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郴州交通枢纽城市发展现状
(一)公路:截至2014年底,我市公路总里程17550.5公里(含高速公路),按行政等级分:国道274.5公里,省道3033.8公里,县道2792.8公里,乡道4326.8公里,村道6471.5公里,专用公路76.1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575公里,一级公路107.3公里,二级公路1141.3公里,三级公路410.1公里,四级公路13930.9公里,等外公路1385.7公里。全市公路交通客运量和客运周转量分别达到10414.8万人和348962.6万人公里;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达到23765.6万吨和4175681.3万吨公里。
(二)铁路:截至2014年底,总里程307公里,其中:京广线164公里、资许线35公里、吉衡铁路安仁段18公里,武广高速铁路90公里。
(三)水运:我市属非水网运输地区,境内通航里程约660公里,位列湖南省第11位。有港口、码头110个。我市航道里程总量少,技术等级低,全市等级航道里程所占比重约为50%。
(四)航空:目前尚无运输机场。郴州支线机场已作为前期研究项目列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并作为重点项目列入国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现已完成选址工作,机场选址报告通过了中国民航局终审,2015年将争取作为新建项目列入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调整规划及“十三五”相关规划。同时,我市部分县市区选址正在争取进入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有多家通航企业、投资集团来郴考察洽谈通航产业发展项目,争取由航空公司主导郴州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
(五)城轨:正在开展前期论证和规划编制工作。
二、存在问题
(一)公路:一是全市公路等级结构不尽合理,等级公路比重偏低。特别是二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仅为1069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6.9%,离全国平均水平11.8%的比例还有一定差距。二是高速公路网络还存在一定缺陷。虽然我市已建成通车的5条高速公路575公里,初步形成了高速公路网络,但东西向仅有厦蓉高速,且该路由于穿越崇山峻岭,经常因雾、雪天气影响而部分关闭。
(二)客货运站场:随着武广高铁的通车、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市的客货运量增长速度很快。但目前我市客运汽车站数量少,规模小,配套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现有物流中心多为私人创办,未形成规模,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到位。对客货运的分流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及城市的交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三)铁路:总量不足且无东西向大通道。我市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2%,而铁路里程只占湖南省的7%左右,人均拥有铁路仅6厘米,未达到全国的平均水平。我市已建成通车的铁路有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但都是南北走向,东西向铁路仅有18公里,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较为薄弱。
三、郴州市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可行性分析
(一)我市条件优越、发展强劲,具备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的基本条件。我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南接广东省、东临江西省,处于长株潭和珠三角的中心地带,距长沙和广州均在350公里左右,是湖南通粤达海的咽喉要塞,是湖南省的南大门。我市市域自然资源丰富,素称“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中国银都”、“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乡”。全市辖一市两区八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人口507万人。郴州的发展已迈入湖南“第一方阵”,湖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我市加快开放开发步伐,着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郴州获批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并被纳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郴州必将迎来又一个大发展机遇。
按照郴州市“大十字”城镇群规划,“十二五”期末,全市GDP和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3%和16%以上,分别达到2240亿元和220亿元,中心城区规划用地达80-10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80-100万人。实现年接待国内游客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过200亿元,“大十字”城镇群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20年,全市GDP4000亿元,经济发展保持在10%-12%的增长速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升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届时郴州将成为湘粤赣省际中心区域的现代化城镇群,城镇群常住人口超过385万,其中乡村居民人口145万,城镇居民人口240万,城镇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郴州具备建设交通枢纽城市的基本条件。
(二)我市打造铁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可行性
我市南北向有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东西向没有铁路大通道,但位于长株潭和珠三角的中心地带,距长沙和广州两大交通枢纽城市距离均在350公里左右。在我市布局一条东西向的铁路大通道,对于进一步完善中部地区铁路网络、增强京广铁路和武广高铁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沿线罗霄山扶贫片区、原中央苏区经济发展、促进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均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铁路项目争取工作,市铁建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积极赴中省汇报衔接我市铁路项目并开展各项相关工作,我市桂永郴赣及靖永郴赣铁路(贵州兴义至湖南郴州铁路湖南段)项目多次被纳入部省会谈内容,中国铁路总公司主要领导也表示在研究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时支持我市铁路项目。2014年3月7日,为更详细了解我市桂永郴赣、靖永郴铁路规划情况和听取沿线地方政府对铁路规划的意见,省铁建办特邀中铁总公司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专家组,来我市调研铁路规划建设相关情况,并提出靖永郴铁路较桂永郴赣铁路对湖南省的带动更大。省里考虑多方因素,已将我市提出的桂永郴赣和靖永郴两条规划铁路的郴州段一并考虑,将靖永郴延长至赣州,并大力支持靖永郴赣铁路。待靖永郴赣铁路立项建成,我市将有望建成以高铁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三)我市打造高速公路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可行性
