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27日在郴州市第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向罗生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议和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加压奋进,真抓实干,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发展局面。
市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13项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能够完成的有11项,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总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GDP能耗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率。难以完成的2项,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于国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报表制度出台新规,2010年起,商贸住宿餐饮企业全部按法人单位所在地统计,其连锁产业活动单位的零售额将不在所在地统计,据统计,我市这一块数据全年达10多个亿,其每年新增量可影响全市增幅1个多百分点;同时,受国家严控省、市增长速度的影响,预计全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增长18.3%,低于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但今年我省前三季度各市州增幅均在18.1%以下,郴州增长18.3%,增幅已居全省第1位,比全省平均高0.4个百分点。受2011年国内外粮食、生猪、糖、棉花等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原材料、燃料持续上涨并逐渐向生产、消费环节传导影响,1-11月,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5.8%,预计全年涨幅超过5.5%,高出计划目标1.5个百分点。计划具体执行情况如下:
1、规划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编制完成《郴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于2月17日经人大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起草下发《关于贯彻实施“两城”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意见》(郴办发2011[15])号文件,协调组织全市71个重大专项规划编制和审查,对大部分专项规划提出“主要指标要按年度分解到各县市区以及编制重大项目表格”的审查意见,具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十二五”规划的年度实施工作,将“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任务分解到各县市区和相关市直部门,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根据“十二五”规划制订的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一是经济增长成效明显。1-11月,全市生产总值1195亿元(预计),增长14%左右,其中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144、656和395亿元,分别增长3.6%、16.4%和14%。预计全年生产总值达到1345亿元,增长14%,完成计划目标。二是财政金融快速增长。1-11月,全市财政总收入133.4亿元,一般预算收入8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和50.3%,增幅分别比全省高9.6、14.3个百分点,均位居全省第2位。预计全年财政总收入达150亿元,同比增长39.1%,高出计划目标23.1个百分点;一般预算收入91.5亿元,增长45.9%,高出计划目标29.9个百分点。11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9.8亿元,同比增长18.5%;新增存款172.33亿元,增长18.78%,新增存款位居全省第3位。各项贷款余额455.2亿元,增长19.52%;新增贷款83.2亿元,增长27.7%,增幅居全省第2位。三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前三季度,中心城区极核(含北湖、苏仙、两个园区)完成生产总值258.8亿元、增长10.5%,占全市GDP比重28.7%;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生产总值535.9亿元、增长13.6%,占全市GDP比重59.4%;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走廊区域生产总值736.1亿元、增长13.9%,占全市GDP比重81.5%;环郴资桂、郴永宜现代农业及生态示范圈完成生产总值173.7亿元,增长15.4%,占全市GDP比重18.5%。
3、新型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工业增长贡献突出。1-11月,全市工业增加值611亿元,增长16.5%,占GDP比重51.1%,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4%。预计全年工业增加值达705亿元,增长16.5%,占GDP比重52.4%。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比较迅速。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3.4亿元,增长53.6%;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其中高技术工业增加值24.6亿元,增长46.8%;高加工度工业增加值116.6亿元,增长35.9%;装备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增长45.5 %;电子工业增加值23.3 亿元,增长48.9%。三是园区工业集聚度逐步提高。1-11月,园区工业增加值223.5亿元,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5.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四是工业效益持续提升。1-10月,规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7.4亿元,增长39.8%;37个工业行业大类有33个行业利润增长;企业亏损面4.1%,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五是节能降耗取得积极进展。1-10月,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9%。1-11月,六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增长15.3%,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9.5%,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7%,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左右,完成计划目标。
4、内外需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一是投资高位增长。制定了《郴州市“十二五”时期投资和项目建设“836”计划》,建立了全市“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库。“836计划”安排“十二五”期间我市完成8000亿元的总投资,其中今年要完成1000亿元的目标。1-11月,全市施工项目2455个,增加33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28.3亿元,增长35.2%;房地产投资83.2亿元,增长58.4%。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0亿元(不含500万元以下投资和省分配跨区投资数,若含则可完成1000亿元),增长35%,高出计划目标5个百分点。强力推进项目建设。1-11月,全市765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734.48亿元,剔除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92.55亿元,完成投资641.93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1.1%。