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实施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和恢复国民经济时期(1949年10月—1952年12月)
第一章 解放初期党的建设
1第一节 各级党组织的建立
1一、 解放初期桂阳的政治经济状况
1二、 中共桂阳县委的成立
3三、 区、乡基层党组织的建立
3四、 地方武装的组建
4第二节 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
5一、 创办干部训练班
5二、 开展整风整党
7三、 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10四、 积极慎重地发展党的组织
12第二章 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
15第一节 县人民政府的建立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15一、 桂阳县人民政府的成立
15二、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
16第二节 基层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对旧政权的接管
18一、 废除保甲制,建立区乡人民政府
18二、 接管旧政权及其所属单位
19第三节 群众团体的建立健全
22一、 桂阳县总工会的建立
22二、 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桂阳县委的建立
24三、 桂阳县妇女联合会的建立
25第三章 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27第一节 剿匪反霸征粮支前
27一、 围歼逃敌
27二、 清剿土匪
28三、 征粮支前
30四、 减租反霸
31第二节 镇压反革命和取缔反动会道门
33一、 镇压反革命
33二、 取缔反动会道门
36第三节 开展抗美援朝运动
38一、 宣传发动
38二、 增产节约捐献飞机大炮
40三、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和动员民众参军
41第四章 进行新民主主义改革
44第一节 实行土地改革
44一、 土地改革前农村的土地状况
44二、 土地改革的试点和面上土改的准备
46三、 分期分批进行土地改革
48四、 进行土改复查
54第二节 开展其他各项社会改革
57一、 城市工矿的民主改革
57二、 禁毒、禁娼、禁赌
60三、 宣传实施《婚姻法》
62第五章 国民经济及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
66第一节 统一财政经济,稳定经济秩序
66一、 力口强工商行业管理,打击不法商人的投机活动
66二、 力口强金融管理,打击金融投机
68三、 打击哄抬粮价和囤积居奇行为
69四、 统一财经制度,加强财政管理
70第二节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73一、 中央访问团来桂阳慰问
73二、 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75三、 恢复和发展工业交通
79四、 恢复和发展工商业
82第三节 调整和发展社会事业
85一、 文化事业的改造与发展
85二、 教育事业的改造与发展
87三、 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造与发展
91第二编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时期(1953年1月—1956年9月)
第六章 制定和实施“一五”计划
95第一节 “一五”计划的制定
95一、 学习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
95二、 “一五”计划的制定
97三、 创办《桂阳报》
98第二节 开展县内经济建设
100一、 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100二、 发展地方工业
102三、 发展交通运输业
103四、 “一五”计划的全面完成
105第七章 对农业、手二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8第一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8一、 桂阳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黄大孝互助组的建立
108二、 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
110三、 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2四、 建立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117第二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0一、 对私营工业的改造
120二、 对私营商业的改造
122第三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25一、 试办手工业合作社
125二、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铺开
127第四节 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体制的建立
127一、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27二、 油、猪、棉的统(派)购及计划供应
134第八章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138第一节 过渡时期党的建设
138一、 组织发展和基层党支部的建设
138二、 力口强社会主义教育和建立党课制
139三、 选拔干部和建立党内监督制度
141四、 开展审干工作
142五、 进行内部肃反
144六、 中国共产党桂阳县第一、二次代表大会
146第二节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149一、 学习讨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
149二、 建立县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0三、 桂阳县工商业联合会的建立
152第三编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年9月—1966年4月)
第九章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54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54一、 学习宣传党的八大精神
154二、 学习宣传《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6第二节 全民整风和反右派斗争
159一、 开展整风运动
159二、 开展反右派斗争
162第三节 农村整社与社会主义教育
164一、 合作化运动后的农村形势
164二、 开展农村整社运动
165三、 农村“批资斗争”与社会主义思想教育
167第十章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70第一节 “大跃进”运动
170一、 学习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170二、 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植树造林与农业“大跃进”的开展
