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不光是外地客人,还是我们安仁自己人,提起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两句话:农业大县、经济弱县。
同样是这块土地,现在变了。这种变,不是小变,是巨变;不是慢变,是速变。如今来到我们安仁的客人会惊奇地看到:县城西郊,在三年前的荒莽原野上,一座座厂房立起,一条条道路纵横,一群群上班的工人满面笑容……他们会有一声感叹:真没想到安仁这样的地方,会成为现代工业的集中区。是的,就是我们身在其中的创业人也没有想到。特别是这一年的巨变和速变,是我们工业集中区发展历程的缩影。
这一年,我们迈入了省级工业集中区行列。创建园区之初,县委、县政府就把园区身份置于一个高起点——进入省级工业集中区。新的县委主要领导到任后,更是把这件事放在重要的议程,一次次向省有关部门汇报、争取。规划评审组专家感慨:安仁工业集中区从2010年10月成立园区到评审时不足两年,规划是国家级高起点,建设是高铁速度,成效比有些成立了10多年的园区还好。 2012年11月23日 ,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设立安仁工业集中区等29家省级工业集中区的通知》,我们仅仅用了两年便晋升为了省级工业集中区。这一成果,意味着我们安仁工业集中区可以享受到省市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园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一年,我们明晰了发展蓝图。集中区从创建之时起,县委就提出要高标准、大手笔科学规划安仁工业的新蓝图。在这个思路的指导下,规划建设的新工业集中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布局为“一区四园”。现在,在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扶持下,这个寄托安仁希望的美丽蓝图,已从纸上走到地上,像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鹏:中园是躯干,如今拥有优联科、钰晟电子等10余家生产企业,动工建设企业40余家,产业集聚力还在进一步加强;西园的大金山工业小区主要发展精细化工,目前投资3.5亿元的凯迪发电厂已并网试发电,与西园同样具有特色产业的北园(三一重工产业园)组成了一对有力的翅膀,是引领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新增长极;南园的扶贫产业园是尾翼,现引进了温氏畜牧、湘众药业等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是带动农业升级、农民致富、社会效益好的特色园区。
这一年,我们软环境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县委、县政府提出,安仁的腾飞在工业,工业的希望在集中区。进一步完善了《安仁县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安仁工业集中区的规定》,简化优化办事程序,全面实施全程代办制,加快了项目建设步伐。加大集中区服务机构和服务制度建设,积极筹建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服务中心和企业服务机构。全面推行企业“宁静日”制度,严格执行省市县关于涉企收费的优惠政策,实行园区封闭式管理,切实减轻企业投资负担。优化施工建设环境,坚决打击强揽工程等违法行为。园区乘着东风,加强与企业和部门沟通,实行项目建设时间节点督查方法,奖罚兑现,极大地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这一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上台阶。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我们一如既往把筑巢引凤作为重要基实来垒。集中区中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达5.8亿元。已建成新松公路(工业大道)、仁信路、平康路、规划中路、八一西路、仁北西路总长约 13公里 的道路和总长达 3公里 的防洪工程;水、电、信、气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另外集中区沿江风光带和扶贫产业园的清荷路也正在施工;投资8000万元的水厂正在加紧建设。建成标准厂房56万平方米。一个高标准的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已经初步建成。
这一年,我们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在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在我们热情扎实的招商工作感动下,省内外企业家们把他们的投资目光放到了我们园区。三年来,协议引进80多个项目,协议引资100余亿元,建成56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产业集聚带动效果形成,实现了引凤筑巢,今年新开项目18家,为整个工业集中区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已投产企业33家,其中今年新增投产项目18家,年内还将有安达电子、锦富科技、硬质合金、银河实业等16个项目投产,其中锦富科技用工可达万人。这些企业投产后,工业生产总值和税收将大幅增加。
这一年,我们看到了园区建设收获了可喜成果。2012年,园区实现税收收入7980万元。今年上半年,又有新发展,实现税收4588万元。在全市同级工业园区中,我们园区因为最年轻,经济总量和税收总量虽然不是很大,但发展和递增的速度,都名列前茅。尤为可喜的是,一年来,我们园区创造了5000多个工作岗位。安仁的城乡居民不用再辛苦奔走他乡,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找到不比沿海工资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的如意工作,做工种田两不误。
县委、县政府对工业集中区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工业集中区要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带动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区、城市发展的新兴区、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的试验区、富民兴县的创业区。这一年,我们向这一目标跨出了一大步。
这一年的成绩成为过去。未来,我们要进一步踏实向前,以更好的成绩,不辱使命,不负重托,为安仁实现“四个华丽转身”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