预计全年重大建设项目可完成投资71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狠抓向上争资推动投资和项目建设,1-11月市发改委协调市直相关部门共争取中、省资金21.47亿元,预计全年可争取中、省资金23亿元以上,比上年增加1.12亿元。二是消费市场比较活跃。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6.3亿元(预计),增长18.3%,比三季度加快0.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196.4亿元,增长40.9%,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45%,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城镇、乡村市场分别增长18.2%和18.9%;享受型、发展型等商品增长迅速。商品房销售面积243.3万平方米,增长35.6%。扎实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来郴游客1937.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9%和25.4%。预计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亿元,增长18.3%,低于计划目标1.7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及承接产业转移来势向好。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3.3亿美元,增长48.1%,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3.75亿美元,增长1.55倍,进口总额6.51亿美元,增长102.1%,出口总额6.78亿美元,增长17.9%。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4亿美元,增长42.9%,高于计划目标17.9个百分点。此外,受国家出口政策调整及欧美市场不振对我市大宗商品出口不利等因素影响,出口增长不快。如永兴金荣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出口达1.36亿美元,而今年没有出口;华录数码出口同比减少854万美元;石墨生产企业因鲁塘矿区整合,原料紧缺,生产减少,导致出口总额同比减少1503万美元。预计全年全市出口总额7亿美元,增长12.9%,比计划目标低7.1个百分点。1-11月,全市完成各类融资193.3亿元,占目标任务的97%。建成标准厂房239万平方米,引进转移型企业321户,标准厂房出租率90%以上。实际到位内资212.1亿元,增长21.4%。实际利用外资5.79亿美元,增长15%,预计全年可达6.29亿美元,增长19%,高出计划目标4个百分点。
5、“两型社会”建设取得初步成效。重点突出抓好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成立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郴办发[2011]13号文件要求,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两型”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配套改革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规划编制方面,确定了“1+14+6”规划体系,《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已形成送审稿,14个专项规划中有给排水工程和电信2个规划已进入实施阶段、8个正在征求意见、4个正在编制,6个相关区域规划正抓紧编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郴州大道建成通车,郴永城际大道开工建设,调度实施统筹城乡建设项目54个,1-11月完成投资54.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02.49%。“两型产业”体系建设方面,实施产业转型“三年行动计划”,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正式获批,郴资桂郴永宜承接产业示范走廊列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调度实施两型产业项目80个,1-11月完成投资72亿元,占计划投资的96.8%。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组织开展绿城攻坚和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调度实施生态文明项目18个,1-11月份完成投资6.1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96.9%。积极开展“三江”流域源头综合治理前期工作,下发了《关于加强郴州市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郴政办函〔2011〕245号)。配套改革推进方面,《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正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土地管理、对外开放、行政管理、文化管理等8个专项改革方案有2个已经形成初稿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6个正在抓紧编制,为示范带建设顺利推进提供强力支撑。
6、“推进改革年”活动深入开展。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结合湖南省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精神,起草下发了2011年“推进改革年”实施方案及“推进改革年”工作绩效考核办法。从7月份开始对全市48个部门45项改革进展情况,分12项重点改革和其他专项改革内容进行每月调度通报。改革推进机制逐步完善,把全市每一项改革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实行联络员调度制度,形成全市既抓“改革”又抓“发展”的良好局面。我市各项改革全面有序推进,特别是深化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国有企业、投融资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成效显著。组织召开全市医改工作会议,出台了《郴州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1年度重点工作》等规范性文件,对今年的医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7、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民本民生继续改善。民生投入明显增加。1-11月,财政用于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住房保障等七方面的民生支出共计97.1亿元,增长41.5%,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63.4%,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完成民生和生态环境工程投资64.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同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全市列入“民生100工程”的109项工程提前一个月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改造县乡公路254.6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032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3座;新增公共租赁住房5330套、廉租房20897套、经济适用房580套、农村危旧房改造13681套、城市及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6206套;完成移民避险解困搬迁3229人。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77.2 %和43.1 %。二是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增城镇就业5.9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职业技能十万培训人次达到11.3万人;提供各类就业信息或岗位6.4万个;帮扶贫困农民5.4万人;分两次对城区2.6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价格补贴;城乡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到176.7元和68.6元,农村五保户每人每年分散供养标准1651元。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加快发展。1-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25元,增长21.5%,增幅同比提高12.