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15)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工业运行来势较好 存在问题值得关注
——一季度郴州规模工业运行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郴州工业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和“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工作总基调,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年”活动,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发展。一季度规模工业运行来势较好,基本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但存在问题值得关注。
一、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运行的主要特点
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全市1048家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61.3亿元,同比增长20.1%,总量和增速均居全省第四位,比去年一季度增速提高0.7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3.1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5个百分点。主要运行特点如下:
1、制造业增长贡献突出。从工业门类看,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中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0.4亿元,同比增长22.2%,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高达74.4%,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4.9个百分点。而采矿业和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1.6亿元和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5.6%,低于全市平均增速1.6个和14.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分别为23.7%和1.9%,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4.8个和0.4个百分点。
2、重工业增速加快。从轻重工业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全市轻工业实现增加值28.6亿元,同比增长18.7%,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5.3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受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卷烟产量下降18.5%影响所致。而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132.7亿元,同比增长20.4%,比去年同期增速加快1.7个百分点。
3、园区工业比重提高。从工业集聚情况看,今年一季度,全市9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263家规模工业企业共实现增加值53.2亿元,同比增长28.7%,比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8.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快5.8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为33.0%,同比提高3.0个百分点。
4、优势行业拉动明显。从分行业情况看,1-3月,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除烟草制品业、炼焦业和金属制品、机械及设备修理业等三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分别下降6.7%、6.7%和43.8%外,其他34个大类行业均实现增长,其中优势行业增长拉动明显。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拉动1.6)、有色金属采选业(拉动2.5)、农副食品加工业(拉动0.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拉动1.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拉动1.1)、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拉动1.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拉动6.9)和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拉动1.0)等八大优势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4%、22.4%、29.0%、22.3%、21.5%、18.2%、22.9%和40.7%,共拉动规模工业增长16.5个百分点。
5、企业出口交货值增长迅速。从出口情况看,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1.9亿元,同比增长62.5%,但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31.0个百分点。
6、多数工业产品产量同比增长。从产品产量情况看,一季度全市纳入统计的136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94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其中:发电量增长8.8%,原煤增长6.9%,洗煤增长15.5%,铅金属含量增长48.9%,锌金属含量增长21.4%,钨精矿折合量(折三氧化钨65%)增长13.1%,钼精矿折合量(折纯钼45%)增长313.0%,硫铁矿石(折含硫35%)增长8.9%,平板玻璃增长117.4%,石墨及炭素制品增长9.4%,耐火材料制品增长17.7%,黄金增长34.8%,白银增长25.8%,十种有色金属增长19.1%,铅增长15.6%,锌增长32.9%,锡增长40.7%,铋增长38.5%,饲料增长174.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3.5%,罐头增长312.7%,饮料酒增长13.9%,精制茶增长112.5%,纱增长144.2%,布增长15.7%,轻革增长24.3%,皮革鞋靴增长91.2%,合成氨增长95.5%,烧碱(折100%)增长20.6%,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增长60.8%,钢材增长11.6%,铸铁件增长47.8%,纸制品增长59.3%,机制纸及纸板增长21.6%,焰火制品增长36.0%,卷烟下降18.5%,焦炭下降8.0%,硅酸盐水泥熟料下降23.8%,水泥下降15.4%,铁矿石原矿下降0.2%,铁合金下降46.3%,生铁下降63.1%,服装下降86.1%。
二、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原因分析
1、企业开工面提高为规模工业增长扩大了增长空间。今年3月份,全市单月停产企业61家,比去年同月减少14家,企业开工面达到94.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企业开工面的提高,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扩大了增长空间。
2、工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据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电业局统计,今年1-3月全市全社会用电量为26.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其中工业用电量为17.04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高达64.4%,同比增长19.0%,增速比全社会用电量快3.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增速提高6.0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为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3、小型工业和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力军。据统计,今年1-3月全市有规模以上小型企业947家(按国统字[2011]75号文新标准划分),占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数的90.4%,实现增加值125.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78.1%,同比增长24.2%,比全市平均增速快4.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8.0个百分点;全市非公有制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40.8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总量的87.3%,同比增长22.6%,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5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5.6%,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9.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小型企业和非公有制工业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主力军。
4、工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为全市规模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增长点。据统计,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1.07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今年1-3月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61.82亿元,同比增长49.2%,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4.4个百分点。一大批新建新投产企业陆续投产,这表明全市的工业发展后劲在不断增强。去年8月份以来,全市共新增并申报成功入统新建新投产规模工业企业36家,而这新增的36家企业去年上半年又没有基数。据统计,这新增的36家企业今年一季度实现增加值4.98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三、一季度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工业增长过分依赖高耗能行业。今年一季度,全市炼焦业(同比下降6.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2.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21.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8.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22.9%)和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同比增长5.5%)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共实现增加值88.0亿元,同比增长20.1%,与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持平,其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6%,尽管比去年一季度下降0.6个百分点,但与去年全年相比却提高4.6个百分点,其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1%,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1.1个百分点。以上情况表明,郴州工业增长过分依赖高耗能行业,工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升级。
