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规划目的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务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文件精神,按照全省商务工作会议部署,用3年时间对全区城乡26个农贸市场进一步进行标准化改造,以建立健全我区城乡一体的农贸市场流通网络,切实提高服务城乡的能力。
(二)规划对象和范围
全区城区19个农贸市场(含开发区1个),拟新建的4个农贸市场和30个果蔬净菜直销店;乡镇7个农贸市场。
(三)规划期限
本规划自2012年起至2014年。
(四)规划依据
1、《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农贸市场整治);
2、省商务厅市场体系建设处《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
3、《北湖区农贸市场细分化暂行管理办法》(北政发[2011]15号)。
(五)指导思想
以“两城”建设和“一区三中心”建设为主线,按照全市“三城”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争取用三年时间,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农贸市场流通网络,着力提高网络服务城乡的承载力和保障力。
(六)规划原则
企业主体原则,市场导向原则,政府推动原则,统一规划原则,政策扶持原则,分步实施与重点突破原则。
(七)总体目标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配套、安全保障”的总体要求,着眼市场体系大完善,城乡贸易大流通,便民利民大推进,重点突出突出中心城区、主要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加强城市新建成区农贸市场服务网点的新建和完善,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城乡26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新建4个以上标准化菜市场,完成30个标准化果蔬净菜直销店的设立,全力构建服务城乡的一体化农贸市场服务网络,推动全区农贸市场专业化、标准化和超市化,打造服务全市主要城区的农产品供销网络。
二、现状
(一)本地农产品生产流通及消费情况
北湖区位于郴州市西南部,辖5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828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年均消费蔬菜约1亿公斤。全区现有专业蔬菜基地1200亩;常年种菜基地有1600亩,分布在石盖塘镇、保和乡、华塘镇。全区现有三湘菌业、天美菌业、湘南菌业等规模食用菌生产基地三处,华塘名武雷笋、月峰西南苦笋等竹笋生产基地两处,有三湘菌业、天美菌业、湘南菌业、天润菜业、溪韵菜业、名武雷笋等多家专业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大溪、小溪两家蔬菜专业合作社,有小溪香葱基地、五星叶类菜基地、大溪早春茄果瓜菜基地等多个平地特色蔬菜基地。全区有柑桔、秋梨等水果生产基地10余个,目前基本进入产果期。本地农产品销售主要以自产自销为主,部分种植大户集中采购上市或外调。本地农产品消费主要以外调为主,本地供应只能季节性满足市场需求,对市场供应主要起到辅助作用。
(二)本地农贸市场基本情况
全区共有农批市场2个,主要为提供蔬菜批发的七星大市场,为市农业局直管;提供水果批发的义捷水果批发市场,为股份制企业。两市场共占地约46690平方米,共有摊位约450个,全年交易额约6.02亿元,带动全区约4900人就业。
全区现有农贸市场共26个(其中马路市场1个,详见附表一),其中隶属区市场服务中心2个,属市市场服务中心管理的2个,农业部门管理的1个,供销部门管理的3个,乡镇村组管理的7个,股份制市场13个。其中城区农贸市场19个,乡镇市场7个。农贸市场占地约76070平方米,共有摊位3474个,年交易额约10.8亿元,带动14860人就业。
2008年以来,全区共完成农贸市场提质改造17家(含华塘市场1家,开发区五岭市场1家),改造面积完成49635.7平方米,各级财政部门以奖代投共投入712.6639万元,市场自筹投入约1230万元,提质后的农贸市场交易额基本增幅在30%以上。2012年是市、区两级确定的市场建设年,区政府拟在未来3年时间内投入3500万元,引导在全区兴建10大市场,其中农批市场1个,社区农贸市场、净菜市场或净菜店30个。
(三)农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各市场集中分布在老城区商业繁华地段,总体存在“规模小、档次低、分布散、管理乱”的市场初级业态特性,与我市“两城”建设和“三城”创建要求极不匹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城区农贸市场布局欠合理。全区36个社区,共有城区农贸市场19个,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老城区,新区部分居民点农产品采购需到达2公里外。例如在北湖市场周边现有北湖农贸市场、协作农贸市场和建设里农贸市场,三个农贸市场一字排开相互距离在500米内,北湖农贸市场位于商业核心地带据天时、地利,市场外溢严重,不但严重影响了北湖市场周边消防通道畅通,还直接挤压协作、建设里两市场的运营空间,导致投入大量资金改造的协作市场至今无经营户入驻,建设里市场规模也是一压再压,惨淡经营。
