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政办发〔2019〕27号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中省驻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意见》(国办发〔2017〕78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018〕63号)以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建设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的指导意见》(国粮粮〔2019〕240号)精神,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我市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增加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重点,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产业融合、协调发展,创新驱动、提质增效的基本原则,确立大粮食、大产业、大市场、大流通的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促进粮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粮食经济,创优创响郴州粮油品牌,助推“五个郴州”建设。
2.目标任务。到2025年,初步建成适应郴州市情和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更好地保障粮食供给、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产业升级。绿色优质粮食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增加,全市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突破85%,非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在2018年基础上新增30%;优质粮食产品市场占有率突破70%,粮食加工转化率达到90%,主食品工业化率提高到30%。打造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粮食企业3个,10亿元以上粮食企业2个。实现粮食产业新增50亿元产值。重点扶持和培育3-5家含粮食种植、购销、仓储、物流、加工、销售等业态的产业化经营示范企业,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重点支持粮油食品园区、粮食物流园建设,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二、重点工作
3.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积极支持安仁、桂阳列入现代粮食产业发展体系重点支持县,帮助宜章、永兴争取省级财政引导资金,加快实施以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粮食质检体系建设、“中国好粮油”行动为主要内容的“优质粮食工程”。针对市场化收购条件下农民收粮、储粮、卖粮、清理烘干等诸多难题,支持鼓励粮食生产合作社、有实力的种粮大户或粮食经纪人、基层粮食收储企业、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在全市产粮大县推动建设30个功能齐备、服务优良、快捷方便、经济实惠、持续运营并为种粮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各非产粮大县分别建设2-3个示范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农户粮食收获后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健全粮食质检体系运行机制,提高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粮食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把好食品质量安全源头关。以消费者“喜欢什么”,促进流通环节“收什么”,引导种植环节“种什么”,推动形成“优粮优价”市场流通机制。引导粮油加工龙头企业向生产领域延伸,建立优质粮油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稳定优质粮源。支持企业发展优质稻、优质大豆、杂粮、富硒粮油、绿色有机油脂等优势特色粮油生产,新增一批较有影响的省级以上绿色优质粮油品牌,满足城乡居民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转变。(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
4.培育壮大粮食产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转移,形成一批拥有核心竞争力、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有效发挥其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将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打造成全国挂面、粮机制造行业三强企业;积极推动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粮食龙头企业改制上市。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将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将湖南生平米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5亿元的企业;将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桂阳县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郴州香花米业有限公司打造成年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5.发展精深加工。主动适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推动粮食加工逐步由粮食初级产品向高端产品、特色产品转变。依托科研院所,联合省内米、面、油、饲料、粮机龙头企业,构建粮食行业精深加工合作平台,开展粮油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稻米等食品以及保健、化工、医药等方面的有效供给。出台粮食精深加工转化扶持政策,促进粮食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倒逼落后加工产能退出。支持粮油副产物综合利用,依托大型企业大力发展米糠制油和米糠多糖类活性物质,利用碎米、米胚加工米粉、米线、高品质米蛋白、高纯度米淀粉等食品或食品原料。支持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稻壳、秸秆和油料皮壳等加工生产建筑板材。(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6.创优创响“郴”字品牌。鼓励和支持申报省级、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帮助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郴州市中天粮油商贸有限公司3家企业创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帮助湖南万华生态板业有限公司、湖南凤楚食品有限公司、郴州富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湖南湘昆酒业有限公司、桂阳天能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桂阳郴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桂阳县欧阳海米业有限公司、嘉禾县佳禾米业有限公司、汝城旺发米业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创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支持各地通过质量提升、自主创新、品牌创建、特色产品认定等,积极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驰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公用品牌、“三品一标”产品等,提升郴州粮油产品的美誉度。突出地域优势和特色粮油培育发展,促进品牌整合,打造郴州市域粮食品牌。加大粮食产品的专利权、商标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加大粮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支持爱粮节粮宣传教育基地和粮食文化展示基地建设,鼓励发展粮食产业观光、体验式消费等新业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7.推进主食产业化。加快推进以传统蒸煮米面制品为代表的主食产业化进程,努力构建现代化主食产业体系。支持湖南裕湘食品有限公司、湖南景湘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湖南凤楚食品有限公司、郴州成氏食品有限公司、湖南瑞香食品有限公司、郴州米兰花食品有限公司、郴州德庆祥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积极发展挂面、方便面以及婴幼儿面、寿面、杂粮面等专用面条和米粉、红薯粉、栖凤渡鱼粉等主食制品的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等产业化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方便食品、速冻食品。到2025年,实现主食产业化率明显提高,主食品质明显提高,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的全省知名品牌,形成一批冷冻冷藏、物流配送、连锁专卖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主食供应网络,使成品粮应急加工和供应体系更加健全,主食产业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
