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凡例
1概述
1大事记
8第一篇 地理环境
第一章 建置
29第一节 位置 境域
29第二节 政区
29第二章 自然环境
33第一节 地质地貌
33第二节 水文气候
34第三节 上壤植被
41第四节 自然资源
44第三章 环境保护
46第一节 环境积弊
46第二节 环境监测
47第三节 环境治理
48第二篇 人口
第一章 人口概况
55第一节 人口数量
55第二节 人口变动
57第三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
59第四节 人口构成
60第五节 人日素质
66第二章 计划生育
67第一节 生育节制
67第二节 优生优育
69第三节 计生服务
71第三章 人口管理
75第一节 常住人口管理
75第二节 流动人口管理
76第三篇 经济综述与经济综合管理
第一章 经济规模
79第一节 市场体系
79第二节 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
81第二章 经济结构
84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84第二节 产业结构
85第三节 区域结构
87第三章 居民生活
90第一节 城镇居民生活
90第二节 农村居民生活
91第四章 经济综合管理
93第一节 计划管理
93第二节 物资管理
95第三节 物价管理
96第四节 统计管理
100第五节 审计监督
102第六节 国土管理
105第七节 矿产资源管理
111第八节 工商行政管理
114第九节 质量技术监督
118第十节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
121第四篇 农业
第一章 耕地劳力
127第一节 耕地
127第二节 劳力
129第二章 种植业
131第一节 耕作制度
131第二节 作物种植
132第三节 生产服务
139第三章 养殖业
144第一节 动物养殖
第二节 养殖服务
149第三节 养殖业管理
151第四章 农机
153第一节 农机体制改革
153第二节 农机应用与推广
154第三节 农机服务
155第五章 农业综合开发
157第一节 开发项目
157第二节 开发管理
159第三节 开发效益
160第六章 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162第一节 农业管理机构
162第二节 技术服务体系
162第三节 物资供应体系
163第四节 支农保护体系
163第五篇 林业
第一章 森林资源
169第一节 森林而积
169第二节 森林蓄积
170第三节 林木种类
173第二章 造林营林
177第一节 引种育苗
177第二节 植树造林
178第三章 林木采伐与林副产品
182第一节 林木采伐
182第二节 林副产品
182第四章 森林保护
184第一节 病虫防治
184第二节 森林防火
185第三节 野生动物保护
186第四节 打击毁林犯罪
187第五章 林业管理
189第一节 机构
189第二节 林政管理
190第三节 林业税费征收
192第六篇 水利 电力
第一章 水利资源
197第一节 水量
197第二节 水能
198第二章 工程建设
199第一节 灌溉工程
199第二节 饮水工程
204第三节 防洪环保工程
206第四节 电力工程
209第三章 防汛抗旱
216第一节 防汛
216第二节 抗旱
217第四章 水利管理
219第一节 管理机构
219第二节 水电管理
220第三节 电力管理
222第七篇 工业
第一章 工业体制
230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30第二节 体制改革
232第二章 工业门类
236第一节 冶金工业
236第二节 煤炭工业
238第三节 食品加工业
240第四节 机械与化学工业
242第五节 建材业与非金属矿采掘业
243第六节 竹木加工业
245第七节 纺织针织业
245第三章 工业管理
247第一节 管理机构
247第二节 生产管理
247第三节 财务管理
249第八篇 商业
第一章 商业体制
253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
253第二节 商业体制改革
255第二章 市场与网点
258第一节 集贸市场
258第二节 商业网点
260第三章 经营活动
261第一节 商品购销
261第二节 饮食服务
271第三节 对外贸易
273第四章 商业管理
274第一节 管理机构
274第二节 集贸市场管理
275第三节 特殊商品管理
276第九篇 交通 邮电
第一章 交通
281第一节 路网建设
281第二节 运输
289第三节 交通运输管理
291第二章 邮电
300第一节 邮电体制改革
300第二节 邮政
301第三节 电信
304第十篇 城乡建设
第一章 城乡规划
313第一节 县城规划
313第二节 乡村规划
314第三节 规划管理
315第二章 城市建设
317第一节 房屋
317第二节 街道
319第三节 供水 排水
322第四节 路灯 饰灯
323第五节 园林 绿化
323第三章 城市管理
326第一节 环境卫生