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0.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170元,增长18.5%,高于计划目标5.5个百分点。1-11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81元,增长13.4%,增幅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增长13.4%,高于计划目标0.4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颁布实施了《建设教育强市规划纲要》。多方筹资15239万元,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03所,大幅改善了农村办学条件;完成了8个城区义务教育扩容项目,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15万个,城区“大班额”进一步缓解;完成校舍安全工程项目51个。深化产学研结合,深入实施“三四一二”科技创新工程和“十百千”农业科技示范工程,我市首次位列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验收。全市11个县市区全部实施新农合制度,2011年新农合参合人数364.07万人,参合率100%;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施行,全市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0%配备使用国家和省增补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加强,实施了9个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及设备装备项目、248个卫生院建设项目、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和248个乡镇卫生院装备项目,完成了114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43个、农家书屋1346家、村级文化活动室854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点106个。
总体看,2011年我市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经济实现了高基数基础上的较高质量增长,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加快,各项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和谐社会建设取得较大进步。但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规模小、层次低、结构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仍然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节能减排形势还很严峻,转型发展任重道远;新型城镇化进展不快,城乡统筹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任务繁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安全维稳形势依然严峻。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任务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宏观发展环境总体有利。从国际看,虽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深化,但美国、日本两大经济体仍将保持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仍将继续放缓增长,全球经济仍将呈现低速增长态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2年全球增长率将保持4%左右。从国内看,明年中国经济虽然将受到世界经济增长低迷的冲击,但国家强调在复杂局势中“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宏观调控政策将朝着灵活性转变,虽然增速有所放缓,仍有望保持较高增长,预测中国经济在2011年实现9%增速的基础上,2012年可望实现9%左右的增长。从我市看,加快发展的有利因素较多,省委、省政府支持湘南加快开放崛起,湘南三市获批国家承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郴资桂区域获批省级“两型社会”建设示范点,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步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只要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科学研判,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财政总收入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其中出口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6‰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氮氧化物削减指标按省下达任务。具体见2011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
贯彻落实上述目标任务,主要在7个“着力”上下功夫、求实效:
1、着力推进项目建设。一是继续组织实施投资和项目建设“836”计划。按照“十二五”投资和项目建设“836”计划,计划2012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0亿元(按新统计口径,不含500万元以下投资和省分配跨区域投资数,若包含则可完成1300亿元计划),增长30%。初步提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948个,投资规模达35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87亿元(含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99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17个,年度计划投资575亿元;新开工项目431个,年度计划投资412亿元,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民生和社会发展、房地产等领域。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657个,年度计划投资848亿元。继续抓好“836”计划中确定的全市32项重大工程,按照“三个一套”(一套班子、一套规划、一套制度)的工作措施组织工作,有序开展全市32项重大工程前期工作,将28项重大工程(其余4项重大工程仍在规划论证阶段)工作进度安排到具体项目。二是抓好项目融资和管理。加强项目包装和储备,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全力抓好向上争资,力争全年争取中省资金2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招商引资,规范发展融资平台,深化银企合作,创新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力争年内融资200亿元。完善项目推进机制,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加强项目质量、安全监管。三是积极推动全市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全市前期项目网上数据库,对项目库进行滚动开发管理。计划2012年安排160余个重大前期项目,预计总投资2460亿元,其中6亿元以上项目超过50个。重点抓好“三江”流域源头综合治理工程、大唐华银嘉禾煤矸石综合利用项目、东江电厂扩机工程、华润A厂1×600MW机组改扩建工程、苏仙区郴永公路(苏仙段)建设工程、汝城县井坡矿区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桂东四都至八面山旅游公路、北湖区石盖塘污水处理工程、桂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市风力发电项目等项目前期工作。严格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和考核。
