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全市发改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总体要求,坚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在建项目、引项目、争项目、谋项目上下功夫,以项目带动投资、促进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2014年,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2671个,累计完成投资3206亿元,预计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400亿元,年均增长31%,共争取中省补助资金145亿元。
1. 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一是科学编制投资计划。在认真开展调研、排摸、申报、梳理的基础上,制定了郴州市“十二五”投资和项目建设“836计划”,争取了264个项目列入了省“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笼子,占全省规划项目总数的23%。三年来储备各类重大项目500多个,包装拟争取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规划的重大项目466个,预计总投资9236亿元,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项目支撑。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制定了投资和项目建设考核奖励办法,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考核奖励,提高了干部的服务效率和落实能力。近三年,预计全市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00亿元,“十二五”时期完成投资7497亿元,是“十一五”投资的3.4倍。2012-2013年,投资增速分别高达35.3%、34.2%,今年1-11月完成投资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二,在高基数上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1.5%,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2014年首次整合设立全市现代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3000万元,重点支持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发展,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从2011年的7:47.9:45.1调整为7.1:42.2:50.7。取消和下放27项核准权限,民间资本活力进一步激发,累计完成民间投资3052亿元,占全市投资比重达69%,民间资本投资逐步成为拉动我市投资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2. 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促转型的第一抓手。坚持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三年来,实施投资1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2671个,累计完成投资3206亿元,占三年全部投资的73%,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消费的兴旺繁荣,保持了全市的稳定和谐。一是产业发展实现大突破,三年产业投资累计完成1600亿元,富士产业园、奥美森工业园、中化弘源氟化工、宏润茶油、台达产业园、腾翔车用燃料调配基地、格兰博智能机器人等一大批重大工业项目竣工投产。二是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预计全市交通项目建设三年累计完成投资37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由2011年的102公里增加到现在的570多公里。三是社会民生实现大改善,近三年直接与民生相关的投入达到446亿元,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城镇供水、供气设施建设、湘江流域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等一大批民生和生态环境重大项目加快推进。
3. 把争资立项作为服务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一是抓好资金争取。始终把资金争取作为第一要务,近三年,共向上申报135个专项2000多个项目,预计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145亿元,发行企业债券89亿元,极大地减轻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为保障我市持续高强度的投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抓好项目争取。坚持“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抓前期”的基本工作方法,郴州机场、靖永郴赣铁路、莽山水库、黄长和临连高速、宜章县中化“5080”煤化工、中国五矿、明大碳素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为郴州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奠定基础。三是抓好政策争取。经过不懈努力,争取了中省一系列示范试点率先在我市实施,如湘南产业转移示范区、郴资桂“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点、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比照赣南苏区享受同等优惠扶持、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等,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干新三年即将收官,“十三五”仅剩2015最后一年,下一步,市发改部门将继续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紧紧结合郴州实际,进一步突出把产业投资作为主攻方向,把重大项目作为主要抓手,把民间投资作为重要突破,着力抓好全市重大项目计划实施,开工建设一批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大工程、大项目,在确保投资总量合理较快增长的同时,不断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同时,围绕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争资立项工作,加强政策跟踪,做好上下衔接,抢抓机遇,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地将国家宏观政策转化为推动郴州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投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