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在宜章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县 长 欧阳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宜章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查,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 “十一五”发展成就及2010年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最快、运行质量最佳、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惠最多、对外形象最好的五年。五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县人民抢抓机遇、先行先试、攻坚克难、奋发图强,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宜章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跨入转型期,呈现出生机勃勃、蓄势待发的喜人局面。
这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大跨越的五年。据初步测算,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05年的2.36倍,年均增长12%;财政总收入是2005年的2.07倍,年均增长19.88%;规模工业增加值是2005年的2.76倍,年均增长22.5%。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新增了脐橙、茶叶、烤烟、杨梅、福鹅等一批优势产业,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生猪调出大县。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了煤炭、有色金属、电力、烟花爆竹、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正在培育以装备制造、氟化工、煤化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为主的产业格局。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红色旅游迅猛发展,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先后举办三届高山杜鹃花节。现代服务业规模和档次同步提升。其它经济指标绝对值在全市排名全面前移,开始进入全市第一方阵。
这五年是我县城乡面貌取得显著性大变化的五年。大力实施县城“东延西扩、北提南拓”战略,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6.5平方公里扩展到9.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9.74%提高到38.7%,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近期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三创”活动全面开展,市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乡公路硬化率2007年达到100%,提前三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通村公路通畅率达96%,超过规划目标18个百分点。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农村沼气、改水改厕、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这五年是我县项目建设取得实质性大进展的五年。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4倍。特别是近两年来,通过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5亿元,重点实施了一批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民生环保类和社会发展类项目。园区建设迅猛推进,“一区三园”已见雏形,被评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特色园区和最佳服务环境产业园区。现代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构建了以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衡武高速、厦蓉高速、宜凤高速、107国道、324省道为主的交通运输格局。
这五年是我县改革开放迈出坚实性大步伐的五年。政府机构、国有企业、财政管理体制、投融资体制、交通管理体制、农村综合等各项改革取得实效。不断深化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34条”政策,被列为全省首批10个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加工贸易试点县。五年累计利用外资1.97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2倍;利用内资64.4亿元,完成外贸进出口1.16亿美元。2010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72亿元,是2005年的2.2倍。金融改革不断深入,成功创建全省金融安全区,被列为全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县,各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0.1亿元和23.64亿元,五年增加48.49亿元和13.25亿元。非公有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70.87%。
这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实现整体性大推进的五年。强力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779.8元,是2005年的1.68倍,年均增长10.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656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启动了工伤保险、城镇居民医疗、养老保险和县城规划区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就业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教育事业全面均衡发展,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债务有效化解,“两基”成果巩固提高,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卫生事业全面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乡镇中心卫生院分片集中管理经验被誉为“宜章模式”,在全省推介。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连续四年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被评为“全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工程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全省流动人口计生管理“一盘棋”工作先进单位。科技、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其它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2010年是宜章加快发展、高歌猛进的一年。一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第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埋头苦干,奋力赶超,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9.49亿元,增长16.9%;财政总收入达7.44亿元,同口径增长35.3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4.18亿元,同口径增长37.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66.2亿元,增长40%。宜章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为顺利实施“十二五”宏伟蓝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在转型升级中构筑产业优势,发展质态不断提升。坚持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5.72:52.65:31.63。大力开展“新型工业化奋进年”活动,完成工业增加值53.35亿元,增长2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8家,比上年增加15家。