2、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全面实施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工业经济质量提升年”活动,力争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一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尽快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培育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产业,重点支持台达电子、华磊光电、杉杉新材料、格瑞普新能源、湘南数控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我市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抓好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做好鲁荷金、太平里、天塘山、三十六湾等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工作。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0%。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突出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加快推进有色、化工、建材、锻铸造、食品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有色金属资源整合,重点发展节能型新材料、稀有金属新材料和钨、锡、铋、铅锌等优势矿种精深加工,重点支持金贵银业、金旺铋业、华信有色、宝山铜业等项目建设,扶持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发展,打造国家有色金属及稀贵金属产业基地、国际稀贵金属交易定价中心和信息中心。支持中盐华湘、郴化集团、天沅化工等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加快郴州氟化工产业园和宜章氟化工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石墨精深加工,建设全国最大的微晶石墨制品生产基地和产业聚集地。支持天泰烟叶复烤、郴州烟厂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烟草产业。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占服务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建设,争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全面提升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继续开展“旅游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力争接待游客人数、旅游综合收入均增长20%以上。优先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有机融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支持驻郴金融机构发展,积极发展证券、期货、保险、风险投资业,规范发展担保业和小额贷款公司。加强铁路物流中心及铁海联运、省供港澳农产品验放场等物流平台和电子口岸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会展、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促进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合理调控房地产供应总量和结构,引导居民合理住房消费,力争房地产开发投资100亿元、新开工和新建商品房1000万平方米。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打造大湘南文化创意生产基地。实施“三年市场建设行动计划”,开展“市场建设年”活动。
3、着力加强现代农业建设。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国家级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创办12个市级千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全市粮食总产185万吨左右;加强“菜篮子”基地建设,蔬菜种植面积140万亩以上;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4个;新扩柑桔面积2.4万亩,新造、垦复抚育油茶30万亩;收购烟叶120万担;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200万亩,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重点支持龙头企业、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园区建设。深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每个县市区新建1-2个现代农业示范园,重点抓好郴资桂现代农业示范带和永兴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打造以郴桂嘉区域为重点的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00家以上。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振兴“4151”工程,做大做强舜华鸭业、裕湘面业等农业龙头企业。三是突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加强农田水利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流域综合治理,抓好青山垅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支持安仁、嘉禾、桂阳、汝城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22座,解决2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建设和危房改造。启动“点亮郴州”活动,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绿色照明,重点抓好郴州大道新农村示范带建设。
4、着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坚持中心城市带动和城乡一体化战略,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快中心城市提质发展。完善提升城市规划,加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开展城市文体卫设施、电力、消防、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编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坚持扩容提质并重,继续抓好老城区提质改造,重点加快东城、西区、武广等新区综合开发,加快实施“351111”工程,优化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拟安排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51个,总投资29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亿元。二是协调推进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认真组织实施《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规划纲要》,基本完成基础和试点阶段各项既定任务。启动并推进“两型”产业培育工程、“两型”示范创建工程、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节能减排全覆盖工程、环东江湖生态保护工程、郴州大道沿线绿化工程、郴州大道沿线中心镇率先发展工程、郴州大道沿线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综合配套改革工程。加快实施287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196亿元,其中2012年投资260亿元。三是加快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建设。加快郴州大道沿线综合开发和郴永大道建设,拓展完善郴宜大道,带动永兴、宜章融城发展。以产业聚集带为轴,以产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为平台,重点把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打造成湘南、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走廊。推进现有园区扩区调规升级,在十字架区域新建一批工业集中区,加快把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建设成为全市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引领区,湖南最开放的城镇群、湘粤赣省际区域最有影响力的中心城镇群,全国中小城镇群建设的示范区。四是加快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编制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区域规划和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优化乡村布局规划,以城乡规划一体化引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县城和中心镇扩容提质,实施乡镇建设“八个一”工程,各县市区重点建设1-2个示范镇;支持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以园区为载体,向县城和中心镇集聚;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积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和生活问题,促进农民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
