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湖南省《关于<加快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编制工作方案》,以及郴州市发改委《关于提供<“十三五”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的函》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商务部门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省扶贫开发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为准则,以推进各县市区商务发展均衡化为主攻方向,依托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罗宵山片区扶贫攻坚开发,力争协助解决制约宜章、安仁、汝城、桂东等贫困地区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注重统筹衔接、循序推进,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搞活国内国外贸易,有效扩内需促消费,实现全市商务暨开放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宜章县:2015年至2018年,力争新引进创新创业企业216家以上,合同总引资金额207亿元以上,每年引进项目、合同金额均增幅20%以上。其中:2015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引进内资33亿元,外贸进出口6000万美元,加工贸易3800万美元,标准厂房建设32.5万平米,引进项目40个,引资金额40亿元;2016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415亿美元,引进内资38.61亿元,外贸进出口7200万美元,加工贸易4180万美元,标准厂房建设39万平米,引进项目48个,引资金额47亿元;2017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642亿美元,引进内资45.17亿元,外贸进出口8640万美元,加工贸易4598万美元,标准厂房建设46.8万平米,引进项目58个,引资金额55亿;2018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904亿美元,引进内资52.85亿元,外贸进出口10368万美元,加工贸易5058万美元,标准厂房建设56.2万平米,引进项目70个,引资金额65亿元。 安仁县:2015年至2018年,力争全县总引进各类项目300个以上,合同总引资金额200亿元以上,每年引进项目、合同金额均增幅20%以上,其中:2015年度实际利用外资7500万美元,引进内资30亿元,外贸进出口1000万美元,加工贸易500万美元;2016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0000万美元,引进内资37亿元,外贸进出口1500万美元,加工贸易700万美元;2017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3000万美元,引进内资45亿元,外贸进出口2000万美元,加工贸易1000万美元;2018年度实际利用外资16000万美元,引进内资55亿元,外贸进出口3000万美元,加工贸易1300万美元。 汝城县:2015—2018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年均增长15%;内联引资146亿元,年均增长18%;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7100万美元以上,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加工贸易46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新建标准厂房86万平方米;园区年产值增长到100亿元以上,税收增长到10亿元以上;引进战略投资项目10个以上,全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的产业发展体系基本形成。 桂东县:从2015年到2018年,力争新引进投资总额1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县引进到位资金100亿元。2015年至2018年分别实际到位资金为18亿元、22亿元、27亿元、3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左右。 三、主要任务 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区的合作交流,密切与重点转移产业、企业的联系,加大产业发展合作力度,拓展合作领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宜章、安仁、汝城、桂东四县的优势,把生态旅游、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中草药材、农副产品加工等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和主攻方向,组织该四县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在日常招商过程中,尽量把好资源、好客商、好项目向这四个县引进,招商引资资金向这四个县倾斜,力争该四县商务各项经济指标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重点项目 宜章县:瞄准港、澳、台和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国内500强大企业、大财团和各地各类商会、协会,开展点穴式、链条式、集群式招商。第一产业:依托现代农业示范园,积极引进先进种植、养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力促现代农业领域引资取得新突破。第二产业:重点引进新材料、新能源、新装备、新技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引进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地区总部、功能性机构,力促优质工业领域引资取得新突破。第三产业:依托“绿、红、古、蓝”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配套,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品牌效应;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业和文化、 教育、卫生、养老等社会公益性产业。 安仁县: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兴县”三大战略不动摇,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该县经济发展需要和环保要求的,都大力引进。第一产业:重点承接中药材、茶叶、食用菌、米业、红薯农副产品和肉制品精深加工等生态农业。第二产业:着重引进电子信息、光伏电业、先进机械制造业、精细化工、建材业、服装、鞋业、皮具等以及与工业发展相适应的配套产业。