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郴州限上服务业稳步发展
据对郴州379家限额以上服务业单位年度调查显示: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172.5亿元,同比增长16.2%。(不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吸纳从业人员6.49万人,同比增长1.3%。实现税收6.07亿元,同比增长14.4%。限额以上服务业呈现稳步发展态势,对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郴州服务业发展特点
1、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股份合作经济发展加速。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国有经济实现营业收入46.4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占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的26.9%。股份合作经济发展最为迅速,实现营业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50.6%,高于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平均水平34.4个百分点。
2、从行业门类看,九成服务业法人单位实现收入增长。2011年,全市10大服务业门类单位除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外的9大服务业门类单位实现了收入的增长,增幅在两位数以上的服务业门类分别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实现收入2.96亿元,增长43.0%;教育业实现收入16.2亿元,增长24.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实现收入0.77亿元,增长19.7%;金融业实现收入70.4亿元,增长19.4%;房地产业实现收入0.41亿元,增长19.3%;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实现收入33.3亿元,增长17.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收入6.45亿元,增长14.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实现收入22.8亿元,增长10.1%。
3、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稳中有进,发展规模日益壮大。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共164家,共完成收入116.76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完成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0.1%。电信业务总量合计23.7亿元,同比增长12.4%。随着交通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等大批商业性金融企业的涌入改善了郴州的投资环境。2011年,20家限额以上金融业单位完成收入70.4亿元,同比增长19.4%。
二、郴州服务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增速过慢和服务业单位规模偏小。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2011年,全市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4.8亿元,同比增长14.8%,远低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6.6%的增幅;我市379家限上服务业单位,户均从业人员171人,户均收入4552万元,亿元收入以上的单位仅38家,占全市服务业单位的10.0%,10亿元以上的仅2家。限上服务业单位规模不大,缺乏有实力的领军企业和单位,以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结构缺乏活力和创新力,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并且大部分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化程度较低。
2、各行业和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2011年,限上服务业单位各行业门类实现收入增幅不平衡。实现收入增幅最快的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达到43.0%,最小增幅的是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3.8%。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限额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总量位居前3位的是北湖区、苏仙区、资兴市,分别为69.8亿元、22.9亿元、4.8亿元,居后3位的是桂东县、临武县、嘉禾县,分别实现营业收入0.93亿元、1.26亿元和1.46亿元。郴资桂地区共实现收入101.0亿元,占限额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88.0%,地区集聚效应明显。
3、服务业吸纳从业人员普遍不高。服务业单位是一个地区吸纳和促进就业的重要行业。2011年,全市限上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49万人,同比增长1.3%;其中,服务业企业吸纳就业人员2.63万人,同比下降1.5%,服务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77万人,同比增长3%。从业人员增长过慢甚至为负增长,并没有充分发挥服务业单位在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另外,知识密集型、附加值高的软件信息产业、金融、物流行业的从业人员仅为0.87万人,占全部限上服务业从业人员的13.4%。
三、加快我市服务业发展的路径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要把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到战略任务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服务业的发展事关郴州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相关政策措施,消除服务业发展中的政策歧视,放宽和规范市场准入条件,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创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和吸引更多的银行信贷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通过多项措施和渠道,为服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2、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含量高,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创新能力强。2011年,我市限额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完成收入达116.76亿元,比重已经超过全部限额以上服务业收入的60%,成为了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主体。要全面提升我市服务业整体质量和水平,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各行业平衡发展。要积极扶持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等具有代表性的生产性服务业,制定更多的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使之成为郴州经济的耀眼亮点。要加快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相对落后服务业行业的发展,建立起全面繁荣的现代化服务业体系。
3、着力培养龙头企业,强化服务业重点企业示范带头作用。一是政府要积极扶持有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服务业企业,鼓励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突破,引导一部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的领头羊。二是要加快推进服务业品牌建设。服务业品牌的价值是顾客认同,而消费者认同的重要标志是市场占有率。因此服务业品牌的树立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息息相关。要指导重点服务业企业从企业自身出发,大力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把服务业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心,从而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三是要在我市建立服务业重点企业联系服务制度。根据国家对重点服务业企业的认定标准,把重点服务业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从土地供给、财政资金补助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加强对服务业重点企业的跟踪服务,为服务业重点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
4、加强人才培训,构建服务业人才高地。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要选派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到著名院校、知名企业学习培训,培训一批既熟悉国际国内法律和经济规则、又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开放性、创新性、国际性的人才,建立我市的服务业单位人才库,让高素质的人才成为服务业单位发展的领航者和强大推动力。
责任编辑/张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