全县45对煤矿关闭整合到31对。完成烟花爆竹企业整合换证118家,被授予“中国红炮之乡”称号。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8.59%。煤矿瓦斯治理和综合利用、“双联”工作被评为全省先进。农村经济持续繁荣。实现农业增加值14.07亿元,增长5.4%。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72万亩,总产量24.01万吨;出栏生猪73.25万头、家禽出笼415万羽。新增脐橙种植4000亩,达到9.6万亩。成功争创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核心县、全省袁隆平超级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核心示范县、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基本建设示范县,被评为全国农业执法先进单位、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芙蓉杯”水利建设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荣获全市“郴江杯”水利建设一等奖。城南乡寿福村、一六镇石街头村分别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清洁工程示范村。永吉农业公司生产的红薯干系列产品荣获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林业工作卓有成效,全省武广高铁沿线造林绿化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被评为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县,实施禁火令的经验在全市推广。新能源开发利用效果明显,新建沼气池1500口,超额完成市里下达的建设任务,东风乡笠头村发展生态能源的举措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报道。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2010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红色湘鄂粤、高铁一线牵”大型主题活动,并入围2010年首届湖南十大文化事件。全年接待各类游客213.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38亿元,分别增长72.2%、76.9%。成功举办了首届“宜家美食烹饪大赛”、年度“十大金牌菜”评选活动。“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
(二)在抢拼项目中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继续开展“项目建设年”、“园区发展年”活动。争取中、省资金2.36亿元,居全市第二位。安排主要建设项目100个,深入开展工业项目、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红节会”项目、“百个项目、百日会战”、“三个一批”项目等五大会战,完成年度投资42.8亿元,竣工项目38个。万旭电子、怡景制衣、和盛铅锌、山门水煤矿瓦斯综合利用及节能技改等一批产业项目相继投产。林子坪水库除险加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污水处理厂、农村饮水安全、第二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等项目全面完工。完成了宜人广场、百通汽车站、文明路“白改黑”、县城主干道人行护栏安装、中夏广场改造、南关古街改造、城市公厕、垃圾屋等一批城建基础项目。富士电梯、宜凤高速、324省道改造、东方恒力大酒店、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城垃圾填埋场、顺天物流等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产业承接园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二期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启动。
(三)在改革开放中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势头不断看好。政府机构改革积极稳妥,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成品油税费改革有序推进。成功对接“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争取老体制上解减免、体制改革特殊因素补助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经常性补助资金5000万元。对全额拨款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部门预算改革。改革城镇退伍士兵安置办法。整合四大税费统征机构,启动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实施。成功组建宜章长行村镇银行,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已获中国银监会批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引进外资企业7个,实际到位外资5338.54万美元,占年任务的100.73%,增长7.96%;内联引资项目98个,实际到位资金17.4亿元,增长27%。与央企对接成效明显,弘源化工和鑫源矿业、太平里风电、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分别与中国中化蓝天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成功对接。欣錩鞋业、凯威服装等项目实现了年内投产,中瑞科技、通达挂车、君悦物流、骏兴鞋业、威力玩具等项目成功入园,阳普医疗、德宝科技、伊泰莲娜等项目达成投资意向。
(四)在加快发展中致力改善民生,发展保障不断强化。民生保障落到实处,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为民办实事任务。实施廉租房建设项目5个,新增廉租住房1880套。新增城镇就业4654人,稳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公开招录(聘)各类人才287名,培训农村实用人才3200人。社会救助“阳光行动”、农村电网完善工程、“金太阳”示范工程、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等项目成效明显。完成3所乡镇敬老院建设,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全面落实826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政策,全年发放低保金、各类救济救助款6458万元,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5387万元。争取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4个,被评为全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先进单位。教育强县战略稳步推进,教育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县一中曹隶斯夺取全市文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文化、体育事业持续繁荣,“宜章夜故事”被评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章运动员在省运会和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屡创佳绩。卫生惠民工程和群众健康工程全面落实,新农合补助政策两次提标扩面,共兑付医疗补助资金6360万元。中医适宜技术推广、无偿献血工作荣获全省先进。计生基层基础不断夯实,被评为全省全员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继续保持全省“一类县”水平。科技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列入省科技计划,实现专利授权15件。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有序进行。广播影视体制改革加速推进,成功与湖南电广传媒合资组建宜章电广网络有限公司,顺利完成第一阶段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先进典型层出不穷,省优秀教师、迎春中心小学原校长李黎明被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省创先争优的综合性重大典型,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李建龙和谭水山分别被评为全国劳模和省劳模。获得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全省爱国拥军模范单位等荣誉。