8.建设粮食现代物流。加快推进全市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湖南兴义物流有限公司等粮食物流企业建设水平,积极承接国内外粮食集散中转,为粮食进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加快粮食物流标准化建设,推广原粮物流“四散化”、集装化、标准化,推动成品粮物流托盘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器具的循环共用,提升粮食物流上下游设施设备及包装标准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林业局)
9.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全力打造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经营的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链,做强做优郴州粮食产业经济。以优质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以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为中心,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动力,发挥粮食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提升粮食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强化粮食加工装备制造,突破粮食加工关键技术瓶颈,发展农业高新技术。集中优势资源,打破所有制界限,按照产购储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重点打造和扶持产值年均增速在20%以上的稻谷精深加工与循环利用、面制食品、茶油精深加工、郴州特色主食、杂粮加工等5个现代粮食加工优势产业链。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坚持全产业链打造粮食产业,瞄准目标市场需求,依靠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优化优质粮食规模生产基地布局,建设稳定的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形成相对稳定的供求关系。支持粮食企业以全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向上游以定向投入、专项服务等方式对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向下游延伸建设包括线上线下的现代营销和服务网络,实现粮源基地化、产销市场化、加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服务多样化,着力打造优质绿色粮食产品现代供应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
三、保障措施
10.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责任分工和时限要求抓好落实,要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大力开展粮食产业扶贫。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协调推进有关工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本地区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产业规划,统筹协调、系统推进。(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11.推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生态、循环粮食产业发展模式,提高粮食产品及副产物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以绿色粮源、绿色仓储、绿色工厂为重点,加快构建绿色粮食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环保循环产业系统,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和物耗水平。(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林业局)
12.强化科技创新。支持粮食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打造企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支持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通过共同设立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与成果转化工作站等方式,聚焦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加大对营养健康、质量安全、节粮减损、加工转化、现代物流、“智慧粮食”等领域相关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进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粮食产业中的应用。加大粮食科技成果集成示范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和科技创新联盟的建设力度,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
13.加大资金支持。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充分运用中央、省有关粮食产业发展政策和行业政策,积极向国家、省申报粮食产业、物流和技术改造项目,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各级财政统筹利用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粮食风险基金等支持粮食产业发展,加大粮油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引导金融资源、社会资本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好各级支持粮食产业发展的资金。(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政府金融办)
14.提供优质服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优化对粮食产业经济主体的服务,主动为粮食企业的发展排忧解难。尤其要在规划引领、政策帮扶、企业减负、环境营造、信贷支持、用地及土地资产置换、减免税政策落实等方面给予有力度、见实效的帮助,为粮食产业经济的转型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政府金融办、市人民银行、市农业发展银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税务局)
15.加大宣传推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市内各类媒体资源,宣传推介郴州“好粮油”,助力“优质粮油工程”的实施,唱响“郴”字号系列粮油品牌。(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文旅广体局)
16.严格考核评价。严格督导考核与评价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工作,加大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实绩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中的权重。(责任单位:市发改委)
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11月12日??????
(此件主动公开)
文档附件: |
20191213160358381.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