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兴市民政局围绕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五化”民政建设目标,在民政改革中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主动作为,借力发力,助推民政事业纵深发展,打造了民政工作的新亮点。
一、以民为本,践行宗旨,助推民政工作人本化
一直以来,“民政人”把群众的呼声、利益当作信号和责任,把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标尺”。
1.适时提高低保标准,实行精准救助。2016年,资兴市农村低保低保标准从165元提高到240元,提前完成“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对象的精准认定和保障工作任务。在郴州市召开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对象的精准认定会上,资兴市作了典型发言。同时,瞄准精准脱贫,把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范围扩大到低收入救助对象,2016年共发放医疗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金843.82万元,共救助37979人次。2017年,继续加大兜底保障力度,坚持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融合”。
2.广泛筹集民政资金,普惠困境人群。 全市86名孤儿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残疾人“两项补贴”覆盖1万余人。建立了慈善超市,共募集和发放慈善款物280.84万元,慈善援助困难群众1062人次。惠民殡葬力度加大,对百岁老人、特困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身故后火化的,基本殡葬费用由市本级财政买
单。启动了救灾物质储备库、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站建设项目。同时,启动公了益性骨灰存放楼、乡镇集中治丧场所、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殡葬设施进一步完善。
二、依法行政,综合治理,实现民政工作法治化
近年来,资兴市在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的大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尝试民政工作法治化。
1.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法治民政工作理念。我们常抓民政干部的警示教育,强化责任,提高法治工作水平,真正将法治民政建设融入到了民政各项业务工作中,“法律红线不能逾越,法律底线不能触碰”的观念融入到了每个民政干部的行为中,使资兴民政系统干部职工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法治民政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
2.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广泛宣传民政法律法规,提高了广大市民,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对涉及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法规知晓率和理解程度,如对未成年人的依法保护,对慈善和社会救助及殡葬执法的理解支持等。2017年,继续抓好市、乡镇、村(居)民政干部法律法规和民政业务的集中培训,提高民政干部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水平,助推民政法治化建设。
3.保证民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兴市民政局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阳光低保”被列为纪检监察项目化管理,受到郴州市纪委表彰。2017年,继续通过完善民政决策法定程序,完善外部监督与内控制度,建立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常年法律顾问制度、民政信息公开制度等,使民政的工作和决策风险降低,按照法定权限行使权力,保证民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民政行政行为合法适度。
三、统一标尺,规范管理,打造民政工作标准化
资兴市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建设、社会事务、地名管理等领域,为提升民政管理和服务效能,在坚决执行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颁布的服务标准基础上进行细化,建立了全市统一的管理服务“标尺”。
(一) 平台建设标准化
1.在全省首推敬老院标准化建设。为持续改善老年民生,有效破解敬老院建设“先天不足”的难题,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经郴州市住建规划部门设计图审,以整合精准扶贫易地搬迁等政策资金为主,多渠道筹集资金近6000万元。目前,3个敬老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全部落地, 2017年6月份完成主体工程,2017年底入住。通过新建、提质改造等方式,将市中心敬老院和三都镇、兴宁镇、州门司镇等敬老院建设成一定规模的区域性、标准化养老中心,对其他敬老院进行提质改造扩容,全部项目将于2018年上半年竣工验收后,全市将新增养老床位800多张。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40张。郴州市民政局将《资兴市农村敬老院标准化建设方案》作为全市敬老院建设“样本”进行推广。
2.社区平台建设标准化。2016年,完成了全市13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的建设任务,东江街道星红村荣获“全省农村社区建设示范村”荣誉称号;东江街道永丰路社区、唐洞街道新民社区完成了郴州市示范社区试点建设任务。2017年,继续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居民活动用房最大化、社区服务最优化”的原则,按照社区服务用房规范化建设标准,统一社区活动场所标识匾牌,统一社区办事大厅窗口设置,规范社区功能室和居民活动场所,完善社区配套建设,争创全省、全国示范社区。
3.婚姻登记服务厅标准化。2017年,婚姻登记处拟择址办公,现正在整合利用市直机关办事大厅资源,进行规划设计,拟按国家3A级婚姻登记机关打造。
4.地名管理标准化。资兴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普查地名目录20500条,采集多媒体影像4万余张。2017年,我市利用此次普查成果全面开展地名清理整顿专项工作,确保全市地名管理标准化。
(二)管理服务标准化
