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郴州市广播电视十五规划完成情况
1、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能力大大提高。数字摄像机和非线性编辑普遍使用,电视节目的采制基本上实现数字化,能够制作大型专题片、完成大型活动的直播 和录播。三维动画和摇臂机等先进设备技术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广播电视荧屏。
2、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已具规模。目前已形成了庞大的广播与电视、无线传输与有线传输、卫星广播电视与地面广播电视、城市与农村、电子传媒与报纸传媒相结合的广播电视信息传输覆盖网。有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报社各一个。其中,郴州人民广播电台下设频道2个,郴州电视台下设频道3个,县级有线广播电视台9个,乡镇有线广播电视站241个,广播电视发射台(含转播台)15座,卫星广播电视地面接收站1675座,调频广播发射台14座,中波广播发射台3座,广播电视微波站10个,微波传输线路530余公里。2003年调整了广播电视城区管理体制。将原北湖区广电局、苏仙区广电局及其乡镇广播电视站上收为市广电局垂直管理,实现了有线电视“一城一网”。全市有线电视光缆干线9403纤芯公里,电缆10061公里,有HFC城域接入网10个,都已完成了光缆改造。县至乡联网93个,联网率37%。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27万户,市本级有线电视用户12.5万户,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95和95.38%。2000年已实现了通电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现正在实施50户以上已通电的自然村“村村通”工程。
3、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与中、省联通。我市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已实现了与国家广播电视干线网和省级广播电视干线网的互联互通,能够满足广播电视干线传输网络信息和交换要求,具备高速、双向、大容量、高质量、高安全性等特点。网络不仅将中央、省内多套广播电视节目安全、优质地传送到我市广播电视网,同时也可通过省级和国家干线网将我市发生的重大新闻、突发事件及时地传送到省、中央各媒体,极大地提高了新闻时效性,加大了我市的外宣力度。网络还具备了开通中央、省到市的电视电话会议和数据联网等功能。2003年与省电广传媒合作,共同组建了郴州电广宽带信息网络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城区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运营、建设和开发。目前,我市市县广播电视光纤干线联网正在建设中。
4、建立了新闻网站。郴州电视台目前已开通了广州电视新闻网站,并与全国数十家城市电视台建立了新闻快速交流网。2003年底又利用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红网”平台,开通了郴州广电新闻网站(www.REDNET.com.cn)。网站每年向上级台传送节目被采用的达200多条。2005年与外单位合作组建了郴州辉煌电子有限公司,建有近200㎡的大型电子显示屏,拓展了宣传报道,提升了城市品位。
二、郴州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趋势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要求,以发展创新为动力,以广播电视宣传为中心,以广播电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以创建全国一流的地市级广播电视局为目标,强化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快郴州广播电视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把我市的广播电视事业产业做大做强,为促进全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2、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要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国家广电总局已把数字化、产业化纳入重要的工作议题,全面推进广电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已成为我们广电事业建设的重中之重。广播电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也成为郴州广播电视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十五”规划中,我们已经把网络化、数字化放在广播电视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位置,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根据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形势,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的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做强广告产业,拓展网络业务,发展数字电视,为创建全国一流的地市级广播电视而努力。
三、郴州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1、总体目标
2006—2010年全市广播电视产业和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可概括为“五个一”、“两个化”、“三个系统”、“四项指标”即:“搭建一个平台(数字电视服务平台)、建成一张网络(市、县联网)、实施一个工程(“户户通”工程)、巩固一个地位(确保广播电视宣传创优和外宣上稿位居全省市州前三强)、建好一支队伍(建立一支懂策划、懂经营、懂管理的广播电视复合型队伍)、实现“两化”进程(数字化、网络化)、优化三个系统(节目制作系统、无线覆盖系统、有线传输系统)、达到四个指标(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6%;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数字电视用户推广面达60%;广告与网络收入各突破4000万元。)”
2、重点任务是8个:
(1)建好广播电视多功能演播厅。兴建一座约1500平方米,具有现代化多功能的广播电视演播厅。能容纳和完成国内大型综艺节目的演出和录制。到2010年,广播节目制作每天可达46小时,自制电视节目时间每天可达8小时,并且具备拍摄电视剧的水平,具有与省以上影视公司合作的资质。
(2)建好广电局职工住宅群。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力争2008年前建成市广播电视中心职工住宅群。使之成为现代气息强烈、文化氛围浓郁、整体环境优美、软硬设施齐备的生活小区,提升郴州广播电视中心的整体形象。
