节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60一、 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60二、 大办公共食堂
262三、 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
264第三节 中共郴县郴州市委和县级郴州市委的建立
266一、 中共郴县城关镇委改为中共郴县郴州市委
266二、 中共县级郴州市委的建立
267三、 中共郴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
267四、 创办市委机关报《郴州新闻》
270第四节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认识与纠正和“反右倾机会主义”斗争
270一、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认识与纠正
270二、 “反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
272第十七章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促进全市经济形势好转
275第一节 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和生产自救
275一、 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275二、 大办农业 救灾渡荒
277三、 大力防治“三病”
279第二节 开展新“三反”和整风整社运动
280一、 开展新“三反”运动
280二、 整风整社 纠正“五风”
281三、 市委自身整风
285第三节 贯彻“农业六十条”调整农村公社体制
288一、 调整社队体制与规模
288二、 解散公共食堂
290三、 改善经营管理
291第四节 调整工商业
295一、 全民工业的调整
295二、 手工业的调整
296三、 商业的调整
297第五节 调整社会事业
299一、 教育事业的调整
300二、 文化事业的调整
301三、 卫生事业的调整
302第六节 其他方面的调整
303一、 精简机构 压缩城市人口
303二、 甄别平反 调整政治关系
305第七节 中共郴县郴州镇委的建立
307一、 中共郴州市委改为郴县郴州镇委
307二、 地委对市改镇有关问题的处理规定
308第十八章 开展“社教(四清)”运动和思想政治建设
311第一节 开展城市新“五反”与打击投机倒把运动
311一、 开展城市新“五反”运动
311二、 整顿市场 打击投机倒把
314第二节 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315一、 贯彻省委指示 开展城市“社教”
315二、 农村贯彻“前十条” 进行“四清”运动试点
317三、 全镇学习贯彻“双十条”
319四、 农村贯彻《二十三条》开展“高标准社教(四清)”
320五、 开展城市“社教(四清)”运动
322第三节 思想战线的学习与教育和中共郴县郴州镇第二次代表大会
324一、 全民学习毛泽东著作
324二、 组织学习雷锋活动
326三、 开展反修防修教育和对接班人五项条件的学习
327四、 中共郴县郴州镇第二次代表大会
329第七编 郴州镇(郴州市)党组织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和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66年5月一1978年12月)
第十九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
335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全面内乱
335一、 贯彻“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
335二、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337三、 “造反派”夺权与镇委的瘫痪
338第二节 “三支两军”和镇革命委会的成立
340一、 实行“三支两军”
340二、 郴县郴州镇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342第三节 中共郴县郴州镇委的恢复
344一、 中共郴州镇革命委员会核心小组的建立
344二、 贯彻五十字建党方针 恢复整顿党的组织
344三、 中共郴县郴州镇第三次代表大会
350第四节 全面开展“‘斗批改”
351一、 工宣队进校与农宣队进城
351二、 清理阶级队伍
353三、 清查“五一六”分子
354四、 开展“一打三反”运动
355五、 组织农村“斗批改”
357六、 机关 学校及企事业单位“斗批改”
358七、 创办“五七”干校
359八、 开展教育革命
360第五节 曲折中的经济社会发展
362一、 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坚持抓生产建设
362二、 科技人员坚持科学研究
364三、 积极发展社队企业
365四、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366五、 创办农村合作医疗
368六、 加强战备与人防工程建设
370七、 兴修仙岭水库
371八、 双季稻 三系杂交稻的推广
373第六节 “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反复和终结
374一、 进行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374二、 开展“批林批孔”
377三、 贯彻邓小平指示进行全面整顿
378四、 反击“右倾翻案风”
380五、 粉碎“四人帮”结束“文化大革命”
382第二十章在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384第一节 批判“四人帮”和粉碎帮派势力
384一、 肃清“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影响
384二、 清理与“四人帮”有关的人和事
386三、 开始拨乱反正
388四、 中共郴县郴州镇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391第二节 继续开展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和财贸“双学”运动
392一、 开展“工业学大庆”活动
392二、 开展普及大寨县(镇)运动
395三、 开展财贸“学大庆 学大寨”运动
397第三节 县级郴州市的恢复
401一、 国务院批准恢复郴州市
401二、 中共郴州镇委复名为中共郴州市委
403第四节 两年中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的成就
404一、 工业生产快速发展
404二、 农业生产获得丰收
405三、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405附录:
一、 大事年表
408二、 中共郴县和县级郴州市历届主要领导成员一览表
438编后记
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