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2011年一季度郴州规模工业形势分析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规模工业企业纳入标准提高到2000万元后的第一年。按此标准统计,郴州现有规模工业企业1044家,一季度实现工业增加值119.71亿元,同比增长19.4%。
一、一季度规模工业运行情况
1、企业开工情况良好。一季度全市1044家规模工业企业中,开工生产的企业967家,停产企业77家(其中包括34家已经破产但需保留基数企业),企业开工面为92.6%,比去年同期89.3%的开工面提高了3.3个百分点。
2、高技术工业、高加工度工业发展迅猛。一季度,在台达电子(郴州)有限公司、郴州高斯贝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湖南省华磊光电有限责任公司等高技术产业的带动下,全市高技术工业完成增加值3.09亿元,同比增长56.9%,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的2.6%,较去年同期比重提高了0.6个百分点;高加工度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9.38亿,同比增长22.0%,占规模工业比重16.2%,较去年同期比重提高了1.5个百分点。
3、轻工业增速进一步加快。随着工业结构不断优化,轻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一季度,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5.61亿元,同比增长24.0%;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04.1亿元,同比增长18.7%。轻工业比重工业增速高出5.3个百分点,轻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13.0%。
4、各类经济类型实现全面增长。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经济类型看,实现全面增长,其中:股份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4.13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的61.9%;外商和港澳台企业实现增加值9.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他经济类型实现增加值30.56亿元,同比增长18.3%;增幅最慢的国有经济实现增加值4.52亿元,同比增长仅1.2%。
5、园区规模工业比重上升,拉动明显。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拥有园区企业247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23.7%, 实现增加值35.38亿元,同比增长22.9 %,占规模工业总量的29.6%,较去年比重提高1.8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工业的贡献率为32.8%,拉动规模工业增长6.4个百分点。
二、制约规模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规模工业企业中大集团、大企业少。一季度全市1044家规模企业中,大中型企业44家,只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的4.2%,其中大型企业5家,中型企业39家。大中型企业实现增加值12.23亿元,同比增长6.1%,低于全部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13.3个百分点;一季度产值过1亿元的企业有65家,占全部企业数的6.2%,过5亿元的只有4家,过10亿元的企业还未有。企业产业集中度低,龙头企业少,不利于更好地带动我市规模工业的发展。
2、工业品价格上涨对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十分不利。今年以来,由于部分支柱行业尤其是资源类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升,导致郴州规模工业总产值(60.7%)增速快于全省(44.5%)而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19.4%)则低于全省(21.8%)的态势。一季度,全市有色、能源、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和化工机械六大行业的价格指数均超过100,而这六大行业累计共实现增加值106.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8.6%,是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支撑,尤其是有色行业的价格指数高达130%。由于工业品价格上涨,使规模工业产值增长较快,同时生产成本增长也较快,而增加值增速并没有加快甚至有下降的可能。如今年一季度全市有色行业实现增加值48.79亿元,如按现价比可增长36.6%,但扣除价格上涨因素后仅增长12.1%,对经济增长率削弱了24.5个百分点,而有色行业总产值的增幅高达64.9%。可见有色行业价格指数越高其增加值增长速度则越低。由于工业总产值增速按现行价格计算,而增加值增速按不变价格计算,因此出现了支柱行业尤其是资源类行业增加值增速与产值增速差距较大的现象。由此可见,工业品价格上涨对资源型城市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十分不利。
3、六大高耗能产业比重大,结构不合理。郴州是以资源开采,有色冶炼为主的资源型城市,对矿产采选、有色冶炼等高耗能产业依赖性很大,使得高能耗企业增加值比重过大,严重制约了郴州规模工业的发展。一季度,全市六大高耗能企业实现增加值62.86亿元,同比增长18.6%,占全部规模工业比重的52.5%,较去年同期比重提高了0.7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实现增加值0.17亿元,同比增长4.3%;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08亿元,同比增长32.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6.43亿元,同比增长34.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4.54亿元,同比增长48.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34.74亿元,同比增长12.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增加值7.91亿元,同比增长9.7%。
4、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2.98亿元,同比增长25.2%,但新产品产值率只为3.6%,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企业用于新产品投入的资金少,研发创新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全市规模工业的发展。
三、提高规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对策措施
1、进一步深化改革,壮大企业规模。一方面,以深化企业改革作为重要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加大企业重组力度,把改革、改组和发展更好地结合起来,综合性地解决大企业发展面临的各类问题,紧紧抓住国际、国内资本转移的机遇,大力推进企业的重组改造,盘活存量,优化增量,做大做强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充分发挥规模优势,逐步培育成国内乃至国际上都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另一方面,在大力推进优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的同时,还要注重中小企业的发展,做到放开搞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主创新的能力,力争形成以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为龙头,以中小企业的发展为骨干,以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补充的龙形经济模式,全面提升全市规模工业的整体实力。
2、加大园区建设力度,促进园区经济快速发展。一是以超前的科学规划为先导,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二是以招商引资为手段,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三是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进资金向园区集中。四是以工业用地为保障,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五是以政策激励为导向,推进资金、能源、人才等向园区集中。
3、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尽快摆脱对资源开采和有色冶炼等非再生、高能耗行业的依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节能环保、产品利润高的高科技产业和高加工度产业,如新型材料、电子信息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同时降低资源型、高能耗、粗加工行业的比重。以优化工业经济布局为目标,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程度,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加大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引导企业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二是努力创建名牌产品,实现现有企业上档次上规模。引导重点企业树立品牌意识,鼓励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组织生产,帮助其主要产品争创国家、省级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提升已取得品牌企业的品牌竞争力。三是加大技改投入。重点扶持在技改过程中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促进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
执笔:毛跃明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