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以工业稳增长为主线,以工业转型升级和园区建设发展为重点,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来势较好,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和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抓精准帮扶,千方百计稳增长。研究制定了《帮扶停工项目复工、停产企业复产,助推全市经济复苏的实施方案》以及《关于开展“下基层 、找问题、解难题、增效益”工业企业帮扶活动的通知》,全市经信系统干部深入工业企业,认真调研,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对症施策,努力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活动开展以来,帮助36家停产企业复产,54个重点工业项目复工。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展速度高于去年并逐月回升。规模工业增加值1—2月同比增长4.5%,1—3月同比增长5.9%,1—4月同比增长6.1%,1—5月同比增长6.2%,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1—6月同比增长6.5 %(预计数)。二是相关支撑指标发展较好。1—6月,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3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增幅居全省第2位,完成工业实缴税金9.44亿元,同比增长5.8%。三是工业运行效益明显提高。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1.37亿元,同比增长14.2%,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实现盈利,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二)抓项目建设,不遗余力扩投资。研究制定了《郴州市2017年“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实施方案》,全市实施年度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60个,其中新开工项目24个、新竣工项目16个、新投产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232亿元,年内计划投资94.8亿元。1—5月,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38亿元,完成年计划的41.6%,开工复工率90%,其中:计划新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4亿元,占年计划的32.2%,开工率79%;计划新竣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占年计划的44%,开工复工率94%;计划新投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占年计划的47.7%,开工复工率100%。金贵银业2000吨/年高纯银清洁提取扩建项目于今年3月底投产,1至5月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24.8%,预计全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的湖南尚锐和湖南电信两个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第一期3000个机架的数据中心于今年6月26日正式启用。总投资24亿元的沃特玛汽车电池项目到目前已完成投资2.74亿元,其中部分厂房已建成投产。资兴市有创谷科技、友安科技、高鑫材料、新雅特建材、恒丰科技、米兰花食品等7个项目竣工投产。
(三)抓改革创新,聚精会神建园区。今年来,我委把园区机制体制改革作为今年深化改革、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来抓,认真起草并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对我市园区发展提出二十条政策措施。在此基础上,我委牵头,联合市财政、编办、人社等部门制订了“1+9”配套文件,推动园区管理体制、机构编制管理、绩效工资、财政支持、考核办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与此同时,采取“四抓”的举措推进园区改革和建设。一是抓工作调度。每个月召开园区工作调度会,调度园区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签约履约及资金到位、项目推进的情况,及时掌握园区建设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协调和汇聚各方面的力量来解决产业园区的问题和困难。二是抓典型推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园区现场经验交流暨工作推进会,由先进典型园区做经验交流发言,发展落后的园区做表态发言。三是抓考核通报。每季度进行考核评比,根据量化指标进行排名,对考核排前三名的园区授予“先进流动红旗”,对后三名的园区予以通报批评。四是抓奖惩。根据年度考核结果,与园区干部绩效奖励挂钩,评选园区建设和发展“十大功臣”,并优先推荐为省、市级劳动模范,通过“四抓”措施在全市营造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的园区发展新局面。园区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5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0%,同比提升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各产业园区新开工工业项目89个,新竣工工业项目51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9亿元,同比增长11.4%。园区招商引资来势较好,实现招商引资总额180亿元,同比增长10.4%。桂阳工业园引进了湖南粤桂广东家居制造产业园项目,已有城市之窗、万恒通、泰森等8家企业入驻。郴州经开区新引进希望住工、3D电子玻璃、新型汽车内饰件、多特智慧锁等13个项目。湘南物流园成功引进阿里巴巴速卖通、中俄物流专线、香港莎莎等主流电商品牌入驻,抓紧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
(四)抓产业转型,群策群力促升级。一是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市政府研究制定了《郴州市推进落后及过剩产能市场化退出工作方案》,以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炭、烟花爆竹、铅冶炼、造纸等7个行业为重点,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分业施策、依法依规的原则,通过完善执行环保、质量、安全、能耗、技术等综合标准体系,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推动落后产能法治化、市场化退出,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关停了60余家产能落后、污染严重的“十小”企业。对资兴市闽兴铸造有限公司、宜章恒兴钢铁有限公司、郴州华盛钢铁有限公司3家 “地条钢”生产线全部取缔到位,得到了国务院第五督查组的高度肯定。宜章在关闭38家鞭炮厂,30余家造纸厂的基础上,目前又对年产1万吨以下的造纸厂采取重组整合的方式进一步压缩产能、规范发展。永兴县将冶炼企业由原来130家整合到了30家,目前已有29家入园建设。二是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深入实施《郴州市工业转型升级四年行动计划》,制定了2017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将工业转型列入全市三大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现代工业体系,围绕有色金属、石墨新材料、矿物宝石、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氟化工等六大重点产业,研究起草了《培育工业六大产业链推进工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目前形成了初稿并多次征求部门意见,待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后即可印发。《方案》提出了六大产业链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和重点。实行一大产业链、一名市级联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组龙头企业、一笔工作经费的“六个一”工作机制。每一个产业链至少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主抓,明确责任部门和县市区(园区),组建工作班子,实行“一对一”联系培育。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每大产业链由3—8家龙头企业组织本行业相关企业,成立产业发展联盟,开展技术攻关,加强战略合作,形成集团优势。今年来,全市新兴产业发展来势较好,1至5月,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2%,比全市规模工业平均增速高4.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6.1%,比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2个百分点。全市规模工业中,医药制造、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行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4%、13.8%、21.5%,分别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7.8、7.6、15.3个百分点。