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抓好稻田公园、神农殿、熊峰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海温泉、龙脊山、渡口丹霞风光等旅游景点建设,突出打造“天下第一福地·神农故郡安仁”旅游品牌;加速推进电子商务、商贸物流业和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性产业。 汝城县:按照“大项目—产业链—项目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以重大产业项目、重大旅游项目、重大城建项目、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项目为突破口,着力引进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支撑性好的大项目,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坚持抓大不放小,在实施大项目带动的同时,持续引进关联度强、附加值高的中小项目,实现产业配套化和集群化发展。第一产业:主要引进以生态农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开发、生态农产品基地、庄园经济、休闲农庄为重点的现代农业,重点项目有龙腾生态庄园、大坪供港蔬菜基地、粤旺农庄、百宝有机生态园、九龙白茶农庄、汝莲茶庄等。第二产业:以有色金属和建材宝石精深加工、新能源、新型材料、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的新型工业为重点。主要项目有:风电场建设、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双氧水加工、纯天然消毒洗手液加工等。第三产业: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互联网+、生物工程、环保科技等的战略新兴产业为重点。主要项目有:中华理学第一镇、长安生态城旅游文化产业园、热水国家温泉度假区、罗泉温泉度假中心、绿城·桃花谷、九龙温泉森林酒店及民族风情园等。 桂东县: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用好现有的国家、省市优惠政策,围绕现有重点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第一产业:1.现代农业产业。积极引进以清泉、桥头等乡镇为重点的茶叶加工项目;以流源、沤江、桥头等乡镇为重点的竹产业种植及加工;以国道106沿线为重点的花卉苗木产业;以寒口、桥头等乡镇为重点的薰衣草加工项目;以绿色农粮产品为主要的农副产品加工项目;以寒口、增口、沤江等乡镇为重点的生态养殖、休闲渔业;以沤江、增口、寒口等乡镇为重点的中药材饮片加工项目;以106沿线乡镇为重点引导发展现代农庄等。2. 中药材产业。重点发展中成药、超微饮片、精制饮片、紫杉醇等,引进一批生物工程、医药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争取列入全省中药材种植基地示范县,形成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第二产业:1. 新能源产业。重点引进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型企业开发寒口李早田、增口牛郎山、普乐齐云仙等一批风电项目,加快启动生物质能和太阳能产业项目招商。2. 新材料产业。结合该县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和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完善,启动县光伏新材料企业新一轮整合工作,将该县内5家光伏新材料企业整合为1-2家,完成2.7万千伏安矿热炉改造,实施多晶硅、高纯硅生产线上马,建设余热余压发电机组,努力建成省内最大的光伏新材料生产基地和光伏产业循环经济试点基地。3. 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以该县工业集中区为平台,引进服装、纺织、皮具、电子、制鞋、手工艺品加工等企业。第三产业:1.旅游产业。加快构建“一心一带五区”的旅游招商布局,即打造以县城为核心的养生休闲度假核心区,以106沿线为核心的旅游示范带,以三千湖为核心的中部滨湖休闲度假景区、以清泉桥头万亩茶叶观光园为依托的北部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景区、以八面山为核心的西部避暑休闲度假景区、以普乐温泉(湿地)为核心的东部温泉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景区、以沙田“第一军规”颁布地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度假景区。2. 金融产业。积极对接银行业金融机构,力争引进一家银行机构(如村镇银行、华融湘江银行等),积极推进本土企业进入上市程序和并购。3. 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桂东叮当动漫科技公司将生产总部设在桂东,努力引进其他文化创意企业设立生产、开发、销售机构。4. 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加快搭建电子商务、物流服务、服务外包、投融资等平台,鼓励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进电子商务、物流快递、服务外包等新业态企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商务局加大力度,负责本工作方案的推进落实,宜章、安仁、汝城、桂东等四个县分管商务招商的副县长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负责重大项目的推进,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扶持这四个县关于招商引资、商贸物流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做到重大活动亲自参加,重大项目亲自谈判,重要客商亲自会见,重大问题亲自协调。 (二)强化务实招商。要特别针对宜章、安仁、汝城、桂东等四个县的优势和特点,精心包装好一批有特色、质量优、财税贡献率和资源利用率高、投入产出比大的项目,积极对外发布。精干务实组团参加“中博会”“沪洽周”“港洽周”“湘商大会”等中省重大经贸活动。 (三)强化项目落地。建立项目转化落地工作机制,健全市级领导分工负责联系推进落实重点招商项目制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要求跟踪推进项目,包括项目前期开发、中期洽谈和后期履约。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推行并联审批,建立“绿色通道”,实行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生活配套设施建设,认真举办“银企对接会”、“就业招聘会”、“求职校企对接会”等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融资难”、业余生活不便等困难。 (四)加大资金支持。建议市财政设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该四个县市区的招商引资、内贸流通发展等方面。该四个县级财政也要相应设立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按当地财政总收入一定比例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
责任编辑/办公室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