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七大因素制约 做强郴州旅游经济
郴州旅游资源丰富,集奇、险、秀、美于一体,汇山、水、洞、热于一市,形成了疗养、休闲、狩猎、飘流为特色的旅游网络。近年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迅速,2011年,全市接待旅游人数2237.1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5 %和23.1 %。但我市的旅游资源还远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旅游资源所具有的吸引国内外庞大客源的潜在能量还远远没有全部地能动地释放出来,2011年我市接待旅游总人数分别比武广高铁沿线的武汉、长沙、清远和岳阳少9514.4万人、2657.4万人、365.5万人和17.9万人;实现旅游总收入137.14亿元,分别比武汉、长沙、清远和岳阳少919.1亿元、323.18亿元、24.4亿元和0.3亿元。2011年末全市共有国家等级旅游区(点)17家,其中4A级及以上旅游区(点)8家,比武汉少8家。我市五星级酒店2家,比武汉少11家,比韶关少4家。我市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七大因素的制约:
一、旅游知名度仍然不高。近年来,郴州旅游知名度虽然大大提高,但仍然远远不够,还存在着旅游宣传的范围仍然不广、宣传的形式仍然不多、宣传的层次仍然不深、专业的旅游宣传策划和营销人才严重短缺等问题。不少游客来郴后一方面对郴州的一些旅游景点赞不绝口,另一方面对这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游客相对不多而困惑不解,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郴州拥有这么好的旅游资源。
二、旅游投入仍然不足。旅游业要大发展,首先必须有大投入。近年来我市的旅游投入虽然得到了迅速增加,但与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比,投入明显不足。由于投入不足,当前我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特别是专业旅游交通工具太少,没有专门的旅游接待站,通住部分景区的交通不畅或公路路况很差,已严重制约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此外,一些景区内接待设施条件档次较低,留不住游客,不少游客乘兴而来,扫兴而归,对郴州旅游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对我市开辟客源市场产生不良效应。同时,我市缺乏旅游投资平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投资者的进入。
三、旅游管理体制仍然不顺。我市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旅游景点、景区分属不同的单位和部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投入机制也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如我市“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属莽山林管局管理,莽山林管局的主要职能是营林、造林、育林,在旅游发展上既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也没有专业的旅游人才队伍,根本无法将莽山旅游做大做强,而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又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导致莽山旅游发展仍然不快。飞天山旅游风景区范围涉及到苏仙、北湖、资兴等区域,由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在规划和发展上受到诸多限制。市旅游局作为旅游业的行业归口部门,事实上由于种种原因,能归口的范围很少,致使个别景点、景区的建设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变得不伦不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异议,这一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四、旅游发展理念落后。一是经济发展理念陈旧。一些地方认为抓发展仅仅就是抓工业,没有树立抓旅游也是抓发展的理念,在抓旅游发展方面思路不广、投入不多、力度不够、举措不新。二是旅游经营理念不新。一些地方认为发展旅游业只能靠‘老天爷赐予’、‘老祖宗留下’的陈旧观念,没有树立旅游资源有限、但创意无穷的理念,没有在不断培育旅游业发展新亮点上下功夫,许多旅游景点仍然就旅游发展旅游,至今还停留在原始开发的状态。三是旅游综合开发理念不强。旅游开发不能就旅游做旅游,必须有综合开发的理念,武汉等地的旅游开发基本上都是采用综合开发模式,不少旅游项目都是集商住美食、休闲娱乐、观光游览于一体,而我市一些旅游项目和景点、景区的经营者停留在就旅游做旅游的开发模式,加上资金实力不强,旅游管理经验缺乏,旅游发展没有形成气候,只能长期停留在小打小闹的状态,很难做大做强。在引入战略投资者进入郴州旅游发展领域方面又受到诸多因素制约,战略投资者进入旅游发展领域的目的是获得回报,如果单是收取门票收入,几十年都难收回投资,如“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开发前景相当广阔,前期投入也很庞大,如果没有综合开发权,只靠收取门票收入,没有那个战略投资者愿意来投资,必须获得综合开发权才能较快获取回报,而综合开发在土地审批等方面临很多制约。四是旅游营销理念落后。旅游产品也要像工业产品那样需要包装、需要推销,而郴州不少旅游景点没有进行过专门的旅游营销,接待游客的理念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认为只要旅游资源好,就不愁没有人来,没有对旅游产品进行精心打造、包装,然后主动进行推销,而是等客上门,导致一些旅游景区越做越死,形成恶性循环。
五、旅游精品仍然不多。郴州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这是郴州发展旅游的先天优势。然而,让世界走近郴州、让郴州影响世界的旅游品牌效应却发挥得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旅游接待能力和档次仍然不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仍然不优、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仍然不完善等方面,给游人一种“满天星星不见月亮”的感觉。