二、当前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稳增长基础不够牢固。尽管当前我市规模工业运行总体平稳,但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年初目标还差 1.5个百分点,在全省的排位比较落后。此外,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主要是由于煤炭、有色金属、水泥等大宗商品价格同比呈现恢复性上涨,带动产值增长,但是,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以及随着基数的抬高,这种作用会逐步减弱。从宏观看,5月份全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5%,涨幅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37.2%,涨幅比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上涨13.6%,回落2.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价格上涨7.7%,回落1.5个百分点;从我市工业企业平台上报数看,1-5月,我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平台上报数累计仅增长0.6%,增长乏力。
2.停产企业增多。5月份,由于中央环保大督查工作全面开展,加之当前安全生产整顿的进一步推进,新增停产企业42家,停产企业累计达到128家,占全部规模工业企业的12%,企业停产直接影响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台上报增速下降约3.1个百分点。
3.工业投资低于预期。1—5月,全市工业投资继续呈现下滑态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5.3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比上月扩大1.7个百分点;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64.4亿元,同比下降3%。重大工业项目支撑不足,企业投资意愿下降,新的增长点不多,导致工业增长的持续性不强,1—6月份,工业项目新建成投产并纳入统计的企业只有11家。
4.生产要素保障问题突出。用地方面,因新增建设土地指标受限、审批程序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用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类用工人员缺口达7000多人,高斯贝尔、台达电子、炬神电子、稻木科技、津地本等电子信息类企业用工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中高级技工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等现象尤为突出,用工短缺已成为影响企业当前发展的最大难题。用电方面,据企业反映,我市企业平均电价高于深圳等沿海地区10%左右,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处于劣势。
5.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近年来,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虽然数量较多(2014-2016年共新增企业318家),但新增企业普遍产值规模不大、发展潜力不强、质量效益不高,没有一家年产值过10亿元的大企业。现有企业无论是从投资规模、还是财政贡献率上看,真正能拉动经济大幅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骨干大型企业较少。按照2016年统计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产值过20亿元企业只有15家,过50亿元企业仅金贵银业1家,距离百亿级企业质量、数量都还有较大差距。
6.工业转型任重道远。虽然工业转型的规划和文件都已制定,但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在转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业转型推进的效果并不明显。短时期内,全市工业中矿业经济占主导的地位还难以改变。今年1至5月,采矿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为39.7%,而医药、通用设备制造、电子信息增加值等新兴产业分别仅占全市规模工业的0.8%、2.7%、7.9%。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1.加强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分析。一是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围绕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90家的发展目标,突出抓好新增长点跟踪服务工作,掌握新增长点项目进度,重点抓好年新增产值1亿元以上的项目跟踪服务。二是抓好支撑数据监测。每月召开统计、经信、邮政、税务、交通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作好平台数、工业用电量、工业增值税、货运周转量、规上企业个数等重点数据的调度分析工作。三是抓工业统计基础规范化。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业统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加强统计业务工作培训,加强对本区域联网直报企业指导,出台支持“小升规”企业支持政策,确保工业统计数据真实准确、应统尽统。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深入开展“工业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对今年列入计划的60个重点工业项目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项目的开、竣工具体情况,及时召开项目建设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重点破解征地、手续办理、资金“三大难题”,集中突击开工和竣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3.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一是突出解决环评瓶颈,促使有色金属企业复产。当前停产规模工业中有色金属企业有45家,占35.2%,而且大多数是因环评不符合要求而停产。下步要对这批企业逐一进行摸底,找准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尽快帮助整改到位,恢复生产。二是突出解决安全隐患,促使矿山和烟花爆竹企业复产。当前因安全生产不达标而停产的规模企业有14家,主要集中在矿山开采和烟花爆竹生产行业。下步要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逐一交办,点对点、面对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指导,严格按安全生产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整改,在安全生产达标、技改到位的前提下,让企业尽快复产达产。
4.抓好工业发展政策落地。一方面,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郴发〔2017〕5号)及9个配套文件精神,每月对各园区改革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掌握园区改革推进进度和效果。每季度通报园区改革推进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园区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一方面,要对近年来中央、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企政策进行梳理,近期开展一次政策落实情况大督查,对落实不力的加大问责力度,打通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5.抓实工业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紧盯矿博会上签约项目的落地,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石墨新材料、矿物宝石等六大重点产业链,瞄准国内外高端企业、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和末端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重点抓好正威(宝石产业园)、中冶(石墨烯产业基地)、中交(中交轨道交通材料基地)、湖南粤桂广东家居制造产业园、湖南长星硅石产业园、中兴电子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力争尽快落地。
6.扎实推进工业转型升级。深入调研,学习借鉴长沙市振兴工业实体经济30条政策的经验,起草我市支持工业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加大人才培育、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