(五)在统筹兼顾中确保和谐稳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深入推进平安宜章建设,在全省率先建立乡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城南乡调解委被司法部评为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力开展领导治安巡查工作,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打黑除恶、社会治安集中整治等专项行动,继续推进“领导大接访、干部大下访”活动,连续三年实现特防期“零”进京上访,历史性地被评为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强力推进“安全生产年”活动,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县。城区交通秩序、市容市貌、车辆治超治限、城区房地产违法建设等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继续推行“禁赌令”、工作日早午餐“禁酒令”和“三重一大”、“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等制度,全面开展“三评”活动,全县机关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六)在创先争优中加强自身建设,发展合力不断集聚。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其决议、决定,主动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接受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办理提议案137件,办复率100%。“五五”普法扎实推进,积极推行“法律援助非诉代理”。以“创先争优、富民强县”主题活动为总揽,全面开展绩效考核,切实加强政府执行力建设,作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力度加大,成效显著。全年,全县有近160项工作在国、省、市获得荣誉,取得全面大丰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志愿者等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统计、审计、物价、人武、人事、人防、外事侨务、保密、史志、档案、社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工商、食品药品、消防、气象、商业、供销、物资等部门,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宜章人民的自豪感不断提升,凝聚力不断增强。
各位代表,五年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五年的发展成就令人鼓舞。五年来,我们在困难中保持了快速发展,在磨砺中经受了严峻考验,在奋进中坚定了信心决心,在实干中铸就了新的辉煌,宜章正在发生深刻而生动的变化,宜章人民完全有理由为之骄傲和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科学谋划、统筹指挥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加压奋进、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驻宜部队、武警官兵,向公安政法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宜章发展的各界朋友和各界人士,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发展启示良多,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宜章作为贫困地区、后发地区,要实现赶超发展、跨越发展,必须以创新引领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把上级精神与宜章实际紧密结合,着力先行先试,主动跟进对接,才能以更宽的发展视野、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多的发展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以项目推动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招大联强,做大总量,蓄积能量,才能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和竞争优势;必须以效能促进发展,面对困难不退缩,碰到矛盾不回避,只争朝夕不拖拉,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才能有效破解发展瓶颈,确保各项工作干一件成一件;必须以民生贯穿发展,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谋福祉,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感,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信赖、拥护和支持;必须以合力保障发展,始终坚持团结干事不动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凝聚各方发展力量,才能形成更强大的工作合力,培育和发展宜章精神。
五年的发展攻坚克难,当前的问题仍然不少,我们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城乡居民增收步伐缓慢,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转型发展压力较大;项目建设融资、征地、拆迁等制约因素较多;县城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压力较大;部分职能部门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切实改进,绝不辜负全县人民的重托和期望!
二、“十二五”发展愿景及总体思路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全面发力、阔步前进的关键期,是县域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是加快承接对接、促进富民强县的机遇期,是打造宜业宜居宜游新宜章,增强县域核心竞争力的孕育期,更是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形成郴州经济新增长极的奠基期。根据《中共宜章县委关于制定宜章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省委“四化两型”发展战略,积极策应实施市委“两型”引领、“两源”驱动、“两城”建设总体战略,以科学跨越、富民强县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方式、转型发展为主线,放手先行先试,大力承接对接,着力调优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六强六地三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按照上述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较快增长。GDP年均增长15%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45.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结构日趋优化。一、二、三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0:50:40。城镇化率达43%。公共服务增强。小学、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7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资源环境友好。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达60%,城区绿化率达40%。人民生活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突破3万元和0.6万元。五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稳定转移农村劳动力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各位代表,宜章“十二五”美好蓝图令人憧憬,催人奋进。我们坚信,经过60万宜章儿女的不懈奋斗,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文明和谐,更具实力、更有活力、更富魅力的新宜章,一定会崛起在湘南粤北大地上!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三、2011年的目标任务及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之年、开局之年,也是固本强基、跨越转型的关键之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2%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万元GDP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围绕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提升现代产业新层次
