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坚持以“项目带产业、以产业保粮安”的发展理念和建设“大粮食、大产业、大品牌”的工作思路,整合优势资源,做强、做大、做优、做实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粮油精深加工和副产品循环利用,最大限度拉长粮油产业链,促进粮油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和转型升级,不断增加安全、优质、健康、适销的粮油产品供给,有力地推动了粮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粮油加工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
我市现入统粮油加工企业59家,其中国有企业1家(裕湘面业),民营企业58家,民营企业成为我市粮油加工业的主力。2013年来,我们抓住全省粮油千亿产业项目建设机遇,强力推进粮油产业发展。近4年来,我市粮油产业发展迅速,累计实现粮油产值293亿元,创利税17.2亿元(其中,2016年粮油加工业产值达84亿元,创利税5.5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70%和68%)。争取中央、省里引导资金1.52亿元,带动社会投资8.8亿元,建成74个粮油产业项目,新增社会就业岗位5000余个,带动粮农增产增收7.8亿元。
(一)加工转化能力增强,产品市场影响力扩大。2016年全市米面油加工能力达到140万吨。现有国家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省级10个,市级26 个;粮油中国驰名商标3 个,湖南省著名商标21个,名牌产品10个;打造了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湘面业)、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郴州粮机公司)、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平米业)、中天粮油有限公司、湖南郴州景湘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粮油加工知名企业。
(二)研发创新能力增强,粮油精深加工发展加快。我局大力支持粮油加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科研成果,争取项目支持,引导企业加快发展,在稻谷加工、米制品加工、豆制品加工、油茶加工及稻草(糠壳)秸秆、茶壳茶饼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和粮油机械加工等方面均有较快发展,特别是裕湘面业、郴州粮机、生平米业等企业有为突出。其中裕湘面业紧紧把握饮食结构变化趋势,着力技术研发,全面引进全自动生产线,开发裕湘谷膳系列挂面,将杂粮含量提高至51%的高水准,突破了普通面条杂粮含量偏低的瓶颈,公司被省工信委授予“省级技术中心”,还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外观专利56项。郴州粮机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建立了行内一流科研机构—省级粮食机械设备研发中心,研制出了成套碾米、杂粮加工、粮食烘干、粮食仓储4大类20多个系列、100多个品种的设备产品,5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拥有90多项国家专利,获得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星火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技术中心”、“全国优秀粮油科技创新企业”,全国唯一的“制米技师培训基地”,研发团队被国家粮食局评定为“全国稻谷加工机械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生平米业成立了“稻米生态健康食品技术研发中心”,主要研发水稻良种培育、稻米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公司培育的“生平一号”良种,大米质量综合指标达省标2级,“米糠制油优化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郴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荣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8项、外观专利8项、发明专利2项。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粮油产业集群效应显现。“龙头强、产业兴”,加快产业建设,必须发展龙头企业。为此,我局坚持“扶大扶强扶优扶特扶品牌”的工作思路,培育壮大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生平米业、裕湘面业、郴州粮机、郴州茶油、万华生态板业五大粮油深加工龙头企业板块。目前,安仁生平米业有限公司跻身“农业产业化国家龙头企业”;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裕湘食品公司分别晋级“全国粮油机械生产”和“全国挂面加工生产”十强企业。生平米业将打造年加工20万吨的大米加工知名企业,今年计划再投资1100万元,在去年建成3.4万吨仓容的基础上再扩建储粮仓容1.2万吨,目前仓房建设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1-5月实现加工量3.7万吨,同比增长3.3%。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投资3180万元,启动实施“放心早餐米粉”项目。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拟征地61亩,现在正在办理相关手续。通过扩建,年产值将由现在的2.6亿元增加到5亿元。郴州茶油是我市最具潜力的产业,但目前没有上规模的加工龙头企业。为此,我们开展招商引资,积极争取湖南粮食集团来郴整合油茶资源,创建龙头企业。5月18日,湖南粮食集团喻智勇副总裁率队考察郴州油茶产业发展,详细了解我市油茶种植基地、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等情况,考察组一致认为郴州油茶产业潜在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开发前景喜人,并拟与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手打造郴州茶油品牌。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今年计划投入6800万元,实施“源和生态油茶基地与农庄、油茶深加工”项目建设,拟在11月举办“郴州市首届油茶文化节”。安仁万华生态板业公司是以稻草糠壳等为原料,生产零甲醛释放的生态板材大型龙头企业,拟投资6.5亿元,建设年产12万立方米零甲醛秸秆生态板及其深加工项目(含300万平米贴面板及20万件家具项目)生产线。现已完成投资3亿元(其中1-5月完成投资5000万元),目前仪器设备均已安装到位,计划今年8月投产,届时将对我市及周边地区稻草回收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及粮农增收等方面带来可观的收益。最近投资方湖南粮食集团又作出决定,组建万华产业平台,准备对其实行单独上市。
(四)认真打造“郴州好粮油”知名品牌,优质粮油供给保障能力增强。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优质粮油体系建设,打造优质粮油品牌,加快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从今年开始我市全面实施“郴州好粮油”工程。一是积极组织粮食加工企业、储备企业按优质优价原则与种粮大户、种粮合作社签订优质稻种植合同,实行订单保底价收购,收购价高于市场价15-20%。目前全市落实优质稻订单38万亩,其中生平米业落实优质稻16万亩。二是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根据申报条件要求和我市现有产业发展情况,我们申报了安仁县作为“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目前,已通过湖南省粮食局和财政厅初审,报国家粮食局和财政部审核,如获通过,对促进郴州粮油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此,安仁县委、县政府决定从财政拿出800万元,无偿为贫困户提供高档优质稻种子(非贫困户半价提供高档优质稻种子),原则上贫困户100%发展高档优质稻。三是积极向省粮食局提供“湖南好粮油”宣传片资料,大力推介郴州粮油品牌。四是广泛宣传国家托市价政策,引导粮农大力发展中晚稻种植。近年来国家托市价早稻与中晚稻价差越来越大,为此我们通过媒体宣传、资料宣传、下乡走访宣传等形式,让粮农调整种植结构,多种多产优质稻。据统计全市落实优质稻种植面积52万亩,同比增长20%。
