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县四举措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一是积极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方案。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该县四家县级医院的资产、负债和基本药物占比等基础数据进行清查、收集、分析,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并科学制订相关改革方案。二是破除以药补医,完善补偿机制。从4月1日起,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三是加大财政投入,落实经费保障。全面落实县财政对公立医院符合规划的基本建设及大型设备购置、重点科学发展、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等政府投入政策。四是规范药品采购,防范医疗腐败。坚持公开透明、公平竞争,使用药品全部通过集中采购平台采购,确保药品质量安全,切实降低药品价格,有效遏制药品购销领域的腐败行为。该县第一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第二人民医院四家公立医院改革后,诊疗稳定有序,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明显减轻,医务人员工作热情大幅提升,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安仁县发改局)
汝城县稳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一是学习先进。相继组织县医改办、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相关人员赴株洲市炎陵县、攸县和茶陵县考察学习,在认真学习外县改革方法、经验基础上,迅速完成了该县公立医院药品收入和服务收入改革的初步内部财务清算工作。二是理顺机制。将县公立医院改革事项报县政府常务会讨论研究,成立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并将县医改办从县发改局调剂到县卫生局。三是细化方案。多次召开县公立医院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对县公立医院改革医药价格的调整方案、政府补偿经费、农合、医保报账比例等问题进行研究商讨,并起草了县公立医院改革医药价格调整方案。(汝城县发改局)
资兴深化农村土地流转改革。一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改革政策宣传力度。印发了《资兴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宣传资料》,同时与郴州、资兴电视台及郴州日报合作,将石鼓村、龙泉村等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作为典型向全市推介。 二是全力打造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高标准建设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今年新建的程水镇、兴宁镇、滁口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有序运转,目前已收集发布流转信息80多条,实现土地流转1300多亩。同时对原建的13个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开展提质工作。依托郴州智慧农经网络平台系统,建立资兴市土地流转信息窗口。在全市20个乡镇街道,建立了信息站,210个村建立了信息点,确定信息员230名。目前全市已形成土地流转信息180条。 三是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合作。出台了《资兴市土地股份合作社流程和登记注册文件样本》。组织召开郴州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流转供需对接会,流转土地1180亩。目前,该市土地股份合作社建设试点示范已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铺开,已有31个村完成了建设前期工作,13个村(组)成功组建了合作社。入社农户1753户,入股土地2839亩,其他耕地5829亩,旱土山地22489亩,签订流转合同370份,面积11232亩,减少耕地抛荒180亩。(资兴市发改局)
桂阳激活土地流转助推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桂阳县在遵照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对农民承包责任田登记造册,以亩为单位形成数据,对自愿流转的农户,将农民各自分散的农田整合成大田,针对整理后田块界限被打破的情况,将整理好的大田以整体亩积的数字形式集中流转出去,农户按照自己承包责任田的面积大小来享受土地流转租金等收益;对不愿流转的农户,依旧按其承包责任田面积,将平整后的田地集中分块让农民耕种。按照“连片建设、合理利用、用养结合”的要求,依据“种稻谷稳粮食,种烤烟助增收”的产业特点,大力实施烟稻连作基本农田整理项目,达到小丘改大丘的目的,做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大力发展“烟、稻”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助推发展现代农业。目前桂阳已累计完成土地整理4.12万亩,新增1800余亩有效耕地面积;土壤耕作质量得到提高,可新增180万公斤粮食生产能力。(桂阳县发改局)
宜章列入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6月5日上午,省委、省政府组织召开了全省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宣布宜章县等13个县市为全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宜章县在成功获批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后合理职能方面会有一些改变,主要体现在:一是在调整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在维持干部管理体制不变的情况下,宜章县有关部门将直接接受省政府部门的业务指导;省政府及其部门部署到市州的相关工作,直接部署到宜章县。二是在扩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方面,将赋予宜章县行使与郴州市相同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财政直接管理、项目直接申报和下达、计划指标直接下达、政策直接享有等。下一步,宜章县将围绕省直管县体制改革试点进一步修改完善试点实施方案并报省里审批,明确分解省直管县下放至县直有关部门的职权,做好省直管县涉及的县直有关部门向省、市对口部门衔接工作,督促县直有关部门形成单位职能职责变化、调整以及内设机构调整设置方案,探索将县级部分行政执法权依法委托下放到乡镇,并重点开展“七个一”(即出台一份试点规范文件、举办一场学习培训会议、考察一个试点成功县市、编制一套部门对接方案、开展一次上下协调活动,探索一批扩权强镇试点、总结一轮试点示范经验)方面工作。(宜章县发改局)
我市四县(市)纳入首批湖南省生态红线制度改革试点。近日,全省生态红线制度建设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议召开,我省正式启动生态红线制度改革试点,资兴市、汝城县、桂东县、宜章县成为首批试点之一。据悉,我省生态红线制度建设改革的时间表也已经确定,今年底前,将完成生态红线划定工作,明年6月30日前,将完成生态红线相关管控政策的制定工作。通过开展生态红线制度建设保护试点工作,是更好地保护我市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机遇,我市将按照省里和市里的统一部署,组建班子,拿出方案,开展工作,通过科学划定红线,严格守住红线,强化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建立起区域性的绿色发展模式。(资兴市发改局)
临武县被确定为湖南省供销综合改革重点示范县。近日,临武县被确定为全省供销综合改革重点示范县,获得省财政厅扶持资金240万元。今年2月,经省财政厅和省供销合作社组织专家评审,从全省12个县级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中遴选出4个综合改革试点重点示范县,临武县成为湘南地区唯一入选的县。据了解,临武县供销系统目前有农资、农副产品、烟花爆竹、日用工业品、综合服务等230个经营网点。2014年,全系统完成商品销售总额53483万元,同比上升87.8%;实现利润411万元,同比上升155.3%。(临武县发改局)
安仁县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安仁县针对“三农”实情制定了发动宣传到位、摸底走访到位、跟踪服务到位“三个到位”硬举措,并要求17个乡镇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要与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推广农业机械化相结合。今年以来,该县安排专项资金100万元,建立健全县、乡两级土地流转服务机构,深入全县225个村召开群众大会,发放宣传资料3万多份。同时,完善了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网络,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合同及土地流转登记、备案和流转台账管理制度,做好土地流转信息收集发布、项目储备、政策咨询等工作。今年以来,该县新增农村土地规模流转面积1.6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1万亩,基本形成了烤烟、油菜、优质稻、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为主的复合农业生产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安仁县发改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