一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煤矿资源整合技改扩能,促进煤炭安全生产、产业规范、规模发展,使我县煤炭产业年产能保持220万吨,煤矿单井年产能6万吨以上,力争年产能9万吨煤矿达40%。促进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重点扶持裕新多金属矿床技改、鑫源矿业、金子坪矿业、怡鑫矿业、同高矿业等企业。按照“减少增量、优化存量”的原则,整合提升烟花爆竹产业,促进烟花爆竹产业向安全化、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规划建设笆篱皮革小区。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支持中化集团打造世界级氟化工基地,推动与天沅集团合作,培育氟化工、煤化工产业;加快华电集团太平里风电项目建设,加快国电集团煤矸石项目立项和建设,培育新能源产业;加快富士电梯、通达挂车项目建设进度,培育现代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动阳普医疗加快进驻产业承接园,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壮大中瑞科技、德宝科技、万旭电子,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深入挖掘东风乡硅灰石资源,推进硅灰石精深加工,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二要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要做优产业。把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以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和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县为契机,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采取有力措施遏制耕地抛荒、非法占用耕地建房和“双改单”,推进土地流转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积极培育种粮大户,发展粮食生产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促进粮食生产的奖惩机制,抓好全国全程机械化插秧示范工程,推进“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万亩以上,总产量27万吨以上,保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地位。大力发展生猪、玉米、脐橙、烤烟、茶叶、无公害蔬菜、速生丰产林、宜章福鹅等优势农业产业,保持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精心打造宜章脐橙品牌,力争新开发脐橙面积2万亩,全力办好首届宜章脐橙节;抓好莽山标准茶园建设,新增茶叶面积5000亩;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步伐。要做实水利。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开展首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及“水利建设大会战”活动,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抓紧做好莽山水库建设立项申报工作,编制好“十二五”水利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城市防洪、农村饮水安全、中型灌区、小II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等重大水利建设规划,大力实施水利建设项目,掀起水利建设新高潮,力争年内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要做大基地。培育和发展现代烟草业,巩固发展赤石、里田、白沙、黄沙、笆篱、天塘等核心片区,确保完成1.8万亩烤烟种植计划和5万担烟叶收购任务,建成全省烟叶基地单元。积极抓好“菜篮子”工程,继续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面积,建好城南新田高标准核心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粤港澳的“菜园子”。要做强企业。大力扶持加法果业、宜章福鹅、华山红林、永吉农业、年年有、三农公司、展翔农业等龙头企业,推出2—3个农业知名品牌。要做活流通。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功能,延伸基地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链条,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外向度。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来抓,努力形成“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大力推进莽山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相关工作,全力争创湖南省旅游强县。承办好首届中国(郴州)国际旅游节暨南国休闲旅游节的部分活动。扎实推进“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农超对接”建设力度,加强农家店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加速发展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繁荣文化艺术、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业,以君悦物流为龙头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持发展中介组织、保险服务业,鼓励发展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引导发展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医疗保健等社区服务业,使现代服务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动力和新亮点。
(二)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经济总量扩张新支撑
积极争取省级贫困县、石漠化治理县、全国资源可持续利用县和全国发展加工贸易示范县。继续实施“项目建设年”活动和项目建设“双百计划”,全年安排主要建设项目109个,总投资169.5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53.96亿元。
一是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富士电梯尽快投产,宜凤高速、 324省道改造尽快完工通车。要围绕基础设施、优势产业和经济短板谋划项目,切实抓好“十二五”重大建设项目的启动。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从储备、论证、包装、推介等环节入手,提高项目运作质量。重点抓好莽山水库、107国道绕城线、凤莽公路、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杨梅山、梅田和瑶岗仙棚户区改造、公安和法院业务用房等项目立项批复和开工建设。加快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实施长策下坪至资兴干江、平和至苏仙苦珠山、长村至鸟岭坳联网公路建设。
二是加速园区平台建设。开展“园区提质提速年”活动,提质提速倍增发展,把“一区三园”打造成开放开发、承接对接的首选载体和经济特区,努力培育和形成县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把“一区三园”面积扩展到15平方公里的要求,认真搞好扩区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要加快产业承接园二期620亩开发,完善二期标准厂房的配套服务设施,实施第三期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完成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主干道建设,完成弘源化工二期开发征地和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世界级氟化工基地创造全优环境。加快征地拆迁步伐,完成征地1500亩以上,为园区建设提供用地保障。加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督促力度,重点推进中化蓝天、富士电梯、阳普医疗、通达挂车、德宝科技、君悦物流等项目建设。
