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1凡例
1总述
1大事记
13第一篇 地理
第一章 建置
65第一节 境域
65第二节 沿革
66第三节 行政区划
67第四节 乡镇简介
73第二章 地质
84第一节 地层
84第二节 构造
87第三节 岩浆岩
88第四节 矿藏
89第五节 地震
91第三章 地貌
91第一节 山地
92第二节 丘陵
95第三节 岗地
95第四节 平地
95第五节 水域
96第四章 气候
96第一节 四季特征
96第二节 气象要素
97第三节 灾害性气候
99第五章 水文
104第一节 地表水
104第二节 地下水
107第六章 土壤 植被
110第一节 土壤
110第二节 植被
113第七章 野生植物动物
113第一节 野生植物
113第二节 野生动物
115第二篇 人口
概述
119第一章 人口数量
120第一节 历代人口
120第二节 人口分布
121第三节 人口变动
123第二章 人口结构
124第一节 年龄构成
124第二节 性别构成
126第三节 民族姓氏构成
127第四节 职业构成
127第五节 婚姻家庭构成
128第三章 人口素质
130第一节 身体素质
130第二节 文化素质
131第四章 计划生育
132第一节 机构队伍
133第二节 政策措施
134第三节 服务管理
137第三篇 城乡建设
概述
141第一章 县城建设
142第一节 县城
142第二节 街道 桥梁
142第三节 房屋
144第四节 公共设施
145第二章 市城建设
147第一节 街道
147第二节 房屋
149第三节 城市公共事业
150第四节 环境卫生
152第三章 乡村建设
152第一节 乡镇建设
152第二节 村庄建设
153第四章 房产管理
155第一节 公房管理
155第二节 私房管理
157第五章 建筑业
157第一节 建筑队伍
157第二节 建筑设备
158第三节 建筑设计
158第四节 建筑施工
159第六章 环境保护
161第一节 环境保护宣传
161第二节 水体污染与治理
162第三节 大气污染与治理
163第四节 固体废弃物污染与治理
164第五节 噪声污染与治理
165第四篇 党派群团
概述
167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资兴地方组织
168第一节 组织沿革
168第二节 代表大会
175第三节 组织建设
176第四节 思想建设
180第五节 作风建设
183第六节 统一战线
184第七节 其它党务工作
186第八节 重大活动
188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资兴地方组织
200第一节 组织沿革
200第二节 历届代表大会
202第三节 主要活动
203第三章 其它党派
205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资兴地方组织
205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资兴地方组织
206第三节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资兴地方组织
206第四章 群众团体
207第一节 农民团体
207第二节 工人团体
209第三节 青少年团体
213第四节 妇女团体
217第五节 工商团体
220第五篇 人大 政府 政协
概述
223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
224第一节 代表
224第二节 代表大会
227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30第二章 政府
236第一节 知县公署
236第二节 县政府
237第三节 县苏维埃政府
241第四节 县(市)人民政府
242第三章 政治协商会议
255第一节 历届委员会
255第二节 主要工作
258第六篇 人事劳动
概述
261第一章 人事
262第一节 干部队伍
262第二节 干部管理
266第三节 干部培训
269第四节 行政监察
269第五节 离休 退休
270第二章 劳动
272第一节 劳动就业
272第二节 计划 调配
275第三节 安全 劳保
276第三章 工资
278第一节 工资制度
278第二节 工资改革与调整
279第三节 其它工资
281第七篇 公安 司法
概述
285第一章 公安
285第一节 政治保卫
285第二节 刑事侦查
287第三节 治安管理
288第四节 看守
291第五节 消防
291第二章 检察
292第一节 刑事检察
292第二节 经济检察
294第三节 林业检察
295第四节 法纪检察
295第五节 监所检察
296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
296第三章 审判
296第一节 刑事审判
297第二节 民事审判
298第三节 经济审判
298第四节 林业审判
299第五节 行政审判
299第六节 案件复查
299第四章 司法行政
300第一节 法制宣传
300第二节 人民调解
301第三节 律师业务
301第四节 公证业务
301第八篇 民政
概述
303第一章 救济扶贫
304第一节 灾荒救济
304第二节 社会救济
306第三节 扶贫扶优
307第二章 优抚 安置
308第一节 拥军支前
308第二节 褒扬
309第三节 抚恤
310第四节 优待
311第五节 安置
312第三章 社会福利
314第一节 慈善事业
314第二节 五保供养
315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事业
316第四章 社会事务管理
317第一节 行政区划管理
317第二节 扶持老区建设
317第三节 婚姻管理
318第四节 殡葬改革
319第五节 收容遣送
319第九篇 军事
概述
321第一章 机构 设施
323第一节 机构
323第二节 设施
325第二章 兵役
326第一节 征兵机构
326第二节 兵役制度
326第三章 驻军
328第四章 地方武装
329第一节 清代地方武装
329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330第五章 民兵
332第一节 民兵组织
332第二节 军事训练
332第三节 民兵教育
333第四节 重要活动
333第六章 兵事纪略
335第一节 反清斗争
335第二节 湘南起义
336第三节 浓溪游击斗争
338第四节 红军长征过境
341第五节 抗击日本侵略军
341第六节 八路军南下支队过境
343第七节 解放资兴
344第十篇 经济综述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
347第一节 经济发展速度
347第二节 经济结构
352第三节 经济效益
357第四节 人民经济生活
359第二章 经济综合管理
365第一节 计划管理
365第二节 物价管理
370第三节 工商行政管理
373第四节 物资管理
376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377第六节 国土管理
379第七节 统计管理
380第十一篇 工业
概述
383第一章 煤炭工业
384第一节 煤炭资源
384第二节 煤矿建设
386第三节 煤炭生产
387第四节 经营管理
391第二章 电力工业
393第一节 发电
393第二节 供电
396第三节 用电管理
398第三章 建筑材料工业
400第一节 水泥
400第二节 水泥制品
401第三节 砖瓦
402第四节 耐火材料
404第四章 轻纺化工
404第一节 纺织 针织
404第二节 服装 制鞋 制革
406第三节 造纸 印刷
407第四节 化工
408第五节 食品 饲料
410第五章 船舶 木材工业
411第一节 船舶修造
411第二节 木材加工
412第六章 矿冶 机械工业
413第一节 矿冶
413第二节 机械 铸造
416第七章 厂矿企业选介
417第一节 中央省地(市)属厂矿企业
417第二节 县(市)属合资厂矿企业
424第三节 乡镇属厂矿企业
432第十二篇 农业
概述
435第一章 生产条件
436第一节 耕地
436第二节 劳力
437第三节 农业机具
437第二章 种植业
440第一节 水稻
440第二节 旱粮
446第三节 经济作物
449第四节 农技 农艺
452第三章 养殖业
455第一节 畜牧
455第二节 水产
458第三节 其它品类饲养
460第十三篇 林业
概述
463第一章 森林资源
464第一节 林地 林木
464第二节 森林分布
467第三节 林特产品
468第二章 山林权属
470第一节 私有山林
470第二节 集体山林
470第三节 国有山林
471第三章 营林
472第一节 采种 育苗
472第二节 植树造林
474第三节 封山育林
481第四节 油茶垦复
482第五节 林业基地
483第四章 森林保护
484第一节 林政管理
484第二节 护林防火
485第三节 病虫害防治
486第四节 自然保护区
487第五章 森林工业
488第一节 木材采伐
488第二节 木材运输
491第三节 木材购销
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