326第二节 市容管理
327第三节 城市经营
328第四章 乡村建设
329第一节 乡镇治所区建设
329第二节 村庄建设
329第五章 建筑业
332第一节 建筑队伍
332第二节 建筑设计
332第三节 建筑施工
333第四节 行业管理
334第六章 房产管理
337第一节 县直公房管理
337第二节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339第三节 房产交易管理
340第四节 产权产籍管理
341第五节 白蚁防治
342第十一篇 财税 金融
第一章 财政
345第一节 财政改革
345第二节 财源建设
348第三节 财政收入
349第四节 财政支出
352第五节 财政管理
354第二章 税务
360第一节 机构
360第二节 税务改革
361第三节 税款征收
362第四节 税收征管
365第三章 金融
367第一节 银行
367第二节 保险
374第十二篇 党派群团
第一章 中共地方组织
381第一节 组织机构
381第二节 党的代表大会与党员代表会议
383第三节 党风廉政建设
388第四节 组织建设
392第五节 思想建设
396第六节 统战工作
400第七节 其他党务
402第二章 群众团体
406第一节 工会
406第二节 妇联
408第三节 共青团
409第四节 工商联
411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411第六节 残疾人联合会
412第十三篇 政权 政协
第一章 人大
417第一节 机构
417第二节 代表选举
418第三节 代表大会
420第四节 职能活动
421第二章 人民政府
426第一节 政府机构
426第二节 综合政务
430第三节 政务举要
438第三章 人民政协
447第一节 机构
447第二节 委员构成
448第三节 全体委员会议
449第四节 职能活动
450第十四篇 政法 军事
第一章 政法
457第一节 机构 队伍
457第二节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460第三节 公安
463第四节 检察
469第五节 审判
474第六节 司法行政
478第二章 军事
483第一节 机构 驻军
483第二节 兵役
485第三节 民兵
488第四节 国防动员
492第十五篇 教育 科技
第一章 教育
497第一节 基础教育
497第二节 职业教育
506第三节 业余教育
507第四节 教师
510第五节 教学活动
514第六节 教育管理
516第七节 教育设施
519第二章 科学技术
522第一节 机构队伍
522第二节 科技推广
523第三节 科研活动
525第四节 科技管理
526第十六篇 文化
第一章 文化活动与文艺创作
533第一节 文化活动
533第二节 文艺创作
534第二章 广播 电视 电影
539第一节 广播
539第二节 电视
539第三节 电影
542第三章 图书 报刊
544第一节 图书
544第二节 报刊
545第四章 文物 名胜
547第一节 文物
547第二节 古迹
548第三节 革命纪念地
552第四节 游览胜地
553第五章 史志 档案
556第一节 史志
556第二节 档案
558第六章 文化市场管理
561第一节 机构人员
561第二节 审批登记
561第三节 整顿治理
561第十七篇 卫生 体育
第一章 卫生
565第一节 卫生防疫
565第二节 医疗
573第三节 卫生管理
578第二章 体育
581第一节 体育设施
581第二节 体育活动
582第三节 体育竞技
587第四节 体育管理
590第十八篇 社会事务
第一章 民族 宗教
595第一节 民族
595第二节 宗教
596第二章 劳动保障
599第一节 劳动就业
599第二节 劳动调配
600第三节 劳动工资
601第四节 劳动执法
602第五节 劳动安全
603第三章 社会保障
606第一节 社会福利
606第二节 社会救济
607第三节 社会保险
608第四章 优抚安置
610第一节 拥军优抚
610第二节 退伍军人安置
612第五章 其他事务
613第一节 婚姻登记管理
613第二节 社团管理
613第三节 残疾人事业
614第四节 地名管理
615第五节 边界勘定
615第六节 殡葬管理
616第七节 老区开发
616第六章 移风易俗
617第一节 崇尚科学
617第二节 扶贫济困
617第三节 敬老尊长
618第四节 见义勇为
618第十九篇 乡镇概况
城关镇
623武水镇
624岚桥镇
625金江镇
625香花岭镇
626双溪乡
627南强乡
628广宜乡
628同益乡
629汾市乡
630土地乡
630水东乡
631接龙乡
632花塘乡
633楚江乡
634武源乡
634万水乡
635麦市乡
636镇南乡
637大冲乡
638三合乡
639西瑶乡
639东山林场
640果木场
641茶场
641农科所
642第二十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
645第二章 人物简介
650第三章 人物表
673附录
一、 重要文件选录
697二、 艺文选录
712三、 《临武县志1989》勘误表
718修志始末
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