六、旅游专业人才仍然短缺。旅游专业人才是旅游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市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专业导游旅游策划和营销人才太少,2011年底全市专业导游仅987人,其中真正从事一线导游的只有300多人。这与我市旅游的发展极不适应,已成为制约我市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七、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仍然滞后。近几年来,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迅速,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却相对滞后,旅游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不精,附加值低,就像“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这么好的旅游景点,旅游产品也非常少。同时旅游产品营销没有形成体系,大多旅游景点、景区没有专门的旅游购物平台,旅游购物点极少且分散,品种单调,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
旅游经济集“吃、住、行、游、购、娱”与一体,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同时也是我市实现产业结构大转型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旅游经济大有可为,因此要着力破解以上因素制约,加快旅游经济发展。
一、要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力度。进一步扩大郴州旅游的知名度。要利用高铁开通的机遇,进一步加大郴州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一是要把郴州西站打造成郴州旅游的重要窗口。要对郴州西站进行重新规划和布局,设立醒目的旅游宣传及旅游线路牌,设立接待窗口和旅游停车场,为来郴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二是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我市虽然建立了郴州旅游信息网,但网站资源更新慢,特别反映郴州旅游资源的图片仍然太少,不少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只能搜索到零散的民间摄影者提供的图片。因此,要加快郴州旅游信息网的建设,特别是要增加郴州旅游的图文信息。同时要通过举办旅游征文、旅游摄影比赛等形式大力宣传郴州旅游,要定期组织有关人员撰稿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和网络上宣传郴州旅游,对于采用和获奖要由政府或相关部门给予一定奖励。三是要精心策划旅游推介活动。张家界天门山国际飞行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也让全世界进一步加深了对张家界风光的印象,南岳阿地力走钢丝活动大大提高了其知名度,郴州也要想方设法搞好宣传策划,如不定期举办全国各地旅游爱好者参加自驾车进行专题游览活动等。四是要建立一支宣传推介和营销队伍。企业产品推销需要宣传推介和营销队伍,旅游产品同样需要宣传推介和营销队伍。要建立一支旅游宣传推介和营销队伍,想方设法和全国各地旅行社和旅游景点建立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郴州旅游营销点,努力拓展郴州旅游渠道和客源,让世界知道郴州旅游资源,让郴州旅游资源走向世界。
二、要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投入是旅游发展的基础,必须采取措施,建立新的投入机制、多方筹资金,加大旅游投入。一是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进入旅游业发展领域。由于旅游业发展要在景区电力、通讯、道路、文化、卫生、产品等方面注入配套资金,资金需要量大,在政府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单靠政府的投入只是“杯水车薪”,必须在政府投入的引导下,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业。因此,政府应当要尽可能挤出资金想方设法营造投资环境,整合一切可能聚集的资源,重点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介入的公益性领域,通过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带动全社会投入。二是树立大市场运作的理念,以开放促开发。我市经济实力仍然不强,资金问题仍然是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是一项投入大、风险大、见效慢的投资,靠政府主导,一资独大来开发建设,在政府财力有限、投资风险巨大的情况下,几乎是一条走不通的死路,以开放促开发是唯一正确的选择。资本的基本特性是逐利,只要有利可图,旅游项目开发就不愁无人投资。要做好旅游产品的策划,向投资商展示旅游产品开发愿景,让投资商有投资获利的想象空间,通过独资、合资、租赁,设备、土地参股等等形式盘活旅游资源。三是要创建旅游投融资平台、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进入郴州旅游发展领域。为了更好地整合我市旅游资源,发挥旅游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作用,必须创建我市旅游投融资平台,负责开发旅游产品、举办各种旅游活动,优化配置和拓展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营销、建设重大旅游基础设施,从而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抬升我市旅游的层次。要营造条件、清除障碍、排除阻力,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投资者进入郴州旅游发展领域,提升郴州旅游发展档次和发展水平,努力促进我市旅游业的发展。四是要搞好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建设。旅游业是关联度高,带动性强,辐射力大的产业,包含旅游、度假、房地产、商业、文化、表演等多种业态,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项目的综合性配套性呈现不断提高态势,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旅游产品的时候,不仅要集中全力打造核心吸引物,而且要统筹考虑多种业态的配套协调发展,形成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大旅游配套发展格局。因此要动员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旅游交通条件和服务设施的改善,为郴州旅游加快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旅游协调发展。
