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8日)
主任会议: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就《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一)下位规划编制有序推进
自2010年2月4日省政府批准《郴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以来,我市严格按照《总体规划》要求,认真组织编制相关专业(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确保《总体规划》得到准确有效实施。
1.专业(专项)规划编制方面。已编制完成市城区公共交通、市场布局、加油站布局、夜景照明、户外广告、给排水等6个规划,即将完成和正在编制的有城市绿地系统、学校布局、防洪、环卫、综合交通、燃气、生态水利建设、建筑色彩、旅游事业、弱电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11个规划,即将启动的有城市文体卫设施、电力、消防、抗震防灾等4个规划。
2.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方面。已完成编制和正在修改的区域有下湄桥东片区、骆仙铺片区、船洞片区、梨树山片区、湘南风情园、卜里坪片区、下白水片区(北)、观山洞片区、湘南国际物流园、长冲片区、武广片区、城前岭片区、苏仙区工业园、东河组团等。目前,市中心城区控规覆盖率达90%,有力促进了《总体规划》实施。
3.重大项目和城市重要节点方面。单独编制完成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主要有五岭广场、福地广场、体育中心、会展中心、龙女温泉、郴江风光带、市级公园游园等40多个项目。
4.城市道路设计方面。主要完成了郴州大道、青年大道、增湖路等70余条道路的新建或改造设计规划方案。
5.其他方面。为配合全市房地产项目招商工作,编撰了3期《郴州房地产项目招商指南》,编制了100余宗招商用地规划图则。为加快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步伐,编制了《郴资桂“两型社会”示范带建设总体规划——郴资桂城镇群区域规划》,就郴资桂区域城镇空间、产业布局、旅游发展、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安排和部署。
(二)阶段性目标基本落实到位
2009年以来,我市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千亿投资计划”和“百亿城建计划”,开展“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产业项目”三大会战,加快城市扩容提质步伐,《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目标顺利完成。
1.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旧城组团骆仙铺片区、船洞片区、梨树山片区、湘南风情园、白水组团和城前岭组团,武广片区、旧城组团卜里坪片区的开发建设已经启动。
2.公共服务设施用地。(1)行政办公方面:完成了青年大道、国庆南路沿线等地段部分市直单位(公安局、农业局、司法局、总工会等)办公区建设;白水组团苏仙区行政中心建设步伐加快。(2)商业金融方面:落实了旧城区东风广场、步步高、武广新区、白水新区等城市综合体的规划建设,罗家井市场、七星市场已完成搬迁选址工作,对市城区14个农贸市场进行了提质改造。(3)文化娱乐方面:建成了市演艺中心、市广电演播厅,正在建设市会展中心。(4)体育方面:建成了市体育中心。(5)医疗卫生方面:市中医院搬迁至青年大道东段,市第四人民医院搬迁已在白水组团选址,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进行了扩建。(6)教育科研方面:建成了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扩建了郴州技师学院和郴州师范学校。
3.工业用地。东河组团的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逐步壮大,新近规划建设了富士工业园、台湾工业园,正在建设南方稀贵金属交易市场。在城前岭组团的长冲工业片区(郴州经济开发区湘南高新园)建设了奥美森等大型企业。
4.仓储用地。随着君鑫物流等企业建设,以及金煌矿业第三方物流园、郴州烟厂搬迁工程等项目启动,加速了湘南国际物流园建设步伐。市石油公司油库搬迁、天泰烟叶复烤厂建设等项目推进了郴资桂一体化建设进程。
5.对外交通用地。107国道绕城线即将竣工,城际大巴客运站正在建设,汽车西站、成品油输油管道、郴永大道即将动工建设。
6.道路广场用地。旧城组团新建了民权路、文星路、南湖路等道路;城前岭组团新建了增湖路等道路;槐树下组团新建了槐万路等道路;白水组团新建了青年大道东段、郴县路、观山大道、茶园路等道路。此外,对郴州大道、青年大道、燕泉路、人民路、南岭大道、五岭大道、国庆路等30余条城市主次干道,以及中行路、工行路、沿江路、上园路、北湖市场周边等40余条背街小巷进行了提质改造。福地广场即将动工建设。
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完成了增湖110kv变电站建设工程、石虎铺污水处理厂及相关城市污水管网、狮马洞公交停保场等项目建设,搬迁了车辆检测中心,启动了市殡仪馆搬迁项目,市城区教练场(驾校)即将全部搬迁至城市外围地带。
8.绿地。改扩建了北湖公园、爱莲湖公园;改造了燕泉小游园;新建了石榴湾、增湖、丽晶、桂门岭、樟树岭、大岭上、林邑、望江、苏仙湖、惠爱、五岭、龙凤嘉园、郴州宾馆、白鹿洞、梨树山、东苑、龙泉、东兴、香花等近30个公园、小游园;正在建设木子岭、流星岭等公园;即将启动郴江风光带建设。
(三)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达到预期目标
《总体规划》明确了“南延东进、西优北提,东进优先”的城市发展方向,明确了“两城五组团”的空间布局。目前,“南延”方面的主要成效是建设城前岭组团长冲工业片区(郴州经济开发区湘南高新园)、槐树下组团的湘南国际物流园;“东进”方面的主要成效是加速白水组团的市体育中心、市会展中心、苏仙区行政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东河组团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发展。“西优”方面的主要成效是通过南岭植物园、恒大华府建设推动了旧城组团骆仙铺片区提质,通过站前大道、月形山公园、“华盛麓峰”、“乾景国际”等项目建设加快城前岭组团武广片区开发建设。“北提”方面的主要成效是通过同心河整治、天成化工集团搬迁、南岭大道改建和龙女温泉景区建设等项目,推进旧城组团下湄桥区域的“退二进三”工作。总体而言,我市城市发展基本控制在《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之内,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各项强制性内容执行规范有序