三是加大承接对接力度。精心筹办“湘籍知名企业家宜章行”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招商小分队和县外商会的作用,大力推进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以商招商,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招商。认真落实和深化与央企对接合作成果,积极引进中化化肥集团改造提升我县煤化工产业。力争太平里风能发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年内建成。继续加强与粤华集团的衔接,促进煤矸石综合电厂项目动工建设。加强在谈项目的跟踪对接,促进项目早日落户。
(三)以县城建设为引领,着力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
一要加强县城建设。突出规划的引领作用,开展“城镇建设提质扩容年”活动,重点搞好高速公路出入口景观带设计、璜溪湾居住小区、南京路东扩、玉溪河改造等规划设计。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原则,强化规划的执行力。启动“融城计划”,今年重点抓好郴宜城际快速干道的规划等工作。突出“创卫”的牵引作用,继续加大城乡结合部、玉溪河沿线、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建好县城垃圾填埋场、垃圾屋、公厕等城市基础设施,完成文明北路、北门岭公园提质改造,确保年内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突出拆违打非的震慑作用,按照“治乱须依法、治房先治地、治地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思路,积极稳妥处理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强力推进城镇规划区内的土地和农村土地二级市场的规范工作,严厉打击私自买卖土地行为,严格执行“三个控制”和“三不原则”,对非法房地产建设,坚决处理到位、拆除到位、曝光到位。突出房地产市场的带动作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指导和服务,建设保障性住房,规划改造“城中村”,培育房地产市场,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强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经营。整顿、规范城区客运市场和摩托车秩序。
二要提速小城镇建设。加快乡镇规划编制的步伐,年内全面完成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的发动机,掀起新一轮小城镇建设高潮。岩泉、一六、梅田、里田、黄沙、莽山、平和、白石渡等乡镇要创新思路,积极破解小城镇建设的资金、土地等瓶颈,促进小城镇加快发展、规范发展。依托重大交通布局和本地资源优势,建设一批特色中心城镇,初步形成沿107国道、324省道两条城镇带。
三要加快新农村建设。用活用足省级贫困县政策,将扶贫攻坚与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加强“两项制度”衔接示范县建设,健全完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结合世行贷款中国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好全县清洁长廊。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要按照综合利用、锦上添花的原则,打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终身制”,实行公开竞争确定建设26个新农村示范村。重点搞好高速公路沿线、国省道沿线和乡镇政府所在地的新农村建设。要改革新农村建设财政投入办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作用,集中资金搞好新农村连接示范片和县级重点示范村建设。
(四)以强化保障为目标,着力完善又好又快发展新机制
一要加强财税金融工作。抓好财源产业规划和建设,积极优化财源结构。继续加强煤炭、有色金属、烟花爆竹、温泉、石材、河沙等行业的税费征管工作。严格执行房地产税费一体化征管。盘活梅田矿务局等闲置国有资产以及企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大力推行采矿权拍卖。创新激励机制,抢抓政策性财源。积极调整财政投资策略,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继续推行财政管理改革,提高依法理财、精细理财、科学理财水平。充分发挥农商行、村镇银行灵活的信贷政策优势,完善银信贷款奖励制度,促进政银企合作,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金融产品,增加信贷投放。继续抓好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二要破解项目建设难题。要继续推行项目建设“五个一”工作机制、“一组七部”协同推进机制。健全绿色通道制度,打造手续最简、速度最快、收费最优的项目审批服务,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破解土地难题上,要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地,做好土地收储;要向项目要地,争取上级用地指标;要向集约要地,提高单位土地利用强度;要向盘活存量要地,利用好城乡零星土地;要向清理土地市场要地,对闲置两年以上的土地依法收回。在破解资金难题上,要实行多方争资、积极引资、扩大融资、激活民资四管齐下措施,始终保持高强度、大投入势头。要及时捕捉信息,研判政策,加强对上衔接沟通,争取上级更多的项目及资金支持;要加大融资贷款力度,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项目建设;要强化运作机制,努力探索城市特许经营权拍卖,充分利用好BT、BOT模式以及城投公司等融资平台,缓解财政性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促进项目快建快上。
三要重视生态环保建设。大力实施造林绿化、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对林业项目及资金的管理,完成第三轮十万亩生态营造林工程,继续加强县城周边绿化工程建设,实施国道、省道和铁路沿线绿化工程。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扫尾工作。严格执行禁火令。全面完成“全国第一批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能力建设县”建设。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责任制,扎实开展节能环保专项行动。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益和管网覆盖率。严格执行新建项目“三同时”制度,抓好重点单位节能减排攻坚项目实施。加强环保综合治理,集中整治黄岑水库区域、金子坪矿区、乐水河流域、瑶岗仙矿区非法采选矿点,重点整治小造纸、小制革等群众关注的领域和行业,严厉打击小炼油、小炼焦等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发挥好白石渡氟化学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天沅化工合成氨生产废水闭路循环治理工程等示范带动效应,推动传统产业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打造产业内部及产业之间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五)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拓展科学跨越发展新空间
一要深入推进改革。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县政府和乡镇机构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落实各项惠农强农政策,要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和完善农村新型经济组织。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搞好县政府招待所等改制工作。积极构建林业要素市场,为林权和林产品交易、流转、融资搭建平台,增加林业发展的市场动力。规范和做大融资平台,以农发公司、宜发公司、电力公司为平台,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努力破解融资难题。继续研究和适应“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政策,实现改革利益最大化。
二要大力转变作风。重点解决执行力和责任心的问题,要发扬简洁务实的政风,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及各类检查评比活动,把精力更多地向基层倾斜。政府的所有工作,都要做到有思路、有行动、有布置、有检查、有结果。安排的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找得到责任单位,找得到承担责任的人员,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都要亲力亲为、实打实干。要全力搞好村级换届工作,把那些有能力、敢负责、能挑担、会干事的同志选到支村两委班子上来,增强农村改革发展的活力。