三、要加强统一管理、搞好旅游规划。面对国际国内旅游业如火如荼的快速发展,郴州要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后起之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为粤、港、澳的休闲旅游胜地、尽快释放固有旅游资源优势、吸引川流不息的国内外游客来郴旅游观光,如果没有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和管理,旅游业的发展就会象一盘散沙,盲目发展,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旅游业的发展就会事倍功半。因此,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统一领导和统一管理,搞好旅游业的统一规划,打破部门、条块的界限,着眼大旅游,规划大手笔,设计出精品、策划出亮点。只有这样,我市旅游业的发展才能做到畅通无阻。一是要高起点规划。一部好的旅游规划体系不仅直接决定招商引资成果,而且直接决定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效果。规划的核心是创意,这就要求规划要坚持高起点,力避雷同,想别人所未想,创别人意想不到的景点策划和效果设计。《郴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于2011年12月下旬完成了专家评审工作并原则通过,各地,各景点、景区要按照全市总规的要求,抓紧编制旅游区域规划。特别是飞天山景区的规划要突破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将许家洞镇的秃子岭、骆驼峰、老虎背和资兴高码的大王寨、美人坦等景点、景区纳入总体规划。二是要大视野定位。旅游资源开发的最终成果是旅游产品,而产品只有营销出去才能实现其本身的价值,否则,只能是自说自价,毫无价值。工业产品只要有使用价值,加上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优势,就能旺销,带来财源滚滚,旅游资源开发也必须有错位发展的理念,而错位发展只有将自身发展放在区域发展的大环境中审视才能看得清,定位准确,否则,可能在自己辖区内觉得是独特的旅游产品,但与区域旅游线实施对接以后,就会发现是发展雷同的旅游旧品。三是要高规格管理。旅游资源的开发坚持大市场运作的思路并不代表政府放弃了宏观调控,放手让开发商随意而为,而是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管好方向,管住结果。政府至少在四个方面是必须要有所作为并抓住不放的,首先是规划,要坚持高起点,体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要求;然后是设计,要坚持高标准,体现创意思想,敢于创造奇迹;再就是监管,要坚持高尺度,体现在质量、安全、环保上的高要求;然后是验收,要坚持高规范,体现修建性详规的效果图要求和施工图纸的结构和质量要求。为抓好管理,对单体旅游项目,市里要成立相应的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项目规划、设计、验收的把关,要抽调专业人员,负责项目施工监管
四、要解放思想,更新旅游发展理念。一是要对接高铁经济,壮大郴州旅游。武广高铁开通后,郴州北上长沙、南下广州由过去的三个半小时缩短至一小时左右。省际“长途游”已变为区内“短途游”,同时,高铁由于上车便捷、火车准点、高速、票价稳定、不受淡旺季影响,已成为鄂湘粤及港澳出外旅游的首选方式。武广高铁开通以来,郴州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景区游客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大幅增长,旅游综合效益日趋增强,直接受益武广高铁明显。高铁的开通为郴州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铁开通以后,游客对旅游景点、景区的选择更加广泛,对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更高。郴州旅游如何适应“快旅时代”带来的变化,如何调整、提升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应当成为旅游决策者和从业者的思考重点。要对高速铁路沿线的城市采取专业旅游推介会、主流新闻媒体传播郴州旅游形象等形式,主动进行目的地旅游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促销,扩大郴州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郴观光旅游。二是要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吸引战略投资者进入郴州旅游发展领域。在这一点上,外地成功的经验值得我市借鉴。武汉的许多旅游景点都是采用综合开发模式,集商住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如果郴州旅游的发展不能突破土地的瓶颈制约,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就会错失发展良机。如与“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相连的“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引入拥有一家上市公司的深圳东阳光实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由东阳光公司注册全面打造大南岭品牌,计划通过5至10年时间,投资10多亿元,把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吃住购娱、高端会议于一体的五A级景区。首期投资逾2.5亿元。为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住宿需求,东阳光实业有限公司将在景区内的石坑崆、小黄山、石韭坑等地建设宾馆,其中公园大门的五星级酒店可提供600至1000个床位。下一步,景区还将建设购物城、大型主题公园等,打造大南岭宜居宜游休闲度假胜地、娱乐胜地、生态南岭、科普教育基地,为游客生态旅游、度假休闲提供好去处。因此我市要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支持,先行先试,对于一些荒山野岭要放宽土地审批条件,尽快消除旅游发展的瓶颈制约,抢抓高铁经济机遇,抢占旅游发展先机,把旅游发展作为全市的重点和调机构、转方式的突破口。
五、要积极营造旅游精品。一是要集中资金、集中开发。我市经济实力仍然不强,投入到旅游业的资金也十分有限,如果采取“遍撒胡椒面”的做法,难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必须集中有限的资金,集中开发旅游前景好的景点、景区,推出系列化、精品化的旅游产品和线路,不断丰富旅游服务的内容、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旅游品质。二是实施“精品名牌”和“资源整合”战略。要以优质旅游项目建设为载体,实施“精品名牌”和“资源整合”战略,力求在引进战略投资者方面取得突破,全力推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营造郴州旅游业的“精品”,致力于打造国内知名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增强郴州旅游的吸引力,使游客流连忘返,对郴州旅游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以此为契机,带动整个旅游业的发展。三是要提高我市旅游的文化品味,着力推进郴州旅游品牌特色化。郴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项羽“徒义帝于郴”、赵子龙头战桂阳郡、洪秀全屯兵郴州,史志皆有记载。