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及全国、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围绕郴州市“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和“产业主导、全面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改革创新、开放合作原则,立足产业“链式发展”,抓实各项科技创新工作,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构建良好创新生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努力推进创新郴州和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
争取成功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力争2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申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4%,科技招商引资1亿元以上,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1.4%,力争新建市级以上研发中心12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9件。
三、工作重点
1、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十三五”科技规划,配合市政协深入开展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调研活动,举办全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出台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引进杭州颐高楼友会、武汉云工厂等外地优秀众创空间运营团队落户郴州,鼓励和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在孵企业发展。建立郴籍知名专家库,柔性引进郴籍专家团队落户郴州。力争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3家,创建省级创新创业人才团队1家。
2、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一是培育高新技术企业。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建立后备高新技术企业库,争取2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功申报。二是培育科技中小微企业。帮助中小微企业争取国家、省级等各类科技项目支持。三是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通过开展“专利扫零”活动、引导企业组建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等,帮助企业树立创新发展战略。继续开展科技企业帮扶,重点帮扶华信稀贵、恒晟环保、津地本电子等企业。建立“科技服务目录”,在科研、检测检验、成果转化、知识产权等方面为科技企业提供服务。
3、继续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一是加大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力度。围绕国家、省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计划、创新平台与人才计划等科技创新计划,收集和整理我市科技项目,全年争取国家、省级科技资金超过5000万元。二是加大科技招商力度。发挥国家高新区的“主阵地”作用,赴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引智引技,围绕新材料、智能制造、大数据等重点产业,引进能突破我市产业创新瓶颈的科技企业,达到“补链”“强链”的效果。
4、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重点对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领域的支持。利用亚欧水资源保护和利用中心郴州分中心,拓宽郴州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强安仁县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建设,力争新培育1家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二是开展市校科技合作。继续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技合作,争取与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多层次、多形式组织我市企业与高校进行产学研对接。三是探索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围绕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重点产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科技金融服务。
5、加快创新创业平台建设。一是加强高新区内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金旺铋业、金贵银业、华磊光电、格兰博等企业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和发展。加快推进高科创新产业孵化器的建设和发展。加快组建郴州微晶石墨烯技术及应用研发中心。二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平台。帮助国家级石墨产品和有色贵重金属质检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平台争取国家、省科技资金支持。扶持和引进技术转移中心、创新服务中心、技术咨询中心、专利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三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借鉴广东等地先进经验,通过引进郴籍专家李泽湘团队,联合组建郴州市产业创新研究院,就地转化适合我市产业发展的先进技术成果。
6、着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一是加快科技计划改革力度。重点围绕稀贵金属、新材料、智能制造、氟化工等产业,集成科技资源进行“全链条”支持,以创新链促进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引入第三方机构,加强对重点科技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实施科技报告和项目实施后评估。实施技术交易后补助,激发技术交易活力。二是实施科技创新券补助制度。面向全市科技企业或创新创业个人发放科技创新券,用于购买各类科技资源和共享服务。三是建立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制度。制定《郴州市科学仪器设备设施共享服务目录》,并将使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单台套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科学仪器设备设施纳入共享目录。
7、继续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以创建郴州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抓手,在全市企业构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优势、贯标四层培育体系,开展专利导航产业发展服务,培养知识产权密集大户。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保护,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等违法犯罪行为。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建立专利、商标、版权数据库,建设覆盖全市的知识产权信息网络。力争全年专利申请量突破20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00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率达到12%以上,培育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单位35家以上。
8、推进惠民科技快速发展。一是加强我市国家、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实验区建设,组织资兴、永兴、苏仙等科技部门联合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二是抓好农业科技工作。推进郴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及市级农产品工业园建设,抓好科技扶贫、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等工作。加强郴州市农村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省级农业“星创天地”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试点工作。三是进一步优化完善地震监测网络,完成郴州地倾斜前兆观测项目的建设,着力推进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建设,争取建好启用新地震台,加大建设工程设防的监管力度。四是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加强科普基地的认定与建设,举办2017年郴州科技活动周,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力争新创建1家省级科普基地。
9、提升科技系统服务能力。以市委、市政府绩效评估为龙头,积极开展全市“治陋习、树新风”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依法行政,整体推进科技系统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加强省级文明单位建设,积极创建平安单位。按照《郴州市市直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的要求,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任务。加强局院内综治维稳、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等工作。加强统战工作,做好老干工作。进一步加大科技信息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科技工作的显示度,营造崇尚科学、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