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39)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一年八月五日
“十一五”郴州交通运输邮电业蓬勃发展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两城,创建三城”的宏伟目标。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进取精神,抢抓扩大内需,促消费的大好机遇。加大资金投入,修路筑桥,改造邮电通讯网络,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利居、乐居城市,使全市交通运输邮电业蓬勃发展,有力地带动郴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是郴州交通高速发展时期,是交通投入、建设规模、改革力度和发展成效前所未有的五年。“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取得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交通运输建设取得巨大成效。五年来积极争资立项,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271.11亿元,相当“九五”和“十五”总和的4.9倍。其中高速公路205.69亿元、干线公路31.16亿元、农村公路31.46亿元、站场2.8亿元,与“十五”同比分别增长311.0%、107.0%、262.0%、127.0%。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773.93公里,新增公路里程4925公里,其中新增二级以上公路253.2公里,等级公路比例较“十五”末增加277.0%,公路密度从“十五”末的35公里/百平方公里上升到61公里/百平方公里,“五纵三横”公路大通道网络基本构建。高速公路跨越发展。提前开工建设厦蓉、衡武、宜凤、岳汝4条高速公路,在建规模达471公里,在建和通车总里程达573公里。桂宁、三南2条高速公路成功进入全省建设规划。全市开启了交通运输高速时代,所有县市区将连通高速公路或半小时内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网络快速构建。组织实施总规模达644公里的干线公路改建工程,其中44公里成功纳入省全额投资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范围。永安、桂临、汝广、嘉新、嘉宁、安攸、分界咀至樟桥、资兴黄旗洞至东江镇、安仁烂泥冲至桥南加油站9条共275公里公路已经建成,相当“十五”建设里程的3倍,其中2010年建成140公里,所有县市区之间将连通二级以上公路。农村交通实现巨变。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0684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0126公里,其中改建通乡及联网公路1099.4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乡镇55个,实现100%的乡镇通水泥(沥青)路;完成通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分别为7180.5公里、1846.3公里,新增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1833个,实现90.9%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100%的行政村通公路,通水泥(沥青)路行政村的比例比省规划目标高7.9个百分点。完成农村公路渡改桥工程22个项目1880米。
2、交通运输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郴州在全省率先完成成品油税费改革和交通体制改革。15个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取消,郴资桂高等级公路及太和收费站成功回购并纳入政府还贷二级公路范围。通过成品油税费改革,争取国家交通债务补助资金约12亿元,化解了交通历史债务。3696名涉改人员依法妥善安置。交通体制进一步理顺,各级责任得到明确,交通发展投入显著加大。交通国有企业改革有序实施,郴州汽摩总公司和郴州联运总公司改制稳步推进。
3、交通运输整治取得明显效果。郴州在全省率先开展治超大行动。2010年,坚持“政府治超、重拳治超、全民治超和重典治超”,车辆站点超限超载率由86.49%下降到0.36%,车货总重55吨以上的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基本消除,公路基础设施得到有力保护,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明显好转。在全省率先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行动。大力创建客运市场管理示范城市,县市出租车在郴州城区长期异地驻点非法营运、个体中巴车非法从事城市公交经营行为依法取缔,出租车管理进一步规范,“限摩规电”成效明显,客运市场秩序切实好转。2010年购置国三排放标准高档环保公交车140台,降低公交票价,车容车貌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增强。
4、交通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初步建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增道路客运班线109条,行政村通客车率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73.6%,形成了门到门、点到点的快捷运输网络。交通运力快速增长,2010年底全市营运汽车、运输船舶分别达4.88万辆、1.99万吨,比“十五”末分别增长185.0%、10.0%。运输枢纽建设全面推进,建成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2个、农村客运站44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20个,在建二级以上客运站7个,改造渡口22道、码头4个。公路航道管养不断加强,通行条件不断改善,养护投入逐年加大。公路旅客周转量、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旅客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年均分别增长0.2%、12.5%、30.4%、16.5%。城市公交明显改善,2010年郴州城区运营车辆530台,比“十五”末增加115台;运营线路47条,比“十五”末增加47.0%;运输旅客1.2亿人次,比“十五”末增加50.0%。交通运输应急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取得了抗击2006年、2007年三次特大洪灾和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的胜利。重点运输保障有力,圆满完成春运等重大活动保障任务。
5、铁路运输呈世界一流发展水平。全市境内铁路营业里程达289公里,其中,世界一流的、时速最快的(350公里/小时)武广高铁全市境内里程达到90公里,于2009年12月27日正式通车,到达长沙只需1个小时,到广州仅需1.20个小时,到武汉需2.20个小时。据统计,2010年铁路旅客发送总量427.55万人,比“十五”期间末期增加177.55万人,其中武广高铁旅客发送运输量达到139.3万人。铁路货物发送量473.43万吨,铁路货物到达量534.51万吨,为拉动郴州经济发展推上新台阶,作出了巨大贡献。
6、汽车拥有量发展迅猛。随着郴州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至2010年底止,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16.07万辆,比“十五”期间末增加8.34万辆,五年间增长2.1 倍。其中私人拥有汽车数13.39万辆,比“十五”期间末期增加7.67万辆,占全部汽车拥量的比重83.3%,比“十五”期末期间上升了9.4百分点。从汽车车辆类型看,载客汽车9.49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6.19万辆,年均增长23.5%;载货汽车5.64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1.57万辆,年均增长6.7%,其中营运车辆3.39万辆,比“十五”期末增加1.84万辆,年均增长达16.9%。
二、“十一五”期间邮电业发展强劲
1、邮电业务总量发展迅速。为促进郴州经济的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对邮电通信业的迫切要求,“十一五”期间,郴州对邮电通信业设备进行了改造,技术装备大大加强,积极扩展新型业务,通信装备网实现质的飞跃,建成了光纤、微波、电缆和卫星通信等多手段的主体通信网。2010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755808万元,比“十五”期末增长3.68 倍,年均增长29.7 %。
2、电信业务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用户保持快速增长,电信业务结构亦呈现日趋多元化格局。2010年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250.74 万户,比“十五”期末91.13 万户增加159.61万户,增长2.75倍;年均增长22.4%。互联网络发展迅猛,宽带、3G等业务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成为人民新的通信方式。全市宽带网用户20.45万户,比“十五”期末8.05万户,增加12.4万户,年均增长20.5%。
3、邮政业务发展成绩显著。“十一五”期间,郴州市邮政在继续拓展最传统投递业务基础上,充分利用邮政现存的网络资源,大力发展邮政储蓄和物流配送,语音服务等邮政电子商务业务,从而使邮政业务问题不断上升。2010年年末,全市邮路长达为1.33万公里,五年新增0.9万 公里。全市2010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31亿元,比“十五”期末增加0.72亿元,增长1.45 倍,年均增长7.8 %。拥有邮政局、所175 处,其中,设在农村的邮政局、所 10 处。完成函件 477.18 万件,报刊期发3395.84万份,特快专递23.69万件。
“十一五”期间,郴州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成绩斐然,形势喜人,对方便人民出行、交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行业和部门,其基础性的地位日益增强,对经济发展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加明显。为助推“两城”建设、打造实力郴州、惠及百姓发挥了重要作用。
执笔:周炳盛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