三要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开展“三评”活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行限时办结制、全程代理制,落实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积极探索社会评议制。要加大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力度,对各种名目的“三乱”行为,坚持不遮掩、不迁就、不放过,一经发现,一查到底,在全社会倡导尊重纳税人、善待企业家、保护投资者的浓厚氛围。
(六)以民生福祉为导向,着力开创社会和谐稳定新局面
一要统筹推进科教文卫广体事业。以产学研结合为突破口,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力度,争创全国科普示范县,大力推进“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工作。继续推进教育强县战略,深化“学黎明、见行动”活动,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推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快速发展。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四完小基本建设,调整2—3个乡镇的学校布局,抓好15所省定合格学校和3所村级联校的建设,实施55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启动首批400套教师工作周转房建设。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强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继续推进城乡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和双向网络改造,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继续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落实十大卫生惠民工程,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全面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支持县中医院改扩建。积极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完善社会体育设施建设,倡导全民健身活动。
二要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开展“民生大爱行动”。积极推动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开展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积极推进全民创业。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整合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服务园区企业用工。加强社保扩面征缴。积极争取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大劳动仲裁监察力度,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逐步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适当提高保障标准。继续资助五保户、重度残疾人和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继续抓好农户住房保险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加快乡镇敬老院建设步伐。继续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廉租住房、公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大“三查四术”落实力度和“村为主”工作力度,配强村级计生专干,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全面推行“两扶”政策,严厉打击计生违法行为,完善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机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管理,着力实现“保一争优”目标。继续抓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三要全面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加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进一步推进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强农村和部分重点区域的治安整治,健全综治薄弱点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城区治安电子防控系统、道路电子监控系统。以“打非治违”为手段,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加大煤矿资源整合技改扩能力度,加强安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矿井质量标准化和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力度,着力创建本质安全型矿井。严格落实安全监管和责任追究制,深化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继续争创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县。持续推进公路治超治限。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公共饮食及用药安全。加强基层维稳工作,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群众合理诉求渠道,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发挥乡镇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的作用,强化矛盾排查化解,规范信访秩序。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启动“六五”普法,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和体制机制建设,增强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继续争创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县。
(七)以人民满意为宗旨,着力塑造服务型政府新形象
以职能转变为核心,以制度保障为根本,以依法行政为准则,突出为民、务实、高效、清廉,全面规范政府行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要努力建设施政科学、积极作为的高效政府。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第二行政中心建设,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改革,逐步实现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办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着力办好县政府门户网站、“3712345”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健全政府绩效考核评估机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强化实干和责任意识,坚持做到鼓实劲不务虚事,求实效不图虚名,开拓进取不自满,脚踏实地不浮躁,埋头苦干不张扬,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取信于民。
二要努力建设依法行政、行为规范的法治政府。始终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职责行使权利。要牢固树立法制环境是发展软实力、法制服务是“决策工具书”的理念,进一步落实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行政审批精简制度等,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机制和行政执法行为。
三要努力建设务实为民、公正严明的廉洁政府。坚持以制度管权、管钱、管事,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规划、土地管怠⒐こ探ㄉ琛⒉ń灰缀驼晒旱戎氐懔煊虻募喙苤贫龋忧抗沧试唇灰灼教ńㄉ瑁煌晟屏斓几刹烤迷鹑紊蠹疲忧慷圆普式鸷椭卮笸蹲氏钅康纳蠹萍喽剑⒔∪飨罴喽交疲峋霾榇Ω馨讣繁Hυ谘艄庀略诵小I钊胪平谠夹突亟ㄉ瑁逭ぷ魅嗽币欢ㄒ诿憔≡穑逭啵龅酱笫谴蠓悄芄病⑿∈滦〗谀芄兀ψ龀鼍闷鹗导⑷嗣窈屠芳煅榈氖导ā?/P>
各位代表,同志们,“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锐意进取,为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秀丽的新宜章而努力奋斗!向建党90周年献礼!