5、着力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一是统筹推进全市节能工作。加强对全社会节能的统筹、协调和监察,认真组织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节能规划,切实完成各项节能工作任务。建立节能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全市节能工作的责任体系,积极开展节能宣传和培训。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重点行业和用能大户技术改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严把新上项目关,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评审制度,强力推进节能工程项目建设。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和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节能措施落到实处。力争单位GDP能耗下降3.7%。二是认真开展减排工作。加强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和设施监管,推进“十二五”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大污染物削减力度,确保完成2012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排放量(国家、省还没有下任务)控制在年度以内。确保城市环境质量稳定提升,继续保持环境质量指标全部达标。三是着力提高绿色发展能力。加强耕地保护、水土保持、水资源节约和矿产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资兴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永兴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园和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县建设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创建。继续大力开展“三江”(湘江、赣江、珠江)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加强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及“四水”(湘、资、沅、醴)治理项目建设,继续推进长江防护林工程、珠江防护林、退耕还林配套工程等项目实施。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推进湘江流域(郴州段)环境整治和重金属污染治理,力争武水流域治理进入国家笼子。加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力争东江湖列入国家第一批“一湖一策”扶持项目。继续抓好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实施“绿城攻坚”二期,打造一批园林绿化精品工程。推进“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年内造林50万亩。
6、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要坚持发展和改革两手抓,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一是继续开展“推进改革年”活动。根据2012年国、省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任务以及我市“十二五”改革总体要求,重点推进文化体制、水利综合、事业单位分类、“两型社会”建设、国有资产监管、非公制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价格、农村综合、承接产业转移等十多项改革。进一步加大各项改革的调度力度,协调解决改革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完善调度考核机制,继续将改革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绩效考核内容,整体推进全市各项改革。二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国家批复设立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机遇,全面推进郴州“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着力把郴州建设成为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着眼国际化招商引资,瞄准世界五百强,引进真正的战略投资者、大型央企、百强民企和总部经济,力争实现引进境外世界500强生产型制造企业零的突破。举办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介、市场建设等为主题的专题招商活动,继续开展“集中招商月”活动。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到位内资分别增长15%和16%以上。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积极引进出口型、配套协作型加工贸易项目和企业。制定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加快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培育发展服务外包企业。扩大外贸出口总量,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品牌竞争力。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0%以上,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30%以上。鼓励和引导市内优势行业和企业积极有序开展跨国并购、境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建立海外基地,开拓海外市场。
7、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实施“民生100工程”。一是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创业富民优先导向,确保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通过国家验收。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统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指导,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残疾人、低保对象、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大学生和转业退伍军人。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5万人。农民素质培训80万人次。二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改革;“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90元,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全面推进非煤矿山企业整体参加工伤保险,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全面推进“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提高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和城乡低保水平,实现高龄补贴全覆盖。