二是城区部分农贸市场容积太小。例如下湄桥片区,辖区内共有近10万居民,只有一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下湄桥农贸市场,并且市场自产自销区域较小,直接导致马路市场屡禁不止。在城南新区地段,近10万人周边无成规模的规范农贸市场,居民日常农产品采购只能集中在一条小巷,成为事实上的马路市场。
三是城区部分区域市场规划滞后。例如302市场,其本来仅是302工厂自建的一个马路边简易钢构市场,但却承担了周边数万人的农副产品日常采购需求,302工厂负责人有意择址新建一个农贸市场进行扩容,但却无法找到适合城市规划的土地。
四是农村集贸市场功能缺失,农户自产农产品销售渠道简单落后。全区7个乡乡集贸市场没有有效承担起沟通城乡农产品物流的功能,无法形成产地农产品集中采购职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自产农产品大部分采取自行进城销售的模式。在中心城区不准货车进入后,接近城郊的鑫沙宛农贸市场(湘南市场)、同心市场就成了进城农民的首选,当大量进城农民集聚时,市场外溢、占道经营就成了无法疏导的难题。
(五)农产品中间成本高。一是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终端商品价格过高。目前,我区正在积极推动蔬菜基地到市场、超市设立直销点,试点推动净菜直销模式。二是各农贸市场税费、水电、摊位费等成本相互推高。城区内各市场水电目前实行按商业水、电价收取,市场日常照明、保洁清洗成本支出较高,直接推高摊位费,而摊位费又直接转嫁到了农产品价格上。
(六)农贸市场食品安全存在一定隐患。城区农贸市场农产品主要来源于外省调运批发市场批发,少部分来源于本地蔬菜专业合作社或生产基地生产,周边自产自销农户主要采取自主进城销售,其约占市场供应的25%。大部分市场都无合格的冷链仓储运输管理,无自主的索证索票意识,除鲜肉管理较为规范外,其它农产品在市场销售基本无监管。目前,我区已在城区各市场全面推进农贸市场细分化管理,在所有城区市场配置了农产品农药残留速测仪,区农业局检测中心也定期对市场进行抽检,对城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供应保障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三、规划布局
(一)布局原则
1、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生活的原则。形成以专业批发市场为龙头,以农贸市场与果蔬净菜直营店为骨干,以便民为目标建设布局合理、品种齐全、功能完备、交易灵活的市场服务体系。
2、严格标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和新建要严格按照“国家卫生城市标准”, 执行《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大力推进农贸市场细分化管理,要分步分批推进实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重点市场实施重点突破。
3、企业主体、政府引导、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引导市场投资主体加强对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或新建,强化农贸市场公益性地位,着力解决市场用水、用电价格问题,支持企业合理投资收益。
(二)布局内容
1、城区已有19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内容及要求(见附表一);
2、乡镇已有7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内容及要求(见附表二);
3、城区新建4个标准化农贸市场规划情况表(见附表三);
4、城区2012年10个标准化果蔬净菜直销店建设表(见附表四)。
(三)规划详解
一是突出重点,加强城市建成区农贸市场的改造和新建。城区目前农贸市场总体存在布局不合理、容积太小、管理不规范、安全存在隐患等问题,为此,要重点加强城市建成区农贸市场提质改造和新建,要严格改造标准推进城区19个农贸市场(其中五岭农贸市场由市经开区负责)的提质,加强督导,促进提质改造市场硬件符合“三创”要求,市场管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同时,动员各类投资主体大力实施农贸市场网点建设,在302片区、梨树山片区、郴城西区、惠泽路片区等城市拓展区新建一批农贸市场服务网点,补充完善城区农贸市场服务网络。
二是城乡联动,打造城乡一体的农贸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全区华塘、保和、石盖塘、鲁塘、月峰、永春、芙蓉等7个中心乡镇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市场投入,因地制宜进一步完善市场软、硬件设施,提高乡镇农贸市场总体承接力和服务城乡物流的保障力,强化其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主通道作用。
