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于受鲁塘煤矿全面停产,以及在地统计全面实施,市直企业和项目拖累影响,北湖区经济形势开局不利,一季度全区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呈大幅回落趋势。据测算,一季度全区实现GDP36.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仅增长了6.8%,比去年回落7.9个百分点,在全市排名第十位。但到4月份,情况有所好转,部分经济指标止跌回升,预计GDP增幅会达到10%左右。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三次产业均实现增长。第一产业平稳增长。一季度,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3亿元,同比增长6.1%。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6587亩,同比增长10.3%;油菜籽种植面积10020亩,同比增长3.1%;蔬菜面积83275亩,同比增长8.0%。生猪出栏6.86万头,同比增长4.9%;生猪存栏13.3万头,同比下降3.6%。第二产业止跌回升。一季度,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40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12.84亿元,同比下降6.0%,其中全区107家(含市直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0.53亿元,同比下降7.7%,在全市排名第十。在规模工业中:区属86家企业完成增加值4.14亿元,同比增长3.7%,市直21家企业完成增加值6.39亿元,同比下降11.4%。但到4月份,当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4.16亿元,同比增长27.9%,环比增长34.6%,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5%,环比增长10.2%,实现止跌回升,从而带动第二产业止跌回升。第三产业大幅增长。一季度,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13.4%。
(二)固定资产投资止跌回升,但市直项目仍处于负增长。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47亿元,同比下降29.5%,在全市排名最后,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市直项目)9.29亿元,同比下降28.8%,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降,剔除市直项目,北湖区实际完成投资7.06亿元,同比增长19.6%,市直项目投资仅完成2.23亿元,同比下降68.9%。到4月份,当月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环比增长22.8%,1-4月份,全区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0.6亿元(含市直项目),同比增长3%,实现止跌增长,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3亿元,同比增长30.6%。但市直项目投资仍处于负增长状态,对我区固定资产投增幅影响很大。剔除市直项目,我区1-4月实际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同比增长56.4%。市直项目投资将全区投资增幅直接拉下53.4个百分点。
(三)内需和外需两旺。1-4月,全区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68亿元,同比增长18.4%,比上月增长0.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位。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7.18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上月提高13.4个百分点;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上月回落6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310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倍,其中出口总额1346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倍。内需和外需均稳步快速增长,同时,全区实际利用外资项目4个,实际利用外资额2667万美元,比去年大幅增长;实际利用内资6.19亿元,同比增长28%,外径外贸工作来势较好。
(四)财政收入任务完成进度慢。1-4月,全区财政总收入(按新体制)完成19004万元,为年度预算63183万元的30.08%,为市下任务的27.95%,较均衡入库低5.37个百分点,较全市平均水平低3.39个百分点。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543万元,为年任务的35.5%。收入完成进度与各县市区相比是最慢的。
(五)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4月,北湖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25元,同比增长9.9%;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8元,同比增长17.5%。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业持续增长乏力。我区地处城市中心,农用地不断减少,比较效应使农民更愿意打工而不是从事农业生产,要保持农业持续增长乏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农用地抛荒严重。通过对14个乡镇的座谈以及实地调查,14个乡镇均有较重的耕地抛荒及占用现象。经抽样测算我区的抛荒率及建设占用耕地率占耕地总面积的8%—10%,抛荒及占用耕地面积在9000—11000亩左右。抛荒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项目建设以及厂矿建设导致部分耕左右。三是水利建设严重滞后,天水田抛荒严重。这部分土地大概占全区抛荒面积的20—30%。四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导致部分土地当年停种。