1.规划区范围的执行情况。我市城市规划区为北湖、苏仙两区的行政区划范围,包括现状37个乡镇和街道,总面积为2246平方公里。目前,中心城区规划建设区105平方公里以及郴州大道、107国道绕城线、槐万路沿线由市规划局直接管理,其余地带由北湖、苏仙两个规划分局负责管理,实现了规划管理的全覆盖。
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的执行情况。截至2011年8月,中心城区建成区用地面积约62平方公里,基本达到规划预期目标。
3.绿地建设情况。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了新城区35%、旧城区25%的绿地率控制指标。通过政府租地方式建设了石榴湾、木子岭、桂门岭、樟树岭等20余个山地公园;通过“退房还绿”方式建设了郴州宾馆、惠爱、白鹿洞、梨树山、东苑、龙泉、东兴、香花等多个小游园;新建了苏仙湖、王仙湖两个水景公园。目前,我市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9.99平方米。
4.环境与资源保护建设情况。市城区全面推广清洁能源,取缔燃煤锅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通过规划、水利等部门专题研究,明确了市中心城区“城市供水靠东江、生态供水靠水库”的指导思想。目前,东江引水二期工程开始启动,山河水库将成为城市备用水源,高峰水库、江源水库、仙岭水库、四清水库将主要用于城市生态和小城镇建设供水。郴江河、燕泉河、同心河截污工程即将全线贯通,对河道污染源进行了集中整治,河流水质得到较大改善。节水工作有序推进,节水措施不断加强。中心城区内部及周边的山头全部规划为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全面实施“大苗进城”、植被保育和坟墓搬迁工作。
5.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对裕后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整治改造,对义帝陵、南塔等多个文保点开展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在规划审批时,对于可能存在地下文物的区域,一律先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进行现场保护,划定保护范围。
6.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情况。严格依据《总体规划》对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用地进行引导和控制。通过编制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了教育设施用地。坚持优先保障市、区、社区三级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用地,城市给水、排水、电力、电讯、燃气、环卫、殡葬等规划用地得到了科学安排和切实保护。
7.防灾减灾设施建设情况。按《总体规划》要求,落实了消防“三合一”工程和柿竹园消防站建设,完成了市人防疏散指挥所、五岭广场人防工程、多普勒雷达气象观测站、地震预测台工程建设,正在实施郴江、同心河、东河、西河防洪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制度。
(五)规划决策“三项制度”运行良好
1.规划委员会制度。2009年初,市委、市政府调整充实了市规委成员,由市委书记戴道晋任顾问,市委副书记、市长向力力任主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毕华,市委常委、副市长陈社招以及周江同志任副主任,出台了《郴州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工作职责及议事规则》。根据审议事项的重要程度,分市规委全体会议、主任会议、办公室主任会议三个层面进行审议。其中,全体会议负责全局性、重大性项目的审议;主任会议负责全市重要项目的审议;办公室主任会议负责日常一般性项目的审议;专家委员会负责技术论证工作。
2.信息公开制度。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大力推行“阳光规划”。投资753万元建设郴州市规划展览馆,通过模型、图片、多媒体等形式展现《总体规划》主要内容,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各类城市规划编制、规划修改、规划审批项目均严格按照城市规划公示制度相关规定执行。其中,《总体规划》、专业(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重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均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和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规划局网站上予以公示,各类审批项目均在现场及市规划局网站进行公示,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有效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公众参与制度。坚持推进规划工作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制度。通过网站、媒体、信箱等渠道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并对采纳情况予以回复。规划部门在各类规划修改及各类重大项目论证中,邀请市人大环资委、市政协经科委等部门参与项目的论证、评审,切实强化市人大、市政协对规划编制、修改和审批的监督作用。
