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党政建设
3第一节 各级党组织的建立、整顿和发展
3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郴州的政治经济形势与组织状况
3二、 南下地委的筹建和中共郴县地委的成立
5三、 各县(工)委和区乡党组织的建立与健全
8四、 整风整党与干部队伍建设
9五、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4第二节 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16一、 郴县专区行政专员公署的成立
16二、 各县人民政府的建立
18三、 废除保甲制度和建立基层政权组织
19第三节 各群众团体的恢复和建立
21一、 农民协会的恢复和建立
21二、 工会组织的恢复和建立
22三、 青年团的恢复和建立
23四、 妇联组织的恢复和建立
25第二章 巩固人民政权的斗争
27第一节 剿灭土匪,根治匪患
27一、 匪患形势与剿匪工作部署
27二、 集中驻剿“资汝宜”股匪
29三、 依靠群众,彻底肃清残匪
31第二节 征粮支前和减租反霸
33一、 征粮支前
33二、 减租反霸
36第三节 镇压反革命和取缔反动会道门
38一、 镇压反革命
38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
41第四节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44一、 广泛宣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44二、 开展爱国增产捐献活动
45三、 动员民众参军和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48第三章 实行新民主主义改革
50第一节 禁毒、禁嫖、禁赌和贯彻《婚姻法》
50一、 禁毒、禁嫖、禁赌
50二、 贯彻实施《婚姻法》
53第二节 实行农村土地改革
55一、 原有封建土地所有制状况
55二、 土地改革的准备和试点
56三、 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58四、 开展土改复查
61第三节 进行城镇工矿民主改革
64一、 打倒封建把头的斗争
64二、 改善内部关系,实现民主团结
65三、 巩固和发展民主改革成果
67第四章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
69第一节 统一财政经济,稳定经济秩序
69一、 建立财经职能机构和国营金融、商业运行网络
69二、 同投机资本作斗争,稳定金融市场
71三、 打击哄抬物价的不法商人和投机活动
72四、 统一财经制度,加强财税管理
74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76一、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76二、 恢复和发展工业交通
78三、 恢复和发展城乡商品流通市场
80第三节 调整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81一、 改造和发展文化事业
81二、 改造和调整教育事业
83三、 调整和发展卫生事业
85第二编 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有计划经济建设的开始(1953年1月一1956年9月)
第五章 “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
89第一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及其思想准备
89一、 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89二、 郴县地区“一五”计划的制定
91第二节 区内经济建设的开展
93一、 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93二、 地方工业的发展
95三、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96四、 瑶岗仙钨矿及其它重点项目的建设
98第三节 全区“一五”计划的全面完成
101一、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
101二、 社会事业呈现初步繁荣
103第六章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7第一节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7一、 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建立
107二、 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0三、 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3第二节 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一、 私营工矿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6二、 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18第三节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3一、 试办手工业合作社
123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铺开
126第四节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体制的建立
130一、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30二、 棉油猪等的统(派)购及计划供应
135第七章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
139第一节 党的组织建设
139一、 农村党组织建设
139二、 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
145第二节 党的思想建设
152一、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152二、 建立党内监督制度
155第三节 干部队伍建设
159一、 充实调整干部队伍
159二、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161三、 开展审干工作
164四、 进行内部肃反
168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八章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73第一节 党的八大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
173一、 认真组织学习八大会议精神
173二、 学习宣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75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的开展
178一、 开展党内整风运动
178二、 开展全民整风运动
180三、 开展反右派斗争
181第三节 农村整风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5一、 整顿高级社