2、工业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今年一季度,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12.1%)、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占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占7.6%)、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占5.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5.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30.8%)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占5.6%)等七大重点行业共完成增加值125.7亿元,同比增长19.4%,其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77.9%,而其他30个大类行业增加值只占全市的22.1%。由于以上七大重点行业受国际宏观环境、国内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房地产调控政策、税收调控政策、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较大,这就充分说明郴州工业增长的基础比较脆弱。
3、大中型企业拉动不力。一季度,全市101家大中型企业(按国统字[2011]75号文新标准划分)共实现增加值35.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1.9%,同比仅增长8.3%,比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速低11.8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只有2.1个百分点。
4、卷烟产量下降对郴州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影响较大。今年一季度,由于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生产计划减少,共生产卷烟46.85亿支,同比下降18.5%,从而导致郴州烟厂仅实现增加值4.62亿元,同比下降15.8%。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含烟厂数据)增长20.1%,而剔除烟厂数据后增长21.4%,这就是说卷烟产量的下降直接减少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3个百分点。
5、企业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据一季度对全市65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国家原联网直报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显示,一季度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大约是69.3%。66.2%的企业生产能力发挥“持平”,32.3%的企业生产能力“低于正常水平”,仅有1.5%的企业“高于正常水平”。企业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其原因构成:35.4%的企业认为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21.5%的企业认为是原材料供应不足;13.8%的企业认为是劳动力供应不足、技能欠缺;27.7%的企业认为是季节性减产。
6、企业用工和流动资金紧张。一是随着郴州承接产业转移步伐的加快,一大批企业先后入驻郴州。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企业用工紧张。调查的65户大中型企业一季度计划招工17660人,实际招工数15202人,缺工2458人,占计划招工数的13.9%,主要集中在有色金属行业,锻铸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造成企业用工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6.9%的企业认为是用工对象觉得企业工作条件艰苦,劳动强度高;13.8%的企业认为是用工成本上升过快,企业没有能力再提高报酬招募工人;13.8%的企业认为是短期用工需求增加较多;13.8%的企业认为是员工离职较多;9.2%的企业认为是提高报酬也招不到合适的用工对象;10.8%的企业认为是属于季节性缺工。二是随着原材料成本和用工成本上升、企业外部融资困难(包括银行和民间融资)、产品销售不畅、产品积压较多等多种因素造成企业流动资金紧张。从调查的65户大中型企业流动资金情况看,38.5%的企业流动资金“紧张”,56.9%的企业流动资金“基本正常”,4.6%的企业“资金充裕”;从企业融资情况看,32.3%的企业融资“困难”,63.1%的企业融资“一般”,4.6%的企业融资“容易”;从企业产成品库成情况看,13.8%的企业“低于”正常水平,81.5%的企业“处于”正常水平,4.6%的企业“高于”正常水平。
四、确保全市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工作建议
1、要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升工业企业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既代表着科技创新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方向,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各县市区、各产业园区一定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一要着力突破制约郴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核心技术。由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跃升,加快推进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尽快催生和发展郴州的新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二要处理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新兴科技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要处理好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关系。推动制造业分工细化,通过采取主辅分离、外包非核心业务、成立专业服务公司等措施,实现产业链延伸,壮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准。四要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共同作用。
2、要加快引导资金集聚,提高工业企业融资能力。要建立完善金融服务和融资担保机构与体系,鼓励中资、外资、民资加快进入郴州,加大政银企三方合作力度。要着力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完善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融资机制和激励措施。要充分利用股市平台,加快重点企业上市步伐,扩大股市融资规模。
3、要加快产业转移步伐、加大投入力度,增强工业发展后劲。要继续有效搭建各类开放平台,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运行效益,增强招商引资的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要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产业链招商、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严格按照“三不选”(不选明令禁止的项目,不选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不选资源浪费大且工艺落后、附加值不高的项目)原则引进项目,以园区为载体,突出引进带动能力强、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战略投资者项目。要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建设好投资软硬环境,努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效益。要搭建平台、放宽领域、创造环境,营造工业投资热点,有效引导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领域投资。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产品外贸出口,提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要以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活动为契机,强力推进年初确定的58个年度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会战项目尽快实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步伐,开通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联系的直通车,及时调度和解决有关问题,全力保障工程项目和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力争有更多的工业建设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4、要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实现工业的由大变强,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内涵为主的发展道路。一是要针对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改善装备、安全生产以及两化融合等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二是要在继续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以提高工业附加值为突破口,全面优化要素投入结构和供给结构,着力改善和提升郴州工业整体素质,加快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三是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转型升级中的牵引作用,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
5、要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提高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郴州现有工业体系基础上,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一是要引导行业和企业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能效提高上,全过程建立节约、清洁、循环的新型生产方式。二是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化解资源环境制约压力,推动资源再生产业发展和废旧产品回收利用,引导和规范装备、家电等再制造产业发展。三是要扎实推进节能减排,抓好重点节能工程和节能项目建设,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推进高能效、低碳排放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建立重点行业节能减排统计监测体系。
6、要加强规模工业统计,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因受考核排名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县市区部分考核指标的统计数据质量受到一定影响,部分考核指标与相关指标的协调性和匹配性需进一步提高。如有的县市区部分企业产值虽然上去了,而工业用电量、产品产量和工业增值税却下降了。部分工业企业的统计基础工作和联网直报所需条件必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着力优化工业统计环境。因此,各级政府、各级统计部门要切实加强规模工业统计,进一步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一要加大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力度,特别是联网直报工作业务培训以及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企业财务指标的划分、研发经费的投入、信息化投入等指标一定要搞清楚,并做到如实填报。二要加强企业统计基础建设,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向企业宣传联网直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所有规模工业企业尽快完善联网直报工作条件。三要切实提高企业联网直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四要切实加大新建新投产工业企业的申报力度,争取年内有更多的新建新投产企业通过国家统计局审批入统,以增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五是进一步完善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平台,加强统计分析和研判。要全面深入掌握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信息,切实加强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准确、及时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以及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有效性。
执笔:李巨辉
责任编辑/李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