二、《总体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划》对部分项目预见不足。如郴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用地只有长冲片区,用地不足2平方公里,扩园工作困难;旧城区的郴州卷烟厂、八达玻璃厂和武广片区的金箭焊料、三九制药等工业项目搬迁未作安排;市殡仪馆选址欠妥当;铁路布局未考虑桂永郴赣铁路及站场布局,未对下湄桥废弃的铁路专线及站场作出安排;湘南学院苏仙校区闲置土地未明确处置方向;村民安置建设用地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过多,目前市城区村民住房用地占城市居住用地的41.71%,等等。
(二)基础资料欠缺影响规划编制质量。《总体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时因缺乏1:500、1:1000实测地形图,不得不采用1:10000和1:5000地形图,导致绿地绿线划定不准确,将部分现状建设条件较好的用地甚至现状建成区规划为城市公共绿地或生态林地、风景林地。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为确保城市经营效益,不得不修改《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
(三)中心城区未实现控规全覆盖。旧城区部分控规是《总体规划》编制前完成的,上位规划变化后未及时进行修改,其科学性、可操作性大大下降,难以有效指导规划实施与管理。旧城区因土地权属复杂,用地难以整合,提质改造难度大,控规编制难度极大,以至部分地带仍未编制控规,零星地块项目、旧城改造项目等审批缺乏规划管理依据。
(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随着城市建成区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对市政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大,需求质量越来越高。但目前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还不够合理,配套不够完善,且历史欠账较多,未按规划要求结合城市开发建设配套,难以满足城市人口增长的需要。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依法依规完善《总体规划》,提升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总体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将以此次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和审议《总体规划》实施工作为契机,通过专家论证方式和增加规划文本条款形式,局部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报市人大和省政府备案,及时弥补《总体规划》在产业、铁路、市政设施布局等方面的缺陷,进一步完善功能、改善民生,有效维护公共利益,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提升城市经营效益,确保城市健康协调发展。
(二)加快专项规划和控规编制进度,提高规划的操作性。通过规委调度、部门联动,加快电力、电讯、综合交通、消防、抗震防灾等专项规划编制进度。完成旧城区三里田、城前岭、骆仙铺、观山洞、卜里坪等片区控规编制任务,及时修改北湖岭、下湄桥、七里洞、白水、下湄桥西片区、船洞、东河组团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力争控规覆盖率达100%。规范和严格城市规划修改程序,避免控规修改过多、过频的问题。加强地形测量、规划统计、数据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强化城乡规划编制研究,切实提高城乡规划编制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继续加快城市化步伐,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增强中心城区的集聚能力。加快骆仙西区、武广新区、城东新区等区域建设,加速郴资桂融城扩城步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建设旧城组团同心路、温泉路、卜里坪路以及武广片区、白水组团的城市道路,加速郴永城际大道建设,加强城区电力系统资源整合,合理布局高压走廊,实现城区“两网”融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加快城区中小学、医疗卫生设施、市场布局等。考虑到旧城区基础设施承载力,适度控制旧城开发建设。
(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和决策机制,提升规划行政效能。筹建成立市规划局园区分局,结合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北湖、苏仙两区乡镇政府机构设置中增加“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明确专人,落实经费。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改革市规委决策机制,逐步推行票决制。加强规划、发改、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和行政执法、交通、水利、环保等部门沟通衔接,协调解决城乡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矛盾,确保城乡建设项目用地得到有效保障。
(五)加大规划监督和执法力度,提高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及湖南省实施办法的规定,每年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城乡规划实施情况,充分听取人大代表意见,完善城乡规划工作。强化违法建设查处工作,加大各类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查处工作力度。对社会负面影响较大、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违法建设行为,责令违法建设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坚决依法强制拆除。切实强化批后管理,实行源头监管,将违法建设行为控制、扼杀在萌芽阶段。加大对违法建设当事人的行政处罚力度,切实落实强拆或没收等处罚措施,不断提高执法震慑力。同时,强化违法建设查处职责,加大对玩忽职守、失职渎职行为的行政问责力度。
责任编辑/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