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和市委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开展领导干部“进村入户,访困问需,访贫问计”(“一进二访”)活动的要求,9月17日和10月16日,我们市统计局在主要负责人带领下,局领导班子成员先后到宜章县迎春镇山上村和五岭乡十二亩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调研。调研组深入到30户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共涉及贫困人口104人。通过调研,较全面地掌握了贫困户家中的基本情况,较深入地分析了他们致贫的具体原因,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了他们要求早日脱贫致富的迫切愿望。我们认为,要推进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在结对帮扶时,关键要在“精准”二字上狠下功夫,务求实效。
一、识别要精准
结对帮扶的前提就是要确定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把扶贫对象搞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开发的“六个精准”,第一个就是扶贫对象精准。要做到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必须深入仔细“四问”。
一问家中口人。进村入户走访,看是不是贫困户,首先就要问家庭人口,户主和其他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年龄、身体状况、做什么事、在哪里做事、小孩读几年级、在哪里读书等等。这次走访的贫困户家庭人口平均3.5人,其中达到7人的有3户,家有70岁以上老人的有13户;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亲人患慢性病,11户家中有智障、眼疾等残疾人;13个家庭有在校学生,最多的达到4个。
二问家中田土。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土地,农民就没有了生活依靠。调研走访的30户贫困户,有6户的水田不足1亩,山林旱土也不多;耕田最多的一户达到4.6亩。
三问家中劳力。有劳力就不怕没饭吃,通过劳动可以致富。贫困户往往缺乏的就是劳动力。走访的30户贫困户,家庭劳力普遍只有1-2个,有7户完全没有劳力,年龄都在70岁以上,并且残疾多病;最多的1户有劳力4个。
四问家中收入。按照国家确定农村年收入低于2300元定为的贫困人口的标准,走访的30户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普遍低于这个标准,有1户3个劳力的家庭人平纯收入高于此标准,但由于家中有人患癌症,每年的医药费开销都在10万以上,严重的入不敷出。
二、分析要精准
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尽管多种多样,但最主要的原因有四个方面,因此,在入户走访帮其分析原因时,必须严把“四因”。
——一是因患病致贫。身患疾病是致贫的主要原因,有的贫困家庭脱贫后甚至富裕了,但因家中有人生病而又导致返贫。走访的30户贫困户就有19户家里有病人,其中有3户家中有人患癌症,有4户家中病人达到2个,有2户家中病人长期瘫痪卧床。每年治病医药费支出,最少的家庭都在1万以上,最多的超过10万。
——二是因残致贫。一般来说,残疾就意味着丧失了劳动力。走访的30户贫困户当中,家里有先天性智障、眼疾类残疾人的5户,还有5户既有残疾人又有慢性病人。这类家庭收入微薄,生活费、医疗费支出沉重。这是导致贫困的第二大原因。
——三是因田少致贫。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产品产出,靠耕作谋生的传统农民视土地为生命。有些勤劳的农民,自己能劳作,但家里没有分到多少田地,如果到外面打工又照顾不到家中老小,致使入不敷出,生活窘迫,陷入贫困。调研走访的30户贫困户中,耕田不足1亩的有6户,其中1户家庭妻子弱智,未婚生育5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只有8岁,分到耕田的只有1个人,很难靠地养活7口之家。
——四是因懒惰致贫。勤劳可以致富,懒惰则家徒四壁。坐吃山空,因自己懒惰成为贫困户的人也大有人在。这次走访有1户贫困户,父亲年龄83岁,母亲63岁,他本人40多岁,本来靠他努力挣钱养活全家,但因生性懒惰,好吃懒做,游手好闲,妻子离他而去,靠国家给其父母的低保费养家。
三、施策要精准
在了解贫困户的状况、分析他们致贫原因的基础上,就必须有针对性地因户施策,必须注重“四入”。
一是入保。就是办理低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批”中的靠政策救济兜底一批。迎春镇山上村自然条件尚可,交通也比较方便,这些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的人居多,且年岁已高。对这些贫困人口,只能通过给其办理低保,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所需。同时通过参加农村合作医疗治病强身,减少医药费支出,逐步摆脱贫困。走访的30户贫困户中有10户共11人吃上了低保,对其家庭生活状况的改善起到很大作用。
二是入股。入股帮扶是一种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产业,让贫困户入股分红,从而实现脱贫的好方式。迎春镇山上村山林面积大,荒山荒地多,前期已经完成两宗土地各500亩和600亩的流转集中,开发红茶种植基地和脐橙种植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式,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折价入股、扶贫贴息贷款入股和管理入股等方式,取得分红收入,三年收益后即可实现脱贫。