(2)粮食生产积极性严重不足。自2004年实施良种补贴以来,中央逐步强化了涉农补贴,努力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从2008年来,我区还增加了早稻种植任务。但是我区农民在中央、省、市、区的现有政策下难以拉动起来,主要原因就是务农的比较效益不高。因为地处城市中心,农民外出打工比较方便,随便打一年工的收入都远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收入。
(3)畜牧业存栏情况严重不理想。近年来,生猪价格虽然不断在攀升,但是由于粮食价格上涨较快,导致饲料成本逐步加大,同时由于生猪市场价格变化较大,而养殖户抗风险能力不强,导致我区的生猪饲养起色不大。
(二)影响工业生产不利因素较多。1-4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为2.5%,分别比资兴、苏仙、永兴低45、16.5和13个百分点,并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平均增幅低22个百分点,排名靠后。其主要原因是:
(1)鲁塘煤矿处于全部停产整顿状态。作为北湖区规模工业主导产业的25家鲁塘煤矿企业由于去年“8.28”矿难全部处于停产整顿状态,直接影响整个北湖区工业增长,如果扣除鲁塘煤矿停产企业影响,其余的61家规模企业1-4月完成工业增加值55040万元,同比增长22.4%。从目前的情况看,预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鲁塘煤矿企业仍将处于停产整顿状态,恢复生产日期尚是个未知数,依照这样态势发展,随着鲁塘煤矿停产时间的增加,北湖区工业经济形势将更加不乐观。
(2)市直企业增速不快。实行在地统计后,市直21家规模工业企业划入我区,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6.9%,一季度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35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0.5%,增加值同比下降11.4%。虽然到4月份情况有所好转,但增幅不大,1-4月市直21家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9.19亿元,同比仅增长3%。且市直企业大多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集中在城区或开发区的较多,随着郴州市不断发展和扩建,市直企业所在区域也必成为城市中心区,这些企业要么面临萎缩、要么面临搬迁,对于我区工业中长期发展不利。
(3)原材料成本过快上涨。经济复苏拉动了大宗资源产品价格强劲回升。1-3月,全市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8.6%,比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高3个百分点(同期为低1.1个百分点),其中:有色采选涨41.7%,涨幅比有色冶炼高15.5个百分点(同期为低6.2个百分点),两者呈现明显的价格“剪刀差”态势。原料工业效益增加,但挤压了加工工业利润空间。
(三)节能降耗指标面临两难的危机
2009年,北湖区节能降耗成果显著,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1.6%,在全市排名第一。但是由于今年新增的华新水泥这个大的能耗企业,一季度北湖区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仅下降5.6%,下降幅度大幅回落。预计它的年产值大约3亿元,能够拉动AMILY: 宋体">个百分点,但是它的能源消耗却使全区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增长60%以上,几乎彻底改变了北湖区的能源消耗结构,这就使我们面临两难的境地,要华新水泥的工业总产值,就必须带上它高能耗,这将导致我区今年的规模工业综合能耗呈上升趋势,更直接影响到全区“十一五”规划能耗下降目标的实现。
(四)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不容乐观。由于受去年同期基数过高以及实行在地统计市直项目的影响,今年我区的投资形势难以乐观。
(1)2009年同期基数过高。2009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基数高达76亿元,其中市直22亿元,区属54亿元。在去年项目建设投资高位运行的形势下,今年全区仍计划保持高幅度的增长,其中市直计划完成39亿元,区属计划完成79亿元,投资压力非常大。2009年项目个数295个,其中市直项目79个,完成投资21亿元,区属项目216个,完成投资51亿元。2010年项目个数虽较去年翻番,但投资规模普遍偏小。2009年1-4月,全区共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76亿元,同比增长335.4%,超全市平均水平157.7个百分点。而今年1-4月,全区共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含市直)20.6亿元,同比仅增长3%。
(2)市直单位投资对全区投资增幅影响较大。实行在地统计后,去年市直项目投资额均纳入今年的投资基数,但由于今年市直单位新开工项目较少,而续建项目投资力度不大,前4个月市直投资仅完成5.38亿元,同比下降47.7%。如扣除市直项目影响,全区实际完成投资15.3亿元,同比增长56.4%。
(3)重点项目投资难以支撑今年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2010年区属重点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5.7亿元,全年要完成区属79亿的工作目标任务,则重点项目投资要完成51亿元以上,存在5亿元以上的缺口。
(五)影响财政收入因素增多,财政支出压力加大。今年影响财政收入的不利因素有:一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和城区财政体制改革,对我区增量财力的适当集中,共享税收按比例分级入库,将严重影响我区财政收入规模的增长。经调查初步测算,按省、市新体制换算我区2009年财政总收入为5.48亿元,较原口径计算财政总收入中税收收入规模减少2.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规模减少1.3亿元。二是中央结构性减税政策、金融危机和矿山整合的延续性仍将影响我区收入的增长。三是鲁塘矿区的整合导致煤炭石墨产量、产值的减少,必将影响我区统征收入的增长。四是由于国民经济增长趋缓,中央和省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区级财政得到上级的转移支付补助将会减少。而随着一系列涉及民生民本的财政政策的出台,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工资标准的逐步提高,以及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区后期面临的支出压力很大,同时上级下移支出压力也越来越大。加大财政平衡压力。
