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54)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2011年郴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
今年以来,郴州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强化招商引资,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招商引资的工作重点,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据统计,截至11月止,我市拥有规模以上电子信息类企业40家,累计实现销售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70.6%,实现增加值23.3亿元,同比增长48.9%。其中销售产值全年超亿元的企业17家、超10亿元的2家(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永兴金荣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质量不断提升,产业集聚日益凸显,产品远销国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一、郴州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
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今年以来,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较快,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由单一的低端电子表、计算器逐步发展到中高端的液晶显示器、可视电话、传真机、手机等多样化产品。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群格局初现端倪,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的电子企业,培育了以有色产业园及其它多个省级开发区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平台。全市40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年创销售预计达9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4.2%;产业吸纳从业人员约1.52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68人。
2、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的行业龙头,手机制造以高斯贝尔通讯公司、中科讯电子为行业代表;通信终端设备以台达电子、振宏电子为行业代表;液晶显示器以华录数码、骏峰电子为行业代表;新型电子原件制造以京翔电子科技、联达电子、广成电子为行业代表;数字卫星接收机以高斯贝尔数码科技、希典科技为行业代表。
3、产业集聚效应呈现。企业数从2006年的3家增加到现在的40家,规模以上企业产值从2006年的2.2亿元增加到今年11月止的78.1亿元。
二、郴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
1、企业规模小,产业整体实力不强。虽然我市电子信息企业有40家,但大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全市销售产值达10亿元以上的企业仅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永兴金荣材料技术有限公司2家,总产值在3亿元以上的企业有希典、盈达电子、高斯贝尔、广成电子等8家,出口交货值达亿元的仅2家企业,分别是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和郴州希典科技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差距较大,产业的辐射与带动力不足。40家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完成工业销售产值73.5亿元,仅占全市规模工业销售产值的4.0%。
2、研发投入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核心技术缺乏,关键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薄弱,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对外依存度高,企业根植性弱。全市电子信息产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2家,占全市电子信息企业总数80%;现有的电子信息企业用于研发产品的投入相对不足,仅为1.15亿元,只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8%,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有限,导致产业发展只能走低端路线,产品附加值低,在关键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非常少,产品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
3、产品底端化,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不少企业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产品性能雷同,品种不齐全,产品多样化差。一些龙头企业的上游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原材料、元器件生产供应企业,下游缺少营销网络健全的大型电子交易市场、会展中心,产业链互补性不强。并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分布在苏仙、桂阳、宜章、永兴和资兴,其中比重最大的要属苏仙区的有色产业园区(占全部总量的43%),其它县区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只是零星分布个别电子企业,未能形成明显的产业群体。
4、品牌意识差,创名牌积极性不高。品牌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灵魂,没有自主品牌,企业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目前我市的电子信息产业仍然以制造业为主,高端电子产品生产几乎处于空白,企业缺乏创名牌意识,品牌缺失严重。不少企业是在家庭作坊式基础上慢慢发展起家的,虽然有许多企业已初具规模,但是在管理方式上,仍较多地倾向于家族式管理,管理模式粗放,对品牌重视程度和开发能力均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5、高科技人才少,人力资源普遍缺乏。人力资源缺乏已经成为困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我市电子信息企业产品以中低端为主,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需求量大,企业普遍反映用工不足问题。不但高学历、高素质的电子信息专业人才缺乏,就是一般的熟练技术工人也很缺乏。企业面临招工难、产业工人队伍不稳定、人才难留等现实问题。一些企业为了解决用工紧张,往往用尽各种手段招工,企业之间互挖劳动力、人才现象严重。此外,也存在劳动力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等问题。用工结构主要以初、高中学历员工为主,大中专学历以上的相对较少。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仅10.3%。
三、提高郴州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建议
1、政策扶持,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对电子信息行业重点企业的重大技改项目、技术创新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先兑现财政奖励制度,优先安排用地指标,优先上报国家和省的支持项目;要积极应对我市电子信息产品检测能力相对薄弱的局面,加强电子信息产品的质量检测和质量服务平台建设,适度增加市财力投入,提高我市电子信息产品检测能力、服务能力和产品质量检测覆盖面。
2、技术创新,提升产业品牌竞争力。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省内外高等院校的技术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和研发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集中和优化配置各种人力和物力资源,加快企业的技术进步,应用高新技术,推动开发创新,强化科学管理,实现产品技术领先、标准领先、品质领先。
3、壮大龙头,发挥产业集聚带动作用。龙头企业是引擎,是火车头。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产业化水平的高低。要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模式,引进龙头项目,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集聚水平。
4、发挥优势,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利用郴州市现有的9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品牌优势与优惠政策,在开发区中规划电子信息产业片区,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金融商业、娱乐休闲等服务设施,吸引投资者来开发区投资兴业。
执笔:毛跃明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