三是入企。对一些贫困户家中的青壮年劳力,可以通过联系县内、市内企业招工,帮助其就业取得打工收入,增加贫困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同时,由于离家较近,回家方便,必要时还可以照顾到家庭。这次调研走访的30户贫困户中,就有14个家庭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外打工。
四是入校。贫困户家庭的成员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多数只受过初中以下教育,有些甚至连小学都没毕业,没有技能知识。苦于没有一技之长,不但自己不能或不敢想去创业,连出去打工也只能从事搞卫生、打小工等苦力活,薪酬低微。迎春镇山上村和五岭乡十二亩村共有14户贫困户家庭有劳动力外出打工,工资最低的每月600元,最高的也只有2500元。如果通过对青壮年劳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不管是到企业打工还是自己发展种养业,都能大幅增加其劳动收入。对贫困家庭的失学儿童要通过免除其学杂费、住校费等方式,让其至少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达到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将来长大成人,也是家庭增收脱贫的巨大潜力。这次走访到1贫困户,家中有5个孩子,年龄分别在8至14岁之间,除最小的8岁小孩在读书外,其他4个均只读到小学四年级就辍学在家了。
四、推进要精准
要确保提前一年也即在2019年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奔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为此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实现脱贫目标任务。在推进精准扶贫时,必须着力“四抓”。
一要明确责任抓推进。扶贫脱困,精准脱贫,必须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贫困县、贫困乡的党委政府领导要负主要责任,明确摘帽脱贫的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书;贫困村的村支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小组长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带领广大村民特别是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致富;市委、县委派出的工作队及其包村单位要负起帮扶责任,帮助贫困村建好班子、选准项目、争取资金、引进技术、发展产业。
二要督促检查抓推进。目标明确了,责任分解了,关键看能不能落实到位。为此要建立督促检查机制,做到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考核。从而促使各级各部门各位责任人始终蹦紧扶贫攻坚这根弦,俯下身子干实事,认认真真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年年有人脱贫,最终实现整体脱贫。
三要部门配合抓推进。扶贫攻坚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为此乡村两级要主动向市县部门汇报工作,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市县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和扶贫部门要真心实意帮助,提供热情服务和具体指导,使产业帮扶项目尽快上马,压缩工期,早日投产,发挥效益。
四要考核问责抓推进。要制定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要建立贫困户脱贫和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工作机制,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有激励有约束。对业绩突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各级干部要进行奖励并提拔重用;对业绩平平,不干事不作为的单位和干部要严厉问责。
五、管理要精准
管理处效益,精准脱贫必须加强管理。为此,必须确保“四实”。
一是建档立卡要实。扶贫必先识贫。要深入调查,访困问需、访贫问计,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困难家底搞实,把贫困原因核准,通过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二是结对帮扶要实。一个贫困村一般都有几十户贫困户,要在调查走访、建档立卡的基础上,确定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帮扶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其他党员干部按照“321”人要求与贫困户结对子,并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确定帮扶的具体办法和有效的策略,确保如期脱贫。
三是跟踪问效要实。每个贫困村的每个贫困户都明确了结对帮扶对象,每户一策的脱贫办法也都列出了。实施效果如何,方法是否对路,要进行跟踪走访问效,发现不符合实际的做法要及时纠正,避免走弯路,影响精准脱贫任务的完成。
四是定期抽查要实。要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实现整体脱贫任务,需要确定每年必须完成脱贫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对每年上报已经实现脱贫的贫困户,要组织人员进行抽查,看是不是真脱贫?会不会过一两年又返贫?要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每年抽查核实,真正实现全市贫困人口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