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通报
(2)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郴州市统计局
关于2011年度全市新型工业化
考核结果的通报
根据郴州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领导小组《关于印发〈郴州市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郴推新[2011]14号)精神,由市统计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对2011年度各县市区和规模工业企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情况进行了考核统计和评估认定,并经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现将2011年度全市新型工业化考核结果通报如下:
一、2011年度各县市区和规模工业企业考核计分排名情况
综合考核计分结果表明,2011年总分居前3位的市区县分别是资兴市、苏仙区和桂阳县,居4-8位的县区分别是永兴县、嘉禾县、宜章县、安仁县和北湖区,居9-11位的县分别是汝城县、桂东县和临武县(详细情况见附件1);总分居前10位的规模工业企业分别是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湖南宇腾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展泰有色金属有限公司、湖南省电力公司郴州电业局、郴州市金贵银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郴州卷烟厂、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高斯贝尔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居11-20位的规模工业企业分别是湖南瑶岗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永兴马仰铅锡有限责任公司、嘉禾金奥工贸有限公司、湖南金旺实业有限公司、郴州丰越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郴州市裕湘震寰食品有限公司、青岛啤酒(郴州)有限公司、湖南桂阳银星有色冶炼有限公司和郴州钻石钨制品有限责任公司(详细情况见附件2)。
二、2011年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011年是全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取得成效最好的一年。郴州市获得全省市州评比二等奖第6名,较上年前进2位;资兴市进入全省县市评比一等奖序列排第4名,但由于其安全生产工作被省定为“一票否决”单位,故取消其评奖资格;苏仙区获得全省市辖区评比二等奖第6名;桂阳县和宜章县分别获得全省县市评比二等奖第12名和第19名,两县均为首次进入全省考核先进行列;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和资兴经济开发区分别获得全省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评比二等奖第4名和第7名,分别较上年前进1位和2位;湖南柿竹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和湖南东江湖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获得全省规模工业企业评比二等奖第17名、第22名和第30名。全市工业实力稳步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结构不断优化,后劲继续增强。
1、工业增长贡献突出。2011年,全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1%,比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37.25亿元,同比增长2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增速排全省第8位,规模工业37个大类行业增加值有35个实现增长。工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实现增加值509.91亿元,同比增长22.5%,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快2.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69.2%,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增长37.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47.3%,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46.5%,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49.5%,分别比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7.4个、27.3个、26.5个和29.5个百分点;其增加值总额占全部规模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9.1%、3.9%、8.7%和3.7%,同比提高1.7个、0.6个、1.5个和0.6个百分点。
2、企业效益稳步提升。201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86.78亿元,同比增长56.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58.0亿元,同比增长47.4%,全市37个大类行业中全部实现盈利;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71.1个百分点。全市工业企业实缴税金61.6亿元,增长24.2%。其中实缴国税51.24亿元,增长24.2%;实缴地税10.36亿元,增长24.1%。全市规模工业吸纳就业人员20.46万人,同比增长15.3%,对拉动就业的贡献突出。
3、发展方式继续优化。2011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24.5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25%,排全省第6位;增加值同比增长25.0%,比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速快5.0个百分点。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1.43%,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其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0.0%,创历史新低,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铅排放总量,同比分别削减2.55%、3.70%、5.0%、6.96%和1.14%。9个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26.9%,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6.9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5.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工业集聚集群发展程度提高。全市拥有煤炭、黑色金属采选与加工、有色金属采选与加工、化工、建材、食品医药(含烟草制品)、装备制造和电力生产供应等八大传统产业,2011年这八大传统产业共实现增加值677.2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高达91.8%。全市建设用地供地率为36.8%,单位工业用地面积实现工业增加值增长9.6%。2011年,全市1074户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共595家,新增174家,过10亿的企业25家,新增14家。
4、创新能力有所提高。2011年,全市研发经费支出达4.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33%,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研发创新成效显著。全市获得专利授权546项,同比增长19.5%;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30.18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5、发展后劲继续增强。2011年,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81.07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在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90.95亿元,增长27.4%。全市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5.9亿元,增长84.7%。2011年,全市工业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4.89亿元,增长25.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48亿美元,增长26.8%;引进内资119.54亿元,增长26.5%。央企省企对接合作进展顺利,2011年实际到位资金7.47亿元。2011年,全市新建新投产规模工业企业30家,实现增加值10.75亿元,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
6、其他相关工作完成较好。一是调煤保电工作任务超额完成。北湖、苏仙、桂阳、宜章、永兴、嘉禾、临武和资兴等8个有调煤保电工作任务的县市区均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工作任务。二是新型工业化产业引导资金到位较好。2011年,全市共安排新型工业化产业引导资金3.95亿元,其中市本级安排0.3亿元,县市区安排3.65亿元,有效地促进了新型工业化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质量兴郴”工作有效推进。2011年,全市名牌、采标企业数量达26户,获省长、市长质量奖企业2户,获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户。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第一年,工业战线要紧紧围绕“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和“稳中求进、又好又快”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年”活动,切实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着力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为全力站稳全省发展“第一方阵”提供有力支撑。
附件:1. 郴州市各县市区新型工业化考核指标及计分排序情况表
2. 郴州市2011年新型工业化考核企业排名情况表
执笔:李巨辉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