截至2013年底,我市已建成通车的有京港澳、衡武、岳汝、厦蓉、宜凤5条高速公路575公里,初步构建了“卅”高速公路骨架,并有新建桂新高速项目163公里,同时还在规划争取临连、黄长、茶安耒、桂(东)遂(川)4条高速公路郴州段约130公里。桂新高速郴州段:该项目已列入省十二五高速公路建设规划后备项目及罗霄山扶贫片区项目。湖南省明确同意该项目郴州段招商引资主体由省交通运输厅变更为郴州市人民政府。我市已授权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招标工作。目前,该项目预工可已编制完成并通过省评审,工可已完成并报送省交通运输厅行业内审,设计招标已完成,并完成了投资人招标文件评审。该项目建成后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及其复线通道内形成东西向连接的高速公路通道,对提高我市甚至湘南地区路网应急能力具有特殊意义。临连高速:该项目已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修编)》并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可)编制工作,并拟作为许昌至广州高速公路湖南段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目前,临武县已成立前期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与清远市签订了建设促进协议书。该项目建成后可作为衡武高速与连佛高速的联通高速。黄长高速郴州段:该项目已纳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修编》,并完成了工可编制及初步踏勘。目前,我市已与韶关市签订了备忘录和建设促进协议书,完成了线位对接。该项目建成后可作为衡武高速与京港澳高速广东段的联通高速。茶安耒常高速公路郴州段:该项目已完成预工可、工可报告的编制及评审工作,并已列入湖南省十二五交通规划,同时也是《湖南省七纵九横高速网络规划》重点项目之一。茶安耒常高速公路全线建成后将成为联系闽南、赣南、湘南“三南”地区的重要纽带。桂遂高速:该项目从桂新高速东端的桂东县增口乡再向东延伸20公里至与江西遂川县交界处,已列入湘赣两省罗霄山片区实施规划,我市已与江西省进行对接。
待我市目前所有新建、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通车后,我市将构建“三纵三横”高速公路骨架。“三纵”即岳汝高速、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三横”即茶安耒常高速、桂新(桂遂)高速、厦蓉高速,并形成南北以岳汝高速、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 “三纵”联接湘、粤,东西以茶安耒常高速、桂新高速、厦蓉高速通达闽、赣、川、渝的“三纵三横”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同时宜凤高速、临连高速、黄长高速将作为“三纵三横” 高速公路骨架之间的联通高速,使我市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功能更完善、应急能力更强,提升成覆盖郴州市域范围、连通湘南、赣南、粤北城市群和经济区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网络。届时我市将有望建成以高速公路枢纽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四、郴州市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对策建议
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战略性基础设施之一,是强化城市职能、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与保障,是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环节。借鉴国内外综合交通枢纽成功建设经验,在抓好郴州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同时,积极做好相关项目的前期工作。
(一)积极争取东西向铁路大通道
郴州目前有南北向大通道铁路254公里,其中京广线164公里,京广高铁90公里,无东西向的铁路大通道。目前,正在争取两条东西向的铁路大通道桂永郴赣和兴独靖郴赣线。我市要积极与省委、省政府、上级发改部门及中铁总公司等汇报衔接,进一步争取多方支持,将桂永郴赣及靖永郴赣铁路(兴义—郴州—赣州铁路的湖南段)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早日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并争取靖永郴赣铁路项目列入“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只有争取东西向铁路大通道的规划建设,才能够与现有南北向铁路大通道在郴州形成交叉,进而建设以高铁站为主导的交通枢纽城市。
(二)抓好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
郴州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575公里,其中南北向有岳汝、京港澳及其复线、宜凤高速,东西向的有厦蓉高速,11个县市区中只有资兴、安仁尚未有高速公路。目前,正在抓紧前期工作的有桂新、茶安耒常、黄长和临连高速公路。我市要积极抓好高速公路的规划建设工作,抓紧时间启动桂新高速和茶安耒常高速公路的建设,积极做好黄长高速、临连高速的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建设好上述高速公路,不仅郴州高速公路里程可超850公里,更重要的可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络,对于构筑四通八达的快捷通道,建设以高速公路为主导的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做好高铁站场设施的建设
武广高铁郴州西站从投入运营之日起,便不能满足郴州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议按规划内容立即启动改造:即站内改造候车厅,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北部建二层副楼,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南部建二层副楼,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贵宾室、派出所、交警队),以缓解我市高铁出行需求。除郴州西站外,90公里的高铁线上,郴州再没有第二家高铁站,因此,建议积极推动宜章设高铁站争取工作。郴州西站的改造和宜章设立高铁站,将更大程度地带动郴州地方经济的发展。
(四)完善站场和物流中心建设
在进一步抓好国省干线建设的同时,规划新建交通运输信息管理中心,市区新建和改扩建一级汽车客运站:万华汽车站、城际大巴汽车站、新汽车总站、白露塘汽车站;新建和改扩建一级以上物流中心:郴州物流中心、槐树下物流中心、白露塘物流中心。县级城市基本规划2-3个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和汽车货运站(或物流中心)。实现所有乡镇和97%以上的行政村通客班车。努力将郴州打造成集公铁空运输方式为一体的“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枢纽,逐步形成功能明确、层次分明、结构完善、衔接顺畅的公路客运系统和物流运输系统。
(五)做好郴州机场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前期工作
目前,郴州机场选址报告已通过中国民航局组织终评,并提前开展了预可研相关工作。建议我市加大力度,尽快取得中国民航局终审意见,争取郴州机场进入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调整规划、“十三五”相关规划。同时,积极争取我市部分县市区选址进入全国通用机场布局规划。引进通航企业、投资集团来郴考察洽谈通航产业发展项目,争取由航空公司主导郴州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
与此同时,规划建设郴州城镇群城际(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郴州-资兴段、郴州-桂阳段,远期规划建设郴州-永兴段、郴州-宜章段。加强城际铁路规划研究,做好郴州-衡阳、赣州、韶关、永州城际铁路前期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