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下管线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近年来,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地下管线建设规模不足、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凸显,一些城市相继发生大雨内涝、管线泄漏爆炸、路面塌陷等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运行秩序。
受长期以来“重地上,轻地下”的规划建设模式影响,我市地下管线同样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管网资料老旧不全,管网家底不清;二是存在多头管理,动态更新难以落实;三是资料分散存储,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四是机制建设不全,重复开挖问题严重。为切实加强地下管线建设管理工作,我市决定全面启动地下管线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
本次管线普查范围为《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确定的105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建设用地内,包括供水、排水、电力、照明、通信等地下管线及其附属设施的平面位置、走向、埋深、规格、性质、材料等。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完成后,利用GIS、数据库及网络等技术建立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线数字化、可视化、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共享,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工作需要。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完成后,建立地下管线动态更新机制,从地下管线工程报建、管线竣工测量、竣工验收备案、工程档案归集管理利用等环节强化地下管线工程管理,及时有效地对管线资料进行更新,保证资料数据的现势性和可靠性,通过地下管线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能改变过去管线档案纸质存储、以人工管理方式为主的传统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能彻底消除“马路拉链”现象,避免管线事故发生,还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和在施工中挖断管线事故的发生,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我市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作办公室设在市规划局,规划、公安、城管、园林、卫生等职能部门和市政、电信、电力、给水、排水等权属单位共同参与普查工作。通过对城市地下管线开展全面普查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将全面实现郴州市城市地下管网的可视化、数字化、信息化,为郴州市地下管线建设、规划、管理、运营提供更为便利的方法和手段,将通过共建共享的形式为政府相关部门、各管线权属单位提供服务,为建设“智慧郴州”做出新的贡献。
撰稿人: 付彦雄 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