185二、 农村批资斗争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88第九章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191第一节 开展“大跃进”运动
191一、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91二、 农业生产“大跃进”的开展
193三、 “大跃进”运动中的林业
196四、 “以钢为纲”的工业“大跃进”
199五、 “大跃进”中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
203第二节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206一、 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206二、 农村公共食堂的兴衰
209三、 城市人民公社化运动
211第三节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纠正
214一、 对人民公社的初步整顿
214二、 “五风”的初步纠正和重大违法乱纪案的查处
217第四节 ““反右倾”和继续“大跃进”
218一、 党政机关“反右倾”斗争
218二、 城乡基层“反右倾”斗争
220三、 继续“大跃进”
222第十章 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促进区内国民经济形势好转
225第一节 严重的困难和救灾渡荒
226一、 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和如实报告核减粮食征购任务
226二、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230三、 防治群众“三病”和照顾民主人士及高级知识分子
232第二节 整风整社与贯彻“农业六十条”
233一、 开展“新三反”与整风整社运动
233二、 贯彻“农业六十条”
240第三节 工业结构、商业体制和其它领域的调整
243一、 压缩基建规模与贯彻“工业七十条”
243二、 集市贸易的恢复与贯彻“商业四十条”
248第四节 其它领域的调整
252一、 文教卫生体育事业的调整
252二、 精简干部职工,压缩城镇人口
253三、 为“右派”摘帽与甄别平反
256第五节 区内经济形势的好转
258一、 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58二、 工商业的恢复和发展
260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思想文化建设
262第一节 前期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62一、 反对“单干风”等“五股黑风”,坚持走集体化道路
262二、 反对投机倒把和侵占国家财产
265第二节 开展试点摸索社教(四清)经验
266一、 良田及其他公社社教(四清)试点
266二、 城镇增产节约与“新五反”社教运动
270第三节 全而开展社教(四清)运动
274一、 全面部署社教(四清)运动
274二、 开展农村“高标准”社教(四清)运动
275三、 开展城市社教(四清)运动
278四、 在社教(四清)运动中整党
279第四节 思想政治文化艺术领域的建设
282一、 学习毛泽东著作
282二、 学习雷锋、李定国、欧阳海等英雄模范
286三、 文化艺术成绩斐然
288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开展
293第一节 开展“文化大革命”
293一、 贯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293二、 郴州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295三、 地委和各级党组织的瘫痪
297第二节 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300一、 造反派的夺权与武斗
300二、 “三支两军”的实行
302三、 郴州地区革命委员会和全区各级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304四、 全区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的高涨
305第三节 “斗批改”运动的开展
307一、 “革命大批判”的开展
307二、 清理阶级队伍
309三、 开办“五七”干校和下放机关干部
311四、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13五、 开展“教育革命”
316六、 创办农村合作医疗
319第四节 党组织的恢复与整顿
321一、 贯彻五十字建党方针,恢复整顿党的组织
321二、 农村整党建党的开展
323三、 郴州地区第一次党代会的召开
324第十三章 “文化大革命”的曲折反复与终结
327第一节 批陈、批林整风与批极左
327一、 批陈整风和批林整风
327二、 批极左与落实干部政策
330三、 恢复党政群团机构
332第二节 开展学大寨、学大庆和杂交水稻的试种推广
334一、 开展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
334二、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338三、 杂交水稻的试种与推广
341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反复及终结
343一、 批林批孔的开展
343二、 1975年的全面整顿
345三、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的开展
348四、 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的终结
350第五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迎接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十四章 揭批“四人帮”与初步拨乱反正
355第一节 开展揭批“四人帮”及其帮派势力的斗争
355一、 开展揭批“四人帮”斗争
355二、 开展清理清查工作,粉碎帮派势力
360三、 开展“一批两打三清查”运动
362四、 开展整党整风
365第二节 初步拨乱反正
370一、 恢复高考制度
370二、 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371三、 改正错划右派和平反部分冤假错案
372第十五章 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和思想领域出现转机
377第一节 工农业生产逐步恢复
377一、 继续普及大庆式企业运动
377二、 继续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
383三、 财贸战线学大庆、学大寨运动
390第二节 理论、宣传思想领域的转机
393一、 理论、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与失误
393二、 真理标准的讨论
396附录
中国共产党郴州地级领导机构及主要领导成员概览(1949.11-1978.12)
4031949年一1966年地委工作机构演变示意图
4101967年一1978年地委工作机构演变示意图
411郴州地区1949年一1978年各年度中共党组织和党员情况统计表
4121949年11月一1978年12月郴州(县)地区历任党政主要领导简介
413后记
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