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基础,新申报纳入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新入规工业企业,下同)是工业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近年来,我市围绕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加强对工业企业的培育和扶植,新入规工业企业数量稳步增加,为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新入规企业存在一些如质量不高、后劲不足、贡献不大等问题。现就2014—2016年我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一、新入规工业企业总体情况
(一)新入规企业数量较多。近年来,郴州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保持稳定增加态势,2014-2016年共新增企业318家(2013年增加82家),占当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30.4%,是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生力军。分年度来看,2014年新增企业99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45 家,成长性企业(规下升规上)54 家;2015年新增企业98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27家,成长性企业71家;2016年新增企业121家,其中新建投产企业64家,成长性企业57家。
近三年新入规企业基本情况表
年 度 |
新增入规企业总数(家) |
其中:新建投产企业数 |
其中:成长性企业数 |
2014年 |
99 |
45 |
54 |
2015年 |
98 |
27 |
71 |
2016年 |
121 |
64 |
57 |
(二)重点县市区及园区新入规企业占比较高。近三年来,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分布郴资桂及郴永宜大十字群区域带及工业园区。苏仙、北湖,桂阳、永兴、资兴、宜章共新增入规企业215家,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67.6%,其中,北湖29家、苏仙39家、桂阳43家、宜章50家、永兴29家,资兴25家。有142家新增规模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占全部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44.7%。
近三年新入规企业县市区分布情况表
县市区 新增 |
北湖 |
苏仙 |
桂阳 |
宜章 |
永兴 |
嘉禾 |
临武 |
汝城 |
桂东 |
安仁 |
资兴 |
新入规 企业数 |
29 |
39 |
43 |
50 |
29 |
35 |
18 |
25 |
6 |
19 |
25 |
2014年 |
7 |
13 |
14 |
20 |
8 |
13 |
1 |
9 |
3 |
5 |
6 |
2015年 |
12 |
14 |
8 |
15 |
9 |
10 |
6 |
7 |
1 |
8 |
8 |
2016年 |
10 |
12 |
21 |
15 |
12 |
12 |
11 |
9 |
2 |
6 |
11 |
(三)新增工业企业行业分布逐步优化。在近三年新增的规模工业企业中,虽然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发展的数量只占全部新增企业的30%左右,但在传统产业中出现了大批的战略性新兴企业,如以舂陵江、 景湘源、金源种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以远大住工、澳玛建材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企业,以蒙源化工、恒晟环保为代表的节能环保有色金属企业,以中创轨道、精工铸造为代表的新型机械制造企业等,有近20户新增规模企业通过了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企业认定,提高了全市战略性新兴企业比重,使全市战略性新兴工业企业数量达到了183家,比重达到18%。因各种条件限制,有色采矿等传统行业新入规企业逐年有所减少。
近三年新入规企业分行业情况表
行业 新增企业 |
农产品加工 |
轻工制造 |
生物医药 |
化工 |
有色金属 |
装备制造 |
电子信息 |
电力燃气 |
建材 |
煤炭 |
新入规企业数 |
62 |
51 |
5 |
29 |
29 |
50 |
33 |
13 |
44 |
2 |
2014年 |
16 |
14 |
2 |
8 |
11 |
22 |
12 |
2 |
11 |
1 |
2015年 |
17 |
19 |
1 |
9 |
12 |
14 |
10 |
6 |
10 |
- |
2016年 |
29 |
18 |
2 |
12 |
6 |
14 |
11 |
5 |
23 |
1 |
(四)部分新增企业成长性表现良好。2014-2016年新增规工业企业中,产值在亿元以上有68家,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21.8%。产值5亿以上的有10家,其中郴州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产值从2014年的3466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9.1亿元)、桂阳舂陵江生态渔业有限公司(产值从2014年的208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5.6亿元)、湖南恒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产值从2014年的5.9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97亿元)、郴州市久隆旺高科电子有限公司(产值从2014年的1.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6亿元)等企业表现出旺盛发展态势。
二、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
(一)新增规模企业数小于退规企业数
从近三年规模企业总数来看,因国家政策、市场变化、企业经营不善等因素,每年退规企业数量大于新增规模工业数量,我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呈现下降趋势。2014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1115家,三年内,新增规模企业318家,退规企业有388家,净减少70家,到2016年底,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为1046家,总数比三年前还下降了6.2%。由于新入规企业增量不足以弥补退规企业的减量,导致近年来我市规模工业总量呈下降趋势,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在全省的占比由2014年的第3位下降到2016年第4位。
近三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及退出规模企业情况对比表
年 份 |
2014年初 |
2014年度 |
2015年度 |
2016年度 |
2016年底 |
|||
新增 |
退出 |
新增 |
退出 |
新增 |
退出 |
|||
规模工业企业数量 |
1115 |
99 |
108 |
98 |
110 |
121 |
170 |
1046 |
(二)新入规企业质量不高
一是产值规模不大。2014-2015年新增的197家企业在201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6亿元,平均工业产值为1.2亿,新增企业平均产值只有全市平均水平的37%(全市规模工业平均产值3.25亿元),没有一家产值过10亿元的大企业。有115家企业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占新增规模企业的36%。二是发展潜力不强。部分新增工业企业质量低下,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导致企业新入规不久便出现退规情况,2014-2015年新增的197家工业企业,有4家已退出规模企业,有2家长期停产,濒临破产,8家企业产值达不到统计标准。
