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据全市88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28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10元,增长20.5%;期内人均现金支出1761.3元,同比增长13.2%。其主要特点如下:
一、工资性现金收入和财产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20.5%,主要受工资性现金收入快速增长的直接拉动。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工资性现金收入为911.7元,同比增长33.1%,占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的49.9%,从结构看:
(一)工资性现金收入对全市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增大。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现金收入增长33.1%,对全市农民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1%,同比提高20.1个百分点。其中,本乡地域内劳动收入增长最快,为500.3元,同比增长58%。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增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经济日趋活跃,农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机会不断增加,收入也日趋提高。外出从业收入335.2元,同比增长15.7%。去年以来随着CPI的不断上涨,沿海企业只能以提高薪酬水平的方式来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客观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二)财产性现金收入增幅最大。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现金收入61.9元,同比增长72.6%。自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清理整合各种小矿山、小选场等,农民退股收入较多。退股后农民投资渠道更加分散,获得股息红利收入大幅增加。
(三)转移性现金收入小幅增长。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性现金收入135.8元,同比增长11.9%。由城市或农村亲友支付的赡养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同时领取养老保险和常住人口寄回带回收入也出现了大幅增长态势。
(四)家庭经营收入现金增长最慢。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家庭经营现金收入718.6元,同比增长6.7%,增长最慢。原因在于家庭经营收入中来自于二产业的收入下降37.7%。去年来煤炭和金银冶炼业等传统二产业生产形势不是很乐观:一是各种清理、整顿、整合造成部分农民脱离该产业;二是由于安全问题,企业、作坊很大一部分时间用于技改,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生产不能正常进行;三是冶炼产业因国税政策退税力度执行不够,退税不到位,生产积极性不高;四是受到治理湘江重金属污染的源头的影响,农民小型企业和作坊生存压力巨大。但总体上来看,受CPI上涨和年关消费影响,农民一、三产业现金收入呈现增长势头。
二、人均现金支出迅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同比增长13.2%,出现快速增长势头,其中:
(一)生产费用现金支出下降。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同比下降29.4%。其中受农业调查户增加和农资价格上涨影响,一产业支出上涨26.7%。据春耕备耕调查反映的情况来看,一季度农资价格普遍上涨,其中化肥上涨15%左右,蔬菜种子价格上涨15%,杂交水稻、玉米种子价格上涨10%,饲料价格普遍上涨10%以上。而随着生产形势低迷和生产户的减少,农户购买生产资料大幅减少,二产业支出下降84%。
(二)生活费用现金支出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用现金支出1328.4元,同比增长24.3%。其中,食品消费支出增长19.4%,文化教育支出增长54.9%,医疗保健支出上升53.6%。原因在于,一是物价上涨导致食品消费上涨,二是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教育、医疗支出快速增长。
值得注意的:一是从近三年来看农资价格每年一季度均出现大幅上涨趋势而且均高于CPI水平,对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较大程度的影响。农业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三缺”现象依然存在。建议加大补贴、农机、农技、金融服务力度。
二是食品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势头。食品价格上涨能够有效提高农民收入,农民食品消费支出与现金收入基本同步,较难感觉收入上涨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建议适时引导农民由分散型生产向规模生产转变,为城郊农民进城销售提供场地和运输,降低城市食品物价,提高农民收入。
三是生活水平提高带来消费意愿增强。从趋势上来看现阶段农民比较重视下一代的文教和自身健康状况。建议继续加大农村地区中小学投入和农村社区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满足农村居民教育医疗需要。
责任编辑/成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