三、对下阶段工作的几点建议
今年是“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市推进“两城”建设和我区打造“一区三中心”,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关健一年。下阶段,全区上下要进一步提振信心,加压奋进,深入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应对,确保上半年主要工作目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进一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品供求的现状,加快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同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狠抓大项目、大产业、大品牌,加快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的形成,一要加快??食品有限公司、国丰(湖南)农业食品加工有限公司、万华红提果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二要加快强势农业品牌打造,重点打造“裕湘”和“天湖”两大品牌。
(二)加大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经济发展不够仍然是我区最大的区情,而发展不够的根源在于我区工业升级缓慢,产业形态相对落后。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结合我区工业实际,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加大工业的招商和投资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支柱产业和企业,推进企业法人观念转变和产品更新,产业升级,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三)突出抓好抓项目建设,确保投资和建筑业的稳定较快增长。一是加大数据衔接力度。每月中旬由区发改委负责向重点项目单位调度数据,同时强调统计报表的同步报送工作,并将调度情况提供给统计局,统计局负责催报。二是加大项目摸底力度。目前,区属项目单位基本上做到了应报尽报,但市直项目还存在很大一块的漏洞,一方面是由于部分行政单位,在报送报表出现相互推诿现象,导致数据上不来;另一方面对新开工的市直项目掌握不够,导致数据漏统。建议做好市区乡镇、街道对项目的摸底工作,并督促项目单位每月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年终考核时,将这部分投资计算到市区乡镇、街道的投资完成额内。三是加大与建设局衔接力度。我区建筑业产值与建安工程存在很大的不匹配,虽部分原因是因为有40余家项目单位的承建商是外省建筑企业,不纳入建筑业统计,但辖区内的一些建筑企业仍存在漏统现象,建议加大与市、区建设局的衔接力度,督促各建筑单位按时准确报送报表。
(四)加快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重点抓好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培育壮大物流龙头企业。提升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扩大休闲度假旅游,大力发展现代休闲农庄。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措施,提振房地产消费。加快城市扩容,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断扩展消费领域。加快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面推进“家电下乡”,鼓励和支持农民建房,促进农村消费。
(五)努力壮大财源,强化财税征管。一是培植壮大财源。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积极支持做好争资立项工作,支持新上一批企业项目。重点支持商贸服务业,电子信息产业和矿产品深加工等创税产业带动性强,产业关联度大,财税贡献率高的企业的引进,培育新的财税增长点;要大力支持园区和企业项目建设。加大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上,重点支持石盖塘工业小区、湘南国际物流园、智通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二是进一步强化财税征管。要强化措施,切实加大协税护税力度,明确协税护税责任;要突破财税征管重点,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区建筑安装、集贸专业市场、煤炭矿产品储运环节、物流企业、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征管力度。
(六)建议实行部门统计联席会议制度。2010年,国家、省里对季度GDP数据的下算和评估认定越来越严格,更多采用部门数据和“三上企业”数据作为评估参数。因此各部门数据是否应统尽统,统计上报的数据能不能支撑或匹配,将直接影响到全区GDP核算。为了进一步完善部门统计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对全区统计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增进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数据信息共享机制,实现科学统计服务科学发展,建议区政府建立部门统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在区政府领导下,分析研究区直相关部门提供的各项统计数据;研究制定统计调查工作方案和工作措施,向区政府提出统计分析和工作建议;协调解决部门统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讨论确定阶段工作重点并推动落实;指导、督促、检查统计相关各项工作。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