172三、 大炼钢铁与工业、交通、邮电“大跃进”
177四、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大跃进
181第二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
186一、 东风人民公社的诞生和全县实现公社化
186二、 农村公共食堂的兴衰
188三、 大办民兵师
191四、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与分配制度
193第三节 对左倾错误的初步认识和纠正
195一、 整顿人民公社
195二、 对“五风”的初步纠正
197第四节 “反右倾”斗争
199一、 传达贯彻庐山会议精神
199二、 桂阳、新田县合并及县、社机构设置的调整
200三、 开展城乡“反右倾”整风运动
202四、 继续“大跃进”
203五、 中国共产党桂阳县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206第十一章 调整国民经济和其他关系
209第一节 严重的经济困难和救灾度荒
209一、 全县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
209二、 战胜灾害,节约度荒
210三、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
213四、 防治“三病”和安排好群众生活
214第二节 调整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
216一、 贯彻“农业六十条”,调整人民公社管理体制
216二、 精减干部职工和城镇人口
218三、 调整工业和压缩基本建设规模
221四、 恢复集市贸易与调整商业体制
223五、 调整文教、卫生、体育事业
224六、 开展对党员干部的甄别平反工作
227第三节 对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探索和调整任务的完成
229一、 试行产量责任制的探索
229二、 推广良种,改进耕作制度
231三、 调整任务的完成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
232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和思想文化建设
234第一节 开展“新三反”及整风整社运动
234一、 开展“新三反”运动
234二、 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236第二节 前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0一、 前期“社教”运动
240二、 城关公社社教试点
241三、 开展城镇“新五反”运动
243第三节 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全面开展
245一、 学习贯彻“双十条”及“二十三条”
245二、 赴郴县参加高标准社教
248三、 开展农村高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49四、 开国将领在桂阳搞社教
252五、 开展城市高标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53六、 在社教运动(四清)中整党
255七、 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清理教师队伍
258第四节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
259一、 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热潮
259二、 开展学习雷锋、李定国、欧阳海活动
261三、 文艺事业的发展
264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十三 开展全县“文化大革命”
266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开展
266一、 贯彻中央《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
266二、 红卫兵运动
269三、 县委和各级党组织的瘫痪
272第二节 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
275一、 造反派的夺权与武斗
275二、 实行“三支两军”
278三、 建立县和各基层革命委员会
281四、 学习毛泽东著作群众运动的高涨
283第三节 进行“斗、批、改”
287一、 对“斗、批、改”的部署
287二、 开展革命大批判
289三、 清理阶级队伍
292四、 实行“政治大扫除”
297五、 精简下放机关干部
298六、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300七、 开展教育革命
304八、 创办农村合作医疗
307第四节 恢复与整顿党的组织
309一、 学习贯彻五十字建党方针
309二、 整党建党工作的全面开展
311三、 建立健全领导核心
313四、 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
314第十四章 文化人革命的曲折反与终结
317第一节 批陈整风、批林整风与部分纠“左”
317一、 批陈整风与批林整风
317二、 批极左思潮与部分落实党的政策
322三、 党政群团机构的恢复
323第二节 开展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运动
325一、 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325二、 加强以水利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
331三、 开展工业学大庆运动
333四、 力口强备战、备荒工作
336五、 试种推广杂交水稻
338六、 社会事业的逐步恢复发展
339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的反复与终结
343一、 批林批孔运动
343二、 1975年的全面整顿
345三、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347四、 粉碎“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的终结
349第五编 在徘徊中前进和迎接伟大的历史转折(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第十五章 揭批“四人帮”和初步拨乱反正
353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开展
353一、 开展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353二、 开展“一批两打三清查”运动
355三、 开展整党整风
357四、 召开中共桂阳县第四次代表大会
360第二节 初步的拨乱反正
362一、 恢复高考制度
362二、 落实政策和平反部分冤假错案
364第十六章 大干快上和在徘徊中前进
367第一节 掀起工业学大庆和农业学大寨运动新热潮
367一、 把工业学大庆运动推向新阶段
367二、 继续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
370三、 财贸战线学大庆、学大寨运动
375第二节 在徘徊中前进
377一、 理论、宣传思想工作的成效与失误
377二、 真理标准的讨论
380附录
中国共产党桂阳县级领导机构及主要领导成员概览
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