加强乡镇敬老院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一所敬老院”目标。巩固社区居家养老试点,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加快市老年福利中心建设,力争实现“县县有一所福利院”目标。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继续推进慈善“十百千”工程。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加强重要农副产品市场和价格监管,完善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保障困难群众生活水平。规范经营行为,加强诚信建设,创建消费放心城市。切实增加投入,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管理,新建(筹建)保障性住房2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万户以上,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国有林业和工矿棚户区改造任务。三是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重点领域建设。以教育公平和提高质量为重点,优化城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义务教育合格学校80所,推进普通高中内涵、特色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规范和扶持发展民办教育。支持湘南学院和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师范学校加快发展。加强校园环境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贫困辍学。大力推进创新型企业培育、农业科技示范、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育工程。积极实施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力推进“3521”卫生信息化工程,基本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和所有医疗卫生单位的卫生信息服务系统。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11个县级文化馆、11个县级图书馆、7个剧场提质升级。充分用好国家罗霄山脉连片扶贫开发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库区加快发展。四是加强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管理社会化、动态化、一体化。强化城乡社区管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六五”普法,推进“法治郴州”建设。健全群众权益维护机制,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加大“平安郴州”创建力度,保持对黑恶势力和暴力犯罪的高压态势,深化警务改革,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附:2011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
附:
2011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2012年计划(草案)
指标名称 |
计算 单位 |
2011年 |
2012年 计划目标 |
指标 属性 |
|||||||
计划目标 |
1-11月实际 |
全年预计 |
比计划±% |
||||||||
绝对值 |
±% |
绝对值 |
±% |
绝对值 |
±% |
绝对值 |
增速±% |
||||
*一、地区生产总值 |
亿元 |
1300 |
14 |
1195 |
14 |
1345 |
14 |
0 |
1580 |
13以上 |
预期性 |
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35 |
5 |
144 |
3.6 |
157 |
3.5 |
-1.5 |
165 |
3.5 |
预期性 |
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750 |
18 |
656 |
16.4 |
758 |
16.6 |
-1.4 |
935 |
16 |
预期性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700 |
19 |
611 |
16.4 |
705 |
16.5 |
-2.5 |
870 |
18 |
预期性 |
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415 |
11 |
395 |
14 |
430 |
14 |
3 |
480 |
11 |
预期性 |
二、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000 |
30 |
728.3 |
35.2 |
810 |
35 |
5 |
1050 |
30 |
预期性 |
三、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 |
% |
104 |
4 |
105.8 |
5.8 |
105.5 |
5.5 |
1.5 |
104 |
4左右 |
预期性 |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490 |
20 |
436.3 |
18.3 |
483 |
18.3 |
-1.7 |
570 |
18 |
预期性 |
五、财政总收入 |
亿元 |
125 |
16 |
133.4 |
41 |
150 |
39.1 |
23.1 |
174 |
16 |
预期性 |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
亿元 |
72.7 |
16 |
84.6 |
50.3 |
91.5 |
45.9 |
29.9 |
106.1 |
16 |
预期性 |
六、外贸进出口总额 |
亿美元 |
12.3 |
25 |
13.3 |
48.1 |
14 |
42.9 |
17.9 |
16.8 |
20以上 |
预期性 |
其中:外贸出口额 |
亿美元 |
7.4 |
20 |
6.78 |
17.9 |
7 |
12.9 |
-7.1 |
7.7 |
10以上 |
预期性 |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7330 |
13 |
15981 |
13.4 |
17400 |
13.4 |
0.4 |
19660 |
13 |
预期性 |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5830 |
12 |
4725 |
21.5 |
6170 |
18.5 |
6.5 |
7160 |
16 |
预期性 |
九、实际利用外资 |
亿美元 |
6.1 |
15 |
5.79 |
15 |
6.29 |
19 |
4 |
7.2 |
15 |
预期性 |
十、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 |
4.5 |
3.91 |
— |
3.91 |
— |
-0.59 |
< 4.5 |
— |
约束性 |
十一、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 |
7.6 |
— |
— |
6.87 |
— |
-0.73 |
< 7.6 |
— |
约束性 |
十二、单位GDP能耗 |
吨标准 煤/万元 |
— |
-3.5 |
1-9月 |
-3.46 |
— |
-3.7 |
-0.2 |
— |
-3.7 |
约束性 |
*十三、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万吨 |
— |
-2 |
上半年 |
-0.05 |
— |
-2 |
0 |
— |
-1.66 |
约束性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 |
-1.5 |
上半年 |
29.94 |
— |
-1.5 |
0 |
— |
-1.6 |
约束性 |
氨 氮 |
万吨 |
— |
— |
— |
— |
— |
-2 |
— |
— |
-1.76 |
约束性 |
氮氧化物 |
万吨 |
— |
— |
— |
— |
— |
-0.5 |
— |
— |
0.6 |
约束性 |
注:1、指标前标注“*”的为季度统计数。2、固定资产投资数据2011年计划计划包括500万元以下投资项目和省分配跨区域投资数;2011年完成数按国家投资口径只统计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不含省分配跨区项目投资;按原口径统计,预计投资总额可以完成1000亿元计划。3、GDP、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11月预计数,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数据。4、减排数据指标系半年度数据。5、人口自然增长率指标系年度数据。6、2012年投资数采用新口径。
责任编辑/向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