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按照郴政发〔2004〕16号文件要求,经过深入调查和认真研究,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2004年、2005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扶持农业发展和促进中部崛起的机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围绕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基地,打造优质品牌,全面提升全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总体目标
到2010年,全市有50%以上的农户、60%以上的产业(产品)实行产业化经营;有70%以上的农产品达到优质产品标准,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0%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农民以产业化经营的收入户均增加2200元以上;农民参与产业化经营的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以上。
(一)重点发展8大优势产业。依托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产品加工水平,延伸产业链条,重点发展以优质稻生产、杂交稻制种为主导的粮食产业,以生猪、草食动物、特色家禽、优质水产为主的畜牧水产业,以脐橙、冰糖橙为主的水果产业,以及蔬菜产业、茶叶产业、烤烟产业、竹木产业、农村水电产业等8大优势产业。
(二)着力打造20个农业品牌。进一步提高临武鸭、东江鱼、裕湘面、桂阳烟、苏仙猪、永兴冰糖橙、嘉禾三味食品、邦尔泰茶油、永兴黄郎鸡、安仁食用菌、资兴狗脑贡茶、桂东玲珑茶、宜章和临武脐橙、临武香芋等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争创10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 1个国家级名牌产品。
(三)重点培育50家龙头企业。着力培育年产品销售额过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其中过亿元企业20家,确保舜华鸭业有限公司、东江鱼集团公司、湖南(嘉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永兴冰糖橙开发有限公司、北湖保和国丰辣椒业食品(湖南)有限公司、邦尔泰苏仙油脂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年销售额过10亿元,金海岸渔业有限公司年销售额过30亿元;力争把东江鱼集团公司、裕湘面业有限公司、舜华鸭业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
(四)大力扶持120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0年,建成优势明显、带动能力较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3000家,重点扶持国家部委和省、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120家。
(五)建立比较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到2010年,要在政府宏观调控和扶持引导下,基本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以现代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市场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三、产业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产业基地
1.粮食
(1)重点抓好安仁、永兴、资兴、宜章、苏仙、桂阳等6大优质稻生产区的建设,力争有3个以上的县(市、区)列为全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县。到2010年,全市优质稻生产面积达250万亩,建立稳定的高档优质稻生产基地60万亩以上。抓好以汝城、桂东、资兴等一季稻区为主的超级稻生产区,到2010年,超级稻推广面积达70万亩以上,累计推广300万亩。
(2)抓好以宜章、临武、桂阳、嘉禾等干旱区为主的玉米和专用旱杂粮(包括红薯、马铃薯、大豆等)生产区,到2010年,建立稳定的玉米生产基地50万亩,专用旱杂粮30万亩。
(3)到2010年,全市杂交稻制种发展到20万亩,产量4000万公斤,产值3亿元。在资兴、永兴、北湖、苏仙、桂阳、安仁等县(市、区)建立三系制种基地15万亩,在汝城、苏仙、永兴、桂阳、嘉禾等县(区)建立两系制种基地5万亩。力争把郴州建设成为全国制种面积最大、种子质量最优的杂交稻制种基地。
2.畜禽水产
