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2011年上半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辞
市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谷坊生
(2011年7月26日)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好!
今年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结合郴州实际,准确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复杂形势,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影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市经济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展望下半年,要保持全市经济在调结构、控通胀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一、发展速度保持平稳。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571.3亿元,增长14.5%,增幅比全省高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主要特点:一是农村经济来势向好。上半年,受益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各项惠农政策推动,一产业增加值53.9亿元,增长3.2%。全市春夏收粮食作物面积159.7千公顷,增长1.3%;烤烟面积23.8千公顷,增长6.6%。造林绿化完成34.7千公顷,“绿城攻坚”完成大树移植50.8万株,分别超目标任务4.2个和2.1个百分点。生猪出栏298.6万头,其中1.6万户规模养殖大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出栏量占68%。水产品产量4.7万吨,增长5.1%。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总产值增长49.4%。二是工业增长贡献突出。上半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17.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6.2%,拉动GDP增长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8亿元,增长19.9%,增幅比一季度回升0.5个百分点,增速高位企稳。1010户规模工业企业有954家开工,开工面94.5%(不含34户保留基数企业);产值增长的有947家,增长面93.8%;纳入统计的98种工业产品产量有73种增长,增长面74.5%;37个行业大类有34个实现增长。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211.1亿元,增长14%,增幅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全市公路水运客货运周转量117.3亿吨公里,增长25.1%;邮电业务总量12.4亿元,增长1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082.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3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25.1%。新增各项存款134.8亿元,居全省第3位;同比多增46.8亿元;完成各类融资119.9亿元,其中新增各项贷款61.5亿元,增长100.4%,增幅居全省第1位;同比多增30.8亿元。保费收入14.3亿元,增长8%。商品房销售面积98.8万平方米,增长95.3%,增幅同比提高51.6个百分点。来郴游客85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7%和15.5%。
二、发展需求支撑有力。一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提高。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36.3亿元,增长41.6%,同比提高9.6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11.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3位。其中,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46.8%、20.2%和75.1%。全市计划投资500万元以上已开工项目1723个(不包括房地产项目),增加192个。二是消费市场热点纷呈。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2亿元,增长17.8%,比一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其中,消费热点集中的石油制品、家电、建材、家具、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增长86.5%、36%、39.5%、37%和24.9%。三是外经外贸快速发展。上半年,全市外经合作实现营业额1800万美元,增长87.5%;外派劳务人数1121人;建成标准厂房1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出租率达95%,新引进转移型企业145户(近3年累计达697户)。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29.2%,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1.24亿美元,增长1.2倍。实际利用外资3.6亿美元,增长26%,增幅同比提高12.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2.2个百分点;实际到位内资121.3亿元,增长23%,增幅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9个百分点。
三、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是经济集聚度明显提高。上半年,园区工业增加值92.2亿元,增长2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2.3%,同比提高7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99.1亿元,增长39.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43.5%,同比提高20.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36亿元,增长57.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10.7%,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二是战略性新型产业加快发展。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0.7亿元,增长41.8%;高加工度制造业增加值50亿元,增长37.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21.4亿元,增长39.4%,其中电子信息增加值9.7亿元,增长43.8%。三是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上半年,全市产业投资104.2亿元,增长45.1%;高新技术产业投资5.2亿元,增长25.8%;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110亿元,占工业投资比重达到75%;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下降4.3个百分点。四是节能减排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88%;预计万元GDP能耗由一季度下降0.23%提高到上半年下降2.1%左右,预计三季度仍将保持下降态势。新增农村沼气池4946口;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8.1%和42.8%,均超额完成工作目标。
四、发展效益持续提升。一是财政收入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财政总收入73.6亿元,增长37.2%,超序时进度2.6个百分点,增幅比全省高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6位;一般预算收入45.1亿元,增长33%,超序时进度5.4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支出76.5亿元,增长47.5%。二是工业效益持续提升。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643.9亿元,增长62.8%;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44亿元,增长47.8%;实现利税73.2亿元,增长49.2%;工业产销率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37个工业行业大类有36个实现盈利,有31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企业亏损面5.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57.9个百分点。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26元,增长13.5%,增幅同比提高3.2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3元,增长19.1%,增幅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
五、发展重点突出民生。一是民生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上半年,列入“民生100工程”的109项工程有51项超额完成工作进度要求。民生工程投资14.1亿元,增长45.4%;生态环境投资11.2亿元,增长36.7%。其中,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282.9公里;新增公共租赁住房180套、廉租房26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386套、移民避险解困搬迁1730人;新建成650家标准化农家店、544家农家书屋、7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级服务点、4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5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城区新添置公交车60辆、新增治安电子防控摄像机104个。二是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大幅度增加。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七方面的民生支出共计47.2亿元,增长56.3%,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61.7%,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三是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1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78.8%和86%。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达到100%;职业技能十万培训人次达到7.3万人,其中各类农民技能培训完成2.1万人次;提供各类就业信息或岗位3.9万个。四是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73元和67.6元,分别比目标提高3%和4.1%;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待遇平均提高146.2元,比目标高6.2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每年1630元,比目标高130元。帮扶贫困农民4.1万人;4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县市区住院补偿率达到66.7%;为164名贫困残疾人免费装配假肢,为162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设施改造;对城区低收入群体生活实施了一次性价格补贴。
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仍然十分复杂,还面临生产要素供应趋紧、物价上涨影响加深、社会需求增长放缓、节能降耗压力较大等困难。下阶段,我们要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走向,加快实施“两型、两源、两城”建设战略,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全市经济在调结构、控通胀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责任编辑/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