(五)积极申报、加快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全方位解决好粮食产后的烘干、收储、检测、加工等问题,是广大粮农的热切期盼。但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投入很大,为此我们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为做好项目申报工作,我局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专业调研组,深入粮食企业、田间地头,实地开展调研走访,全面掌握我市粮食产后服务需求情况。同时邀请粮食收购储备企业、粮食加工营销企业、粮食种植合作社代表座谈讨论,要他们围绕我市粮食产后服务现状、产后服务需求及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为项目申报及项目实施提供了重要依据。根据我市需求情况,我们向省局、国家局申报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25家,总投资13018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2580万元、省级及地方财政配套258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面临的困境
我市粮油加工产业取得较快发展,但与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粮油产业投入不足,企业扩改压力大;二是规模企业知名品牌不多,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比较少,规模化生产能力相对较弱。我市粮油加工企业数量多,但布局分散,多为中小型作坊式企业,在加工能力、研发能力、市场竞争力、带动辐射力、综合经济效益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粮油加工产业发展层次偏低,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应用能力相对较弱。我市大部分粮油加工企业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粮食产业链短,对粮油资源和粮油加工副产品开发深度不够,增值潜力没有完全挖掘。
(二)建议和意见
针对粮油加工企业存在的困境及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创建及知名品牌打造工作力度,并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一是充分运用中央、省产业发展政策,积极向国家、省申报项目,争取中央和省级的项目资金支持;二是增加市级粮油产业化引导资金规模;三是建议将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全部用于粮油加工项目建设;四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要结合职能定位和业务范围,加大对符合条件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信贷支持,为企业转型升级、粮食收购、成果推广转化示范应用、拓展市场等提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今后的打算
发展粮油加工业要立足于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形成龙头(加工企业+储备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生产模式,运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加工企业弱、小、散的问题,商标杂、乱、多的问题;运用科技手段解决企业生产粗放的问题,产品低端的问题;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混合制经济性质的郴州粮食企业集团,打造郴州粮食产业的航空母舰。
到2020年我市粮油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一)产业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粮油产值保持7%以上增速,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年产值由2016年的77亿元增加到100亿元。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打造成我市第一个具备上市条件年加工销售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粮食加工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将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将安仁县生平米业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郴州九鼎饲料有限公司、湖南湘大骆驼饲料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将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郴州斯美特食品有限公司、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郴州市中天粮油商贸有限公司、嘉禾县佳禾米业有限公司、桂阳县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汝城县旺发米业有限公司、郴州成氏食品责任公司、郴州香花米业有限公司、郴州希望饲料有限公司、郴州大北农饲料有限公司11家企业打造成年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
(二)龙头企业、品牌创建快速推进。创响“郴字号”粮油品牌,努力将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打造成全国同行业三强企业;支持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郴州市中天粮油商贸有限公司3家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支持湖南万华板材生态公司、湖南凤楚食品有限公司、嘉禾县佳禾米业有限公司、桂阳县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汝城旺发米业有限公司、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瑞香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粮食仓储设施进一步优化。建设一批集收储、烘干、加工、检测、销售等于一体的粮食服务中心,“五代”(代烘干、代储、代加工、代质量检测、代销售)粮食产后服务中心11个。仓储设施的建设除市国储库外重点由国有粮食企业转向民营粮食企业,鼓励民营粮食企业投资新建粮食仓储设施。
(四)国有粮食企业经营效益明显提升。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储政策,履行区域粮食调控职责,改革地方粮食收储制度,建立以销定储的新机制,鼓励企业搞活经营,实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全市国有粮食经营企业年粮食购销经营量累计20万吨以上,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
(五)产业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增强。粮油加工企业年收购农民余粮达30万吨以上,帮助农民实现卖粮收入8亿元以上。引导粮油储备企业和加工企业与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年落实订单粮食面积170万亩,自办优质粮油生产基地30万亩,年辐射带动种粮农民实现增产增收1.6亿元以上,亩均增收80元以上。
(六)产品质量安全更有保障。粮油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提升,优质绿色粮油产品数量大幅增加,占流通总量的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