(1)生猪:重点建设好桂阳、宜章、嘉禾、资兴等四个省级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抓好桂阳共和农场与梧桐、宜章法堂、资兴高码等20个生猪养殖小区建设,大力发展壮大三元杂交优质瘦肉型猪生产,力争三元杂交猪比率达到80%以上。到2010年,全市发展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养殖场25个,年出栏2000头以上的专业户200户,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殖户2000户,全市规模养殖比例提高到45%以上。
(2)草食动物:肉牛产业以宜章、永兴、嘉禾3个肉牛草食动物基地县为依托,重点抓好宜章黄沙、迎春、东风,永兴七甲、千冲、黄泥,桂东寒口,北湖万花岩、仰天湖,汝城井坡等10大肉牛养殖基地;山羊产业以临武、宜章、桂东、苏仙、永兴、北湖、资兴等县(市、区)为基础,重点抓好永兴千冲、桂东寒口、资兴龙溪、临武镇南、北湖月峰、苏仙坳上、宜章麻田、太平里等8个良种山羊繁育示范点,建立南江黄羊、湘东黑山羊、扁角黑山羊生产区;奶业以嘉禾、北湖、苏仙为重点,大力发展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重点抓好嘉禾香满楼奶牛养殖项目建设,力争2007年全面投产。到2010年,全市存栏奶牛达到1.5万头,年加工鲜奶6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3)特色家禽:抓好以临武鸭、北湖野鸭、汝城板鸭等为主的地方特色水禽业,重点抓好临武鸭养殖加工业建设,以临武县为中心,向宜章、嘉禾、桂阳等周边县辐射,建立2000万羽临武鸭养殖基地,临武鸭年加工能力达到1500万羽;抓好以永兴黄郎鸡、宜章良种黄鸡为主的商品肉鸡产业,到2010年,建成22个黄郎鸡饲养基地,年出笼商品黄郎鸡760万羽,形成宜章、桂阳、资兴、苏仙、北湖等主要分布区向全市11个县(市、区)辐射,出笼量突破1000万羽的商品肉鸡产业。
(4)水产:重点抓好以银鱼、四大家鱼为主要品种的东江湖人工放养基地,以中洞渔场、黄草镇、白廊乡为主的三大网箱养殖基地,以娃娃鱼、虹鳟、鲟鱼为主要品种的冷水鱼养殖基地,到2010年,东江鱼养殖水面达到26.7万亩,网箱6000口,其中虹鳟鱼1500口、鲟鱼1000口,东江鱼总量达到3万吨,其中名优鱼1万吨;抓好在桥口发展工厂化人造海水养鱼及其产品冷冻加工、生物制药、饲料生产、农业观光等附属产业建设;抓好在苏仙区许家洞清泉村建成1个占地200亩的国家级热带鱼苗种场,在桂阳樟市建立1.2万亩的养殖基地,在东江湖建立500口的网箱养殖基地。
3.水果
重点抓好以宜章、临武、安仁、资兴为主的脐橙和永兴冰糖橙等优势特色橙类生产区,至2010年全市脐橙面积达到20万亩,永兴冰糖橙面积达10万亩;以资兴、苏仙、桂阳为主的早熟蜜桔和椪柑生产区,面积达到20万亩;以汝城、宜章、嘉禾、资兴为主的南方梨产区,面积达到15万亩;以桂阳、临武为主的桃产区,面积达到10万亩;以汝城、宜章为主的李、柰李产区,面积达到12万亩;以桂阳、汝城、临武、苏仙为主的弥猴桃、蜜枣、杨梅、枇杷、百香果等特色小水果产区,面积达到10万亩;以苏仙、北湖两区为主的葡萄产区,面积达到3万亩。
4.茶叶
以资兴、桂东、安仁、汝城、北湖、宜章、永兴等县(市、区)为主,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到2010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10万亩,总产量4000吨,产值1亿元。重点开发资兴狗脑贡茶、桂东玲珑茶、莽山云雾茶、安仁豪峰茶等四大品牌,在资兴、桂东、安仁三个重点县(市)各发展到3万亩。
5.蔬菜
抓好以北湖、苏仙两区近郊为主的香辛细菜和速生叶菜基地,重点发展北湖小溪的香葱和红菜苔2千亩、苏仙区马头岭无公害蔬菜0.3万亩;抓好“一县一品”的地方特色蔬菜基地,重点发展嘉禾辣椒2万亩、临武香芋4万亩、永兴莲藕1.5万亩、资兴和桂阳香姜各1万亩、宜章的白荸荠和百合各1万亩、桂东甜玉米3万亩、汝城花豆2万亩;抓好以宜章、临武和汝城为主的面向粤港澳市场的夏秋季渡淡蔬菜基地,重点抓好宜章白石渡基地、临武舜溪公司所属基地和汝城田庄基地;抓好桂东、汝城和临武等高山地区的夏秋反季节蔬菜基地,重点品种是萝卜、夏阳白、芹菜和香菜;抓好山野菜驯化种植,重点发展资兴的竹笋、蕨菜和仙人掌、苏仙区甜竹笋等;抓好以安仁、北湖、桂东、汝城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力争到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总产量200万吨。
6.烤烟
以桂阳县为中心,形成以嘉禾、永兴、安仁、宜章四县为支撑的烤烟发展布局,烤烟收购量由现在的80万担提高到2010年的100万担。所收购烟叶80%以上进入全国36家重点卷烟工业企业,逐步提高进入重点品牌主料烟的比重。力争联办烟叶基地调拨量达到80%,桂阳县、嘉禾县、永兴县90%以上的烟叶进入全国重点卷烟企业。
7.竹木
到2010年,在桂东、汝城、资兴、永兴、苏仙、北湖等地发展竹类工业原料林基地150万亩;在资兴、永兴、桂阳、临武、宜章、苏仙、北湖、安仁发展速生丰产原料林基地150万亩;重点支持发展林纸、林板一体化和竹材综合加工利用、林产化工及生物质能源利用。
8.农村水电