(三)新建投产企业数量少
新建投产企业是工业发展的新动力。2014-2016年新建投产企业136 家,新建投产企业数量只占新增规模工业企业的42.8%,客观反映了我市新开工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数量不足,不利于郴州工业经济总量的做大。
(四)传统行业企业占比依然较高
近三年新入规的318户企业中,有186家企业属农副食品加工、家具、纸制品、制衣制鞋、建材、化工类的中低端制造业,占比达58.5%。分布较多的两个行业为化工、建材,均为高耗能行业,两大行业新增企业73家,占全部新增企业数量的23%。先进装备制造业少、标志性领军企业少、有较影响力的品牌企业少,医药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新增企业38家,占比仅为12%。高耗能传统行业新增企业较多,新兴行业新增企业少,制约了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发展。
(五)新增规模企业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明显
2014年新增的99家企业、2015年新增的98家企业(统计制度规定,申报新增企业自次年开始报送统计报表),在2016年度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152亿元、84亿元,分别占2016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7%和2.6%,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为26%和31%,分别拉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仅增长1.04和1.26个百分点。
近三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
总产值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贡献率及拉动点 |
|||
总产值 (亿元) |
总产值 (亿元) |
同比增长(%) |
总产值 (亿元) |
同比增长(%) |
贡献率(%) |
拉动增长 (个百分) |
|
全市总产值 |
2952 |
3082 |
4.4 |
3205 |
4.0 |
— |
— |
2014年 |
69 |
120 |
73.9 |
152 |
26.7 |
26 |
1.04 |
2015年 |
— |
45 |
— |
84 |
86.7 |
31.7 |
1.26 |
2016年 |
— |
— |
— |
47 |
— |
— |
— |
三、几点建议
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体。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产业主导、全面发展”总战略,并指出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主体发展不足、不优、不强的问题仍然是制约郴州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短板,而培育壮大新入规工业企业,努力培育更多、更大、更强的企业,尽快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是弥补这一短板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加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增强持续发展后劲
充分发挥园区平台优势,选准产业,突出特色,搞好规划,丰富和充实客商库、项目源,加速企业引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聚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结合我市新型工业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围绕郴州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资源精深加工企业,大力引进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新型工业企业。继续做好“长三角”、“珠三角”、“长株潭”地区产业对接,积极引进世界500强、优质上市公司、大型民营企业等战略投资者,抓好央企对接工作,坚持激活内资、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投资一起抓,在全市形成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良好局面,争取一批国家、省级重大项目落地郴州。
(二)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争取早日达产增效
加大工业项目跟踪推进力度,缩短项目建设竣工投产周期,推进新投产工业项目尽早入规,及时为郴州工业经济提供有效支撑。今年全市投资亿元以上的重点工业项目60个,其中,待入规的新建工业项目有20多个,涉及到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珠宝加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郴州凯楠珠宝、沃特玛汽车、明大炭素、金叶农机、翔龙通航等企业(项目)今年可竣工投产。要促使这些新建工业项目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入规一批,有效提升入规企业质量和规模,促进我市工业转型升级。
(三)强化培育中小微企业,积蓄工业后备力量
中小微企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工业发展的潜力所在。建议进一步优化我市中小微企业经营发展政策环境,完善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加强政策咨询服务和技术指导,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用工难”“用地难”“协调难”等难题,助力中小微企业做大做强,为郴州工业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同时,把我市一批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市场潜力大、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前景好和有潜力的小微企业纳入重点培育范畴,加强扶持服务,促使其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
(四)加强部门协调服务,鼓励申报入规
统计、经信部门要牵头组织实施并协助企业健全有关申报材料,其他有关主管部门也要积极配合申报,加快对申报企业相关证件的审核和变更等手续。特别是“三证合一”全面推开后,办理时间快且无费用,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协助和指导企业办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组织机构代码的申报或变更。对有可能达规的企业,要及时安排人员深入企业掌握其生产经营状况,对达到规模标准的抓好督促指导,协助申报入规,对达到规模标准却不愿申报的企业进行摸底,协商解决办法。在入规企业申报质量上,要防范一些为申报而“今入明退”等行为。企业申报入规后,要督促企业安排人员负责统计工作,并对其做好业务培训和指导,确保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计制度。对达到规模工业企业标准的企业要鼓励申报入规,加大奖励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