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宏观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工业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我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突出抓好运行调度、园区发展、企业帮扶、复工复产、政策落地等工作,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主要特点可概括为“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逐渐向好”。
一、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是发展速度高于去年并逐月回升。规模工业增加值1—2月同比增长4.5%,1—3月同比增长5.9%,1—4月同比增长6.1%,1—5月同比增长6.2%,1—6月同比增长6.3 %,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0位,比5月份前进1位。
二是相关支撑指标发展较好。1—6月,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3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增幅居全省第2位;完成工业实缴税金9.44亿元,同比增长5.8%,增幅居全省第8位。
三是工业运行效益明显提高。1—5月,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61.37亿元,同比增长14.2%,39个大类行业中,37个实现盈利,23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
四是产业园区发展稳中向好。1—6月,全市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8%,同比提升2.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完成招商引资总额193亿元,同比增长6.7%。
五是重点行业逐步回暖。1—6月,全市工业总产值过50亿元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建材)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六大行业完成产值分别同比增长14.3%、17.2%、10.8%、11.6%、14.5%、8.6%。
六是重点企业支撑有力。1—6月,全市100家重点调度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1.4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8.8%,同比增长13.9%,重点企业基本面稳定向好,支撑全市工业平稳增长。其中,金贵银业、金旺铋业、雄风环保科技、南方矿业、众德环保、弘源化工、远大住工、舜华鸭业等重点工业企业产值保持18%以上的高速增长。
二、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业投资乏力。1—6月,全市工业投资继续呈下滑态势,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43.3亿元,同比下降15.2%,完成工业技改投资198.8亿元,同比下降3%。企业投资意愿下降,重大工业项目支撑不足,新的增长点不多,导致工业增长的后劲不足,上半年工业项目新建成投产并纳入统计的企业只有11家。
二是停产企业较多。受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全市关停整改企业较多,6月份,停产规模企业比5月份虽然减少了23家,但仍有105家,其中受安全环保因素影响停产的有64家,停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煤炭(26家)、有色(33家)、化工(鞭炮)(8家)等行业。据统计测算,停产企业影响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3.3个百分点。
三是生产要素保障问题突出。用地方面,不少企业因新增建设土地指标受限、审批程序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用工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各类用工人员缺口达7000多人,高斯贝尔、台达电子、炬神电子、稻木科技、津地本等电子信息类企业用工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中高级技工总量不足、年龄老化、复合型人才匮乏等现象尤为突出。用电方面,据企业反映,我市企业平均电价高于深圳等沿海地区10%左右,企业在降低成本方面处于劣势。资金方面,工业贷款明显不足,6月末工业贷款余额为179.88亿元,仅占全社会各项贷款余额的15.3%,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为66.8亿元,同比下降4.8%,工业贷款并没有更多支持制造业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是强化目标任务管理。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制定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0家等考核目标,从工业运行、工业投资、升规入统、复产达产、专项工作等方面对各县市进行定期通报,增强各县市区发展工业经济的责任意识。
二是积极开展精准帮扶。一方面要集中精力抓好停产企业复产工作。及时掌握和分析行业动态,理清105家停产企业和13家减产企业停产减产原因,为企业提供科学准确信息,采取精准帮扶,帮助企业完善手续,解决资金困难,拓展营销渠道。督促各县市区对停产企业点对点、面对面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环保整改指导,严格按安全生产、环保的相关政策和要求进行整改,在安全生产及环保排放达标、技改到位的前提下,早日恢复满负荷生产,尽可能减少停产企业数量。一方面要做好企业降本增效工作。在做好国家、省、市级各项扶持政策宣传落实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降本增效专项工作,尽快出台《郴州市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切实帮助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解困,稳定现有存量产能。
三是抓实园区发展政策落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郴发〔2017〕5号)及9个配套文件精神,每月对各园区改革推进情况进行调度,掌握园区改革推进进度和效果。每季度通报园区改革推进情况。定期、不定期对园区改革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园区发展政策推进不力的相关责任人要加大问责力度。
四是加强工业招商引资工作。落实招商引引资优惠政策,充分运用以商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模式,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围绕有色金属深加工、石墨新材料、矿物宝石等六大重点产业,瞄准国内外高端企业、高端技术、高端产品和末端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紧盯已签约项目的落地,大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进度,促使项目尽快竣工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