三是业态提升,加快城区生鲜超市和净菜直销店建设。按照农贸市场超市化、超市蔬菜净菜化的要求,加强农产品直接进城销售的管理,着力完善批发市场的中介流转功能,引导城郊自产自销农户逐步进入批发市场销售。在城区加快布局建设高标准生鲜超市和果蔬净菜直销店,作为城区农贸市场网点的有效补充,要打造具有北湖特色的高效、便民、惠民社区净菜直销网络。
四、建设形式
一是进一步加强城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要加大政府投入和引导,多渠道筹措资金推动城区农贸市场进一步实施标准化改造;要高标准规划,严格改造标准,加强项目建设指导督查,确保改造后市场干净整治,设施齐备,管理规范,面貌一新,取得改造实效。
二是实地制宜推进乡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要选择城郊乡镇条件充分的农贸市场试点推进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以点带面逐步推动全部乡镇农贸市场实施标准化改造。
三是结合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推市场业态提升。有规划、有计划的引导城区农贸市场逐步向生鲜超市、净菜直销店过度,结合三年标准化改造的实施,在有条件的城区市场推动生鲜超市、净菜直销点建设,实现城区农贸市场经营业态的提质。
四是在城区主要居民生活区布点蔬菜直营店。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日见繁忙,时间观念越来越强,简化事务,方便消费,使蔬菜配送逐渐成为蔬菜社会化消费的需要,同时蔬菜消费的个性化、多样化也成为一种消费时尚。这种城市农产品消费社会化的大趋势为净菜销售店提供了良好的商机。因此,要结合我区实际,今后三年每年最少要引导完成10家果蔬净菜直销店的建设,实现我区蔬菜供应保障的社区化。
五是结合城区商贸综合体建设新建一批样板市场。要进一步推动城区农贸市场、菜市场的网点建设,在新建的大型商贸综合体等人流、商流集散地配套建设一批标准化、超市化的样板农产品市场。
五、实施措施
(一)加大宣传引导,营造标准化改造的新氛围。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重要意义,具体讲解有关政策,全面提高全社会对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支持度和参与度,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支持、参与、服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良好局面和强大合力。
(二)强化组织协调,建立标准化改造的新机制。把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作为全市“三城”创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强化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机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市、区和区直各部门、乡镇街道的联动,成立以分管副区长为组长,商务局、财政局、发改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农业局、畜牧水产局、蔬菜局及相关乡镇、街道一把手为成员的全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负责工作的组织、协调、调度。
(三)完善规划体系,实现农贸市场发展新格局。以建设“一区三中心”为目标,统筹全市“一盘棋”,结合北湖区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和城市功能分区出发,城市规划区内农贸市场布局规划,按便民、利民、惠民原则建设城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保障到位、管理规范的农贸市场服务体系。
(四)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农贸市场发展新环境。出台《城区农贸市场运营政策性补助办法》及《城区公益性农贸市场管理办法》,从资金、税费、人才等方面支持鼓励农贸市场规范管理,支持农贸市场公益性地位的确立,着力保障市民基本需要。
(五)扩大招商引资,增添农贸市场发展新动力。农贸市场的低回报性决定了各类资本不愿投资农贸市场建设。为此,我们一是要大力加强规划引导,要求大型居住小区坚决落实配套生活超市,同时要大力招商引资,配套政策支持,鼓励各类资本积极投入农贸市场的建设和标准化改造,要让投入农贸市场的资金有基本的收益和回报。
(六)做实分类指导,推进市场标准改造有序发展。商务部门及各乡镇、街道要加强对农贸市场标准化的调研,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区农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困难,找准问题,选好试点市场,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建设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示范项目,逐步推动全区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稳步有序推进。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