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2)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二年三月二日
2011年郴州市第三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与建议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两城”建设目标,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先行先试为动力,坚持“两型”引领、“两源”驱动,深入推进“四化两型”,着力调结构、提质量、抓改革、惠民生,实现了全市第三产业经济连续多年的高增长,助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在高基础上的高质量的快速发展。
一、郴州第三产业经济运行简况
1、从总量和构成看: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9.61亿元,比上年增加59.01亿元,增长11.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为50.62亿元,同比增加4.92亿元,增长10.8%;批发和零售业为90.12亿元,同比增加11.91亿元,增长9.0%;住宿和餐饮业为32.76亿元,同比增加4.35亿元,增长6.7%;金融业为18.08亿元,同比增加1.84亿元,增长4.3%;房地产业为27.49亿元,同比增加4.46亿元,增长9.5%;营利性服务业为89.25亿元,增加11.72亿元,增长13.0%;非营利性服务业为111.29亿元,同比增加19.81亿元,增长15.0%。
2、从增幅和排位看: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1.2%,全省增长了11%(此数为省统计局对外发布数,原省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提到的增长12%为预计数)。在14个市州中,高出全省平均增幅的有11个,其中增幅最高是张家界市增长15.4%,其次是常德市增长14.1%,郴州略高于全省平均增幅,排第11位,比永州、衡阳两市分别低2.5个和2个百分点。
3、从占GDP的份额看: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2%,比上年度的33.3%下降了2.1个百分点;比全省35.6%低4.4个百分点。在全省14个市州中,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的有张家界、湘西、怀化、长沙、永州和邵阳等6个州,郴州居第10位,比永州的37%、衡阳的34.4%分别低5.8个和3.2个百分点。
二、郴州第三产业经济运行特点
1、连续22年呈现两位数的高增长。自从1990年以来,全市第三产业经济连续22年的增长幅度都在11%左右,呈现出持续稳定高速的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12.62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419.61亿元,增长了32.2倍。
2、占GDP的比重连续3年下滑。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1.2%,比2010年、2009年分别降低了2.1个和6.1个百分点。因为郴州自从2009年被湖南省赋予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优惠政策之后,郴州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了客商投资的信心,引进了不少的新型工业企业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促使了郴州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迅速提升,尽管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增幅也在两位数之上,但却赶不上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势必出现逐年下滑。
3、房地产业迅猛发展。多年来,由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房地产业的发展,始终将房地产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之一来抓,不断优化房地产市场环境,相继出台了《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郴政办发[2009]2号)、《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简化房地产开发项目审批流程和降低收费标准的通知》(郴政办发[2009]8号)和《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项目管理的通知》(郴政办发[2011]42号)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大房地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以及举办房地产招商引资推介会等有效措施,成功地引进了一批国内外的知名企业投资郴州房地产市场,如恒大地产集团、碧桂园集团、湖南建工集团、中珠投资集团等,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05家,当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94.22亿元,同比增长37.2%;商品房施工面积10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1.3%,商品房销售面积304.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1.9%,各项指标增幅均列全省14个市州之首。2011年,全市房地产业增加值27.49亿元,房地产开发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1%,其增幅在全市第三产业各行业中排第一位。
4、旅游经济高速增长,拉动住宿餐饮业快速发展。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武广高铁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的建成、以及市县道路的提质改造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完善,全市交通环境不断改善,加之近年来全市深入开展了“旅游项目年活动”,不断推出新景点、新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游客。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2182.65万人次,同比增长28.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8.63亿元,同比增长30.5%,其中入境游客21.85万人次,同比增长26.9%,创汇8723.96万美元;由于游客的增加拉动了住宿餐饮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星级旅游酒店客房年平均出租率达到了82.5%,同比提高了8个百分点,去年全市住宿业增加值达8.12亿元,同比增长15.5%。
5、文化产业蓄势待发。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政策、资金、市场等方面给予多方面的扶持,2010年市政府印发了《郴州市文化强市战略实施纲要(2010—2015年)》(郴发[2010]6号),2011年又批准了“郴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立项,并列入了郴州市“十二五”规划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同时还引进了郴州嘉禾县神农园民俗风情度假山庄项目,计划投资1.9亿元,现已经到位外资600万元。郴州文化产业前景看好,蓄势待发。据文化部门统计,2011年,全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8109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51.72万人,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8.27亿元,同比增加4.1%。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6位。
三、郴州第三产业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虽然呈两位数增长,并且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与第二产相比还是慢了很多,低了7.2个百分点,呈现滞后发展态势,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11位。主要问题或原因如下:
1、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第三产业经济的增长离不开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9年至2011年,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1956.57亿元。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42.58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7.3%;第二产业投资963.71亿元,占49.3%;第三产业投资850.28亿元,占43.4%。然而,在第三产业投资中,绝大部分资金是用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居民服务、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文化体育、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行业,而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额只有262.63亿元,占全部投资额的13.4%。在农林牧副渔服务、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中,还有210多亿元的资金是用在修建道路上。因此,近三年真正直接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实体单位的资金大约50亿元,先天投资不足,导致了第三产业经济发展乏力,后劲不足。目前全市第三产业仍然保持年增长11%左右,主要是依靠项目建设的拉动,依赖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以及常住人口的增加对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的正常增长。
2、总量规模偏小,占GDP比重偏低。2011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19.61亿元,只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总量的5.8%,总量比长沙、常德、衡阳、岳阳和湘潭均小,居全省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2011年为31.2%,比2010年和2009年分别下降2.1个和6.1个百分点;比全省的35.6%低4.4个百分点;比永州的37%、衡阳的34.4%分别低5.8个和3.2个百分点。
3、部门给力不足,三产发展水平欠佳。近年来,国家和省统计局制度规定,对地区生产总值采取下算一级,并且还要利用相关部门的数据进行评估核实,如第三产业主要采用交通、电信、移动、联通、邮政和税务等部门的有关指标数据进行评估。目前,由于还有不少部门的领导存在认识不到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下属单位的统计管理工作不到位现象,造成部门年度目标任务不能完成。如交通、移动、电信等部门均未完成年初市里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直接影响到全市第三产业经济发展速度。2011年,全市完成公路客货运周转量241.86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2.1%,未达到年初下达的25%工作目标任务,比全省平均增幅虽高0.4个百分点,但在全省14个市州中排第9位;全市邮电业务总量26.07亿元,增长12.6%,比全省平均增幅低5个百分点,排倒数第一位。再就是税务部门第二产业税收与第三产业税收在全部税收中所占的份额明显变化,如国税部门,去年全市第三产业税收占国税收入比重由2010年的61.65%降低到43.75%,而第二产业占国税收入比重则由38.33%上升到56.22%。因此对第三产业增加值,特别是限额以下的单位增加值的评估认定产生一定的影响。多种原因致使全市第三产业经济落后于第二产业和相邻市州的发展水平。
4、单位报数不实,难以反映真实水平。目前,在全市第三产业单位中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如有的单位为了规避税收,瞒报营业收入;有的原办理了个体工商户,现已发展成长为私营企业,但是营业执照还是个体户;还有的企业法人代码仍然是临时码,没有及时去相关部门办理改码手续,不能进入国家直报系统;有的单位财务会计、统计工作不力,无法上报。因此,有不少单位本应直接作为限额以上的单位统计上报,却放在限额以下了,造成了第三产业经济总量数据偏小。
四、加快发展郴州第三产业经济的几点建议
1、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衡和谐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快与慢,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高与低,是核量一个城市发达水平高与低的标准。同时,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必须同步推进,确保平衡和谐发展。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服务性机构、商业网点、学校、餐饮住宿和文体娱乐场所等相配套,这也是方便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须考虑的。因此,在今后几年,市委、市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安排投资计划时,要重点考虑如何加快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同步协调发展,特别是要在如何拉长生产性服务业这条短腿上做文章。
2、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规划力度,着力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郴州。为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郴州战略目标,我们在规划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格局方面,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现在,着眼未来,充分利用和挖掘各种资源优势,切实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一是要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金融证券业、高新技术及信息化服务和物流业。二是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充分挖掘、利用郴州的人文旅游资源和交通便利等优势,着力将郴州打造成为国际休闲旅游城市。相关部门要认真包装好各旅游景点,要加大宣传和推介郴州的力度,要切实编织好三张旅游网,即国际旅游网、港澳台旅游网和内地旅游网,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郴州的流动人口,带动郴州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现代教育与民间文化。
3、要加大对第三产业统计的协管力度。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经济,提升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地位,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近年来,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在实行综合绩效考核时均运用了“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减百分点”指标,说明提升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政府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一是要求各级税务、交通、电信等支撑第三产业增加值核算的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要切实按照政府年初下达的工作目标任务,做好任务分解和落实工作,确保任务分解到位、责任明确到人。二是对为了规避税收,瞒报营业收入的;原是办理个体工商户执照,现已经发展成长为私营企业的;企业法人代码仍然是临时码,还没有办理改码手续的企业单位请市政府出面对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职能部门作好协调,要求各部门在近期内作对第三产业单位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凡营业收入在200万元以上的单位均应该到统计部门办理限额以上单位的统计上报手续,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真实性。
执笔:王署利
责任编辑/王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