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9)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二年三月二十一日
2012年郴州市春耕备耕调查报告
为全面了解我市春耕备耕时期惠农政策落实、农户种植意向、农资供需及价格、设施农业发展、烤烟生产、秋冬作物长势和农业科技投入等情况,及时掌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2月21日至3月9日,郴州市统计局组织市、县相关专业人员采取点面结合、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75个乡镇150个村1500户调查户开展春耕备耕情况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述如下,供领导参考。
一、主要特点
1、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中央连续第9个涉农1号文件的出台,郴州市在3月5日召开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了2012年突出抓好的10项农村重点工作。各县市区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工作的领导,并结合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北湖区继续提高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强化农业生产的奖励措施,制定了种植大户“每年耕种50亩以上耕地的按每亩20元补贴”、“单户单季种植水稻面积30亩以上的产粮大户,区政府另给予每亩50元的奖励”、“凡开发(茶叶)面积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1500元奖励扶持”等政策。桂阳县设立了粮食发展资金,对种粮大户进行补贴奖励,连片种粮面积超过50亩的奖励100元/亩。永兴县实行双季稻生产奖励制度,对种植双季稻的乡、村按双季稻面积3元/亩标准安排工作经费,并在全县建立5个千亩以上恢复双季稻生产示范点,由县财政从粮食生产专项资金中按100元/亩标准安排资金支持。汝城县集中支持粮食、蔬菜、茶叶等支柱产业,对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每亩奖励100元,对连片30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每亩补助120元,对新建100亩以上集中连片标准钢架大棚,每个补助800元,对茶叶种苗繁育基地,每亩奖励2000元,对新建茶园连片1000亩以上的,每亩奖励1000元。
2、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有所提高。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中央1号文件关注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农户特别是种植大户热情较高,主要农作物特别是粮食保持了稳中有增的生产态势。2012年,全市计划粮食生产面积530万亩,与去年省局核定的505.6万亩,增加了24.4万亩。其中早稻155万亩,中稻67.3万亩,晚稻177.2万亩,玉米面积87万亩。水果、蔬菜、茶叶等作物面积均保持稳中有增。
3、农资储备供应充足稳定。入春以来,市、县、乡各级有关部门为确保春耕生产不违农时,积极组织货源,全力保障化肥、种子等农资供应。目前全市库存化肥16.18万吨,其中:尿素和碳胺储量6.05吨,钙磷肥4.13万吨,钾肥2.2万吨,复合肥(45%含量)3.8万吨;储备农膜0.63万吨,杂交稻种子0.31万吨,玉米种子0.15万吨。农药、农膜、早稻种子、玉米种子等储备情况同比均增4%左右。
4、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步伐加快。郴州是湖南省最大的烤烟主产区和全国重要浓香型优质烟叶生产基地,2012年全市计划收购烤烟120万担,为实现这一目标任务,市、县、乡三级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一是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各乡镇在狠抓育苗备耕和生产发动的同时,通过组织烤烟种植大户赴外地学习和委派乡农技生产人员和专业烟草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培训、发放种烟技术资料等措施,帮助烟农掌握烤烟生产技术(如集体漂浮育苗)。二是加大科研技术支撑。坚持科技兴烟战略,广泛推广良种良法,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化烟农,要求在2011年完成科研项目60多个基础上,着力研究覆盖面广,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科研课题,切实为提高全市烤烟生产提供科研技术支撑作用。三是创新生产合作方式。郴州大力发展烟农专业合作社,提高了烟农综合实力。为有效扩大烤烟种植面积、解决烟农劳动力不足、资金缺乏、气候变化、烟叶生产市场风险等问题,近来,宜章县白沙圩乡不断创新管理机制,积极鼓励乡干部参与种烟,以资金入股方式与烟农合作,然后根据一定的比例进行利益分配,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解除烟农种烟后顾之忧。据悉,该乡有21名干部出资入股共担风险种烟,入股种烟面积达600多亩,比去年增加300亩,翻耕烟地2300多亩。四是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市计划烤烟种植面积42.7万亩,比去年增加7.7万亩。其中:桂阳县计划种植 26万亩(按每亩1100株签合同),比去年增加了1.53万亩。计划收购标准烟叶75万担,比去年增加了5万担。全县共建烤烟育苗大棚2363座,可供育苗面积26.3664万亩,建育苗工场31处,可供苗面积14.5万亩。目前,桂阳县烤烟大田起垄全面完成,化肥、除草剂等农资采购充足。但立春以来一直是阴雨天气,气温偏低,使正处在育苗期的烤烟历经了严重的考验,当前烟苗长势缓慢,预计要三月中下旬才能移栽,相关部门正采取措施,确保烟叶正常生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农资价格普遍上涨。从调查情况看,今年春耕备耕所需主要农资价格均呈上涨趋势,其中复合肥和尿素涨幅较大,复合肥3000-3600元/吨,尿素2300元-2500元/吨,同比增长10%以上;磷肥650-750元/吨,同比增长20%左右;钾肥和农膜价格变化不大,钾肥3200-3400元/吨、农膜12000-15000元/吨与去年基本持平。杂交稻种子30-40元/公斤,杂交玉米种子15-17元/公斤,同比都在增长10%左右;蔬菜种子均价上涨15%左右。
2、“三缺”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受农业比较效益低、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等因素影响,目前,我市农村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三缺”现象比较突出,农村大批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的是“386199”部队(妇女、儿童、老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难以接受和掌握,这对我市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开展农业生产带来一定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地段有田无水,影响了农业生产,控制耕地抛荒的任务依然艰巨。一些种植大户由于规模大、投入多,存在资金缺口现象。此外,基层缺乏农技指导农业技术人员,良种良法的引进、示范、推广等公益性职能发挥不足。
3、农村土地流转难度仍然很大。目前我市土地流转已凸显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流转行为不规范,土地承包纠纷隐患较多;二是土地流转范围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三是土地条块分割,不便于土地实现流转。
4、农家肥使用严重不足,影响土壤的再生能力。近些年来,随着农村散养户的不断减少,农家肥相对缺乏。为了省事,大多数农户选择使用化肥。由于化肥的施用量不当,导致水田板结严重,翻耕难度增大,土壤肥力和再生产能力下降,直接影响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农资组织调运和监管力度。要组织农资企业加快生产,加强调运,认真做好种子和化肥、农药等农资的储备、调剂和调运工作,保障市场供应。大力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加强对农资价格监测,加大农资打假力度,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哄抬物价、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大力开展放心农资、平价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保证在春耕期间农资价格稳定和正常供应。
2、加快完善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要修复和疏通原有的灌溉渠系,对现有水库除加强管养维护外,还要实行科学蓄水,避免出现因防洪而腾空库容、遇旱则干的现象,充分发挥水利设施调洪抗旱的作用。防止和减少耕地抛荒,使农民做到有田可耕、有地可种,有水可引。
3、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积极发展种植大户。要实现科学化、规模化种田,就必须实行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目前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不利于推广规模化发展。各级政府要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农村的发展水平,实行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多种承包形式并存的方式,以便充分调动种粮农民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一些先进技术和设施在生产上的应用,便于规模化发展,既节省了开支,又增加了收入。这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新趋势。
4、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服务,改善土壤结构。各级农口部门要积极开展新品种引进和展示、示范工作,积极推广优良品种,大力普及高产优质新技术,继续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引导广大农户种植绿肥,施用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的再生能力。同时推行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推广使用新药械,充分发挥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增产增收中的源动力作用。
执笔:张盛军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