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劳累时的一缕清风,爱是饥渴时的一杯清泉,爱是大雨中的一把伞,爱是寒冷中的一件破衣,爱是生命垂危之时的一只援助的手臂,爱是成功之时衷心的一句祝福,爱是伤心欲绝时依靠的一个肩膀,爱是患难之间真诚的一个笑脸……。爱无所不在,任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动作都是爱的表达。长辈对我们的呵护是爱,老师对我们的严厉是爱,朋友之间的关怀是爱,夫妻间的体谅是爱,恋人间的信任是爱,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爱……。而我认为放手也是一种爱。读了世界级心理学大师的顶级巨著《正能量》实践版中第10章《你可以告别心理依赖》中的一篇《学会放手,才有成长》文章,心理很有感触。“母亲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依附于她,而是使孩子独立于她。”在动物王国里,父母的义务只是向后代传授独立生存的必要手段,然后就离开它们。有部电影叫《熊的世界》,影片描述了熊妈妈是怎样在小熊几个月时教它们生活的。熊妈妈教熊宝宝们觅食、逮鱼和爬树,教它们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终于有一天,熊妈妈本能地决定该离开它的孩子了,它强迫熊宝宝们都爬到树上,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永远地走了!这个熊妈妈认为,它已经尽到了母亲应尽的责任。可它并没有规定孩子们应该每隔一个星期去看望它,也没有规定子女不常回家看望老人而属违法,也没有责骂孩子们忘恩负义,更没有用心脏病发作来威胁孩子们不要离开它。它只是让孩子们自己去生活了。究其本性而言,人同样有独立的要求。然而,有些人希望依赖自己的孩子来继续生活,这种负面的需求心理似乎占了上风。在这些人看来,把孩子抚养成人,不是为了让他们独立,而是要让孩子们依附于自己,陪伴自己生活一辈子。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坚定的自信心、精神愉悦,有所作为。这是任何一位母亲的爱心本能。我也是位母亲,儿子18岁,今年参加高考。
6月的高考已经落下了帷幕。
在高考的这两天,既是许多学子改变命运的一次比拼,也是他们整个人生旅途中经历的一处重要“驿站”。现实中的高考,不仅考学生,更在考家长----考场内考的是孩子,大门外比的是家长。在高考的两天时间里,我随处观察了郴州的几处考场门外,发现有的家庭爹妈,甚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齐上阵陪考,场面颇为壮观。这是一道多年来经久不变的爱的“风景”。古人云:“爱其子,则必为之计深远。”那么怎样才能称得上是“计深远”呢?答案就是:相信孩子,让他独立面对属于自己的人生。所以,当时儿子高考时,我只对儿子说了一句话:放松心情,就当一次平常的考试。
其实,学会放手也是一种爱。现实而言,临场应考,考的是基本功,也是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想用自己的方式,与孩子同担风雨,舐犊之情,可以理解,但若家长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反而会给孩子增添压力,影响孩子正常发挥。虽说考场已人去楼空,如此谈论,似乎是“马后炮”。但未来的路,还得靠孩子自己独自走下去。有句俗话“别老是把孩子系在裤腰上。虽有些不雅,但很形象。从某个角度来说,这是让孩子学会承受,学会历练。只有学会放手,才能让孩子在成功与挫折中学会自信、乐观和淡定。放手才是爱,放手才能成才。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过分的溺爱和压迫孩子,他们把子女所需做的一切都提前做好了,并且把子女一天的课程安排的满满的,让孩子过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还要上什么特长班,周末还得为孩子请家教……。他们还要为自己辩护说,这是爱他们的表现。但这是爱吗?让孩子失去许多锻炼的机会。课外的活动压得他们喘不气来。难道这也是爱?他们有为孩子想过吗?这些都是孩子想要的吗?放手也是一种爱,他们是否应该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呢?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创造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这样岂不是更好。放开束缚彼此的那双手,我们看到的不会是无底深渊,而是向你敞开另一道门。珍惜是爱,但放手又何尝不是呢?
此时此刻,我不想再说过多无谓的话语,我只是想让每个人都明白,当我们喜欢一样东西或是一个人的时候,就像我对儿子一样,把爱化作放手。这也是一种美,对自己对别人都好,创造了别人,也轻松了自己。学会放手吧,因为放手也是一种爱,更是一种爱的升华,一种更高境界的爱,超越了一切,得到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