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5)
郴 州 市 统 计 局 办 公 室 编
(郴政办准印证字〔2003〕049号) 二O一一年四月一日
郴州市春耕备耕形势喜人
为全面了解掌握今年我市春耕备耕、夏收作物生长和土地流转等情况,及时把握全市农业生产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局安排部署了全市春耕备耕情况调查等工作,并对苏仙、资兴、桂阳进行了重点抽查。按照全市春耕备耕情况调查工作要求,每个县市区均分别抽取了30%的乡镇,每个乡镇抽2个村,每个村抽10户,进行了重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全市春耕备耕形势喜人,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增加,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一、惠民政策搭台,春耕备耕形势喜人
1、各级党委政府对农业生产越来越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农业工作部署早、措施多,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针对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目标要求,结合本县市区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符合本地实情的惠农新政策。永兴县决定,粮食生产不仅列入对乡镇实行目标管理考核,也列入对粮食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综合考核项目,各成员单位年初上缴粮食生产工作保证金1000元,年终考核定为合格及以上档次的单位退回保证金,并给予对等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不予退还,并在全县通报。宜章县对粮食生产考核实行“三挂一派”制度:把粮食生产考核到村,粮食生产与村支部分类定级挂钩,并评选10个粮食生产先进村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表彰奖励(每个村奖5000元);把粮食生产与县直各部门所联系乡镇工作挂钩;把粮食生产与新增转移支付资金、农业项目资金、干部提拔使用挂钩;县直各部门派出到各乡镇的建整扶贫工作组同时也是粮食生产支帮促工作组。安仁县紧紧围绕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油菜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国字号”目标,制定了全县农业工作考核方案,把乡镇农业工作情况好坏作为安排农业项目的重要依据。汝城县继续对完成双季稻生产目标的乡镇奖励10万元、对生产面积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按每亩100元进行奖励;对万亩超级稻示范片和百亩高产攻关示范片农户免费提供水稻良种。桂阳县对集中连片种粮面积达50亩的,奖励100元/亩;无连片5亩以上弃耕抛荒面积的乡镇奖励1-3万元;实行县领导和联系乡镇的县直单位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村干部包户的方式,加强粮食生产监督管理。资兴市继续安排30万元专款用于2011年度粮油生产先进单位和粮食、油菜、绿肥种植大户表彰和奖励。北湖区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对茶叶产业发展进行奖励,凡开发面积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验收合格后给予每亩1500元奖励扶持。
2、农民对惠农政策比较满意,种粮积极性不断提高。中央彻底取消农业税,对农民实行“四补贴”,全面推行水稻保险,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锁定农业的命脉——水利,而且对农业的政策方向不变,力度在继续增加,农民对惠农政策普遍感到满意。从这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市粮食种植面积稳中有升。从种粮大户反映的情况看,去年种一亩水稻平均可以获得纯利350元左右,今年国家又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因此今年种粮的比较效益有所增加。永兴鲤鱼塘一种粮大户去年种植水稻300亩,获纯利润约10万元,预计今年收入更可观。永兴、安仁被调查的种粮大户都计划在双季稻适宜区全面种植双季稻,汝城县土桥镇永安村、宜章县栗源镇留贵村农户希望今年继续承担粮食高产创建生产;宜章县沙坪乡坳背村委会已签订单,计划在水稻收割后组织农户连片种植300亩秋玉米。
3、菜篮子工程建设来势喜人,春收作物长势良好。去年底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了蔬菜生产问题后,市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来势喜人。北湖、苏仙、桂阳三县区相继出台了系列政策和措施。苏仙区以苏政发[2010]21号印发《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确保蔬菜稳定供应的意见》,在继续建好坳上5000亩专业蔬菜基地的同时,规划在马头岭乡再建一个2000亩的蔬菜基地,引进了种植大户和蔬菜生产老板到基地,区政府为该基地安排了国土整理项目。北湖区成立了北湖天润菜业股份有限公司,引进了台湾老板合作,拟投资800万元正准备招标建设基础设施。同时加紧与步步高、沃尔玛、罗家井市场建立专门的销售点,开展农超对接、基地与市场对接。继续巩固在石盖糖五星村、小溪村、大溪村建设5000亩专业蔬菜基地,打算今年新扩改专业蔬菜基地2000亩,大溪村已经集中育早熟辣椒、茄子苗200亩。桂阳县西水蔬菜基地已经培育辣椒苗200亩。
尽管年初以来持续低温冰冻雨雪天气对今年春收作物生长有一些不利影响,但由于各级各部门指导当地农户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目前春收作物特别是油菜生长情况良好。安仁渡口乡万亩油菜示范片安然度过了冰雪低温侵害,生长正常。汝城县井坡乡古塘村、浆湖村2000亩油菜示范片,永兴县春收油菜面积16万亩,安仁县春收油菜22.5万亩,可望有个好收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要农资价格上涨。从11个县市区调查情况看,今年春耕备耕所需农资货源充足、进货渠道畅通,但是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主要农资价格呈上涨趋势。其中复合肥和尿素增幅较大,复合肥2800-3100元/吨,尿素2140元-2200元/吨,同比增长20%以上;磷肥500-520元/吨,同比增长10%以上;钾肥和农膜价格变化不大,钾肥3200-3300元/吨,同比增长3%左右;农膜13000-14000元/吨,同比增长7%左右。杂交稻种子28-35元/公斤,杂交玉米种子13-14元/公斤,同比都在增长10%左右;蔬菜种子均价上涨15%左右。
2、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农民普遍反映,当前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灌溉渠道未得到及时整修,一些地方旱涝保收面积日益减少,因农田设施造成稻田抛荒或双季改种单季的隐患仍然存在。
3、农村土地流转难度大。耕地流转政策措施不健全,造成农村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因农民种不种田都能拿到国家的粮食直补资金,致使部分农民宁愿田土抛荒也不愿意流转出去;二是土地流转不畅严重阻碍了发展生产大户和现代化农业生产。当前大部分流转到种粮大户的耕地都是采取一年一定的形式,有的农户随意提高流出土地的承包费;再加上一年一定的土地流转,种粮大户有短期行为现象,不愿也不敢对土地进行投入,甚至掠夺式经营,造成地力质量不断下降。
4、信息服务跟不上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农业信息不发达,特别是村级信息,造成信息闭塞,服务滞后,致使农户种植业结构调整还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一窝蜂。
5、农民观念在改变,农村劳动力结构不合理。农村新成长起来的未考入大学的80、90后农民,随着外出务工工资收入的增加,已经没有了父辈们下地种粮种菜的传统观念。据调查,农村大多农户家中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或准备外出打工,部分村组出现“农业简业化、农村空心化、劳力老龄化”现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老龄化,对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应用意识差、水平低,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开展春耕生产带来一定影响。同时,大多数农户生产的粮食主要为自用,觉得种粮只能解决温饱,无法发家致富。
三、几点建议
1、加大推进耕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的力度。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实际,要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强耕地流转服务,规范耕地流转行为,采取“内扶外引”的方法,鼓励、支持发展种植大户,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规模效益。
2、加快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乘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强水利建设的东风,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要修复和疏通原来的灌溉渠系,防止和减少耕地抛荒,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
3、加快推进农业服务体系改革。要抓紧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按照以县为主,坚持公益性定位,强化县级有关部门对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管理指导职能,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夯实服务基础,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服务质量。
执笔:张盛军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