唐宋文人王昌龄、杜甫、韩愈、刘禹锡、秦少游等均在郴州留 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郴州大地还留下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在这块土地上涌现出了邓中夏、黄克诚、肖克等一大批中国现代史上高级的政治家、军事家,留下了许多革命遗迹,成为中国现代革命的重要见证。1928年1月,朱陈毅在这里发动了著名的“湘南起义”。1928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桂东沙田颁布了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中国革命史、建军史上铸下了不朽的丰碑。发展郴州旅游必须打好文化品牌,释放文化的能量,把散落在全市的文化景点“包装”起来,要充分挖掘郴州历史文化内涵,提高我市旅游的文化品味,推进旅游品牌特色化,着力打响“生态旅游都市”品牌,提高旅游软实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业的更快发展。四是重点推新奇特线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在出游方式以及出游意识方面都在改变,同时可选择性也愈发增多。郴州市场不仅有内部竞争,也面临着外部竞争。游客现在从网络、媒体接触信息的频率很快,要满足游客所需,同时也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常规的线路已经不能满足市场,我市各旅行社必须在保留原来常规线路的基础上,加大力度开发新奇的、尖端的旅游产品,加大创新性、开发新产品,要走“老线路+新元素”的旅游发展路子,将一些成熟的旅游产品重新进行挖掘,进一步提高郴州旅游的吸引力。五是要强化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升休闲度假旅游品位。重点实施飞天山景区开发建设项目、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建设项目、王仙岭城市生态休闲度假园、东江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苏仙岭扩容提质建设项目、莽山景区扩容提质项目、小埠莲湖生态园·南岭生态城开发项目、中国湖南宝山工矿旅游景区开发项目、九龙江景区开发建设项目、西瑶绿谷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等十大旅游精品工程项目,围绕休闲开发温泉、健身、避暑、购物、探险、医疗等一系列休闲产品和项目。加快打造东江湖湖泊度假,莽山、五盖山、仰天湖山地度假和汝城热水、北湖龙女等温泉休闲度假精品。
六、要加大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力度。一是要拓宽视野,借鉴外地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的成功经验。要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旅游产品开发营销管理的先进经验。二是是要开发出具有郴州特色的旅游产品。要利用本地农副产品丰富的优势,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开发出具有郴州特色的高质量旅游产品;三是要搞好本地旅游产品的宣传推介,提高郴州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四是要在资金、政策等多方面扶植和支持旅游产品开发和营销,规划建设好旅游购物平台。
七、要着力培养和壮大旅游专业人才队伍,提高郴州旅游软实力和竞争力。旅游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一是要着力培养和壮大旅游专业导游队伍。外地许多地方,一台旅游车、一个导游、一个喇叭就组成一个旅游团。我市要借鉴外地的经验,要在郴州高校和职业中专开设旅游专业,着力培养和壮大旅游专业人才队伍,特别是专业导游队伍。二是要着力培养和引进旅游策划和营销队伍。旅游策划和营销队伍是做活旅游的重要环节,要多方面、全方位扶植专业的策划和营销公司,充分发挥他们在郴州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同广州、深圳、武汉等地旅游策划和营销公司和的合作。聘请有关专家参加郴州旅游的策划和营销。三是要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大胆引进旅游策划和营销人才。“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自从引入旅游策划和营销的专业人才担任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后,通过积极组织营销和策划,莽山旅游发展面貌一新,因此要把培养、发掘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招商引资一样提到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尽快出台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创造各方面的条件,“筑巢引凤”,培养、发掘和引进一批我市旅游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四是要进一步改善用人环境、创新用人机制。各级各单位领导要进一步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在制定有关旅游决策时要尽可能邀请专业人员参加并征求各方面人才的意见和建议。要把对人才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待遇。要及时了解人才在工作中、生活上遇到的有关问题,为人才排忧解难,免除其后顾之忧。要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一些特殊的专业技术人才领办旅游企业或到旅游企业担任技术顾问,并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其编制和待遇不变,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一窝蜂往机关挤这种人才流向不合理现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拓宽选人用人的范围和渠道,做到唯才是用、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努力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要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适当待遇留人”的激励机制,努力改善人才的工作条件,提高人才的生活待遇,关心人才的政治前途,使“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真正落到实处,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建立起重效率,重实绩、重贡献、重知识产权的分配机制,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回报”的人才激励机制。
责任编辑/陈临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