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是党和国家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国家对文化事业的发展支持力度加大。同时,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在创作文艺精品上出成果,在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上下功夫,在保护与利用文化资源上作文章,在规范管理文化市场上动脑筋,在文化产业发展与项目建设上求实效,在文化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上出新招,努力打造文化强县,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构建和谐永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奋斗目标
实现传统文化资源与市场经济接轨,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同步。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健全文化网络和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全县民间文化、地面文物普查,认真做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黄克诚故居的维护。努力将我县建设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展、文化行业规范的全省一流的县域文化建设基地。
三、发展重点
1、文艺创作。以精品创作为重点,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促进出精品、出成果、出人才。抓好舞台艺术创作“5115”工程,即在5年内,力争推出一个剧目申报全国、全省“”五个一工程或文化部“文华奖”,争取一个剧目和五件其他艺术作品获奖。
2、产业开发。盘活存量资产,开展文化项目服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发展文化产业,抓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对外开放,力争全县文化产业产值500万元以上。积极参与旅游建设,提升全县流放文化品位。
3、传统文化和文物保护。全力实施民间文化和文物普查工作,力争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做好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积极申报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力争使黄克诚故居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4、群众文化普及。组织“情第三农”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送戏下乡,继续抓好图书、电影放映下乡活动,以及全县主题文化活动,重点抓好乡镇、社区和文化艺术社团的文化活动组织与引导,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和文艺辅导、培训工作。
5、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文化单位的改革管理力度,实现全员聘任制,对现有人员进行业务素质培训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优秀文艺人才,努力扭转文化人不懂文化、不干文化的局面。
6、文化市场管理。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整顿。在发展、壮大文化市场的同时,突出抓好扫黄打非行动和网吧整治工作,严厉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确保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四、重点项目
1、文化站建设。新建或改建25个乡镇文化站,均配设好书报阅览室、体育活动室、群众艺术活动室、广播站,使文化站成为设施较为完备、功能较为完善的农村文化活动中心。25个文化站总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概算投资670万元。
2、扩建县文化馆。拆除现文化馆的旧办公楼和临街门面,新建一栋综合楼,该桉设文化艺术展览厅,办公室,音乐、舞蹈、器乐、书法、美术、摄影等培训基地,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以上,工程投资383.6万元,力争达到国家规定的县一级馆标准。
3、改扩建县图书馆。拆除现图书馆东南面旧的职工住宅楼,新建一栋图书大楼,设综合外借处、地方文献室、少儿阅览室、参考咨询室、采编室、学术报告厅等,建筑面积2040平方米,工程投资307.8万元。
4、永兴文化娱乐城建设。永兴娱乐城项目位于县城最繁荣的干劲路与大桥路(省道S212线)交汇处(县电影院所在地)。通过论证设计,娱乐项目规划占地2600平方米,是一个集娱乐、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项目。项目的兴建对于完善城市整体功能,促进永兴文化产业发展,丰富全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将发挥积极作用。项目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3800万元。
五、战略措施
1、多渠道筹措资金,采取向上级申请支持解决一点,向社会招商引资吸纳一点,单位自筹一点的办法,确保文化事业经费投入到位。
2、优化经济环境,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文化产业开发经营活动,积极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入文化产业的发展。
3、推行聘用制,实行目标管理,督促现有人员出成果。公开招聘优秀文艺人才,激发文化工作活力。
4、设立奖励基金,鼓励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入群众,贴近生活,多出精品力作。
5、加强行政执法,从严打击文化经营活动中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促进全县文化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