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秘书工作》2015年第3期中的《“马上就办”不是一句口号》一文,回想平时的工作,感触颇深。
“马上就办”是
“马上就办”要求的不是短暂的热情高涨,而是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勇气和决心。我一直记得,2011年,苏仙区申报全国生猪大县的事。苏仙区历来就有养猪的传统,而且“苏仙牌生猪”早就享誉全国乃至港澳,然而这么有名的一个品牌却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生产,苏仙区的养殖大户们也没有享受到国家应有的补助或奖励。在我看来应该是我们工作上的疏忽,说严重一点可以算得上是我们的失职。为此,我时刻关注着全区的畜禽监测工作,当我发现苏仙区的生猪养殖数量与申报全国生猪大县的要求非常接近时,我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协同区畜牧兽医水产局的相关同志一道开展生猪调查,形成调查报告,并拟写建议稿,及时向区领导反映。区领导在听取我们的建议后,马上组成申报小组,由时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郭薪同志亲自带队,上北京,跑长沙,几经周折,硬是将申报全国生猪大县这件事给办了下来,每年可争取到国家补助资金,让我区的生猪养殖大户们得到了应该享受的权益。
“马上就办”倡导的不是蛮干,而是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科学决策。经过近十年的发展,苏仙区经济社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尤其是规模工业发展迅猛,形成了以能源、有色金属、化工、建材、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为龙头的六大支柱产业,完成了结构性调整以及转型升级工业格局。面对近年来郴州承接产业大转移的有利契机,苏仙区作为郴州的前沿阵地和桥头堡,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承接产业大转移对苏仙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审视苏仙区的现状,考虑到以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组织课题组奔赴长株潭,对城市经济发展较好的长沙市宁乡县、浏阳市和株洲市芦淞区考察,取他山之石,攻苏仙之玉,并深入到苏仙区的街道、园区、企业调查研究,提出了苏仙区应努力发展城市经济的课题报告。报告从“发展城市经济是提升经济总量,扩大地区影响力的重要举措;是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重点领域创新的必然选择;是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就业人口,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手段”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进而从“区位优势、非农优势、政策优势”等加以论证。同时也分析了当前苏仙区面临的“新城区城市功能缺失、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城乡居民收入还不够高以及财税体制有待进一步改善”等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一是改革财税体制,加大城市建设投入;二是打造产业聚集中心,实现工业园区配套。三是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进程;四是整合优秀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提质改造力度;五是构建大旅游框架,切实创建“苏仙游”品牌;六是突显郴州饮食文化,着力打造泛郴州大道经济带;七是打造全国网络城区,着力推进信息苏仙进程。课题中的有关举措在区委、区政府的多次会议上被提及,里面多条的建议在近两年的工作中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我局报送的《论苏仙区城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课题被评为了苏仙区2013年度“加快两纵两横两带建设,打造山水名城美丽苏仙”征文活动一等奖。
“马上就办”追求的不是响亮的声音,而是为民服务的实效。为了更好落实“一线工作法”:即力量向一线倾斜、问题在一线解决、感情在一线融合、干部在一线检验、形象在一线树立、政绩在一线创造。2013年以来,苏仙区开展了群众工作组工作方式,区直机关单位干部直接联系乡镇村组。区统计局2013年以来每年都派出三个工作组和一个专职驻村干部分别对口4个薄弱村。工作组成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所联系村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和问题。仅2013年就为4个村解决资金2.5万元。帮助邓家塘乡鱼网村87户村民落实了2009年、2010年两年退耕还林补偿款3.7万元。帮助黄家湾村向上级争资立项,修建1.3公里的通组水泥公路。帮助大竹山村为修建公路争资立项,共同抓好村小校舍扩建,受到驻村群众的一致好评。今年,区统计局群众工作组不遗余力帮助城乡统筹发展示范村五里牌镇张家冲村修建资五路连接村委会的公路争取立项,努力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帮助实现村工作设想。4月份,为驻点村解决了果树苗木款6400元,栽种柚子树150株,与村民并肩建设美丽新农村,共建美好家园。
“马上就办”真不是一句口号,而且还客观要求“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马上就办”应是长期警醒我们为官为政的座佑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