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7)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日
2011年郴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万辆
郴州开展城市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三大会战”以来,交通事业大发展,交通道路设施大改善,各种机动车辆大增长。2011年郴州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万辆,达到55.09万辆,比上年增加6.01万辆,增长12.2%。平均每百户拥有机动车达34.5辆。(包括摩托车、农用机具)
一、2011年机动车辆增长特点
1、汽车增长快于摩托车和拖拉机的增长。2011年全市汽车保有量18.94万辆,比上年增加2.87万辆,增长17.6%。增长速度比摩托车快9.9个百分点,比拖拉机快5.1个百分点。平均每百户拥有汽车达11.8辆。
2、载客汽车的增长快于载货汽车的增长。2011年全市载客汽车保有量11.68万辆,比上年增加2.19万辆,增长23.1%。增长速度比载货汽车快13.3个百分点。其中,小型载客汽车增长最快。全市小型载客汽车保有量10.9万辆, 增长24.5%。
3、小轿车持续高幅增长。2011年全市小轿车保有量达6.53万辆,比上年增加1.34万辆,增长25.9%,增幅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个人轿车保有量5.67万辆,增长29.2%,占全市轿车保有量的86.8%。平均每百户拥有轿车达4.1辆,比上年增加0.6辆。
4、重型和轻型载货汽车的增长带动了全市载货汽车的增长。2011年全市载货汽车保有量6.19万辆,比上年增加0.56万辆,增长9.8%。其中,重型载货汽车1.2万辆,增长32.9%;轻型载货汽车2.69万辆,增长14.5%。
5、摩托车平稳增长,百户拥有量最多。全市2011年末摩托车保有量33.43万辆,增长9.1%,平均每百户拥有摩托车20.9辆,百户拥有量最多。
6、农用机具有较大增幅。全市2011年末,拖拉机保有量2.54万辆,增长13.9%。其中,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2.03万辆,增长12.3%,小型拖拉机保有量0.51万辆,增长50.3%。此外,全市2011年末,收割机保有量955辆,增长26.0%。
二、机动车辆增长的主要原因
一是居民收入和消费的增加带动全市机动车辆增长。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06元,比上年增长14.1%,人均消费支出11854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30元,比上年增长19.6%,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318元,增长29.1%。由于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逐年增加,对生活质量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了衣食住的需求后,把消费投入购买汽车、小轿车和摩托车上。
二是交通道路的改善带动全市机动车辆增长。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773.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4925公里,其中新增二级以上公路253.2公里,“五纵三横”公路大通道网络基本构建。全市开启了交通运输高速时代,所有县市区将连通高速公路或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农村交通实现巨变。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684公里,其中改建通乡及联网公路1099.4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55个,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沥青)路。完成通村公路通畅,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1833个,实现90.9%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城市街道的提质改造,限摩规电,治超保通畅等措施促进了全市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
三、机动车辆的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1、机动车辆的增长推进全市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产业,在社会经济再生产运行中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2011年,全市完成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241.9亿吨公里,增长22.1%,实现交通运输、仓储业增加值50.6亿元,拉动全市GDP增长0.5个百分点。
2、客货运车辆和拖拉机的增长可增加就业岗位。2011年,全市新增客车2.19万辆,货车增加0.56万辆,拖拉机0.33万辆。如果按每辆客车提供2个就业岗位,每辆货车、拖拉机提供1个就业岗位计算,全市可以新增就业岗位5.27万个。
3、机动车的增长,带来了社会的危害。一是道路设施建设跟不上机动车辆的增长速度,容易造成交通道路的堵塞;二是有的汽车司机素质低,汽车乱停乱放,堵塞行人要道,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三是机动车辆的增长,造成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增多;四是机动车辆的增长,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中心城区的废气和噪声污染,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
四、三点建议
1、要切实制订好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两城,创建三城”的宏伟目标,要以城市扩容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增加100万的规模,制订好郴州的交通发展的长远规划。
2、要加快完善城区交通基础设施改造步伐。一是要增加停车位的建设。要利用街道两边的空地,商场、房屋、酒店的前后左右的空地及地下建设一些停车位。二是要建设一些立交桥,开辟一些地下行人通道。郴州虽然建设了一些立交桥和地下行人通道,缓解了城区车辆拥挤、道路堵塞的矛盾。但是还有一些主要街道和人流较多的十字交叉路口急需解决人车争道,道路经常堵塞的现象。如罗家井市场通往文化路段,应考虑架设立交桥或开辟地下行人通道,以确保车辆的畅通和行人的安全。
3、要采取有利措施,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一是要鼓励居民购买低排放量的汽车。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引导居民购置低排放量的汽车。二是要强制那些高污染的汽车、超年限运行的汽车报废。三是要清查整顿那些不合格的汽油、柴油,减少不合格的汽油柴油对社会环境的污染。四是建议政府提供城市交通用自行车。要鼓励市民外出多骑自行车,这样一来有利于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又有利于市民的身体健康,增加市民的身体素质。
执笔:周炳盛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