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之年,也是郴州市“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的经济下滑形势,我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的要求,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2013年金融工作主要情况
到12月末,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17.3亿元,同比增长15.44%;各项贷款余额676.46亿元,同比增长19.06%;新增贷款114.27亿元(其中实际发放108.27亿元,农信社呆账核销6亿元),同比增加7.87%;存贷比44.58%,同比上升1.35个百分点;银行业实现利润23.06亿元,同比增长40.01%。全市保险业保费收入28.51亿元,同比增长12.28%,理赔支出5.68亿元,同比增长34.83 %。全市证券交易额842.97亿元,同比增长39.71%,实现营业收入10874.65万元,同比增长57.96%。期货交易额6328.96亿元,同比增长57.1%,实现营业收入2412.33万元,同比增长12.63%。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面拓宽信贷融资渠道。一是督促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先后组织召开全市金融工作座谈会、金融调度会和金融办主任工作会,着力引导各地、各金融机构早投、快投、多投。10月,长沙银行正式落户郴州,使得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队伍进一步扩军、金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二是搭建政银企合作桥梁。1月,召开了郴州金融工作(长沙)汇报会,邀请了40多家驻湘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听取我市经济金融工作汇报并推介了2013年我市764个拟投资1亿元以上的重大建设项目。先后组织召开中小企业融资签约大会、重点项目融资服务对接会等银企对接会,签约金额超过400亿元。市政府分别与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湖南省分行、湖南省信托公司和长沙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政银合作。三是推动各类社会融资。到12月末,全市累计完成各类融资272亿元,完成年度任务200亿元的136%,其中:市内银行114.27亿元、外部银行37亿元、企业债券38亿元,住房公积金9.21亿元、BT融资38.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23.34亿元、私募股权2.2亿元、信托集合计划9亿元、融资租赁1亿元。
(二)努力推进资本市场发展。面对异常严峻的上市形势,我办多措并举、稳扎稳打,切实推进全市资本市场发展。一是继续服务好准上市公司。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确金贵银业在IPO开闸后尽快挂牌。目前,金贵银业已经获得证监会上市批文,将于2014年1月份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二是精心培育上市后备企业。2013年新增宝山有色和湘江工具2家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三是邀请专家授课讲座。邀请了普华永道会计事务所的专家来我市作上市讲座;举办了全市资本市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论坛,就新三板、私募债券、离岸金融等新融资方式为企业解疑释惑。四是有力推动企业境外上市。举办了企业赴港上市推进会,组织企业到香港参加“港湘金融合作暨企业境外上市推进会”,促成郴州三农与香港敦沛基金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5000万元的投资协议、雄风稀贵与交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就赴港上市达成合作协议。五是积极探索融资新途径。湖南省联合产权交易所郴州有限公司获省政府批复成立,交易范围包括各类股权、物权、债权、版权、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等。全市发债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汝城5亿元水电债、苏仙区新天投15亿元湘江流域治理专项债和出口加工区高科投18亿元专项债等均顺利完成;金贵银业3.6亿元短期融资券、丰越环保2亿元私募债发行完毕,中小企业集合债稀贵雄风、永兴荣鹏分别发行1亿和0.47亿元。五是继续引进证券期货机构。海通证券和东海期货郴州营业部相继落户郴州,使全市证券期货机构达到15家。
(三)扎实开展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加速推进。郴州农商行组建申请材料上报银监会审核通过,已拿到筹建批复;资兴、嘉禾、临武、汝城、安仁、永兴、桂阳等县市农信社改制工作纷纷启动。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不断。华融湘江银行积极开展应收账款质押、有色金属货押等创新性业务。工商银行开发了全国首例白银质押贷款品种;增加了阳极泥、粗银、铟、莹石、石墨、茶油等品种为区域性商品融资目录。农业银行与市公交公司、银联公司共同打造市区公交车“现金+公交卡+金融IC卡”复合型投币箱模式。三是社区银行试点落地。光大银行龙泉名邸和石榴湾社区银行及浦发银行龙泉支行先后开业,填补了我市社区银行空白。四是保险行业再添新军。国华人寿和吉祥人寿分别于6月、12月进驻郴州,我市保险行业队伍不断壮大。
(四)规范引导民间金融发展。一是出台了《郴州市规范民间借贷(暂行)办法》。为规范我市民间借贷行为、引导民间资本支持实体经济并在时机成熟时开展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和融资性担保行业。新增6家小额贷款公司和1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使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分别达到20家和18家。已开业的小额贷款公司1-12月份累计发放贷款1555笔,发放金额23.34亿元,同比增加37.29%;已开展业务的融资性担保公司1-12月份累计担保399笔,担保金额19.71亿元。举办了全市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的培训班,大大提高了行业高管人员经营管理水平。召开了全市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风险排查工作会议,启动了行业风险排查及整治行的。成立了郴州市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行业协会,为全市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加强行业自律、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三是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发展势头良好。从去年整顿规范以来,作为全国首家国家认可的稀贵金属交易所,南方稀贵金属交易所交易量持续增长,累计成交额为22731.77亿元,累计交易量40.06亿手,为我市掌握稀贵金属行业话语权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积极推动金融服务民生。我办始终坚持金融服务民生的宗旨,一心为民办实事。一是圆满完成“民生100工程”任务。全市11个县市区均已完成本年度农房统保协议续签及投保工作,协议保费共计1003.48万元,均已到位。二是正式启动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在全省率先试行,实现了惠及416.17万参保居民的11个县市区100%全覆盖,总保费达6224万元。三是积极组织金融系统参与慈善事业。全市金融系统踊跃参与“慈善一元捐”活动,共为我市慈善事业募集资金30余万元;长沙银行向市教育基金会捐赠50万元,资助160余名贫困大学生。四是扎实做好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派驻工作队员常驻帮扶村开展示范村建设,并筹集了19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示范村镇建设。
