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5月,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工业战线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郴州“两城”建设,全市9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精心组织生产,实现了规模工业的高速增长。
一、规模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前5个月,郴州规模工业生产增长由于受去年同期基数变化较大的影响而呈现由低到高再逐步趋缓的态势。前两个月适值春节期间,部分企业停产或减产,完成增加值总量不大。1月份完成工业增加值17.45亿元,同比增长29.9%;1-2月份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7.36亿元,同比增长54.5%;3月份企业生产步入正轨,生产面达到92.9%。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49.62亿元,在去年受冰灾影响导致基数较小的基础上增长68.5%,为历史新高。后两个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逐步趋缓,1-4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9.54亿元,同比增长53.2%;1-5月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0.93亿元,同比增长42.1%。
(一)重工业占郴州规模工业的主导地位。不仅总量上大大超过轻工业,增幅也远远高于轻工业。1-5月,全市轻工业增长17.8%,重工业增长47.4%,重工业增幅高出轻工业29.6个百分点。增加值中轻重工业的比例为16.54∶83.46。
(二)八成多大类行业同比实现增长。33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塑料制品业和家具制造业,同比增长793.2%和530.5%。实现增幅在100%以上的行业共有7个,占增长行业的比重为25%。增幅为负数的行业分别是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60.0%)、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业(-55.6)、纺织业(-22.9%)、医药制造业(-19.4%)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12.0%)五大工业行业。1-5月,全市有色、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化工机械六大优势产业共完成工业增加值83.01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91.3%,同比增长43.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3.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9.2个百分点。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有色金属的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有色产品的出厂价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明显的下滑,今年前几个月的有色价格指数创历史新低。1-5月,全市有色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8.97亿元,占六大优势产业的34.9%,同比增长33.3%,而产值增幅为-4.3%。六大优势产业中增长最快的是建材和能源,增幅分别为86.7%和74.9%。电子产业由于起步较晚,总量还较小,但增幅较快。1-5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63.2%。
(三)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增幅领先,股份制企业比重居各类经济类型之首。1-5月份,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和股份合作企业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21.8亿元和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9.2%和109.9%,其余经济类型企业增幅均未超过100%。股份制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为44.36亿元,同比增长38.3%,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8%,居各经济类型之首,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力军。国有企业增幅相对较慢,增幅仅为0.65%。
(四)七成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实现增长。在纳入统计的95种主要产品产量中,有70种产品实现了增长,所占比例达到73.7%。其中,增幅在100%以上的产品有23种,占增长产品的比例为32.9%。其中,增长最快的是华录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电视机,同比增长翻了260多倍。由于去年同期煤炭企业受冰灾影响大面积停产,煤炭产量增幅较快,累计增幅达到了171.4%。受国家投资力度加大的影响,水泥产量增幅加快,累计同比增长达到了50.2%。
(五)工业运行质量稳步上升。1-4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6.91亿元,同比增长35.86%;实现利润14.74亿,同比增长146.59%。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39.2%,同比增长59.98个百分点。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除资产负债率和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外,其他各项指标同比都有所上升。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20.35%,同比上升6.0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21.98%,同比上升10.34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3.65次,同比加快0.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93%,同比上升4.86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41908元/人,同比上升34.61%;资产负债率48.72%,同比下降3.07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24%,同比下降0.91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1-4月郴州规模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正在稳步上升。
二、工业生产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生产增长的基础不牢。前5个月郴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下增长68.5%的历史记录,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年初郴州遭遇了历史罕见的冰雪灾害,部分规模工业企业受到重创,近五成企业生产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导致去年同期基数过于偏小,这是今年前几个月工业生产增幅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以后月份冰灾影响的逐步减弱,工业生产的增幅将趋缓。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的状况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未有根本性改变,面临的压力依然巨大,工业增长的基础并不稳固。
2、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给郴州企业出口带来冲击。金融危机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导致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倒退。对全市部分有对外出口业务的企业生产也带来不利影响。1-5月全市完成出口交货值5.77亿元,同比下降65.2%。47家有出口业务的规模企业中,有24家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减少,占全部出口企业的一半多;共减少出口交货值12.5亿元,减少行业主要集中在石墨加工和有色金属冶炼行业。17家去年有出口业务的企业今年前几个月完成出口交货值为0。如湘晨高科实业有限公司和金贵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到5月末没有出口交货值,比去年同期分别减少0.57亿元和1.98亿元。
3、产业结构调整缓慢。长期以来郴州工业建立在以资源性行业为主导产业的基础上,六大优势产业中有色和能源两大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一半,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所占比重过高的主要特征一直未得到明显改善。1-5月全市电力、石油炼焦、化工、有色、钢铁、建材等6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7.8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2.6%,同比实现增长33.9%,而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7大高技术行业(即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航空航天器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7个类别)在全市的规模工业企业中仅有两大类别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1-5月两大类别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4亿元,同比增长45.4%,其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5%。
4、企业负债逐年上升。1-4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负债合计达230亿元,同比增长7.86%。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负债13.83亿元,同比增长29.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3.31亿元,同比增长23.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22.23亿元,同比增长6.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5.84亿元,同比增长4.69%。企业负债的逐年上升使得以上行业企业效益下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下半年规模工业发展走势
总的来看,当前和下半年的一段时期里,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困难较多,但由于市委、市政府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力度没有减,只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尽管受上年工业增速由低到高走势的影响,今年会出现增速由高到低的走势,但还是有望实现规模工业增长25%的年初目标。主要支撑因素有:一是规模工业的生产面保持较高比例,3、4、5月生产面的比例均保持在85%以上。二是部分行业有望延续快速增长。1-5月,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分别增长155.7%、87.7%和72.6%,在市场需求拉动和自身机构优化发展的影响下,全年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三是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增长后劲足。1-5月城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15亿元,同比增长79.5%。工业投资的高速增长能够为工业的后续发展提供保障和动力。
四、确保完成年初目标的对策建议
针对前5个月工业经济运行情况,我们既要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确保完成年初目标。
一是要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对发展条件比较成熟、有发展机遇、对今后的结构优化升级有重大影响的产业,制定实施专项,指导和推进产业发展。在高技术产业上,通过确定重点扶持领域,建立高技术产业项目激励机制和创业投资机制等,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在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方面,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采用关键技术和前瞻性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推进企业改革、改组,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使之成为推动结构调整的骨干和依托。
二是通过投资工业新项目,积极培育工业新增长点。要抓住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契机和省委政府给予郴州先试先行的34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郴州的区位优势、能源优势、资源优势和国家对投资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大的有利条件,大力促成工业项目在郴州落户,加快沿海产业向郴州的产业转移步伐,努力打造郴州工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三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在产品出口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企业应及时调整生产策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通过挖掘潜力,控制企业经营成本,使企业在市场中能有独立的发展战略,减少短期环境变化对企业战略的影响,进而保持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四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工业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转型升级,做大做强,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要加快交通、能源供应等硬件设施建设,解决企业发展的外部条件。总之,政府要切实为企业服好务,才能使企业在良好的经济条件下高效有序的运行。
责任编辑/郴州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