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市争取上级民政资金同比增长9.5%。市民政局连续第4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和综合绩效考核评估优秀单位。郴州作为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试点工作经验得到了部里的肯定和推介。省民政厅对我市多项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和大力推介,先后在我市举办、召开全省救助管理暨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现场会、全省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工作座谈会、全省福彩反腐倡廉暨纪检工作座谈会和全省军休运动会开幕式。同时,全市民政系统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桂东县光荣院职工黄常明、苏仙区良田镇民政办主任伍丹获得“全省最美民政人”荣誉,苏仙区民政局救灾股长李辛芝被评为“最美湘女”。
(一)突出产业主导,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策规划引领作用显著。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敬老院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方案》等一系列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落实民办养老机构建设和运营补贴,有效发挥了政策引领作用。全市涌现出了福地仙都老年公寓、资兴东江康养城、桂阳神农蜂生态养生园等一批建成或正在建设、列入规划的民办养老机构。政府兜底保障能力不断提升。继续将养老机构建设列入了民生100工程,不断加大建设投入力度。全市投入3105万元,新改扩建18所乡镇敬老院和1所县级社会福利院、新建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26个农村幸福院,新增养老服务床位1673张。推动“医养结合”,启动了市养老康复院项目建设。目前全市养老床位达到18546张,比十一五末增加近1万张。进一步建立完善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等制度,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提前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有力提升了政府提供基本养老服务的兜底保障能力。管理服务进一步规范。切实加强安全管理,民政部门对全市的养老服务机构进行了多次拉网式的全面检查,将敬老院安全管理纳入了乡镇安监站监管范围,确保了安全稳定。建立了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等制度,将敬老院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纳入了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了服务人员培训,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培训养老机构管理及护理人员130多人。
(二)突出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更加牢固。城乡低保保障36万多人,保障标准全面超过省定指导标准。城乡医疗救助实现一体化,全市共救助40多万人次。充分发挥了临时救助的“救急难”作用,累计救助2.2万户次困难对象。全市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巩固了社会救助专项整治成效,城乡低保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建成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窗口208个。启动了全市统一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核对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全年累计受托核对申请住房保障对象21385人次,核检出不符合条件对象1493人次,社会反响良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有序开展,2015年我市遭受多次自然灾害。市委、市政府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抗灾救灾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强救灾物资储备,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74万人,确保了因灾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有效救助。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全市开展了农房统一保险,创建部、省两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4个。
(三)突出深化改革,重点改革事项稳步推进。迅速落实湖南省委部署,扎实推进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我市11个县市区的区划调整改革方案得到一次性批复。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将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与县市区政府机构改革同步,与乡镇换届相统筹,合并乡镇工作与合并建制村工作统一制定方案,分批分步实施等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乡镇撤并已完成,全市由203个乡镇(街道)调整为156个,建制村合并正稳步推进。与组织部门共同实施“强基党建惠民工程”,在24个社区开展了和美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组织全市80%以上的女村主干参加了“展璞计划”培训。对村(社区)承担公共事务进行了规范和清理,有效推进了政府依法行政与基层自治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衔接。进一步深化了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改革。对四类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建立了社会组织评估机制。全市各类社会组织达到1745家,比十一五末增长43.9%。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成效明显,市本级78个行业协会、商会实现“五脱钩”。出台了社工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励政策,全市已成立7家民办社工机构。
(四)突出双拥创建,军民进一步融合深度发展。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龙头,切实做好了优抚安置军休军供工作。组团赴广东、海南等地慰问戍边官兵,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中、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全面落实优抚政策,为重点优抚对象安排了短期疗养。切实做好了涉军维稳工作,确保了重要节日和特防期涉军群体的稳定。退役士兵安置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双带双促”活动,目前全市建成21个市级“退役军人之家”示范点。实行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阳光采购”,得到省政府肯定。军供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军供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军休干部两项待遇全面落实,创新服务模式,为每名军休老干配备了信息化的安全报警设备。成功承办了一系列全省性的军休活动,有力提升了郴州双拥工作的影响力。
(五)突出规范管理,民政事务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孤残儿童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慈善品牌效应不断凸显,通过组织“慈善一元捐”、创办慈善传媒、举行“爱在郴州”大型公益慈善演唱会、加强慈善超市建设等方式,广泛募集慈善资金。实施项目化精准救助,惠及困难群众2.85万人次。福彩销售安全、平稳、阳光运行。全市救助流浪人员3万多人次。我市被列为全国未成年人社会保护试点地区,通过建立健全政府积极主导、基层组织负责、社会力量参与、市县乡村联动、救助帮扶全程、信息平台(“12355”热线)支撑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机制,创出了特色和亮点,部、厅给予高度肯定并在郴州召开现场会推介经验。婚姻、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殡葬管理和改革工作成效明显。殡葬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殡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火化区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县级以上中心城区大多实行了集中治丧,临街搭棚治丧现象大幅减少;殡葬管理综合治理措施不断强化,建立了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大力整治,我市违规土葬、乱埋乱葬、装棺再葬、修建大墓、豪华墓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止。区划地名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继续做好了地名普查和平安边界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了地名命名管理。
(六)突出脱贫攻坚,罗霄山片区扶贫和老区开发成效显著。突出罗霄山片区和“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两大区域,在政策、项目、资金支持上对片区县予以重点倾斜。通过低保和扶贫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分类指导、因户施策等一系列措施,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在民政部的关心下,成功将我市11个县市区纳入了中央苏区政策联动县范围,争取到汝城县、宜章县社会福利中心等重大民政项目落地。老区开发建设成效显著,市政府主要领导作为全省市州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和老区座谈会,我市荣获“全国减贫贡献”三项荣誉。
2016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