“十一五”期间,以建设全国特大型农村水电基地为目标,实施农村中级电气化建设和以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总投资9.47亿元。在汝城、资兴、永兴、宜章、临武、北湖、桂东等县(市、区)建设农村水电站135处,装机容量22.25万千瓦;改造水电站10处,装机容量1.74万千瓦;共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3.99万千瓦,年增加发电量9.6亿千瓦时。建设配套火电厂3处,装机容量36万千瓦,建设总投资18亿元,年增加发电量18亿千瓦时。到2010年,全市农村水电站达到1098处,总装机容量100.4万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0.7亿千瓦时,发展小水电代燃户13.5万户。
(二)龙头企业
1.粮食加工:重点扶持郴州方利米业、晶利米业、永银米业、桂阳鹿峰米业、华鼎粮油、安仁冠军米业和湘硕米业等大米加工企业,希望饲料、大北农饲料、九鼎饲料等玉米加工企业,裕湘面业、金福科技等杂粮加工企业,实现粮食年加工能力50万吨以上。
2.种子加工:重点培育郴州、资兴、永兴、汝城隆平高科等种子加工企业,吸引亚华种业、湖南德农、神农大丰、湖南泰邦、湖南金农、湖南中农等企业加盟郴州。
3.生猪养殖:重点扶持汝城龙丰生态、桂阳欢乐良种养殖场、桂阳畜禽良种场、朗坤生态野生养殖等龙头企业。
4.草食动物养殖:重点扶持宜章天宝肉牛开发有限公司、湖南(嘉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牛牛乳业有限公司、宜章三和公司等龙头企业。
5.特色家禽养殖加工:重点扶持临武舜华鸭业、天湖绿色食品、永兴玄田食品等龙头企业的发展。
6.水产养殖加工:重点扶持东江鱼集团、金海岸渔业、厦门鹭业水产公司等龙头企业。
7.果业:重点扶持郴州富隆脐橙开发中心、永兴冰糖橙、东江天然绿色食品、临武鸿源果业、宜章加法果业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基本形成年处理20万吨、加工5万吨的水果采后处理、冷贮保鲜和加工能力。
8.茶业:按照重点村建茶叶初制厂、重点乡镇建茶叶骨干加工厂、以郴州茶树良种繁殖示范场为龙头建绿茶精制加工拼配总厂的思路,组建郴州茶叶集团,实现年加工茶叶500吨以上。
9.蔬菜种植加工:重点扶持发展天湖绿色食品、福辉菌业、临武舜溪、嘉禾三味、国丰农业、安仁坪上食用菌、郴州三农、北湖奇怪辣业、临武小徐呱呱、桂阳太和辣业等龙头企业,全市形成蔬菜加工能力20万吨以上。
10.烤烟:重点扶持发展郴州烟叶复烤有限公司、长沙卷烟厂郴州分厂等龙头企业的发展。
11.竹木:重点扶持创兴人造板、海华竹木、斌志木业、绿丰竹木、辉煌园艺、东江纸业等龙头企业,形成木浆造纸年生产能力10万吨、各类人造板年生产能力30万立方米、各类竹地板生产能力150万平方米、松香加工能力2万吨。
(三)合作经济组织
1.以优质稻、杂交玉米、用材林、蔬菜、脐橙、烤烟、茶叶等优势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在永兴、资兴、桂东、桂阳、宜章、汝城等地重点扶持120家由经济能人和农村集体组织牵头领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以资兴东江鱼集团、临武舜华鸭业发展有限公司、嘉禾三味食品公司、永兴玄田食品有限公司、永兴冰糖橙有限公司等市以上龙头企业为基础,重点扶持30家“企业+基地+协会+农户”模式的由龙头企业领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3.以安仁食用菌、临武香芋、苏仙猪等农业品牌为基础,进一步扶持30家“产、供、加、销”一体化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四)市场体系
1.“十一五”期间,每个县建设一个以上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力争3-5个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列入国家扶持建设的规范性农产品批发市场。
2.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好郴州义捷粮油物流园、国家、省粮食储备库散化设施配套、湘南饲料综合批发市场以及4个县级粮食批发市场,到2010年,年粮食物流总量达60万吨以上,占全市粮食物流总量的60-70%,年饲料物流总量40万吨。
3.以全国脐橙优势产业带项目和永兴冰糖橙基地为依托,建设培育1个辐射全国的水果产地市场。
4.以苏仙、北湖、汝城、桂东等蔬菜基地为依托,建设培育1个辐射粤港澳的蔬菜产地市场。
5.以郴州特产大厦、七星农产品大市场、深汝果菜开发公司、绿旺净菜配送公司为龙头,在20个重点农贸市场、50个超市全面开辟净菜专柜,形成年配送、外销蔬菜50万吨的能力。
6.以郴州南塔市场、同心建材市场为龙头,新建资兴林产品市场,逐步完善配套服务,形成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和流通体系,使郴州成为湘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林产品及建材交易中心。
