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科学技术局本级2018年郴州市科技产业引导资金专项资金绩效自评报告
一、专项概况
(一)专项基本情况。
郴州市科技产业引导资金(产学研结合专项)是市政府为支持科技产、学、研相结合而设立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和科技能力建设的财政补助资金,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共同管理。
(二)专项立项情况。
2018年,实际安排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共支持产学研重大项目7个(具体情况见下表)。
郴州市2018年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安排情况表
类别 项目(个) 引导资金(万元)
①电子信息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1 80
②矿产优势资源和新材料技术及深加工 3 200
③重金属污染治理与环保新技术应用 1 70
④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产品深加工 1 50
⑤智能制造 1 100
(三)专项绩效目标设定情况。
1.绩效总目标。按照《郴州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总体要求,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引导资金引领作用,重点推进新材料精深加工、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医药、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六项重大科技工程,基本建成与现代产业体系相融合、适应郴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支撑有力、布局合理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取得实质性进展,打造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特色的“创新郴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
2.阶段性绩效目标。科技产业项目要与我市发展科技产业的战略部署相符;各项目完成及时,验收合格,项目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利润、新增创税实现率达到预期目标;项目对本企业研发能力、技术、品牌的贡献率达到或超出预期目标;项目建设对本地社会、经济、产业产生良好的推动和影响。
二、专项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一)专项总投资及资金来源情况;
2018年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财政预算安排500万元。
(二)专项资金安排落实及到位情况;
2018年,实际安排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共支持产学研重大项目7个,全部于2018年安排落实到位。
(三)专项资金实际支出使用情况;
2018年,实际安排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500万元,共支持产学研重大项目7个。
(四)专项资金管理情况。
市财政局制定了《郴州市科技产业引导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郴财教﹝2014﹞30号),《办法》共六章十七条,分别对科技产业引导资金的分配原则与支持方向、支持方式与标准、立项申报与审批程序、资金管理与监督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参与完工项目结果验收等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市科技局在资金监管方面,主要是通过项目日常进度调度,督促项目承担单位严格按照项目合同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确保专款专用。截至评价日,7个项目均未发现挤占、挪用、截留科技产业引导资金的现象。
三、专项组织实施情况
(一)专项组织情况分析。
市本级和各县市区科技部门均成立了科技计划项目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制定了《郴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市科技局征求社会意见编制《郴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指导和组织全市企业有针对性的申报科技计划项目。
(二)专项管理情况分析。
在项目立项阶段,各县市区科技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对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初审,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侧重选取成长性好、带动性强且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项目。立项手续完成后,由市科技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合同书,明确项目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时间进度要求。项目执行完毕后,由市科技局联合市财政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结果验收,并将验收结果作为以后科技计划立项的重要依据。
(三)专项完成情况分析。
2018年的7个项目均按照计划进度有序实施,完成了阶段性目标。
四、专项绩效情况分析
市级科技产业引导资金的实施,为科技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对特色产业的形成、优势产业的壮大、新兴产业的培育以及企业突破经济逆势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加大科技项目实施力度。围绕省市“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组织实施,推荐钖涛环保、南方石墨、格兰博承担的3个项目列入省100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并在全市遴选“100个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金旺铋业等9个项目申报2018年湖南省创新创业技术投资项目,郴州杉杉新材料等2个项目申报2018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丰越环保等多个项目列入2018年省产学研结合专项。面向企业征集30多个重大技术创新需求,遴选了“含砷物料脱砷及资源化利用”等中试项目开展支持。
2、深化产学研合作。郴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与中南大学签约的10个项目、与湖南大学签约的7个项目稳步推进,南方石墨与湖南大学、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联合申报的“微晶石墨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项目列为2018年省科技重大专项。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技术转移(郴州)分中心已挂牌开展运营。
-五、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部分项目单位未与最新的管理制度同步接轨,且内部缺乏一定的监督制约机制。
2、专项经费会计核算有待进一步规范。
3、专项全过程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项目中间监督不到位,个别项目的产业化进程需加快。
六、意见及建议
1.加强政策业务培训。项目资金经费拨付之前,主管部门要通过举办项目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培训班,切实提高引导资金支出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2.加强项目资金日常监管。财政部门要指导项目单位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结合各关键控制点,逐步规范审批权限,完善内控业务流程。
3.加快资金的拨付进度。建议所有科技专项资金由市财政直拨的方式划入项目单位,以确保项目按期执行、资金合理高效运转。
4.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定期全面检查一次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凡项目不按合同规定组织实施、不按要求足额配套资金、财政资金不专款专用的及时整改,整改无效予以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