1.养老服务标准化。为破解养老专业服务队伍紧缺难题,2016年,资兴市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了29名平均年龄在35岁的乡镇敬老院副院长(大专以上文化)、养老护理员和炊事员(高中文化)。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了养老护理培训,有12名敬老院工作人员参加了国家民政部举办的养老护理培训。还请星级敬老院院长到资兴给养老从业人员授课,提升专业技能。2017年,继续推行养老从业人员的绩效考评、轮岗、交流机制,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进行待岗培训或辞退。完善养老机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完善养老服务质量标准,为在院老人提供亲情般的人性化服务。
2.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标准化。资兴市连续5年获得“全省社会救助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社会救助工作示范市”、“低收入核对先进单位”等荣誉。《中纪委内参》、《中国改革报》及省、市媒体多次报道了资兴的“阳光低保”和平台建设。为从源头堵住开小车领低保、住豪宅吃低保现象,用人工方式和技术手段综合治理低保当中群众反映强烈的 “人情保”、“关系保”、骗保、错保、漏保现象,防止一些基层干部在低保操作中 “雁过拔毛”式腐败,使党的惠民政策执行不走样、不变味,追求最大化的公平公正,2017年,继续完善在全省前创的基层低保“听证式”民主评审制度、城乡低保困难家庭综合评估标准、金融资产信息委托查询机制。对救助申请家庭困难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打分,实行自评分与集体评议相结合,提高政策透明度和低保对象准确度;杜绝那些银行有大额存款而“装穷”骗保的不良现象。
四、搭台“唱戏”,整合资源,推进民政工作信息化
在“互联网+”时代大背景下,为提高民政工作效率和质量,出实招得实效。
1.抓队伍,选配好“主角”。为培养一支懂技术精业务的民政信息化人才队伍,2016年,为全市13个乡镇(街道)配备了19名低收入核对员的全额拨款事业编制,并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大学毕业生和转业士官安置到位,基本上实现每1万人配备1名民政干部。同时,面向全市大学毕业生中公开招考27名社区工作者,充实到各城市社区。基层民政干部队伍进一步强化,年龄结构、综合素质进一步优化,为民政工作信息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年,我们将加大管理和培训力度,打造精干、高效的基层民政队伍。
2.抓协同,唱好“主角戏”。经争取市政府和财政等部门支持,资兴市建立了全省首套县级低保数据信息核对系统,搭建了专项业务平台,由民政部门“唱主角戏”,将财政、人社、工商、房产、税务、公安交警、住房公积金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申请人是否在经商,是否有车,是否有多处房产,只要拿身份证一刷,便一目了然,把好了低保、慈善等救助的第一道关口。
3.抓基础,搭建好“戏台”。以市内电子政务内、外网为依托建立平台,如利用国土部门的“地理资兴”,以及水利部门的防汛抗旱系统,为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了一个应用平台。争取资金,帮助各乡镇民政办、城市社区、养老机构配备了配置较高的电脑,以及身份证识别器、高拍仪、打印机、数码相机、航拍仪、录音笔等现代办公设备,实现了市、乡镇、村(居)互联互通,建立了资兴民政系统的信息高速路。
五、多级联动,密切协同,实行民政工作社会化
近年来,资兴市着力推进民政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社会化,多级联动,密切协同,集聚合力,在养老服务、民政资金筹集等方面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1.多龙治水,改善老年民生。资兴市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6.2万,对“三无”老人的供养、困难老人的救助、基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养老机构责任险等,由政府主导,建立了多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由民政部门牵头的机构养老,将政府托底的“三无”老人实行集中与分散供养相结合,侧重做好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集中供养;由市老龄办牵头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工作,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目前,资兴市自费性质的社会养老服务全部实行了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满足中、高端消费需求群体,集健康养老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的东江湖康养城项目(PPP)正在招商,目前,划定红线图等一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2.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民政建设。2016年,组织引导 “防灾减灾万人行动”收到实效,成功创建全省、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1个。2017年,完善民政牵头,多部门参与,多级联动,示范带动的运行机制,定期组织乡村干部、党团员、义工、志愿者等与农村留守儿童开展亲情结对帮扶,进行“代理家长”、“爱心爸妈” 志愿服务,帮留守儿童辅导作业、洗衣做饭、与家长视频等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
3.广泛筹集民政资金。2016年,资兴完成福彩销售4558.4万元,为市本级筹集公益金300多万元。一个仅30多万人口的市,福彩销量位居郴州各县市区第一,且连续多年保持全省和全郴州领先。2016年共募集慈善捐款280.84万元,发放慈善救助金193.65万元,帮助一批贫寒学子大学园梦,使大病患者得到救助。被省慈善总会授予县市区慈善工作先进单位,蒋集中会长被评为全省慈善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我们将一方面抓住国家财政资金增加民生领域投入的机遇,争取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福利彩票发行力度,增强福彩公益金用于民政事业的比重。
4.发展社会组织,拓宽服务领域。为实现民政的事情大家做,资兴以社会组织为依托,义工、志愿者队伍正在发展壮大。为利用社会人力资源,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全市第一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通过公开招标后,正在建设。
春风化雨润无声, 一枝一叶总关情。 “五化”民政建设,使资兴民政工作正在打造升级版,“五化”民政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民政工作对象的获得感,我们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
(资兴市民政局 谢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