(3)实现广播影视节目采、编、录、播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调整传统的工艺流程和生产方式,打破频道、栏目、节目的界限,建立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新体制和新机制,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全市广播电视宣传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使宣传郴州、推介郴州、提高郴州美誉度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
(4)实现全市有线电视网络联网。建设一条高标准的、多功能的县市环形双向有线电视光缆干线传输网。推进社区宽带智能网建设,到2010年,市城区和各县城区的有线电视用户基本具备接收广播电视节目和视频点播、互动交流的双向功能。加强乡镇广播电视站的管理,到2010年所有乡镇广播电视站全部纳入广播电视主管部门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县乡联网建设,到2010年,实现县到乡(镇)、乡(镇)到村的广播电视联网,让人口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看上与县城一样多频道的有线电视节目。
(5)实现郴州广播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市局(中心)要按照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局的统一部署,逐步建立数字电视服务平台,逐步实现郴州城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争取各县(市)城区2008年实现有线电视向数字化过渡。有线电视用户到2010年达60万户,县级以上城市和联网乡镇逐步完成向数字化过渡。
(6)建立强大的无线广播电视覆盖系统。对300W以上的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和中短波、调频发射台的发射设备进行数字化更新。到2010年,全面推广地面数字广播电视,改善发射效果,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
(7)继续巩固和完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巩固和完善已通电行政村“村村通”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正在进行的已通电的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采取多种形式,全面完成自然村“村村通”任务。争取到2010年全市人民基本上都能收看和收听到中央和省市的多套广播电视节目。
(8)加强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随着数字、网络等新技术的发展,广电队伍的素质与其新技术、新业务的运用已不适应。要重点培养懂策划、懂经营、思想新、意识新的广播电视人才,重点引进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到2010年,全局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才超过10%,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到40%,80%的员工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建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四、实现规划目标的措施
1、增强发展使命感,树立产业意识。广播电视产业正进入一个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认真分析广播电视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认清当前广播电视发展中挑战大于机遇的事实,转变观念,切实把广播电视作为一项产业来抓,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2、加速体制创新、完善管理机制。革除“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条块分离,各自为政”的弊端,加快广播电视市县联网步伐,早日实现市县广播电视互联互通。不断整合全市广播电视网络,将广电事业做大做强。
3、注重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要加大培训力度,扩大技术培训的范围对象,同时吸引大批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加入我们的队伍,重点引进懂专业、会管理的复合型经营人才,提高郴州广播电视队伍的素质。
4、重视市场运作,丰富经营手段,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关键是整体平移。目前最有效的方式是加块市县联网,加快推进数字电视建设,需要投资巨额资金。我们要依规依法,用市场运作的方式借助社会力量广开门路,做好市场运作,必要时向系统外寻找合作伙伴,运用与数字机顶盒生产商或租赁公司洽谈合作数字电视的推广模式来发展数字电视。
5、加强政策引导,依靠政府推动。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广播电视文化产业是公共服务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受到政府在政策上和经济上的保护和支持。广播电视的数字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线电视数字化应纳入城市信息化建设和城市整体发展规划中去,纳入到政府为群众办实事的项目中去。要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整体平移、整合网络,广电为主、社会参与”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全面完成我市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工作任务。
6、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规划的实现。加快我市广播电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重要措施,对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国家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狠抓落实,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凝聚多方面的智慧、力量和资源,抢抓机遇,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促进我市广播电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郴州市广播电视局
2006年元月
责任编辑/不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