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郴州“两城”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今年1-5月份,全市994家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6.85万吨标准煤,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2.05吨标煤/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57%。
一、1-5月规模工业能耗基本特点
(一)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呈下降趋势
1-5月,全市994家规模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0.93亿元,同比增长42.1%;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86.85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86%,从总体上看,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快于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从而导致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8.57%。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一些高耗能企业减少了生产,如湖南华润电力鲤鱼江有限公司在4-5月减少了电力产出;二是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矿山整治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部分规模工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到目前为止,全市仍有51家企业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占规模工业企业总数的5.13%。
(二)规模工业企业能源生产上升,但发电量有所回落
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生产原煤853.44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71.37%。其中:生产无烟煤640.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24.38%,生产烟煤212.8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81.92%。累计发电总量为56.32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8.29%。在发电量中,火电发电量为42.4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55.78%,比一季度回落了156.89个百分点;水电发电量为13.91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同期增长29.31%,比一季度回落了33.59个百分点。
(三)能源消费主要分布在四大行业,行业集中度较高
1-5月,全市电力、建材、有色和化工这四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65.32万吨标准煤,占到全部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88.48%。其中:电力行业能源消费量89.05万吨标准煤,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47.66%;建材行业能源消费量29.66万吨标准煤,占15.87%;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业能源消费量28.42万吨标准煤,占15.21%;化工行业能源消费量18.19万吨标准煤,占9.74%。
(四)能源消费品种相对集中,煤炭和电力消耗占九成以上
1-5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共消耗原煤303.08万吨,折合标准煤216.49万吨,消费电力15.65亿千瓦时,折合标准煤19.23万吨。原煤、电力共消耗235.72万吨标准煤,占全市消耗量的92.02%。消耗原煤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共消费原煤199.2万吨,占原煤总消费量的65.73%,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分别消耗煤炭33.16万吨、24.36万吨和18.73万吨。消耗电力最多的行业依次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消耗电力4.08亿千瓦时、3.06亿千瓦时和2.17亿千瓦时,占全部消耗的26.07%、19.55%和13.87%。
二、当前节能降耗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消费品种过于单一,结构有待优化。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一些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比例偏低,能源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今年1-5月,规模工业生产消耗原煤302.61万吨,折合标准煤216.15万吨,占规模工业能源消耗量的84.38%;而油、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等一些优质能源和清洁能源消耗为2.80万吨标准煤,只占能源消耗量的1.3%,比例明显偏低。
(二)企业经营方式粗放,节能意识仍有待增强。一是企业节能意识不强,过分强调自身经济利益,忽视了社会效益,造成了能源利用的外部“不经济”;二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管理水平也较低,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三)产业结构层次较低,高能耗行业所占比重太大。全市电力、有色、化工、建材、钢铁等高能耗行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一半,而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偏低,淘汰高能耗落后产能,实现节能降耗的压力大。
三、今后节能降耗的对策和建议
(一)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项目。严把技术水平关、资源消耗关,把节能降耗和节约用地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条件,达不到最低能效要求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建设。
(二)优化用能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资源,推进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水电、沼气、生物质能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与建筑一体化的科研、开发和建设,加强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推广应用,稳步发展替代能源,大力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完善煤炭综合加工体系,大力推进煤炭洗选加工等清洁高效利用。提高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进一步规范小水电建设。推进生物柴油和乙醇燃料以及太阳能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加大以沼气为主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力度,进一步优化用能结构,实现节能降耗。
(三)要强化节能意识。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节能法》,做到依法治能,使节能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要组织开展能源节约活动,推进能源节约工作,加快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强化企业及社会生态的节能意识,要建立健全能源节约考评制度。把能源节约工作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研究措施,强化责任,全面推进能源节约工作。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