《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名词解释
1.“三创”活动:指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活动。
2.一区三园:指宜章经济开发区及其产业承接园、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和玉溪工业园。
3.“34条”:指2009年5月16日,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湘办〔2009〕24号)文件,共十一章34条,简称“34条”。
4.“两基”: 是“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简称。
5.双联工作:指党政机关联系困难企业、机关干部联系困难职工。
6.“种三产四”丰产工程:指袁隆平院士2006年提出的,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以此提高现有水稻单产和总产,提高农民种粮经济效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7.“两集中、两到位”:指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部门行政审批科室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所有行政审批项目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到位,行政审批职能授权窗口到位。
8.“金太阳”示范工程:是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电能的原理,为偏远山区无电户实施的太阳能风光互补独立电源系统工程。纳入中央财政再生能源专项资金补助范围。
9.“三重一大”:是指本地区本单位的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
10.“三评”活动:指为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而开展的“百名业主评部门、千名代表评乡镇、万名群众评窗口”活动。
11.“四化两型”:是2010年8月17日省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发展战略。“四化”即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两型”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2.“两型”、“两源”、“两城”:“两型”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源”指以加工贸易经济为主的外源式发展和以矿业经济为主的内源式发展;“两城”指把郴州建设成为湖南最开放城市、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
13.“六强六地三宜”目标:即实现工业强县、科技强县、教育强县、文化强县、人才强县、旅游强县的目标,努力把宜章建设成对接粤港澳的开放前沿阵地、产业承接洼地、资源集聚宝地、交通物流要地、旅游商务胜地、“两城”建设高地,建设成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生态秀丽的宜业、宜居、宜游新宜章。
14.“红、绿、古、蓝”四色旅游资源: 是指我县旅游资源结构。“红”指革命遗迹资源,如湘南暴动指挥部旧址、邓中夏故居等;“绿”指以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古”指古代留下的历史遗迹,如秦骡马古道、明代尚书邝埜墓、三星桥等;“蓝”指以一六、太平里用口温泉为主的温泉资源。
15.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是2005年开始实施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工程。国家通过安排财政资金,以补助或贴息的方式,引导城市连锁店和超市等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发展“农家店”,形成以城区店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16.农超对接:是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菜市场和便民店直供农产品的新型流通方式。
17.“三个控制、三不原则”:指严格控制土地(原则上不搞行政划拨土地)、严格控制私人建房、严格控制以单位名义建职工住房。个人联建房原则上不批、城区居民拆旧建新原则上不批、单位划拨地房地产开发原则上不批。
18.两项制度衔接: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
19.“五个一”工作机制:指“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
20.“一组七部”:是县委、县政府为推进项目建设而设立的工作机构。“一组”,即项目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七部”,即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调度部、资金筹措部、协调推进部、考核督查部、环境优化部、招商引资部、宣传报道部。
21.“三同时”制度:是指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包括小型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自然开发项目,以及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其它工程项目,其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和其它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22.“三位一体”大科技服务:指县科技局、科协、老科协共建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3.十大卫生惠民工程:是指省市县卫生部门为解决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向社会承诺实施的惠民工程,即新农合惠民工程、居民健康建档工程、重大疾病救治工程、贫困家庭光明工程、农村妇女健康工程、妇女儿童保健工程、五保户免费看病工程、农村环境卫生工程、结核病免费治疗工程、艾滋病综合防治工程。
24.“三查四术”:“三查”是指对育龄妇女进行的查环、查孕、查病三种检查;“四术”是指对计生对象实施的上环、结扎、流产、引产等四种手术。
25.“两扶”政策:是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
26.安全避险六大系统:是指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紧急避险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
27.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指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实行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