7.以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辐射全国、比较完善的连锁直销网络;在粤港澳、东南亚、日韩、欧美、南非等国内外开辟稳定营销窗口120个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以优质服务推动发展。建立和落实农业产业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积极抓的工作合力。理顺县(市、区)工作机构、职能和工作关系,做到中央、省、市上下衔接。加强农业产业化工作督查和考核,完善农业产业化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奖励办法。对各县(市、区)落实目标责任和工作措施的情况,要组织定期、不定期的督促检查,并将农业产业化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年终督查和考核评比范围。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和协调、指导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2.加大扶持力度,以财政投入引导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关于“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争取并整合涉农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市级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规模要与“粤港澳、泛珠三角区域农产品加工基地、生态食品供应基地”的发展定位相适应,市财政每年将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重点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市以上龙头企业和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要以财政投入引导银行投入和民间投资,做好政府信用协议贷款工作,将成长性高的龙头企业融资项目推荐给金融机构。完善龙头企业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对市以上龙头企业运行情况的监测。着力建设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发展。
3.推进科技创新和实施名牌战略,以特色求发展。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引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省以上名牌产品、驰名商标,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及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引导科企联姻、产学研结合,依托科研院所,加快技术创新,在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完善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实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和乡镇企业在职人员“蓝色证书”培训工程,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4.加强农业招商,以外力带动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招商项目库,筛选一批优势项目进行开发、论证、包装,积极组织农产品博览会、经贸洽谈会、商品促销订货会以及经常性的小分队招商活动。推进企业经济技术协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联大靠强。引进外来资本及各类先进的生产要素带动发展。
5.继续深化各项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加大改革力度,抓紧完成县级以上龙头企业的改革改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引导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促进耕地、林地承包经营权向种植能手、养殖大户和龙头企业集中;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进城的各种体制性障碍,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深化县乡机构改革,逐步降低县乡财政供养系数,减轻农民负担。
6.加强监管执法,以质量安全保障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疫,制定农产品分级分类标准,推行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责任追溯制度。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坑农害农行为,查处污染农业生态环境的案件。推行种苗专用化和生产标准化,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