(六)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创建“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创建金融生态良好城市的通知》(郴政办函〔2013〕118号),提出了力争到2014年郴州市创建为“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的目标。二是金融风险排查及整治行动成效明显。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商务、工商、公安对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典当行、投资(咨询)公司等行业开展了为期70天的金融风险排查及整治行动,切实将风险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之中,有效维护了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三是创建金融安全区工作再创佳绩。资兴市获得“省级金融安全达标单位”称号,安仁县获得“市级金融安全达标单位”称号,宜章县在“省级金融安全达标单位”金融安全“回头看”工作中考核验收达标。四是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有效开展。牵头对几起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案件开展了调研工作,为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的处置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在5月、10月分别开展了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和防范金融风险宣传月活动,增强了群众对非法集资等违法金融行为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营造了打击违法金融行为高压态势,进一步维护了我市金融体系的稳定。
(七)不断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充分发挥班子带头作用,班子力量进一步充实、结构进一步完善。二是大力推动“四型”机关创建。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机关。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我办严格执行干部职工学习制度——每天阅读金融报刊、每周撰写学习心得、每月开展集体学习,共派出20余人次到北京、香港、浙江等地学习考察,使干部职工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阅历;扎实做好银行、保险、证券、小贷、担保等行业的协调服务工作;重视工作创新,深入基层调研,撰写了10余篇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全市创建“四型”机关演讲比赛中,我办唐丹亭同志表现突出,勇夺全市第二名;全办干部职工发扬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全心全意推动我市金融业快速发展。三是积极创建市直机关文明单位。按照创建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创建工作,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素质、增强集体凝聚力、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四是深入开展作风大整顿。扎实开展全市作风大整顿“发展环境整治年”活动,出台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形成工作机制,严查影响、破坏金融发展环境的行为,干部职工均按照作风大整顿要求,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形象。五是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代市政府起草了多件文稿,得到市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承办了9项市人大代表建议(主办1件,协办8件)和8项市政协委员提案(主办5件,协办3件)答复工作,均达到代表委员们的要求,获得了一致认可。
在肯定2013年金融工作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依然存在信贷总量不大、贷存比不高、新增贷款增速放缓、直接融资不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力度不够等突出问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重点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工作要点
2014年金融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金融改革,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强力推进企业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控金融风险,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发挥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促进全市金融业平稳快速发展。
(一)强化信贷融资能力。一是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信贷投放,力争全年银行信贷投放110亿元、社会融资规模达到200亿元以上。二是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在市县开展多场银企对接活动,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小微企业、“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要确保全市小微企业和“三农”贷款实现“两个不低于”的目标。
(二)推动企业上市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企业境内上市工作,争取3家企业上报上市材料。二是继续挖掘、培育优质上市题材,力争2014年我市新增2家以上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三是积极为企业开辟股权融资渠道,紧抓新三板扩大全国试点机遇,力争4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
(三)拓宽多方式融资渠道。一是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市实体经济主体充分运用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融资租赁等各种形式的股权、债权、资产支持证券和票据等融资工具。二是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进一步扩大我市股权投资基金规模,发挥其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三是在时机成熟时开展民间资本登记服务平台试点工作,规范引导民间资金服务实体经济。
(四)落实保险服务民生政策。一是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工作,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大病医疗保险制度,为群众提供更便捷、贴心的服务,促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二是继续开展好农房统保。在我市农房统保工作不断深入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确保政策继续有力执行,探索新的、更完善的保险机制;进一步提高赔偿额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扶持力度。三是继续开展好能繁母猪、水稻等政策性险种,探索开展新的涉农保险。
(五)完善金融要素市场体系。一是加大力度做好招商、民生银行入郴工作,确保有1家落户郴州;做好渣打、东亚等外资银行的入郴工作,力争取得突破。二是是加大村镇银行组建力度,积极帮助嘉禾、汝城、安仁等县寻找主发起银行并设立村镇银行。三是帮助汝城、嘉禾等县筹建融资性担保公司,在满足条件的桂阳、资兴等县市设立第二家小额贷款公司试点。
(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一是加快组建郴州农村商业银行步伐,确保2014年上半年挂牌;按照“成熟一家、组建一家”的原则,推动资兴、汝城、临武、安仁、嘉禾等县域农信社改革工作。二是探索成立郴州小额再贷款公司。
(七)规范小贷担保行业发展。按照“稳定数量,提升质量,合理布局,防范风险”的要求,推动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规范发展。一是鼓励增资扩股,做大做强,支持其发挥好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方面的补充功能。二是加强监管,切实防范行业风险隐患。三是做好担保公司与银行对接服务工作,协调小额贷款公司做大股本,实施银行定向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进一步推动小贷和担保公司健康、良性发展。
(八)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一是积极做好金融安全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湖南省金融生态良好城市”创建工作;嘉禾创建市级金融安全达标县。二是扎实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三是加强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建立健全风险防范联动机制,会同人民银行、银监局、商务、工商、公安、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做好相关行业金融风险预警、排查及整治工作,维护金融安全稳定。
责任编辑/不详